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如何对工程中所遇到淤泥质软弱地基土采用水泥、石灰进行加固和进行一系列的物理性能、强度试验,并就水泥、石灰用量和养护龄期对加固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强度预测公式,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2.
潘月雷  王志强 《山西建筑》2011,37(31):60-61
根据胶州湾地区不同地基土所做成的水泥土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出本地区水泥土的特性。通过大量勘察资料和试验数据,得出了水泥淤泥土、水泥粘土和水泥砂土的不同破坏形式及无侧限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3.
将玄武岩纤维作为外掺材料掺入水泥固化风积砂中,对不同水泥掺量及玄武岩纤维掺量的水泥固化风积砂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泥固化风积砂中掺入玄武岩纤维后,玄武岩纤维可在水泥固化风积砂中均匀分布,形成一种良好的相互交错的支撑体系;掺入玄武岩纤维可以提高试件强度,且在纤维含量为0.5%时试件的抗压强度最大;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和龄期的增长,掺纤维水泥固化风积砂的抗压强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
水泥稳定碎石的水稳性和抗冻性比石灰稳定土好,为研究玄武岩-玻璃混杂纤维水泥稳定碎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规律和提高稳定性的机理,通过改变水泥稳定碎石中的玄武岩纤维含量、玻璃纤维含量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出在25 mm玄武岩纤维掺量为1.0‰、12 mm玻璃纤维掺量为0.8‰时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值为4.63 MPa,可为今后公路工程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赵文晶  董晓强 《山西建筑》2010,36(8):187-188
以两种类型的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搅拌形成的水泥土试块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定量分析了其无侧限抗压强度、电阻率、龄期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水泥土试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电阻率均随着龄期对数的增加成线性函数增大,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其电阻率成线性增长关系。  相似文献   

6.
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泥土室内配方试验结果的归纳与分析,研究了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土的水泥掺量、龄期和含水率等影响因素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搅拌桩能有效提高土体无侧向抗压强度,为今后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中研究了芦苇秸秆纤维长度、纤维掺量、水泥土龄期等因素,及其对芦苇秸秆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芦苇秸秆纤维的掺入可提高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在水泥掺入比为15%的情况下,芦苇秸秆水泥土的最优加筋条件为纤维长度5mm、纤维掺量0.1%;当纤维长度大于5mm或纤维掺量大于0.1%时,芦苇秸秆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芦苇秸秆纤维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早期增长速度大于后期,芦苇秸秆纤维的掺入有利于水泥土早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纤维种类对纤维加筋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选用玻璃纤维土、碳纤维土、聚丙烯纤维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纤维种类、纤维长度以及纤维掺量三个因素对纤维加筋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
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室内试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水泥土室内配合比试验,研究出水泥掺入量、龄期、土的含水量、外加剂、水灰比对水泥土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对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基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前 《山西建筑》2010,36(18):111-112
分析了土的塑性、水泥和外加剂掺量对水泥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土的塑限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有明显增长,掺了减水剂的水泥土的7 d强度有所增加,但以后强度几乎没有增长。  相似文献   

11.
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因素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实际工程水泥土室内配方试验结果的归纳与分析,研究了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土的含水量、搅拌桩类型、水灰比、水泥掺量和龄期等影响因素的关系,并对水泥土2 8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土工基础》2017,(6):762-765
结合工程实际,在饱水养护条件下,进行夯实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室内试验,研究小龄期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养护龄期、水泥掺入比的变化规律,分析水泥土强度与龄期、水泥掺入比的定量关系,结合试验数据拟合得出不同水泥掺入比条件下水泥土强度与龄期的经验公式,并探讨水泥土轴向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趋势与水泥土的破坏方式随养护龄期的转变,从而进一步完善饱水条件下小龄期夯实水泥土强度演化发展理论,促进水泥土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对工程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评价改良土性能的等影响因素将风化泥质板岩的水泥改良与石灰改良进行一系列的对比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全-强风化泥质板岩经石灰改良难以达到高速铁路路基要求,经水泥改良之后强度和稳定性均明显的改善,可以用作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的填筑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为拓宽稻壳灰和淤泥土等固废资源处理途径,基于传统水泥固化处理方法,提出稻壳灰-水泥固化处理淤泥土技术。通过室内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UCS)和电镜扫描(SEM)试验,分析稻壳灰-水泥土强度特性及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稻壳灰对淤泥固化土强度增强效果显著,并且15%稻壳灰+8%水泥掺量效果最佳,稻壳灰加入显著提高淤泥固化土韧性,其破坏应变在3%~5%左右,变形系数E50与抗压强度近似呈线性递增关系,E50可取(19~50)qu。微观分析表明:水化硅酸钙生成是稻壳灰-水泥固化淤泥强度提高的主要来源,其填充孔隙、胶结作用使土体更加密实,提高强度。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稻壳灰-水泥固化淤泥微观演变机制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5.
化学侵蚀下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上广泛使用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水泥土搅拌法,其加固体主要是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耐久性的水泥土。通过试验探讨了各种侵蚀性的离子在不同浓度、不同pH值等条件下水泥土的力学效应。分析了在环境侵蚀下水泥土的破裂行为与机理,从而为化学损伤水泥土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地下工程的长期稳定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叶新阳 《福建建筑》2023,(12):97-101
高液限土因强度低等问题,常被认为是路基工程中的顽疾。为此,以棕榈丝纤维、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纤维作为改良材料,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纤维掺量和纤维长度对高液限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棕榈丝纤维高液限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棕榈丝纤维掺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存在一个最优棕榈丝纤维长度。当棕榈丝纤维长度为15 mm时,改良后高液限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玄武岩纤维高液限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玄武岩纤维掺量和长度的增大而增大;聚丙烯纤维高液限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聚丙烯纤维掺量和长度的增大而增大。研究对纤维改良后,高液限土应用于路基工程,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选用聚丙烯纤维为加筋材料,分别对红粘土、粉质粘土和砂土3种土体进行加筋,通过对不同纤维掺量的加筋土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到3种加筋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并与各自素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比较,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采用废旧橡胶粉等体积取代部分石硝的方法,将橡胶粉掺入水泥稳定碎石中,研究橡胶粉掺量对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粉掺量10kg·m-3时的水泥稳定碎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是基准水泥稳定碎石的98.4%,大于设计强度;橡胶粉掺量20kg·m-3和30 kg·m-3时分别是基准水泥稳定碎石的90.5%和85.7%,均小于设计强度。橡胶粉掺量大,水泥稳定碎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降低;橡胶粉掺量一定时,水泥稳定碎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可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渤海近海口淤泥质黏土为研究对象,按照一定配比制作水泥土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试验。研究了4种水泥掺量、2种养护方式、干湿法下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规律。结果表明,在使用干法制样时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峰值不存在规律性,波动性大,不稳定,分析原因为干法制样工艺不成熟所致,不建议在类似情况时水泥土施工使用干法工艺;在水泥掺量25%时,湿法制样水泥土抗压强度高于干法制样下的强度,建议在施工时若水泥掺量在23%~25%,水泥土施工时采用湿法工艺。  相似文献   

20.
水泥加固酸污染土无侧限强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土是利用水泥固化处理后,土体的强度得到提高。针对该项技术,采用水泥固化法处理酸污染土,通过两种试验方案,对水泥加固酸污染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特性进行研究。试验所用酸污染土用浓硫酸配置人工制备而成,并考虑了不同水泥掺量、不同硫酸浓度和不同龄期对水泥加固酸污染土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水泥固化酸污染土的强度与水泥掺量和硫酸含量有密切关系,二者共同作用决定其强度的变化。在一定硫酸浓度(2~16g/kg)条件下,伴随硫酸含量的升高,水泥掺量较低时,无侧限抗压强度整体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水泥掺量较高时,无侧限抗压强度呈缓慢上升的趋势。随着水泥掺量提高,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峰值时所对应的硫酸含量也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