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污泥堆肥营养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外源微生物对营养土堆制过程的影响,选择复合微生物菌剂(HBH-Ⅱ)开展了污泥堆制营养土的试验。结果表明:①复合微生物制剂的添加增加了总氮的损失,但大幅度提高了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及发芽指数,而对总磷、钾含量的增加率贡献较小。②总氮与所有指标均呈负相关,其他指标之间都为正相关;在0.05的水平下,HBH-Ⅱ的添加量与总氮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效磷及发芽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在0.01的水平下,总氮与碱解氮、有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而HBH-Ⅱ投量与碱解氮、碱解氮与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③菌剂中存在对氮、磷元素转化非常活跃的微生物种群,能够将非碱解氮成分转化为碱解氮、固态氮转化为气态氮,还能提高非有效磷转化为有效磷的效率。④HBH-Ⅱ对污泥堆制营养土过程中营养学指标及发芽指数的影响次序为碱解氮发芽指数(总氮=有效磷)钾总磷。  相似文献   

2.
稻草调理剂的掺量对污泥堆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污泥与稻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进行好氧堆肥,研究了其温度、含水率、有机质、pH、总氮、碱解氮、总磷、有效磷、发芽指数等指标参数的变化规律,并确定了最佳堆肥方案。试验结果表明:①由稻草含量与各营养指标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可知,总氮含量与稻草含量呈负相关,总氮的损失率比较高,应该采取保氮措施。在0.01水平下,碱解氮、总磷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与稻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0.05水平下,总磷和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②随稻草含量、微生物活性的增加,非碱解氮转化成碱解氮的速率提高,同时堆体内有机质分解速率加快,总磷和有效磷的含量增加。③堆肥完成后,各产品的种子发芽指数均大于80%,对植物生长的抑制较小,且稻草含量为9%时的发芽指数100%,堆肥产品对植物的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④经过36d的堆肥试验研究,测定并比较了各个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发现堆肥效果最好且满足堆肥各项标准的最佳配比方案是稻草含量为9%。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5):64-68
在三峡库区主要土壤类型(紫色土)、坡度(5°、25°)、种植模式(柑桔-牧草)上建立径流池,旨在研究自然环境条件下土壤氮磷径流特点.结果表明径流水的总氮平均浓度在5°坡度时明显高于25°坡度,径流水的总氮和总磷浓度在25°坡度变化幅度大于5°坡度.坡度平缓时,径流水的总氮和总磷浓度明显呈正态分布.5°坡度氮径流量和磷径流率呈显著性正相关,25°坡度径流水的总氮量和总磷量呈显著性正相关.5°坡度径流水的总磷量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曲线模拟成S形曲线.相同坡度条件下,径流水的总氮量、土壤氮径流量明显高于径流水的总磷量和土壤磷径流量,但土壤氮和磷的径流率接近.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污泥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于2006年从全国范围内选取98个城市污泥样品,测定了其有机质及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城市污泥中有机质、总氮、总磷及总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0、29.6、22.2和5.83 g/kg,其中总氮和总磷含量显著高于猪粪、牛粪和鸡粪的.与2001年的统计结果相比,城市污泥的总氮、总磷含量显著增加,总钾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利用污泥堆肥同时实现污泥资源化、减量化和去除污泥中十溴联苯醚(BDE209)的可行性。以污泥、锯末、蘑菇渣为堆肥原料,通过测定堆体中BDE209浓度、温度、p H值、有机质含量、含水率及种子发芽指数等,比较了有/无添加贵屿土壤的堆肥效果,并分析了添加贵屿土壤对BDE209的去除效果。富集培养两个堆体物料中的微生物,制成相应的BDE209微生物复合菌剂,探讨了微生物是否是堆体降解BDE209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有/无添加贵屿土壤的堆体可维持55℃以上的时间分别为7和6 d,均达到了堆体物料无害化要求;贵屿土壤的添加促进了堆肥物料的腐熟和BDE209的去除效果,使种子发芽指数从85.2%提高到102.3%,BDE209的残留率从86.2%下降到28.2%,并使BDE209的降解半衰期从203.9 d下降到15.4 d。从添加贵屿土壤堆体中提取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对BDE209的去除率高达53.0%,而从对照堆体中提取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对BDE209的去除率在10%以内,复合菌剂降解半衰期也从49.5 d缩短到4.3 d,表明生物降解可能是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BDE209的主要去除途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4):613-617
利用坡面径流场,采用修正后的内梅罗指数法,通过对华西雨屏区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坡度的自然生草、黑麦草和灌木的土壤肥力及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5°坡度,自然生草土壤pH值、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小于黑麦草,而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黑麦草.15°坡度,土壤pH值大小顺序为灌木>黑麦草>自然生草;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大小顺序为灌木>自然生草>黑麦草;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大小顺序为自然生草>灌木>黑麦草.土壤综合肥力系数大小为5°自然生草>5°黑麦草、15°灌木>15°自然生草>15°黑麦草,且五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肥力均为一般,说明具有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草对华西雨屏区表层土壤的肥力提高效果优于黑麦草,而木本植物对华西雨屏区表层土壤的肥力提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厌氧/氧化沟/MBR工艺处理实际城市污水,中试结果表明,当氧化沟的污泥浓度为3~12 g/L时,组合工艺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良好,提高污泥浓度可增强其脱氮除磷效果,氧化沟污泥浓度在10~12 g/L时组合工艺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均超过了90%。氧化沟和膜池中均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现象,氧化沟中具有良好的缺氧/好氧交替环境,有利于强化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厌氧/氧化沟/MBR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强、稳定性好,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的污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污泥特性及园林绿化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市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为研究对象,对污泥的基本理化指标、营养元素(氮、磷、钾)、重金属含量以及种子发芽特性进行了检测分析,探讨了西安市城市污水厂脱水污泥用于园林绿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污泥的基本理化性质满足大多数植物的生长条件;污泥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元素,而钾含量相对有限;同时,污泥基本满足园林绿化泥质对重金属的要求;污泥对植物的发芽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认为,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厂脱水污泥可用于城市园林绿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上海崇明区绿地土壤肥力特征,提升崇明区绿化植物景观面貌,采集了上海崇明区绿地表层土壤(0~30 cm)样品,研究土壤容重、pH、EC值、有机质、氮、磷、钾等特征,并采用内梅罗指数法综合评价土壤的肥力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崇明区绿地土壤容重平均值为1.7 g/cm3,较为紧实;pH以碱性(pH8. 5)和弱碱性(pH为7.5~8.5)为主;土EC值较低,平均值为0. 23 mS/cm;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13.87 g/kg,属中等偏低水平;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以中等到低水平为主;土壤碱解氮含量较为匮乏。内梅罗综合肥力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崇明区绿地土壤肥力指数较低,大部分表现为贫瘠水平。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3)
<正>添加秸秆腐熟剂秸秆还田技术是通过接种外源有机物料腐解微生物菌剂(又称腐熟剂),充分利用腐熟剂中大量木质纤维素降解菌,快速降解秸秆木质纤维物质,最终在适宜的营养、温度、湿度、通气量和PH值条件下,将秸秆分解矿化成为简单的有机质、腐殖质以及矿物质成分。包括两种方法:一是秸秆堆积或者堆沤在田间地头、路旁,接种有机物料腐解微生物菌剂,待秸秆基本腐熟(腐烂)后再还田。二是在秸秆直接还田时接种有机质料腐解微生物菌剂,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中试考察了混合液回流比和污泥回流比对A-A~2/O工艺生物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混合液回流比对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影响不大,但总氮去除率变化明显,随着回流比的提高,TN去除率逐渐增加,但当回流比提高到300%后总氮去除率则出现降低,因此从控制运行能耗和权衡脱氮效果的角度讲,200%的混合液回流比是比较合适的。污泥回流比对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影响不大,但40%为临界值,低于该回流比后系统生物量会明显降低,进而使得去除率显著下降;污泥回流比对去除总氮影响明显,随着回流比的降低,总氮去除率也不断降低,因此建议将污泥回流比控制在50%。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清淤底泥好氧堆肥存在有机质含量低、高温阶段升温不足的问题,从自然堆肥过程中分离提取优势菌株,制成微生物复合菌剂,通过投加菌剂强化清淤底泥好氧堆肥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堆体温度升高快,高温阶段持续时间长,高于55℃的时间可达9 d,满足《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 7959—2012)的规定。菌剂投加促进了堆料腐熟,种子发芽指数从86.9%提高到96.3%。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N值分别降低了22.0%和14.3%,可见投加菌剂还可以提高堆料保氮效果。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24)
<正>按照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肥料登记指南》和《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497--2002)的要求,为验证"微生物菌剂"在河南省黄瓜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并为其推广提供依据,特安排本试验。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于2015年4月安排在西华县龙池头村。土类为潮土,质地为砂壤,肥力中上等,地力均匀。耕层土壤养分为:有机质13.5g/kg,碱解氮105.5mg/kg,速效磷(P2O5)15.4mg/  相似文献   

14.
污水厂自然渗滤消化污泥的蚯蚓堆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堆肥是实现污泥资源化的有效途径.城市污水厂的剩余污泥经自然渗滤消化后,与芦苇、蚯蚓混合进行堆肥,考察了污泥中氮元素形态的变化特征.堆肥周期为60 d,包括自然腐熟(0~30 d)和好氧腐熟(31~60 d,投加蚯蚓)两个阶段.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堆肥,堆体高温期持续时间短,氮素损失较少,三个堆体TN含量的降低幅度分别为17.4%、16.0%和16.8%;当堆体温度<32℃后,NH4+-N开始转化为硝态氮,转化率分别为44.4%、41.9%和35.9%.至堆肥结束时,种子发芽指数为(90±3)%,达到了相关堆肥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太湖梅梁湾进行的围隔试验表明,藻类生长与水华形成受气候(如水温、风浪)与营养因子(如N,P)影响。统计分析发现各点硝态氮均与叶绿素a显著负相关,在不同围隔中水温、总磷、总氮等与叶绿素a显著相关。各围隔中优势种主要为蓝藻,尤其是微囊藻类。加磷对藻类生长与群落结构均有影响,但磷营养不是目前太湖水华爆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低碳源城市污水的低氧同步脱氮除磷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SBR工艺辅以污泥外循环厌氧释磷后排放富磷上清液的方法,对低碳源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低曝气量、控制低DO状态可以减少碳源的有氧氧化程度,提高脱氮效果;回流至SBR反应器厌氧段的外循环释磷污泥,可以利用SBR系统的硝酸盐进行反硝化吸磷,保证了系统的除磷效果.对于COD<200 mg/L、COD/TN<5、COD/TP<25的低碳源污水,在SRT为60 d、曝气量为2.5 m3/(h·m3)、曝气段平均DO为0.2 mg/L的情况下,对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61%、95%,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13)
<正>甘蓝又称大头菜、卷心菜、甘蓝、洋白菜,属十字科苔属能形成叶球的草本植物。甘蓝为浅根系蔬菜,根系呈圆锥形,茎呈短缩状态的营养茎。叶片为绿色或紫红色,椭圆形,叶面光滑,褶皱有蜡粉。莲座叶丛生在短缩茎上,叶片抱合呈球状。一、精选地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方便、无污染、生产条件良好的地区。选择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达到15g/kg、碱解氮40mg/kg、有效磷10mg/kg、速效钾150mg/  相似文献   

18.
垃圾渗滤液为碳源时A~2/O法的脱氮除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垃圾渗滤液为碳源,进行了A2/O法的脱氮除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垃圾渗滤液投量的增加,A2/O工艺的出水总氮浓度降低,而对总磷的去除率却呈下降趋势.当垃圾渗滤液投量为0.2%时,出水总氮为11.38 mg/L,对总氮的去除率为62.40%,较对照的提高了13.96%;出水总磷为0.21 mg/L,对总磷的去除率为94.35%,较对照的下降了2.61%.当垃圾渗滤液投量为0.4%时,出水总氮为9.16 mg/L,对总氮的去除率为68.59%,较对照的提高了20.15%;出水总磷为0.26 mg/L,对总磷的去除率为92.37%,较对照的下降了4.59%.之后随着垃圾渗滤液投量的进一步提高,出水总氮和总磷浓度均高于对照试验的.可见,适当掺加垃圾渗滤液可提高脱氮效果,解决原水碳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22)
通过对长治市12个县(市、区)部分乡镇村农户的土壤进行常规土壤样品化验(化验项目包括碱解氮、速效钾、全氮、有效磷、缓效钾、有机质、PH);中微量元素化验(化验项目包括铁、锰、铜、锌、硼、硫)。得出长治市各个县(市、区)田地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及微量元素不平衡。同时,经过对农民的施肥量、施肥方法、施肥技术水平、作物产量与施肥情况的影响,施肥投入量与作物产出比值等情况,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了解程度,对肥料性能与用量的了解程度。本篇文章主要讲述测土配方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10)
通过本试验明确不同肥密处理下,在化肥、生物有机肥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对土壤养分含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