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随我国图书馆空间结构的变革与快速发展,空间的功用服务也因此不断改变,图书馆服务由初始的纸质文献借阅服务逐步演变为数字化信息知识咨询,到现代的泛在空间信息咨询服务。文章在探讨了图书馆空间变革和功能发展历程后,对现代图书馆共享空间服务模式中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即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研究共享空间)和我国共享空间服务现状进行了论述,基于此提出分众空间、虚实融合的知识共享空间服务将是未来图书馆共享空间发展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当我们在拥有电子化带来的诸多便利的时候,往往忘却了纸质图书给予的真正的阅读、难得的思考。或许,就在我们不断的"点击"间,也忘记了自己的初心。近年来,大多数人的纸质书阅读量越来越少,即使50后、60后,也渐成为电子阅读大军中的一员。针对此,我一直在思考,从阅读的效果上,到底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有多大的差别,纸质阅读真的要走上没落之路?虽然就目前科研体系下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极少,但我依然希冀为自己,为这个行业寻找到些许答案。  相似文献   

3.
申文爱 《造纸信息》2023,(12):59-60
纸质期刊一直是图书馆阅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数字阅读的普及,纸质期刊的阅读量逐渐下降。文章就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纸质期刊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提高纸质期刊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正>在旅途中阅读,书的携带数量多少并不重要,因为阅读总能在智能手机上通过全文搜索实现,这就是电子书的优点。然而,纸质书的感性体验和作为馈送礼品,也总是大受欢迎。谁将占上风?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或者无所谓"非此即彼"?  相似文献   

5.
周雪  李婷 《今日印刷》2016,(4):55-58
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包含多个层次,然而,有很多出版单位将转型狭义局限在现有纸质印刷品数字化上。在受众行为上,新闻资讯以其篇幅短小、更新速度快、满足受众碎片化阅读的特点,成为日常阅读的主要内容,轻松娱乐化的网络文学满足受众浅阅读的习惯备受青睐。因此,"数字化"的传统图书并非数字阅读用户的首选。其次,在产业构成上,"数字化"的纸质出版物并非数字出版产业的主力军。根据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手机出版、电子游戏和网络广告构成数字出版收入超过70%。而数字化的纸质图书,仅仅是数字出版产业很少的一部分。所以,无论是从受众行为还是从产业构成都可以看出,不能单纯地将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定义为传统纸质出版物的数字化,也不能简单地将电子书认为是数字出版的全部。  相似文献   

6.
<正>2017上海书展上,纸质书里夹带的二维码延伸阅读的图书随处可见,更有一批"创新书"推出,显示了传统出版在"互联网+"融合发展之路上的不断深入。书展期间,"中华民族文化大系"推出第一批7卷9册。该书通过新媒体技术,把传统的纸质阅读与视频、音频、数据库等链接在一起,不仅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欣赏到视频、音频等内容,获得完美的  相似文献   

7.
张涵 《造纸信息》2022,(12):52-53
纸质书籍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传播的重要媒介。在数字阅读环境下,大众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都在发生改变,纸质书籍也面临着许多设计上的新挑战。文章从诗性设计在纸质书籍设计中的体现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纸质书籍的编排、装帧、整体氛围打造等方面,发掘纸质书籍的诗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牛丽娜 《造纸信息》2023,(6):117-118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虽然数字化阅读已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方式,但纸质书籍在数字时代依然具 有生存优势。纸质书籍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延续,数字阅读无法完全代替纸质阅读。文章探讨了纸质书籍在数字时代 的生存优势,展望纸质书籍在数字时代的未来前景,以期为纸质书籍的保存与发展提供参考,为加强对纸质书籍的 保护发展和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军 《今日印刷》2010,(8):12-12,14
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处于共存、共融的状态中,彼此都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但是却有一种论调:数字阅读代表着明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它将对纸质阅读取而代之。显而易见,这是纯IT技术角度的论调,早在十年前,比尔盖茨就曾预言,十年之内纸质图书将消亡。但是,十年过去了,纸质图书并没有消亡,它只是在发展中见证了数字出版的崛起,这个崛起不是以逼迫纸质图书消亡为目标的,而是延伸和发展了阅读。  相似文献   

10.
正纸质图书馆藏具有稳定阅读特性和长久收藏价值,读者可以通过纸质书籍的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高校专业资料室是各类专业纸质图书收藏地,其中的大量的专业纸质馆藏廊括了高校系院各专业知识的逐级提升,其作为教学科研和教学实践的重要服务部门,履行着利用专业纸质馆藏的借阅流通促进高校专业人才自然孵化的职责。为更好地辅助师生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高校专业资料室一直把提高纸质馆藏的质量和更新纸质馆藏资源服务研究作为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11.
王紫威 《造纸信息》2023,(11):120-121
当下,人们都渴望利用碎片时间来学习知识、充实自我并开展阅读活动。但纸质书籍的设计较为单一,无法满足读者短平快的阅读需求。因此,加强纸质书籍的趣味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立足于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特点,围绕纸质书籍趣味性设计的重要意义与原则,探索出良好的纸质书籍趣味性设计策略,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大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2.
外媒视点     
美国阅读纸质报纸的人数持续下降目前,38%的美国人有经常阅读日报的习惯,而在2004年,这一比例高达54%,其中,阅读纸质报纸的人数更是不断下跌。在过去十年,美国阅读纸质报纸的人数百分比已从41%下降至23%。美国皮尤最新调查显示,在受访的3000名美国人中只有29%的人说他们前一天阅读过报纸,只有23%的人阅读纸质报纸。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加剧,网络报纸的读者在所有报纸的读  相似文献   

13.
随新媒体发展而衍生出的新型阅读工具,直接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纸质书籍的设计特点,使纸质书籍面临巨大挑战.基于此,设计师应不断推陈出新,通过纸质工艺的合理使用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感受,把握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增强读者对纸质书籍的情感依赖,实现书籍与读者之间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14.
聚酯产业信息共享机制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聚酯产业信息共享的价值及实现信息共享的障碍,设计信息共享机制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聚酯产业信息共享机制,并对这种机制进行了形式化描述。该机制通过一个共享的信息服务平台,能对企业提供的共享信息进行验证分析,评定企业的信任等级,再根据企业的信任等级和交费情况共享到专业化程度不一的产业数据。它能满足聚酯供应链实现信息共享要求,并以此促进聚酯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产经新闻2013-12-19报道:"我个人觉得自己是一个喜欢书香,对纸质书籍报纸情有独钟的人。但是最近一两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的频率明显增多了。"90后的苏小小(化名)与同辈相比算是一个食古不化的人,但慢慢地也被电子的这种轻便性所吸引,开始习惯了没有纸质阅读物的存在。但相比之下,苏小小觉得,现在生活用纸的品  相似文献   

16.
王平 《中华纸业》2023,(17):101-103
随着数字阅读时代的崛起,纸质出版物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依然具备独特的价值。文章探讨了纸质出版物在数字阅读时代的定位,并提出了一些策略,以确保其持续存在和繁荣。通过高品质、特殊化、教育用途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定位,纸质出版物可以在数字和纸质阅读之间找到平衡,并继续为文化、审美和情感联系提供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易轰 《造纸信息》2023,(7):108-109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阅读逐渐成为人们新的阅读习惯,纸质图书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公共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借阅率呈下滑趋势。虽然电子图书作为新兴阅读媒介有诸多优势,但纸质图书的地位和价值不可取代;如何解决公共图书馆纸质图书的生存困境,使其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公共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现存的问题,从采购、借阅、宣传、服务4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外媒视点     
正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的阅读差异(2016年8月7日)如今,电子阅读几乎占据了我们整个生活,然而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的阅读习惯、方式是截然不同的,这就使读者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也会产生差异。2014年,挪威的高校做过一项联合调查:让50名成年人阅读故事,其中一部分人阅读电子图书,另外一部分人阅读纸质图书。调查结果显示,电子图书的读者按照时间顺序绘图的难度更大,人们对于纸质图书的记忆以及理解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印刷》2012,(7):105-105
柯达SCANMATEi940扫描仪是屡获殊荣柯达SCANMATEi920扫描仪的再次革新,此款扫描仪设计紧凑,具备云扫描功能,能快速、精确地将纸质文档转化为动态的数码文件,方便分发和共享。扫描仪的功能操作极为简单,是办公或商务旅行人士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0.
正图书馆是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来源。在当今时代,电子信息和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地两种流行方式,但我们不可忽视纸质图书所具备无法被代替的优势。但在当下,纸质书籍阅读确实受到了电子和网络阅读地强烈冲击,而且纸质书籍的纸材料又导致它极容易被破坏,所以图书馆作为纸质书籍集中地,加强纸质图书管理变得非常必要。所以我们应该改革图书馆对纸质图书管理策略,满足读者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