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区间控制的蓄电池储能电站调峰运行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蓄电池储能电站(BESS)灵活的运行控制可以很好地满足电网调峰填谷的要求,有效降低负荷波动。本文在负荷预测的基础上,从储能电站充放电量均衡的角度,提出以一个边际负荷值来确定电站充放电运行状态的控制方案。考虑储能电站实际容量限制,将定边际负荷控制改进为负荷区间控制;在确定运行状态的基础上,对实际运行控制提出分时分档匹配的方法,计算储能电站全天充放电功率。针对实时负荷与预测负荷存在偏差的问题,提出了结合储能电站电量预测值对电站实时运行控制进行调整的方法。仿真实验表明了该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短期负荷预测的微网储能系统主动控制策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提出了一种基于短期负荷预测的微网储能系统主动控制策略。采集了智能电表上的分布式电源出力和微网负荷数据,对微网中的负荷进行了短期预测。在考虑蓄电池容量、充放电特性以及充放电次数限制的条件下,主动控制储能系统的充放电,优化微网负荷曲线,实现了削峰填谷。通过采用上述控制策略,储能系统还可工作在静止无功补偿器状态,为微网提供无...  相似文献   

3.
针对储能电站在现有配置下运行模式单一且不能充分发挥储能作用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混合储能系统在平抑功率波动和峰谷电价套利2种模式下协调运行控制策略。平抑功率波动模式中,利用小波包分解对储能系统内部功率进行一次分配,并结合储能装置的荷电状态信息对一次功率进行修正,实现功率二次分配。峰谷电价套利模式中,依据分时电价和荷电状态信息确定储能系统充放电起止时刻,根据负荷实际大小确定其充放电功率实现用电负荷的经济运行。根据光伏实时波动情况,结合储能装置荷电状态信息,设计了2种运行模式的协调运行策略,实现源/网/荷/储能量的合理管理。在Matlab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并将控制策略应用到工程现场。  相似文献   

4.
商业园区中安装电池储能电站(battery energy storage statin, BESS)能够削减用电高峰负荷,提高园区用电经济效益,但现有控制策略较为单一,难以适应未来的大规模发展与应用。为此,以商业园区储能电站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考虑电池寿命的商业园区储能电站多目标运行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基于雨流计数法的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统计方法,然后采用5阶函数拟合电池循环寿命与放电深度的关系,以此估算电池寿命衰减情况并将其作为控制子目标函数之一,达到延缓电池寿命衰减的目的。依据所提出的储能电站控制策略,基于园区分布式光伏及负荷功率预测曲线,采用遗传算法以10 min为优化区间、每隔1 min对储能系统充放电功率进行一次滚动优化,实现了储能电站的时序分钟级控制。最后,以上海某商业园区夏季典型日为例,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针对并网型微网的空调负荷和储能电池的超前控制策略,用于平抑微网联络线功率波动。首先,引入充放电冗余的概念,用于衡量由于混合储能系统不同单元充放电状态不一致导致的多余充放。其次,将空调负荷视作一种虚拟储能,构建混合储能系统,根据混合储能系统预测工作状态,实时调整当前控制策略。该方法可提高混合储能的功率波动调节能力,同时有效减少充放电冗余。最后,采用该策略对含1 000台空调的微网系统进行仿真,算例结果证实了本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林俐  费宏运 《现代电力》2019,36(5):54-61
针对区域性规模化分布式光伏并网引起的系统调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含储能电站的削峰填谷优化调度方法。首先从容量渗透率、天气等角度分析了规模化分布式光伏并网后对系统负荷以及调峰能力的影响;随后将储能电站作为独立电源接入系统,提出了规模化分布式光伏并网条件下含储能电站的优化调度方法,利用储能电站削峰填谷,以净负荷方差最小为目标,对储能电站充放电功率进行优化,兼顾系统经济性和风电优先调度,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对常规机组与风电场群进行调度;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风力、光伏发电与电动汽车充电波动性威胁微电网安全运行问题,基于对铅碳电池全生命周期内吞吐电量与充放电深度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双电池储能系统(DBESS)运行平衡度指标控制的充放电模式切换路径优化策略,以及基于铅碳电池最佳充放电深度的DBESS充放电控制策略。利用包含风光发电、双铅碳电池储能系统、锂离子电动汽车充电和常规负荷的实测运行数据,对上述控制策略与传统控制策略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不仅可以达到优化DBESS充放电路径的目的,最大限度拓展DBESS可用容量,还可打破DBESS始末荷电状态一致的限制,提高储能系统使用灵活性。最后以DBESS充放电饱和能力指标及充放电稳定性指标为评价标准,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局部风光资源丰富地区大停电黑启动的方案,首先建立了风光储新能源电站黑启动控制模型,研究其支撑电网黑启动的过程,储能系统作为主电源保证黑启动过程中系统电压和频率稳定。其次,提出了一种风光机组负荷跟踪功率协调控制策略,当风光出力不足时,风光机组采用最大功率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算法,储能系统作为主电源负责微电网功率的平衡;当风光出力足够时,风机根据光伏出力的变化进行减载运行,有效跟踪负荷功率变化,减少储能充电功率。该控制策略不但可减少储能系统充放电转换次数提高储能系统使用寿命,还能大大降低黑启动中储能系统配置容量,提高经济效益。最后,基于DIgSILENT/PowerFactory仿真平台搭建了风光储新能源电站控制模型,仿真验证了风光储新能源电站作为电网黑启动电源的可行性和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风电输出功率的随机性和波动性使得电网调频难度加大,为解决此问题,可采用大容量高功率飞轮储能系统进行平抑,因此亟需研究飞轮储能阵列的容量配置方法,增大系统的利用率并降低初始投资成本。通过建立250 kW/50(kW·h)大容量高功率飞轮储能单元模型,引入相应单元以及阵列控制策略。基于低通滤波方法,在考虑储能阵列的充放电效率以及荷电状态的条件下对储能阵列容量配置计算进行了研究。针对容量配置过程中由于充放电效率而引发的容量配置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量调节控制策略,以及一种飞轮储能阵列容量配置方法,通过调整充放电功率指令,减少储能单元数量,实现储能阵列利用率的增大并降低初始投资成本。以储能配置不超过风电场装机容量的20%为约束条件,针对山东某风电场实际输出功率数据,仿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飞轮储能阵列容量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附加功率调节的混合微电网协调控制策略,对光伏和储能组成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功率分配问题进行研究。考虑直流负荷大小和荷电状态(SOC)变换,给出一种加入两个比较器的电压外环电流内环双环控制,实现储能在不同负荷情况下充放电,防止储能过度充放电。针对储能处于停机模式时系统功率不平衡问题,基于上层控制设计分布式电源的多模式切换算法,求得附加功率实时调整交直流微电网连接的双向DC/AC变换器的输出功率。搭建光伏-储能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仿真模型,各分布式电源能够根据不同的运行模式快速分配功率,协调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在配电网中的渗透率,需要解决其并网引起的功率波动问题。提出一种消纳高渗透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功功率波动的集中式储能电站实时调度方法,包括配电系统实时调度和储能电站站内功率分配双层结构。实时调度层通过不断更新分布式光伏发电输出功率和负荷需求的预测值,计及储能电站充放电功率、容量和次数约束,对集中式储能电站进行实时调度,以消纳配电网有功功率差额波动;功率分配层根据储能电站各电池组性能参数和运行工况,以储能电站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并充分考虑下一时段可调度的总充放电容量,对上层调度指令进行实时优化分配,保证储能电站积极地响应调度。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两层调度方案平抑了配电网的有功功率波动,使得联络线功率波动峰谷差由13 MW降低到5 MW左右,降低了光伏发电并网对电网的冲击,大大提高了电网对光伏发电的消纳能力,并在保证储能电站调度末期荷电量尽量接近于调度初期荷电量的同时,优化了储能电站的运行状态,降低了储能电站的运行成本,既满足了储能电站循环调度的要求,又提高了储能电站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越来越多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在负荷侧并网运行,需求侧响应获得了更多的手段。用户侧储能响应容量是用户侧系统需求侧响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估计不同时刻和条件下用户侧储能容量,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需求侧响应的配电网储能容量识别方法。考虑不同类型负荷用户的需求响应协同控制策略的目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储能充放电与受控负荷投切策略过程求解,最后计算储能系统的响应容量。结果表明,各类负荷的占比与分布式电源出力对响应容量均产生一定影响,为了取得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使用效率之间的平衡,应当根据控制目标合理配置储能容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多种新型负荷的不断增长及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城市配电网输电阻塞问题日益频繁,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利用高压配电网网架重构以及储能电站充放电特性,实现负荷及发电的时间-空间转移,可有效缓解城市输电网局部阻塞问题,降低负荷损失,保证供电可靠性.因此,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高压配电网重构和储能电站充放电协同控制的弹...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可再生能源并网以及微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微网下风光储协同控制变得日益重要。该文提出了一种预测滚动优化协调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主要包括综合预测和滚动优化模块。综合预测模块通过超短期神经网络预测给出风电、光伏、负荷的功率预测结果;滚动优化模块考虑功率偏差软约束、风电和光伏出力约束、储能容量和功率二阶充放电模型,建立储能电池充放电次数最小以及剩余电量最大的优化模型,并利用贪心粒子群优化方法求解。仿真算例说明所提控制策略能够在兼顾微网功率偏差的基础上,有效限制储能充放电次数,避免储能过充过放,以提高储能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含分布式电源地区电网孤岛模式下储能设备的优化配置方法,首先监测每个时间点分布式电源出力和负荷数据并分别拟合出其概率分布函数;其次建立储能设备充放电的控制策略得到储能设备输出功率的控制规则;接着建立分布式电源与负荷的动态半不变量,得到储能设备的充放电功率的概率分布;最后建立以储存设备容量最小化为目标,储能设备的荷电状态以及满足一定的置信区间作为不等式约束条件的配置优化模型,并求解得出储能设备的配置容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解决永久性故障情况下区域电网孤岛模式稳定运行和经济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依据含储能设备的独立微网的功能和运行特性,提出微网储能裕度的概念及考虑随机特性的微网储能裕度的计算方法,以便对微网负荷承载能力进行量化评估,并使微网在满足系统可靠性要求的同时合理调节储能设备的充放电。针对风电、光电及负荷的随机特性,在日前预测的基础上,建立考虑预测误差的风电、光伏出力和负荷的概率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场景生成和削减技术、储能设备充放电优化技术和弦截法的考虑随机特性的储能裕度计算方法。以某微网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对蓄电池容量、出力限制和初始荷电状态等可能影响储能裕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针对港口岸桥负荷冲击对发电机组的影响,开展基于磁悬浮飞轮储能阵列的岸桥微网控制系统研究。采用飞轮阵列快速储能和释能优势,用于平抑岸桥负荷冲击,保持发电机组的理想加减载运行需求。介绍了微网控制系统组成和飞轮阵列充放电原理,给出了飞轮单机系统模型。在分析岸桥负荷特性和发电机组的加减载特性基础上,针对飞轮阵列系统的容量配置和控制策略进行了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飞轮剩余电量和发电机组预期加载特性的飞轮充放电控制功率计算方法。以实际岸桥运行数据为依据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岸桥微网控制系统可长期稳定运行,飞轮阵列能有效平抑岸桥负荷的功率冲击。为了验证了飞轮阵列的协同控制特性,进行了飞轮对拖充放电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飞轮阵列的响应特性、容量和功率均能满足岸桥微网系统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8.
用于平抑可再生能源功率波动的储能电站建模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针对可再生能源(大型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电站侧蓄电池储能电站(BESS)平抑随机输出功率渡动的功能定位,建立了基于钠硫电池的储能电站动态性能分析与评价模型.根据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功率输出的不同要求和蓄电池自身运行约束,提出了BESS动态充放电控制策略和2种运行优化目标,建立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以便从各种角度对BESS的动态效...  相似文献   

19.
针对独立运行的直流微电网,提出了一种考虑不匹配线路阻抗和储能容量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分级控制策略。通过负荷平衡级控制动态地微调虚拟阻抗,消除不匹配线路阻抗对电流负荷分配精度的影响;进而通过荷电状态(SOC)平衡级控制,各个储能单元根据其容量和SOC动态地调节电流负荷,使得SOC误差以e指数曲线下降,最终实现储能单元在充放电过程中SOC均衡。所提方法采用动态一致性算法,可实现各分布式储能单元的信息共享,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灵活性。通过小信号稳定性分析,讨论关键参数对系统稳定的影响。基于RTDS设计了3种实验方案,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使得电流负荷按储能容量合理分配,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20.
新能源电站配置一定容量的储能可以有效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储能功率与放电时长的优化配置是前期规划设计阶段的重要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在电池储能综合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储能充放电次数和深度对寿命的影响,建立了以风光储电站年净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的储能优化配置模型;以充放电功率、容量和电池寿命为约束条件,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和8 760 h生产模拟方法进行求解;通过对某风光储示范电站项目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考虑新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和储能寿命对优化配置方案的影响,得到合理的储能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