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一直有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我的父亲有一天能够不再瘫痪在床,能够自行站起来走路,离开那四季不见太阳的病房,去看看外面那万物皆美的世界。同时,我也希望世界上有一种药叫做“后悔药”,可以使人恢复自己最初的生活。我父亲是重煤集团松藻煤矿的一名员工。犹记得8岁那年我父亲受伤住院的情景。那晚,不知什么原因,父亲的心情愉快得不得了,只见他在饭桌上不停的喝酒,一杯接着一杯,母亲竟没拦住父亲,还和父亲一起“举杯邀明月”,似乎在庆贺着什么喜事。想想那时的我也真幼稚,还以为喝酒是件很好玩的事情,还叫嚷着“我要喝!我要喝!”晚饭过后,…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短信     
大学毕业后,一个人在外漂泊很多年,和父亲交流机会很少,有时在家也难得和父亲说上几句话,每每和父亲坐在一起,我不知道该如何与父亲沟通,或者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那种父子之间的亲情。从小到大,父亲对我的爱总是默默的,他的一举一动,都让我感受着父爱的伟大。自从我毕业在外工作,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少了很多,无形之中多了些陌生。但每次回家,母亲总是告诉我:"你爸很是想你啊,你的小名常常挂在他嘴边,有时我让他给你打电话,他总是不愿意,你爸怕给你打电话打扰你工作。"听了母亲的话,我无言,我唯能做  相似文献   

3.
父亲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有过三个心愿.每天能有粽子吃 记得有一年端午节,外婆来看我们,带来了几个粽子.当父亲给家族里的长者一一送完粽子后,就只剩下了两个.我捧着一个粽子津津有味地吃到一半时,哥哥提议让父母亲尝尝.父亲说:"你们吃吧,爸妈不爱吃."后来,我不经意间听父亲说,如果每天能有一个粽子吃,那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前几日我给父亲打电话,开玩笑说让他每天买4个粽子吃,一年的粽子钱由我"报销".父亲听了哈哈大笑,说粽子早吃腻了.  相似文献   

4.
正有一次接到一个电话,号码陌生,接通后,对方的声音也很陌生。他急切地解释:咱是一个村子里的,我叫×××,小时咱俩还在一起爬过树呢。我从记忆里搜索了半天,终于知道他是谁了。确实,他和我是一个村的,自小在一起玩过,不过小学毕业后,他全家都移居外地了。这次他打电话来,说他父亲想老家想得厉害,却因为身体原因回不  相似文献   

5.
正我爷爷和父亲都是在煤矿工作的,可能因为耳濡目染的关系,我长大之后,也来到牛儿庄矿工作。当时心里的想法是模糊的,但现在想来,信念却愈发清晰,也许投身煤矿就是我的归宿。爷爷是"煤一代"爷爷最初是在峰峰一家胶厂工作,后来煤矿招工,他便和同村的20多个人一起来到煤矿当工人,分别被分配到了黄沙矿、孙庄矿和牛儿庄矿。不过到最后只有三个人留了下来,爷爷就是其中的  相似文献   

6.
父爱无声     
我与父亲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不多。在我小的时候,他常年工作在外,而等到他退休回家的时候,我却又要离开家外出工作了。以前,父亲在离家几十里远的煤矿上班,从事的是井下采煤工作,大部分时间都住在矿单身宿舍。父亲在家的时候,总是要闷头睡上一整天。儿时的我不理解父亲为什么会那么“懒惰”,现在我才知道美美地睡上一觉对每个采煤工人来说是何等的享受。我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很好,时常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家长们的夸奖。每当这时,父亲的脸上都会挂满了喜悦。进入初中以后,我开使放纵自己,加之缺乏家人的约束,我开始吸烟、逃课,成绩一落千丈,但经…  相似文献   

7.
正父亲不英俊,个子不高,也不富裕,但在我心中却是真真正正的男神。仔细想来,我与父亲已有一段时间没有见过面了。这些天,窗外的雨不停歇,心情也是乱七八糟,颇不宁静,总想写点关于父亲的文字,细数那些与父亲过往的岁月。父亲常对我说:人要为一口气而活着。我明白父亲所说的"一口气"的含义,那就是勇气、正气和骨气。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那口气,为了盛大的光荣与梦想,父亲走过西口、下过煤窑,拉过牛车、背过炭,睡过坟地、住过马圈……但父亲感动我的不仅仅是这些高大的英雄式行为,他的爱就像现在窗外细细的雨丝  相似文献   

8.
正上宽下窄的脸庞,一双炯亮的眼睛闪着慈祥的目光,这就是我记忆中的父亲。平日里,父亲爱穿一件深蓝色的中山装,上衣的小兜里总喜欢插一支亮闪闪的钢笔,显得格外精神。但好景不长,在我六岁那年,父亲因一次煤矿井下事故离开了我,离开了母亲,离开了这个平日里充满欢声笑语的家。说起父亲,还得从我记事开始说起。那时,父亲一个人在外工作,我和姐姐、哥哥、母亲一起住  相似文献   

9.
正父亲打电话给我,让我中午去他那吃饭。下班时,我顺道去了趟菜市场,准备买几斤牛肉捎过去。正巧,卖牛肉的大叔是我以前的邻居,见我来买肉,笑着给我称了几斤上好的牛肉,接过钱后对我说:"回父亲家吃饭还买东西呀!太客气了吧!"我笑着说:"我父亲生活俭朴,舍不得吃,我借着回家蹭饭的机会买点牛肉,给他打打牙祭,改善一下伙食。"大叔称赞说:"不错!晓得孝敬老人了,比时下那些‘啃老族’好!"他这么一夸,倒让我有些不  相似文献   

10.
细节的感动     
金启 《当代矿工》2005,(1):34-34
我有半个月的时间没见到父亲了。父亲是有三十多年矿龄的煤矿工人。我成家后,平日里就很少回家,特别是调到1公里外的矿部上班后,几乎一个月不回家一次,也就很少见到父亲。去年,矿上破产,父亲提前办了退休。按理说,正如流行歌曲中唱的那样:“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父亲退休能享清福,矿上的老工友们都这么认为。其实,那是顺理成章的事。如今我们姐弟三人都已成家,工作顺利,全家也是三代同堂了,定不会让父母亲过多地担忧,父亲完全可以像许多老人一样怡然悠闲地安享晚年。可一生操劳、习惯忙碌的父亲却怎么也不肯在家中休息。他不顾…  相似文献   

11.
李智 《当代矿工》2010,(1):32-32
在我家中有一张父亲年轻时的照片,那是他的工作照,满面的煤尘,只有露出的牙齿是雪白的。我那时很讨厌这张相片,感觉别人的家长工作都那么体面,为何我的父亲要从事这又脏又累又危险的煤矿工作。于是我立下誓言:上大学脱离煤矿,奔向光明。  相似文献   

12.
矿山记忆     
正有一群人,一群在开怀大笑时,只看到牙齿是白色的人。他们就是最不起眼、最不闪光、最默默无闻的人——煤矿工人。父亲在煤矿工作,所以从小我就对煤矿的一切耳濡目染。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带我去矿里的职工澡堂洗澡,在那里我经常会看到一些刚升井上来的全身乌黑的矿工叔叔,他们满身满脸都被厚厚的煤灰覆盖着,仿佛刚从煤堆里爬出来一样。那时候我觉得他们好脏啊,他们一个人通常就能把一池清澈的水  相似文献   

13.
于娟 《当代矿工》2014,(6):47-48
正在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勘探工程院(以下简称"赣西队勘探工程院"),有这样一个人,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尽管从单位到家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但在双胞胎儿女的记忆里,父亲回家陪他们的时间少得可怜,更别说带他们出去玩了。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他却让自己从外行变成了勘探专业的行家里手。他就是勘探工程院副院长付冰!把个人梦想融入钻探事业是他的追求许多人都知道,在赣西队勘探工程院,有一个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小伙子,却从事了钻探这个行业,而且是目前全局唯一的钻探专业研究生。这个小伙子就是付冰。有人惊讶,华中科技大学的高才生怎么会从事钻探行业?付冰却自豪地说:"钻探是我人生的追求与梦想。"  相似文献   

14.
刘国强 《当代矿工》2011,(11):28-28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无论去哪儿,总是骑着一辆黑色横梁自行车。 这辆自行车,是父亲1953年用我家的一头小牛犊换的二手自行车。他当时在区里工作,经常下乡,有时一去就是好几天,这辆自行车就是他的代步工具,也是他的工作伙伴。虽说是二手车,但在当时已经够别人羡慕的了,好多家庭还没有自行车呢。  相似文献   

15.
羊城谒英烈     
幼时,父亲就给我讲过中山纪念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等,并给我看过他那早已发黄的照片。当时我疑惑不解:这些令人景仰的纪念地的图片,父亲为什么要藏在箱底,秘不示人?后来我上高中时画了一幅孙中山先生肖像“文革”中竟被抄家的收去,方知父亲的小心并非多余。 癸酉年冬路过广州,首先去瞻仰的,就是这两处心慕已久的圣地。  相似文献   

16.
我认识工会始于20年前。 那时我到矿上为病逝的父亲办理丧葬费。我踏进矿门,举目无亲,感到很凄凉,就去矿工会。工会吴师傅耐心地带我办完了所有手续,并对我的家境表示了深深的同情。他一路上陪我说话,以排遣我的伤感。他说:“你是纵精俭的二儿了吧?我五八年和你父亲一起进矿工作的。老纵很耿直,干活认真,  相似文献   

17.
在我还不到三岁时,母亲就离开了我。在那无知懵懂的年龄,记忆是一片空白,我对母亲没有一点印象。从故乡老辈那里断断续续地了解到,父亲和母亲的故事如同电影《山楂树之恋》一样。那时,父亲是一名地质队员,在湖北宜昌找矿时认识了母亲。因为父亲的家远在四川成都,他常年在鄂西山区探矿,居无定所,又比母亲大十几岁,所以他们的结合并不被外公外婆看好。出嫁后,母亲依然住在娘家,带着我和大我三岁的哥哥,与父  相似文献   

18.
孙传民 《当代矿工》2006,(12):31-31
真应了那句俗话: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我丈母娘现在对我好得连我妻子都开始嫉妒了,要知道当初她老人家可是死活反对我们的婚事。丈母娘反对的理由就是嫌我穷。我每月的收入也就一千多,而我所在城市的房价高得离奇,我就是勒紧裤腰带不吃不喝十年也买不起一套住房。我身在异乡,没有一点经济外援,除了一张不错的文凭和一个还说得过去的相貌外,再没有丁点可以炫耀的资本。我的家在东北农场,父亲的退休金微薄,母亲没有工作,两个哥哥都在效益不太好的企业工作。当初,我还没走出学校大门,我的父母就给我敲响了警钟:我的四年大学已让他们垒起了…  相似文献   

19.
父母的爱情     
正30岁的女人在一起聊天,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父母的健康状况、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老公的事业等,早已没有了曾经的无忧和浪漫。人到中年,肩上的那份责任和家庭生活的重担是越来越沉了。我不知道父母的不合到底始于何时,反正在我的记忆中,他们四十多年来就这样磕磕绊绊、闹闹嚷嚷的一路走来。以前是因为我们兄妹几个上学学费的事情争吵,可是现在生活好了,他们还是争吵不停。虽说同在一个屋檐下,可俩人总喜欢"吵架"。只要父亲认可的  相似文献   

20.
父亲叫李天法,已逝。他是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基层干部,他的言行给了我巨大的影响,他是我人生路上的路标。 记得我八岁那年,同伙伴们在街上玩捉迷藏,有个卖西瓜的老人送给我一个西瓜。父亲问:“瓜是哪来的?”我说是一个老人给的。父亲不让吃,让我把瓜还给老人。当我把瓜还给老人时,老人对站在我身后的父亲说:“你这是干啥?我自留地里种的,孩子不该吃吗?”父亲见我泪跟汪汪,便掏衣兜,我知道父亲是打算买瓜了,可父亲掏了半天,没掏出什么,对我说:“你回家拿瓜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