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振荡淋洗的方法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浓度、p H、淋洗时间对城市污泥中Cu和Z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鼠李糖脂浓度的增加,Cu和Zn的去除率增加,效果明显优于去离子水的去除,而鼠李糖脂对污泥中Cu的去除明显优于对Zn的去除,且鼠李糖脂在较高p H值下对Cu和Zn的去除效果较好;随着振荡时间的增加,Cu和Zn的去除率随之增加,最高去除率可高达63.9%、5.1%。本研究可为城市污泥的再利用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2.
采用涂布法分别将碳纳米管(CNT)和氧化石墨(GO)涂布在铜箔(Cu)上制成Cu/CNT和Cu/GO复合集流体,随后在复合集流体表面电沉积锌(Zn)制成Cu/CNT/Zn和Cu/GO/Zn复合电极作为锌负极,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可以发现锌在两种复合集流体上均为不规则片状,且由于氧化石墨的尺寸大于碳纳米管,其表面的锌片尺寸也略大于碳纳米管表面的锌片尺寸。在电流密度为0.5 mA/cm~2的循环测试中,Cu/CNT/Zn||Cu/CNT/Zn复合对称电池保持极化电压在0.02 V以内正常运行了50 h,而Cu/GO/Zn||Cu/GO/Zn复合对称电池保持极化电压在0.04 V以内正常运行了160 h。在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中, MnO_2||Cu/CNT/Zn和MnO_2||Cu/GO/Zn复合锌离子电池均表现出高于MnO_2||Zn电池的容量。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22,(8):1879-1882
采用涂布法分别将碳纳米管(CNT)和氧化石墨(GO)涂布在铜箔(Cu)上制成Cu/CNT和Cu/GO复合集流体,随后在复合集流体表面电沉积锌(Zn)制成Cu/CNT/Zn和Cu/GO/Zn复合电极作为锌负极,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可以发现锌在两种复合集流体上均为不规则片状,且由于氧化石墨的尺寸大于碳纳米管,其表面的锌片尺寸也略大于碳纳米管表面的锌片尺寸。在电流密度为0.5 mA/cm2的循环测试中,Cu/CNT/Zn||Cu/CNT/Zn复合对称电池保持极化电压在0.02 V以内正常运行了50 h,而Cu/GO/Zn||Cu/GO/Zn复合对称电池保持极化电压在0.04 V以内正常运行了160 h。在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中, MnO_2||Cu/CNT/Zn和MnO_2||Cu/GO/Zn复合锌离子电池均表现出高于MnO_2||Zn电池的容量。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镜(SEM)对同步器齿环摩擦材料摩擦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采用X-光光电子能谱(XPS)测定了该摩擦材料表面的元素组成及价态变化.结果表明,摩擦试验后摩擦材料表面密实程度增加,碳纤维主要起支承载荷作用,部分碳纤维表面被磨损;摩擦试验前表面存在C、O、N、Zn、Ba、Si元素,没有Mo、S、Cu、Fe元素.其中C为碳纤维的骨架,O为碳纤维表面上的-C-=O和-C-O-C-,N为碳纤维的PAN基材中的元素,Zn为原料硬脂酸锌中的元素,O1s:C1s=0.17.摩擦试验后表面存在C、O、N、Zn、Ba、Mo、S、Cu、Fe元素,但没有Si元素,其中Cu为CuO,Fe为羟基氧化铁(FeOOH).由于整个体系不均匀,C荷电不强,Ba荷电效应不均匀,Ba3d结合能(781.7eV)偏高,Mo3d和S2s的峰重叠,且S的结合能(170eV)偏高,故这些数据只作参考.O1s:C1s=0.25,该比值有所升高,说明摩擦表面氧化程度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剂热法,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作用下,制备了ZnS:Cu荧光粉体。分别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用量、锌硫比、及Cu2+掺杂量对荧光粉晶型和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荧光分光光度计(PL)对合成的ZnS:Cu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锌硫比的减少,衍射峰强度增大,结晶度增强,而其他条件的改变对ZnS晶型无明显影响。表面活性剂的用量、锌硫比、及Cu2+掺杂量对发光强度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锌硫比的增大,发射峰强度有所增强且出现明显的蓝移,随着Cu2+掺杂量的增大,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Cu2+掺杂量为0.2%(物质的量分数)时发光效果最好。随着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加,发光强度先有明显的增强,随后又逐渐减弱,并且在n(Zn)∶n(CTAB)=100∶2时达到最强。  相似文献   

6.
采用铜模浇铸法制备了Al63Cu27Zn10、Al56Cu24Zn20、Al49Cu21Zn30和Al42Cu18Zn40非晶合金。x射线衍射谱图表明Al56Cu24Zn20和Al49Cu21Zn30为完全金属玻璃,而Al63Cu27Zn10和Al42Cu18Zn40为部分非晶合金。得到了合金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晶化温度(t)以及过冷液相区宽度(△Tx=Tx-Tg),推断出Zn元素的加入降低了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GFA)。从得到的硬度值可知,非晶合金的显微硬度值高于相同成分的结晶合金。  相似文献   

7.
车健  王雪飞  余明  马程  张硕  边朋沙  鲁倩 《山东化工》2023,(17):245-248+251
为探讨河北省张北地区土壤和莜麦中微量元素富集及迁移特征,特选择17个适宜采样点进行表层土壤和莜麦籽实样品的采集,测试后得到研究区土壤和莜麦中Mn、Sr、Ni、Cu、Zn、Se的含量,并通过富集系数对微量元素从土壤向莜麦迁移能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微量元素在土壤-莜麦的迁移能力为Zn>Se>Cu>Ni>Mn>Sr;其中,莜麦耕地表层土壤Mn、Sr、Ni、Cu、Zn、Se含量较低,养分等级多处于缺乏-稍缺乏等级;莜麦中Mn、Cu、Zn、Se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而Cu与Zn含量则略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碳钢在海洋环境中腐蚀严重的问题,采用水热法结合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及注入润滑油的三步法在碳钢表面制备了Cu/Ni复合仿生超滑表面。研究了仿生超滑表面对碳钢基体的腐蚀防护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EDS)分析了碳钢表面水热反应2 h后形成的Cu/Ni涂层的形貌及组成成分;通过接触角测试分析了Cu/Ni疏水表面的润湿性;运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EIS)研究了仿生超滑表面在3.5 wt.%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Cu/Ni膜层呈现微纳米级粗糙结构,Cu/Ni膜层疏水涂层与水滴的接触角为127.8±1°,Cu/Ni仿生超滑表面腐蚀电流密度为2.96×10-7A·cm-2,相比于碳钢基体降低了2个数量级,对碳钢基体具有一定腐蚀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铜模浇铸法制备了Al63Cu27Zn10、Al56Cu24Zn20、Al49Cu21Zn30和Al42Cu18Zn40非晶合金.X射线衍射谱图表明Al56Cu24Zn20和Al49Cu21Zn30为完全金属玻璃,而Al63Cu27Zn10和Al42Cu18Zn40为部分非晶合金.得到了合金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晶化温度(Tx)以及过冷液相区宽度(△Tx=Tx-Tg),推断出zn元素的加入降低了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GFA).从得到的硬度值可知,非晶合金的显微硬度值高于相同成分的结晶合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施工阶段建筑灰尘重金属的暴露水平及来源。以贵阳市一高校建筑区为研究区,采集不同施工阶段27个样品应用于重金属含量及来源分析。结果表明,灰尘中Cu、Pb、Zn含量均超过贵州省土壤背景值,Cu受到人为污染小,Pb、Zn受人为污染较大,其中施工前期对Pb污染作用明显,施工后期对Zn污染作用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施工中钢材或装饰涂料脱落是Cu、Zn主要来源,Pb主要来源于施工车辆尾气排放和油泄露。  相似文献   

11.
古法金饰品是近年来一类新型足金饰品,为全面了解该类饰品,采用ICP法、粗糙度轮廓仪、显微硬度仪等对其成分、表面特征和硬度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类饰品金含量均大于999‰,主要杂质元素为Ag、Cu、Fe、Zn,不含有害元素As、Hg、Pb、Cd、Cr,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饰品表面虽均呈亚光质感,但表面粗糙度略有不同,Ra和Rz值分别处在1.0~2.6μm和5.7~15.3μm范围内;所测饰品维氏硬度最大值为60.4 HV,最小值为44.3HV,高于退火态纯Au的硬度,源于变形强化。  相似文献   

12.
在紫铜表面制备了功能性化学镀锡层。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化学镀锡层的表面形貌,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化学镀锡层的物相,并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化学镀锡层的耐蚀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化学镀锡层表面比较致密,呈不规则的柱状结构;化学镀锡层的XRD图谱中出现了六个明显的锡衍射峰;化学镀锡层能为紫铜提供有效的保护,提高紫铜在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钠溶液中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 O/Zn O/Al2O3,以合成气合成甲醇为探针反应,评价其催化活性。在一定实验条件下,Cu O/Zn O/Al2O3与丹麦托普索MK-121型催化剂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u O/Zn O/Al2O3平均甲醇质量收率为3.453 g/(g?cat?h),稍微大于MK-121的3.379 g/(g?cat?h),已接近或达到国外进口催化剂的性能。通过XRD、DSC等检测手段,分别检测了MK-121、Cu O/Zn O/Al2O3和长周期反应后的Cu O/Zn O/Al2O3,发现Cu O/Zn O/Al2O3、MK-121的微观结构很相似,金属离子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催化剂失活后,晶体粒径明显增大,出现了Zn O的特征衍射峰,是催化剂飞温造成的,为合成甲醇催化剂国产化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循环伏安、双阶跃计时电量等方法,在未加中介剂的情况下研究了超氧化物歧化酶(Cu2Zn2SOD)在汞电极上的吸附行为。对其在汞电极上的吸附氧化还原峰进行了归属,获得Cu(Ⅱ)/Cu(I)和Zn(Ⅱ)/Zn吸附氧化还原电位、实验条件下SOD的扩散系数以及吸附在电极表面SOD分子的平均面积等信息。探讨了不纯SOD和变性SOD对循环伏安图的影响,从而证明SOD在电极上吸附不引起变性。用双阶跃计时电量法证实了SOD在汞电极上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沉积制备出成分富Cu的Cu(In,Ga)Se2薄膜,将薄膜在Se气氛中退火后采用物理气相法(PVD)沉积少量的In、Ga调整薄膜成分。通过不同测试手段分析了薄膜的成分、表面状况、结晶质量以及制备的太阳电池性能参数。结果表明,硒化后的CIGS薄膜成分贫Cu,表面光滑无裂纹,晶粒尺寸增加,结晶度提高,形成单一的黄铜矿结构,制备的电池效率达到6.89%。  相似文献   

16.
采用混酸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吸附性较好的吸附剂,用于去除水中低质量浓度的Cu2+离子。实验考察了pH为6时,溶液Cu2+的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量等因素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混酸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改性,可使其表面的-OH增多,且当温度为30℃、pH为6时,吸附量随着吸附浓度、吸附时间的增长而增大,而吸附率随着吸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并且混酸处理后增加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超细态CuO-ZnO-Al催化剂的CO+H反应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草酸盐凝胶共沉淀法和碳酸氢铵并流共沉淀法对催化剂的表面形貌、晶相结构和还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酸盐凝胶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比较规整,Cu、Zn、Al组分混合均匀。考察了Cu∶Zn比例与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关系,当Cu∶Zn接近1时,甲醇的选择性和产率最高,还原后的Cu颗粒度对甲醇产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Zn/ZrO2催化剂,并以稀土元素镨(Pr)为助剂添加不同含量对其进行改性。通过XRD、H2-TPR、CO2-TPD等表征手段考察了稀土助剂Pr2O3的含量对Cu/Zn/ZrO2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在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装置上考察了5种助剂含量改性的Cu/Zn/ZrO2催化剂对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加入稀土助剂后,催化剂的表面碱性明显增强,有效地促进了活性组分的分散,稳定了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当Pr2O3的含量为3%时,Cu/Zn/ZrO2催化剂催化活性最佳。  相似文献   

19.
取代基及分子量对非离子型纤维素醚表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根据Washburn的浸渍理论(Penetration Theory)和van Oss-Good- Chaudhury的组合理论(Combining Theory)及应用柱状灯芯技术(Column Wicking Technique),对几种非离子型纤维素醚,如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表面特性进行了测试。由于这些纤维素醚的取代基、取代度和分子量不同,所以它们的表面能及其组成部分有着明显的差异。数据说明,非离子型纤维素醚Lewis碱大于Lewis酸,表面自由能的主要成分是Lifshitz-van der Waals力。羟丙基的表面能及其成分都大于羟甲基。而在相同取代基和取代度的前提下,羟丙基纤维素的表面自由能正比于分子量;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表面自由能则正比于取代度,反比于分子量。实验还发现非离子型纤维素醚中的取代基羟丙基和羟丙基甲基的表面能似乎都大于纤维素的表面能,而实验证明所测试得出的纤维素的表面能及其成分的数据是与文献所吻合的。  相似文献   

20.
以稻草秸秆为原料,用多种胺基试剂经氯化和胺化反应对稻草秸秆进行改性,制成多种改性胺基稻草纤维并用于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离子Fe3+、Ni2+、Cu2+、Zn2+的吸附,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手段对改性纤维的表面形貌和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乙二胺基稻草纤维吸附Fe3+、Ni2+、Cu2+、Zn2+性能明显优于稻草纤维原料和其他胺基改性稻草纤维;胺基改性稻草纤维对金属离子吸附能力与含氮量有一定相关性;乙二胺基稻草纤维吸附电镀废液中Fe、Ni、Cu、Zn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