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摇瓶发酵法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对茶树菇菌丝体干重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菇深层发酵最适的碳源为玉米粉,最适的氮源为酵母粉,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深层发酵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利用酒糟深层发酵生产灵芝酸的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利用酒糟为出发点,研究了营养性因子对灵芝酸深层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糟、葡萄糖、麸皮、豆饼粉、酵母膏、蛋白胨有利于灵芝酸的形成。碳氮源浓度实验表明,只有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才能较好地形成灵芝酸。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灵芝酸深层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成。 相似文献
3.
以胞外多糖含量和菌丝体生物量为测定指标对鸡腿蘑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腿蘑深层发酵优化培养基的配方为玉米淀粉4.0%,黄豆饼粉0.2%,蔗糖3.0%,KH2PO40.1%,MgSO40.1%,CaSO40.05%,玉米浆0.5%。 相似文献
4.
5.
6.
研究了营养性因子对黑木耳深层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酵母膏、豆饼粉有利于黑木耳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的形成.正交优化实验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葡萄糖40g/L,豆饼粉9g/L,KH2PO44g/L,无机盐X22g/L. 相似文献
7.
基于黑木耳菌Aas1502液态深层发酵培养基组成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胞外多糖产量和菌丝体干重为检测指标,优化黑木耳菌Aas1502胞外多糖液态深层发酵培养基组成。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培养基碳源和氮源种类及培养基中碳源、氮源、KH_2PO_4和MgSO_4·7H_2O的浓度。利用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并通过方差分析最终确定优化培养基组成为:马铃薯淀粉20g/L、葡萄糖20g/L、蛋白胨4g/L、KH_2PO_4 1.5 g/L、MgSO_4·7H_2O 0.2 g/L,此时胞外多糖产量和菌丝体干重,分别为9.36g/L和12.27 g/L,胞外多糖比优化前提高了1.48倍为后续利用深层发酵提取黑木耳多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平菇液体培养基配方,筛选出适宜平菇菌丝体生长的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2.5%,麸皮2.5%,MgSO40.15%,KH2PO4 0.10%,pH值为自然;适宜平菇胞外多糖产生的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2.5%,麸皮2.5%,MgSO4 0.15%,KH2PO4 0.20%,pH值为自然.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对双孢菇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对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深层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建立了葡萄糖、KH2PO4、蛋白胨变化的二次回归方程,探讨了各因子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最终确定适宜的培养基条件为葡萄糖35.7g/L,KH2PO42.1g/L,蛋白胨3.1g/L;在此条件下可得到胞外多糖的最大产量,预测值为1.86g/L,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得到胞外多糖的产量为1.87g/L. 相似文献
10.
11.
纤维素酶辅助提取茶树菇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纤维素酶酶解辅助提取茶树菇子实体多糖的最佳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水浴提取茶树菇子实体多糖料液比为1∶60,提取时间120m in,温度为60℃时提取效果最佳;纤维素酶酶解辅助提取茶树菇子实体多糖,料液比为1∶80,酶浓度1.5%,浸提液pH 6.0,提取温度50℃。对2种提取法进行了比较,水浴法提取茶树菇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1.40%;纤维素酶酶解辅助提取茶树菇多糖的平均提取率2.38%,比水浴法提高了70.47%。纤维素酶酶解辅助提取茶树菇多糖明显优与水浴法。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茶树菇牛肉酱的最佳制作工艺,在豆瓣酱的基础上加入茶树菇、酱卤牛肉、橄榄油等原料制作茶树菇牛肉酱,选取色泽、口感、气味、形态为评价因素,通过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评判茶树菇牛肉酱的品质。结果表明,以净重250g为参照标准,在盐1.5%、糖3%、味精1%、料酒2.5%、葱3.5%、姜2%、蒜3.5%、香油2%、清水6%的基础上,当豆瓣酱添加量为35%,茶树菇添加量为12%,酱卤牛肉添加量为20%,橄榄油添加量为8%时,茶树菇牛肉酱模糊感官综合评分高达85.3,成品具有红润油亮、鲜辣咸香的特点,具备卤牛肉独特的鲜香风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二水平实验设计法及Box—Behnken中心组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红曲抑菌的液态发酵培养基,研究影响红曲抑菌作用的9个相关因素,并对影响抑菌效果的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及其交互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回归分析拟合出一个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对抑菌活性具有显著影响的因子是大米粉和黄豆粉,两者之间有交互作用。最优培养基是:大米粉5.8%、黄豆粉0.5%、葡萄糖3%;NaNO30.4%、酵母粉0.5%、ZnSO40.02%、MgSO40.1%、KH2PO40.5%,此条件下培养的红曲抑菌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添加金针菇粉、茶树菇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添加金针菇粉、茶树菇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为食用菌作为功能基料开发新型的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依据。以金针菇和茶树菇两种食用菌粉为原料,利用混合实验仪(Mixolab)研究添加金针菇粉和茶树菇粉对面团的吸水率指数、揉混指数、面筋筋力指数、黏度指数、淀粉酶活性指数和回生指数等揉混特性的影响,并利用快速黏度仪和质构仪分别测定面团的峰值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和回生值等糊化特性和硬度、弹性、黏附性等质构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2.5%~10%的金针菇粉和茶树菇粉能够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破坏面筋蛋白的网络结构,降低面团的稳定性、面筋筋力、抑制老化回生,使形成的面团硬度增加,糊化黏度、黏附性和弹性下降。综合分析两种食用菌粉对面团特性的影响,发现5%的添加量为金针菇粉、茶树菇粉的最佳预测值,以在满足产品加工特性的基础上较大程度地丰富面制品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5.
黄原胶发酵生产培养基的组成对黄原胶产品质量有较大影响.通过测定发酵液粘度、粗胶含量,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对黄原胶产量和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源对黄原胶质量影响较大,不同碳源之间最终发酵水平有明显差别,当玉米淀粉:蔗糖2∶1时黄原胶产量和粘度最高.氮源的影响次于碳源,确定最佳氮源为黄豆粉.CaCO3能明显提高黄原胶的产量粘度,是无机盐中最大影响因子,CaCO3最优添加量为0.3g/100mL.KH2PO4影响作用不大,差别不显著,当KH2PO4添加量为0.5g/100mL时,黄原胶产量和粘度达到最大.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培养基最优配方为:玉米淀粉5g/100mL,蛋白胨0.5g/100mL,KH2PO4 0.4g/100mL,MgSO4 0.05g/100mL,FeSO4 0.025g/100mL,柠檬酸0.025g/100mL,在此条件下,28℃,180r/min发酵培养72h,黄原胶的产量可达到29.88g/L,粘度达到6002mPa/s. 相似文献
16.
17.
18.
地衣芽孢杆菌LNPU-1发酵条件研究及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对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LNPU-1液体发酵的主要影响因子温度、转速、初始pH值等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温度为35℃、转速为180r/min、初始pH值为7.0;并通过正交实验对其发酵培养基在摇瓶中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为:葡萄糖5g、酵母浸膏2g、尿素3g、NaCl10g、水1000mL。在优化条件下,发酵液中活菌数达到4.90×1010cfu/mL,明显高于原发酵培养基结果5.10×109cfu/mL。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以四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为出发菌,通过测定4株菌产酸性能、产酶活力、抑菌性能和抗逆性等,筛选生物学性能最优的丁酸梭菌,并以活菌数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生物学性能最优的菌株为丁酸梭菌BLCC1-0022,其最优发酵培养基组成为:可溶性淀粉2.42%、蛋白胨3.27%、牛肉浸膏3.31%、CaCO3 2.47%、MgSO4·7H2O 0.025%、MnSO4·H2O 0.025%,pH 7.0±0.2。在此最优培养基组成下,按照2%(V/V)接种量接种丁酸梭菌发酵液,37 ℃静置培养24 h,丁酸梭菌BLCC1-0022活菌数达6.721×108 CFU/mL,芽孢率为98.21%,与原培养基相比,分别提高了3.22倍、1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