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环境压力,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下,建造节能建筑不仅是建筑行业的大势所趋,也是政府部门大力推广提倡甚至是要求的重点。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介绍了建筑节能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3.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建筑业的鼎盛期。目前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达16亿~20亿m^2,不仅既有的近400亿m^2建筑中99%为高耗能建筑,新建建筑中95%以上仍属于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介绍了我国建筑能耗现状,分析了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差距,提出2010年建筑节能目标及今后一段时期应重点发展的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节能的节能的含义,起始对建筑节能的理解是节约传统能源,而现在广义的理解是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能源和有效用能,并分析了建筑节能的主要内容--住宅建筑节能,阐述了目前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口急剧增长,在应对全球资源环境方面,建筑设计、施工以及运行的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日益显著。因此,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和建筑能耗,对于保护环境、实现建筑与自然和谐发展至关重要。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一,我国建筑行业逐渐开始重视起建筑节能减排,将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节能建筑作为未来首选设计。本文在分析我国建筑节能的基础上,阐述了建筑节能的迫切需要。我国建筑节能的核心就是对建筑物围护结构和采暖系统进行革新,其中墙体保温施工技术在建筑节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做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6.
浅议建筑节能施工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出发,介绍了建筑墙体保温节能措施、门窗节能措施、屋面节能措施等各种节能降耗新技术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减少能耗. 相似文献
7.
建筑节能现状及建筑节能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目前建筑消耗量急剧增长现状分析,全面阐述建筑节能实行的重大意义,并就广泛推广和使用节能新材料,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科学建筑没计提出四条具体对策,有效的达到建筑节能的低能耗与高舒适并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国内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围护结构、空调系统以及照明系统的节能等典型的建筑节能技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四川建筑节能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四川发展建筑节能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李俊霞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1999,(2):40-41
一、建筑概况加拿大地处北美,地域广大,夏冬季温差非常大。夏季高于35℃,冬季低于-40℃。北美过去是不注意节能的。最近人们逐渐明白必须要有节制地生活。战后的北美,仍重视传统的家庭生活,有汽车,以致所建房密度小,道路、停车场宽阔。人们为这种模式付出了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对节能减排活动的不断重视,建筑的节能管理和技术也逐渐成为了建筑行业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能源问题已经逐步成为了全社会的关注焦点,而统计表明,建筑能耗占到了全社会能耗的三成以上。本文就全面深化建筑节能管理和提高建筑节能技术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对于深化可持续发展观和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析建筑节能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建筑节能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分析了目前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在此提出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和政策措施,以提高建筑节能的应用水平,同时满足建筑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3.
14.
阐述了常州市建筑节能工作的特点及现状,总结了常州市建筑节能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持续推进建筑节能的有效措施,以期达到规范规定的建筑节能标准,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17.
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及技术的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建筑节能的概念和我国加快建筑节能步伐的必要性,从我国历年来制定的节能相关法规政策、建筑节能材料及建筑节能技术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和现有的节能技术,并阐述了我国以后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中国作为一个能源短缺型国家,其建筑面积的能耗是发达国家的几倍。目前而言,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风生水起,其房屋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其建筑速度快,建筑规模大,建筑影响力强。与此同时,在建筑行业发展之余,我国建筑能耗成为了资源浪费的主要途径,并且在受到诸多传统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建筑集团并未跟随时代的步伐,开展建筑节能。本文探讨性的分析了我国目前建筑节能的基本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节能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措施,对其新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期望为我国建筑节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浅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