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研究改性葵花秸秆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采用氢氧化钠处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氧化的方法对葵花秸秆粉末改性,由单因素实验来考察pH、吸附剂用量、温度、时间对铅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再设计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吸附条件;最后进行吸附动力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pH=6、吸附剂用量1.0 g、温度25℃、时间60 min时吸附效果最好,此时改性前后葵花秸秆对铅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81%和90.5%;影响铅离子去除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投加量、溶液pH、反应温度、吸附时间;改性葵花秸秆对铅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采用酸水解法提取柑橘皮果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液料比、pH值、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果胶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L_(16)(4~5)正交实验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为:液料比20∶1(mL∶g)、pH值1.0、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果胶提取率可达18.93%。  相似文献   

3.
优化纤维素酶法提取葶苈子多糖及其纯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酶解温度、提取时间、酶用量和pH值对葶苈子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经脱脂、热水抽提、乙醇沉淀、Sevage法脱蛋白得到葶苈子多糖。纤维素酶法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pH值为5,加酶量4mL,酶解温度50℃,提取时间1h。在此条件下,葶苈子多糖的提取率平均为4.8%,RSD为0.12%。纤维素酶法提取葶苈子多糖省时高效,多糖的纯化方法简便,易操作,纯度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求一种新型有效溶剂提取橘皮橙皮苷,采用两步法制备了1-己基-3-甲基咪唑酪氨酸离子液体并用于提取橘皮橙皮苷。结果发现:离子液体的制备产率高达75%,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离子液体浓度对橙皮苷提取率都有显著影响;单因素实验优化得到该离子液体对橘皮橙皮苷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温度50℃,离子液体浓度40%,液固比16,提取时间90 min,橙皮苷的提取率为4.7%,抗溶剂稀释倍数为10时,橙皮苷提取物的纯度为62%。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优化氨水浸提棉籽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氨水浸提棉籽蛋白的工艺参数.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pH、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等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棉籽蛋白提取率的计算模型.模型预测最佳提取条件为pH 11.78,提取时间3.36 h,提取温度60℃,以及棉籽蛋白的提取率为77.35%.经平行实验,在预测条件下,棉籽蛋白的实验平均提取率为77.53...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是对生态环境危害极大的一类污染物。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元素,生物膜法是一种有效的净化工艺。为了寻找生物膜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最优操作条件,考察了各种影响因素pH值、温度、吸附时间、生物膜量、共存离子对吸附的影响。从实验结果可知,Cu2+的最优操作条件是pH值为6,温度在30℃左右,吸附时间为15min,生物膜量为12g,吸附率可达到65%;Cr3+的最优操作条件是pH值为3~7,温度在25℃左右,吸附时间为5min,生物膜量为10g,吸附率可达到87%。共存离子的竞争吸附会对吸附能力弱的Cu2+产生很大的影响,Cr3+没有表现出受到抑制或促进作用的影响,对单一Cu2+或Cr3+吸附体系,可以用经典的吸附模型进行拟合。  相似文献   

7.
向日葵盘果胶的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波辅助法从向日葵盘中提取果胶,并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提取参数(提取液pH、提取温度、固液比和微波功率)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从功效、能量节约和实验可行性角度考虑,获得向日葵盘提取果胶的最佳条件是:pH值3.4,提取时间6.8 min,提取液料比为1:20,微波功率464 W.提取液经浓缩后采用95%乙醇沉淀,所得果胶酯化度为35.42%,半乳糖醛酸含量为87.3%,而灰分仅为4.75%.  相似文献   

8.
以油茶饼粕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寻找提取茶皂素的最优工艺条件,研究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pH等因素对油茶饼粕中茶皂素提取的影响,再利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工艺的优化,通过正交实验表明:以85%的乙醇为溶剂,浸提取温度80℃,料液比1:20(g:mL),浸提取时间为60 min,超声波功率100 W,超声时间25 min,pH 7.2的工艺条件下,油茶饼粕中茶皂素的提取率可达到7.92%。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投药量、pH值、沉淀时间、体系温度对高分子螯合剂捕集Cd2+离子的影响.确定了该药剂处理20 mg/L含镉模拟废水最佳工艺参数为:投药量为浓度1%(m/V)的螯合剂0.7 ml,pH值为6~9,沉淀时间30 rain,比较合适的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甲醇氧化制甲醛铁钼催化剂,分析和考察了制备过程中母液的酸碱性、浓度、沉淀温度、沉淀终点的pH值、焙烧以及成型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优的催化剂制备条件为:Mo与Fe摩尔比为2.5、沉淀温度60℃、钼酸铵溶液pH值2.5、沉淀终点pH值为1.8.经洗涤、过滤、干燥、造粒后,制成为φ4.5 mm...  相似文献   

11.
于荣  廖晓峰 《广州化工》2009,37(8):93-96
研究了茶叶中料液质量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提取液pH值、微波功率、微波作用时间等因素对咖啡碱溶出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微波辅助萃取茶叶中咖啡碱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料液质量比1:30,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0min,提取液pH值为6,微波功率350W,微波作用20s,茶叶中咖啡碱的浸出率可达3.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用水煮法提取了天然茶叶染料,研究了茶叶色素的吸收光谱。对固液比、提取温度、浸提剂酸度、反应时间等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色素在不同pH、温度等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茶叶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20,在沸煮(100℃)的条件下提取50分钟。该色素受pH影响较明显,对氧化剂、还原剂较敏感,但耐热稳定性较好。金属离子Ca2+、Cu2+、Zn2+、Mg2+、Na+、K+、Pb2+、Sn2+、Ni2+的存在对色素色泽基本无影响,Al3+、Fe2+、Fe3+的存在对色素有不良影响。茶叶色素易溶于水、乙醇、低浓度乙酸等极性溶液,不溶于苯、丙酮、氯仿、乙醚等非极性溶剂,属水溶性色素。  相似文献   

13.
摘要:以绿茶为原料,水为浸提溶剂,采用离子沉淀法对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沉淀剂种类、沉淀剂用量、溶剂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5个因素对茶叶中茶多酚提取的影响,优化了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以AlCl3为沉淀剂且m沉淀剂:m茶叶=1:5、溶剂用量m茶叶:m水=1:20、浸提温度为水浴75℃、浸提时间45min时,茶多酚的提取率最高,为14.12%。  相似文献   

14.
王昕  廖克俭 《当代化工》2012,(9):916-918
将有机溶剂提取法这一技术应用于提取绿茶的有效成分---茶多酚.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选择浸提温度、浸提次数、浸取时间和有机溶剂的浓度作为考察因素,以茶多酚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的考察,每个因素选取4个水平.得出最佳的提取工艺为:温度65℃,洗提次数3次,有机溶剂提取时间35 min,有机溶剂浓度55%.在这种条件下从绿茶中提取的茶多酚的收率为最高.并采用红外波谱法对提取出的产品进行定性分析,检测得出绿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茶多酚.  相似文献   

15.
韩艳霞  陈金峰 《化学世界》2011,52(6):321-322,326
研究温度、料液比、浸取时间三个因素对信阳毛尖中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设计L9(33)正交试验进行提取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水提取信阳毛尖中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3B1 C1,即温度为95℃,料液比1:25,提取时间20 min,茶多酚提取率为13.99%.  相似文献   

16.
罗亚楠  于晓洋  刘立群 《化学世界》2011,52(9):526-528,533
研究了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并对所提取的荼多酚进行分析及检测.以茶叶为原料,水作为浸提溶剂,通过改变溶剂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乙酸乙酯用量4个因素提高茶多酚的提取率,并优化茶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溶剂用量(固液比)1∶20,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40 min,乙酸乙酯用量85 mL.在优化...  相似文献   

17.
茶叶对氟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叶为吸附材料,研究了改性前后的茶叶对氟的吸附,探讨了氟化钠模拟废水溶液的pH值、初始浓度及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时改性前后的茶叶进行吸附动力学拟合和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在pH值为4、茶叶投加量为1.0 g、室温条件下,改性前后的茶叶对50 mL 0.1 mol·L-1氟化钠模拟废水中氟的最大吸附量分...  相似文献   

18.
茶色素提取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孝明 《山东化工》2009,38(9):6-7,14
通过茶叶浸提的提取率的比较,分析了温度和酸碱性对茶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提取的茶色素提取率较好,符合当前社会的环境要求。茶色素最佳提取工艺:茶叶在30%条件下浸提30min,碳酸氢钠用量为10g/L。  相似文献   

19.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MAE) was utilized to extract tea saponin from oil-tea camellia seed cak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were studied, including the effects of microwave power, irradiation duration, temperature, ratio of solvent to material and aqueous ethanol concentration. By systematic orthogonal experiments, the optimal extraction technology was determined. Compared with a conventional extraction method, MAE shows great advantages with the extraction time reduced from 6 h to 4 min, 50 % organic solvent saved and about 14 % extraction yield enhance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esting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proved that the extracted resultants were tea saponin with similar compounds as a standard tea saponin. The extracted tea saponin was applied on the cleaning of historic silks and showed good removal effect on the stains. This work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fully use of oil-tea camellia seed cake and new applications of tea saponin at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textiles.  相似文献   

20.
杨金伟  杨斌 《云南化工》2019,(3):108-109
茶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活性化合物,有效提取茶多酚,实现其综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初步探讨浸提次数、提取温度、不同浓度的提取液、不同的反应时间和茶叶的粉碎情况对茶多酚提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70℃水浴为最佳提取温度,70%的甲醇水为最佳提取浓度,60min为最佳放置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