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孟山都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纽特拉斯威特公司将出售两种氨基酸左旋苯丙氨酸和左旋天冬氨酸,它们都是生产甜味剂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的中间体。纽特拉斯威特公司是世界最大一家生产甜味剂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的公司,其甜味剂的专利已于去年12月到期。设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咨询集团公司艾尔迪  相似文献   

2.
日本三菱石油化学公司决定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商业生产L-天冬氨酸。天冬氨酸用作生产低热值甜味剂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的原料,需求量正在不断增长。三菱公司开发成功的这项工艺是用乙醇培养细菌制取酶,用酶作为从富马酸和氨生产L-天冬氨酸用的催化剂。该项工艺的特点是收率比传统的酶固定工艺高得多,这是因为悬浮液中用以生产酶的细菌可循环使  相似文献   

3.
阿斯巴甜(Aspartame),又名天冬甜素,化学名2-L-天冬氨酸-L-苯丙氨酸甲酯,分子式C14H18N2O5,分子量294.31,外观为白色无味结晶状粉末,由L-天冬氨酸和L-苯丙氨酸缩合而成,由美国科学家在1965年12月研究蛋白质时发现,1981年美国GD Searle公司正式生产并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4.
<正>法国公司Carbios近日表示,已生产出第一批完全由精对苯二甲酸(rPTA)制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该瓶通过该公司的酶生物循环技术生产。Carbios首席科学官Alain Marty说:"我们已成功开发出一种生物工艺,可以将各种PET塑料废物分解成原始组分,并重新用于生产PET瓶等应用的原料。这一新举措展示了Carbios酶技术的巨大潜力,并提供了一个突破性的解决方案,帮助解决社会不断增长的浪费问题。"  相似文献   

5.
嗜极端酶首次实际应用于油田采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即嗜极端微生物产生的酶已首次获得在油田采油中的应用。美国Halliburton能源服务公司将把Diversa公司制造的一种嗜热酶加入该公司已获专利的压裂液中。压裂液是天然聚合物,在高压下使用于在岩层中压出裂缝。一旦岩层被压裂,压裂液中的酶就会使...  相似文献   

6.
动态     
英国研翩出一种基因工程型洗衣粉一种含有基因工程化的脂肪酶的洗衣粉近日在英国首次上市,这种酶是Lever兄弟公司生产的压缩粉末的一种成份。 Lever公司介绍,这种酶是由一种已进行过基因改造的微生物产生的,它产生酶的数量要比原来的微生物产生酶的量大得  相似文献   

7.
Bayer公司开发出一种用马来酸酐生产聚天氨冬酸(PAA)的新工艺。并计划在今后两  相似文献   

8.
美国Nutra Sweet公司的天冬甜素专利在美国将于1992年12月14日到期,荷兰甜味剂公司(HSC)已开始将其天冬甜索生产能力扩大3倍,以期成为向全世界供货的生产公司。 IISC公司还企图打入天冬甜素总需求量近80%的美国市场。特种软饮料是美国天冬甜素用量最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9.
廖礼斌 《广州化工》2009,37(3):66-68
随着生物技术越来越多的介入到燃料乙醇的生产中,联合生物工艺(consolidated biopricessing)—CBP,因其可将纤维酶生产、纤维素水解和酒精发酵融合于一步工艺中完成,更是成为其中的亮点。为使联合生物工艺成为可能,以两种途径对所需微生物进行改造:一种是天然纤维降解微生物改造途径,将天然存在的可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尤其是厌氧微生物进行改造,以使其适应CBP生产的要求;另一种是重组途径,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将不能降解纤维的微生物获得降解纤维素的能力,并且生产的产品性质符合CBP的要求。两种途径的对微生物的改造,无论从经济性和社会效益,都将为高能耗时代的今天,提供一种低成本的燃料乙醇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0.
美国除氧(Oxyrase)公司开发了一种新的抗氧剂,它由微生物的细胞质膜粒子组成,该细胞质膜中含有能将氧转化成水的酶。这一产品将为某些工业部门提供一种脱除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三菱化学公司将加紧开发L-天冬氨酸衍生物,并宣称他已成功地开发了以氨基酸为主要配料的表面活性剂。该公司打算在三年内扩大其L-天冬氨酸产品生产线,并正在进行L-天冬氨酸低成本新生产方法的研究开发工作。该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美国Novomer公司宣布,由康奈尔大学开发的一项新技术可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包装用塑料和涂料。Novomer公司将与EastmanKodak公司合作,把该工艺推向商业化。  相似文献   

13.
由17家主要的农药公司组成的“农药生物工程开发技术研究组合”(由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社长小平祐担任理事长)从1990年起分别承担下列研究课题。 1.微生物、酶转化利用技术的开发: (1) 中外制药公司——利用微生物(酶)进行不对称合成反应的技术开发。 (2) 日产化学公司——利用微生物(酶)进行光学活性农药生产的技术开发。 (3)日本曹达公司——利用微生物代谢物转化为农药的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14.
汪家铭 《化学工业》2009,27(12):39-43
介绍聚天冬氮酸的生产方法、技术进展、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并对国内聚天冬氨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 日本催化化学工业将采用异丁烯或特丁醇作原料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该公司开发出一种高产氧化工艺,并将把Himeji的一个丙烯酸装置改变为年产15000吨的甲基丙烯酸装置。预计将于1982年7月投产。该工艺是一种二级氧化工艺,由中间体异丁烯醛和甲基丙烯酸进行生产。用甲醇将甲基丙烯酸酯化,从而生成甲基丙烯酸甲酯。由于异丁烯资源丰富,而传统原料丙酮  相似文献   

16.
<正> 氨基酸左旋苯基丙氨酸的销售额将于1987年由目前的2500000美元增长到80000000美元。其中该化合物和新甜味剂aspartame的销量占整个市场需求的90%以上。左旋苯基丙氨酸的主要用途将由总胃肠外营养物(TPN)和肠内营养液转移到生产aspar-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三菱石油化学公司将从今年秋季开始用Brevibacterium flavum菌发酵生产L-天冬氨酸。这种氨基酸是从富马酸和氨经酶催化反应生产的,反应过程可用多种细菌诱导。通常使用的大肠杆菌细胞壁脆弱,如果循  相似文献   

18.
明年,德国的消费者们将从由细菌制造的瓶中挤出他们的美容化妆用品。英国ICI公司的Malborongh Biopolymers公司称,该公司用微生物生产的塑料Biopo将在今年底投入商业化大规模生产,而且,公司将很快在德国销售Biopol瓶。  相似文献   

19.
就人工合成甜味剂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Aspartame)的安全性问题,美国华盛顿联邦最高法院于1985年9月24日宣布了一项裁决,指出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手续是合法的,从而驳回了消费者团体认为“安全检查不充分”的上诉。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是蔗糖的代用品,在美国使用十分广泛,是由美国G·D·Sarle公司购买了日本味之素公司的专利技术进行生产和销售的。1981年7月,经美国  相似文献   

20.
日本Tosoh公司和荷兰的DSM公司就在欧共体建立一座年产2000t的天冬甜素生产厂进行可行性研究。天冬甜素是目前流行的一种低热值人造甜味剂。DSM公司是日本Tosoh公司在欧洲生产和销售甜味剂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