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罗东舒祠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壮观的建筑规模等角度,通过对罗东舒祠的再认识、再分析,解读了这座明代徽州古祠堂所蕴含的建筑历史文化,以及这种祠堂文化对古祠堂建筑风格的影响,以便使徽州传统祠堂建筑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以儒家伦理角度,从"三纲五常""理想人格"及"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祠祀建筑文化进行伦理解析,认为中国传统祠祀建筑文化中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行为规范及所涉及的各种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始建于清代的江氏家庙为例,通过对该祠堂建筑的选址、形制、装饰以及功能等四个方面进行历史文化层面的解读,揭示潮汕祠堂建筑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潮汕的祠堂建筑选址及环境营造体现注重风水的传统人居环境观念,建筑形制表征了礼仪有序的宗法礼制等级制度,建筑装饰反映了人们精致细腻的审美追求,建筑的使用功能则突出了礼乐相济的崇宗敬祖思想。  相似文献   

4.
郑小露 《山西建筑》2010,36(16):19-20
结合潮汕地区地域特色和人文历史,探讨了近代潮汕祠堂建筑装饰工艺特点,从装饰风格、装饰技艺、审美特征三方面阐述了近代潮汕祠堂建筑装饰工艺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及其艺术效果,得出其典型特征为"礼乐相济"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喻梦哲 《山西建筑》2009,35(11):10-11
从祠堂选址和村落布局的角度出发,结合宗族构成、乡里结构、丧葬习俗、乡村经济等若干因素,阐述了中韩两国祠堂选址的差异,探讨了中、韩两国祠堂建筑选址差异产生的内在原因,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中韩两国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6.
花信 《中华民居》2012,(7):93-96
古代人谢神和祈祷仪式是极形象而富于浪漫想象力的。《乐雅·释天》中说:“春祭曰祠;夏祭曰杓;秋祭曰尝;冬季曰蒸。”  相似文献   

7.
金连生 《四川建筑》2013,33(3):53-54
文化在结构层次上大致可分为自然环境资源、技术与科技、社会组织形态、生活方式、核心价值观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它与建筑的产生、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文中分别简述这五个结构层次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探析建筑的文化内涵,以便能够从文化视角审视建筑,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祠堂作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自古以来是男性的圣殿,而对于女性来说,祠堂象征着惩罚和枷锁。而位于赣南白鹭村的王太夫人祠,为专门祭祀女性的祠堂,全国罕见,是古代为数不多的“她建筑”,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她建筑”视角,从存在的社会背景入手,探讨了王太夫人祠的建造渊源、建筑型制特色等,以期对丰富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花信 《中华民居》2012,(11):102-105
朱熹《家礼》中,谈及祠堂内共同供奉男女祖先神主,给予了节烈妇女优越的待遇。但是,同时又规定,侧室和妾不许入祠堂。这样的规定,使女祠的建设一直作为男祠或是宗祠的附属物存在,并未真正独立,也不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开始热衷于城市内在文化品质的培育,文化建筑逐渐成为弘扬历史或者人文资源、满足现代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载体,以及城市公共建筑建设的热点,也成为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权力空间的象征--徽州的宗族、宗祠与牌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筑》2006,(4):84-89
本文以福柯的权力空间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徽州宗族、宗祠与牌坊的分析,揭示了徽州古村落里的权力空间特征和村落形态表象背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肖旻  杨扬 《华中建筑》2012,30(6):147-151
论文引用了31个广府地区明清时期祠堂实例的测绘和调研数据。以清代三开间的小型至中型祠堂为代表,通过对祠堂中主要单体建筑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建立了广府传统祠堂中厅堂建筑的标准尺度模型,给出了厅堂平面、立面、剖面和主要构件的截面尺度参考值,并绘制了标准图。论文最后提出了基于尺度模型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方向。论文成果为开展结构分析、形制分析和进一步深化地方传统建筑尺度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研究方法的示范。  相似文献   

13.
王力 《室内设计》2010,(4):41-48
本文在对南粤地区多处祠堂建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以广东省中山市南镇陈氏宗祠和南区功建铁城梁公祠为例,从建筑空间与装饰两方面分析了南粤地区祠堂建筑的普遍特征,进而探讨了祠堂建筑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高台建筑的文化寓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盛于春秋时期的高台建筑对后世的传统建筑文化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衍生出了多种重要的建筑形式.该文阐述了台与高台建筑的概念,梳理了高台建筑的历史沿革及社会功能,并从原始崇拜的几个重要层面,结合一些建筑典例,阐释了中国古代高台建筑所蕴含的敬天法地、崇山慕岳、求仙望气等文化底蕴与内涵,深入揭示了中国古代的"人神交感"理念...  相似文献   

15.
赖瑛  杨星星 《华中建筑》2008,26(8):162-165
广府和客家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两大主要民系。两大民系因历史成因、文化等方面差异而导致祠堂建筑在祠宅规划、建筑形制、装饰装修等宏、中、微观三层面的差异。长文从此三层面比较分析二者祠堂建筑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6.
太阳崇拜与中国古代建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庆洲 《新建筑》1997,(2):43-45
论及良渚文化的寺墩古城之而已及意象的太阳崇拜内涵,认为后世的明堂,周王城制度均以之为文化渊源,在布局,意象上一脉相承。论述了太阳崇拜,天帝崇拜,北辰崇拜,太胡崇拜的融合为一,太阳崇拜通过融合的形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成为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成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历代帝都宫阙,则是一曲曲太阳神的颂歌。  相似文献   

17.
杨文斌  兰云凤 《华中建筑》2010,28(5):163-165
在对邯郸传统村落与民居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保存完整的天地庙,从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使我们对天地庙的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文化地域性格的余荫山房造园艺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荫山房作为岭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设计精巧,虽为人造,宛若天成。文章基于建筑美学文化地域性格理论,以空间布局、空间组织与植物景观为线索,分析余荫山房的空间感受和空间意境营造,阐释余荫山房的地域技术特征、社会时代精神、人文艺术品格,以期挖掘、展示和传承余荫山房的造园智慧。  相似文献   

19.
迟群  许政 《华中建筑》2014,(3):149-153
基于佛塔与佛寺历史文献资料、考古发掘资料以及实物,结合笔者对"中国古塔"研究及古塔保护实践经验,提出在丝绸之路的中西方文化交流背景下,我国早期佛寺"塔为中心"制度受印度犍陀罗佛寺影响,在国内沿官方与大众两条路线发展,官方佛寺承袭印度规制而大众佛寺则模仿官方佛寺由本土居住建筑改造而来。随着佛殿地位提高,"前塔后殿"式布局成主流。在唐代佛教教义中国化成熟的基础上,佛寺布局两条发展路线合二为一,并向以佛殿为中心定制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朱穗敏 《建筑与文化》2016,(11):142-144
文章在缙云宗祠建筑木构彩绘调研基础上,以虚竹、文翰、以清等宗祠为例,剖析了缙云宗祠建筑构件彩绘在布局、构图、设色、图案等方面的特征。研究发现,目前所见缙云宗祠彩绘多为清晚期到民国晚期绘制,部分天花彩绘时代可能为清中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