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雕塑作为古老而重要的艺术形式,其特有的发展历程表现了人类的意识变化。雕塑艺术主要通过雕塑的材料、造型、色彩、立意以及雕塑与建筑、雕塑与环境、雕塑与雕塑等方面来加以表现,而现代雕塑在材料、立意等方面变革中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为建筑空间和城市生活增添了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3)
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传承,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雕塑也不例外。中国古代的雕塑既拥有历史价值,又具备艺术价值,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当代雕塑艺术发展的根基。然而,当代的雕塑教学对古代雕塑艺术有所忽视,这对于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是不利的。文章主要介绍雕塑创作,分析中国当代雕塑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传统雕塑的历史与特征及其对于当代雕塑艺术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1)
雕塑是造型艺术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之一,随着雕塑艺术材料和观念的不断发展,材料在雕塑艺术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雕塑是人类精神的物化形式,而雕塑通过材料所构成的艺术形式表现人类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说,雕塑的存在取决于材料的运用。雕塑的发展过程实际就是一种探索、发展材料的过程。由于雕塑材料的不断发展,当代雕塑中运用材料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而呈现出的材料语言也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5)
城市雕塑属于环境艺术或公共艺术,从时间、空间、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上与雕塑布局的城市环境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与统一。城市雕塑的艺术式样、发展历程,以及与那些架上的雕塑在公共空间中的不同特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7)
雕塑的肌理对雕塑效果的呈现具有重要意义,雕塑肌理效果对人们的影响不止体现在视觉上,还会体现在人的触觉上,甚至是心理上。雕塑艺术就是雕塑家利用物体的自然属性与自己的艺术追求相结合的产物,是人类情感和自然材料美感相结合的产物。雕塑艺术有别于绘画,雕塑艺术是使用真实的物体材料进行的创作,雕塑使用的材料一般具有永久性,这也让雕塑艺术的保存能够更加久远,这也是雕塑艺术的魅力所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很多新型材料,这让雕塑艺术更加丰富,比如不锈钢、玻璃、树脂等各种新型材料的运用,让雕塑艺术创作更具有多样性,这也要求雕塑家能够熟悉掌握这些材料不同的肌理美感。本文就是从视觉、触觉两方面入手去讨论雕塑肌理对雕塑创作的重要意义,以启迪我们日后的雕塑创作。  相似文献   

6.
赵晶  李洋 《华中建筑》2012,(9):78-80
雕塑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园类别,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随着雕塑艺术的发展,雕塑从室内走向室外。陈列的室外空间发展变化成为雕塑公园。随着雕塑艺术和雕塑公园的完善,人们开始关注不同的雕塑需要各异的展示环境。受到各种艺术潮流的影响,雕塑公园向雕塑大地的趋势发展。该文就雕塑公园的缘起、发展历程、最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总结,并且展望了雕塑公园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2)
雕塑语言主要是指用雕塑的手段表达作者艺术思想的方式。它在运用、处理和表达上有着鲜明的个性、时代性和民族性。雕塑涉及许多领域,其作品就是这些因素和信息的综合体。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随着雕塑理论的不断发展,空间的概念已经成为雕塑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雕塑的语言范畴。新型合成材料以及多其他新型媒体材料的运用,扩展了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形态表现途径,也能更好地反映出当下雕塑的时代性,突出雕塑艺术的视觉魅力,从而使雕塑艺术在表现形式、表现材料、表现手法上都有了更多的视觉突破。这也是当代雕塑艺术表现的精髓所在。雕塑艺术必须从更高的层次上审视和表现世界,突破桎梏,往多元化、多维的时空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3)
随着后现代主义艺术渗入雕塑领域,中国当代雕塑艺术语言的边界不断延展。文章重点阐释了雕塑概念、观念、空间、材料与雕塑创作者拓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5)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是整个人类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题材来说,其主要包括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劳动生活及民俗雕塑等;从类别来说,其有圆雕、浮雕、纪念性雕塑、案头雕塑、建筑及器物装饰雕塑等。雕刻材料也丰富多彩,除了青铜、石、砖、泥、陶等材料外,还有玉、牙、木、竹等。笔者以中国古代各个时期雕塑艺术的发展概况为着眼点,浅析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所蕴含的艺术特点及其价值,以便美术爱好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相似文献   

10.
彭蓉 《安徽建筑》2007,14(4):44-45
文章从建筑与雕塑发展历程中探讨雕塑与建筑的紧密联系。一方面雕塑对建筑的影响从建筑的外观附属到建筑内部空间的渗透;另一方面,建筑也从功能、力学、技术、材料等几个方面影响着雕塑。通过探索建筑与雕塑的语言融会,使雕塑设计与建筑环境更加协调、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