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智 《移动信息》2023,45(3):107-109
针对当下“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需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单元或主题教学出发,深入挖掘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人物事迹、情境故事资源,并结合网络线上慕课(MOOC)、微课、多媒体教学手段,建构起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包括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教学情境、教学方式、实践交互模式等的合理设置,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思想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实现“显性+隐性”的协同思政教育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当下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是指在高校所开设的各类社科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中充分挖掘其隐性与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将其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从而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目标同向同行、产生协同效应的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为例进行课程思政研究与实施,从修订课程标准、挖掘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思政教育的无声融入,旨在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品德的塑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达到德、识、能“三位一体”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实施课程思政是我党基于新时代教育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的创新理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长期系 统工程。高校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阵地,需充分理解其本质与基本要义,从思想上提升对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的认识,同 时以构建工作体系为依托,以培育“五爱”为主线,以制定评价标准为抓手,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充分挖掘五大素养的 育人资源,从而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4.
王敏 《中国新通信》2024,(4):158-160
<正>一、引言新媒体时代是利用先进技术与工具快速传播信息的时代,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在新媒体时代面临全新的机遇和严峻的考验。在新媒体时代,职业院校要坚持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借助先进技术构建高效运行的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具体实践路径包括:建设教育团队,推进全员协同育人;覆盖教育阶段,推进全程协同育人;拓展教育资源,推进全面协同育人;创新教育活动,推进平台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5.
在建构实施高校思政教育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的基础之上,高校应该基于课程思政的模式,把思政课程当做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把专业课程当做政治教育的次要渠道,进而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协同育人的效应。从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出发,对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的育人价值进行审视,能够发现当前音乐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和目标之间具备一定的差距,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师需要在理性的认知上和教法上,完善两个层面的着力点,如古人所言:“要做好工作,先要让工具锋利。”基于此本文结合“互联网+”背景,沿着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师视角,对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价值理性和拓展路径进行探索和分析,借此完善和转变高校音乐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教育观念,并增强和推动高校音乐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朱乐平 《电子测试》2016,(15):154-155
通过搭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外部协同创新平台,构建“开放、集成、高效”的高职院校思政协同创新新机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7.
围绕新时代通信技术人才培养需求,分析了通信类课程的思政核心素养特点和要求,提出课程思政在科学精神、政治品质、职业品质、思维方法四个维度的思政育人目标,深入挖掘积累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对思政元素加工组合凝练,结合教学实施,设计实现路径,重构思政课堂。采用“双主体”教学模式,利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拓展“多场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在专业课中有机融入了专业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了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深度协同共振,全面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迫切需要,课程组以“信号与系统”课程的信号抽样与多路复用知识点教学为试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对分课堂组织教学,依托超星一体化教学平台和学习通APP开展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并结合课程思政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平台课程建设中,结合平台课程专业知识,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设计了体现“课程思政”新特点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完善了思政考核机制,构建了以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联合培养的“立德树人”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专业课育人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奕聪 《中国新通信》2023,(20):179-181+94
融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创新成为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现实需求。在“互联网+”背景下,融媒体与思政课教学深度结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为推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新思路,为实现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机遇。通过分析融媒体视域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如何将融媒体融入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中,从而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优化育人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满足不同群体需求,为学生成长创造有利条件。这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一流课程建设要求与课程思政建设要求,进行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首先确定思政育人目标,接着从教学方法、教学实施及考核标准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确定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与专业总目标的关系,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方法,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及对学习效果、综合素质、能动性三方面综合考核的多元考核方案,将课程思政贯穿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达到了育才与育人目标的统一。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12.
杨洋  刘婷  陈鹏 《中国新通信》2023,(13):242-244
五育融合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本要求和重要指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落实素质教育,通过系统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步发展。本文围绕五育融合视域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课程思政教学的主题展开探究,阐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分析了五育融合视域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的价值,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实施路径。文章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实施:分析专业课程特点,应用PAK理念构建课堂协同育人新模式;依托慕课教学平台,建设渗透思政教育理念的在线专业课程;构建新型评价方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课程思政电子档案袋。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文在认真分析目前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工科研究生“课程思政”的目标设定和优化设计进行了理论探索,进而结合“三全育人”的综合教育理念,讨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方法、协同路径和科学评价,旨在完善专业深造、学术传承与政治认同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在未来科技发展中能掌握先机,为国家经济腾飞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陈波  刘刚 《中国新通信》2024,(1):227-229
在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在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容忽视,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在职业院校的思政教育中体现人文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的重点。本文将着重讨论“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素质的积极作用,并客观地分析目前职业院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人文缺失问题,重点提出了在“互联网+”视域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人文素质的具体路径,旨在更好地尊重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教育模式和体系,以满足职业院校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需求,切实提高学生未来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为兼顾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探索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思政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明确了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吸收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进入教学团队,建立思政案例库,然后将思政教育融入线上、线下各个环节,并改进课程评方式,形成了一套“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思政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多年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兼顾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探索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思政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明确了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吸收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进入教学团队,建立思政案例库,然后将思政教育融入线上、线下各个环节,并改进课程评价方式,形成了一套“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思政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多年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赵静 《中国新通信》2022,(14):104-106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是一种系统性的课程观,各专业各门课程都能够和它有机结合,而是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融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使得各门课程都能参与到学校育人的过程当中,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育人体系,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本文以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渗透测试技术》《信息安全概论》课程为例子开展课程思政的建设,着重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积极地研究和探索本门课程思政的建设,从而达到更好的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理论精髓和实践资源,对我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力。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我国“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目标追求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存在着内在契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发挥高校领导干部的引领作用,施展教师的教学才能并提升辅导员的育人水平。通过抓住“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等关键要素,形成合力,开展协同育人,从宣传教育到深度诠释,再到弘扬传承,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达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要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三个典型课程思政案例,分别从知识点简介、思政元素、思政育人目标、教学实施过程和案例拓展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最后根据学生学习反馈和效果、同行和社会评价等方面给出教学成效说明。  相似文献   

20.
直招士官试点工作已历经 7 年,为了了解士官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情况,我们选取某高职院实施直招士官思 想政治教育的三个年级,共 224 名士官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讨论相关问题,发现应从“加强意识 形态教育、掌握思政教育时机、明确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学手段和完善思政组织保障”五个方面采取措施,有针对性 地改进士官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