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由一个零售商经营的具有依赖于价格的独立随机需求的双渠道,在销售季节末当一渠道缺货时可分享另一渠道的剩余库存,研究了两个渠道各自的订货与定价决策问题,分别建立了不共享剩余库存和共享剩余库存时的双渠道纳什博弈模型。运用博弈论、最优化理论求解各种模型下存在纳什均衡解的条件、最优订货数量和最优定价。同时研究结论表明,针对价格或订货数量不易改变的产品,零售商实施共享剩余库存后应减少两渠道的订货数量或增加定价。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上述模型、结论的有效性,并得到了零售商实施共享库存策略相对是占优策略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允许由实体零售商向制造商在线直销渠道单向转运下双方的订货决策问题。基于非合作静态博弈理论,确定了分散决策下双方的最优订货量,并进一步分析了批发价格、转运价格、转运成本和单位直销成本对均衡的影响。研究表明:考虑单向转运可以提升双方的利润,制造商直销渠道在合作中将减少订货量,实体零售商将增大订货量。存在一个最优的转运价格使得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单纯依赖转运价格无法实现协调,而将转运价格与本文所提出的批发价格折扣相结合可实现供应链协调,制造商向实体零售商收取一定的费用可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全渠道零售商的运营效率和顾客购物体验,研究全渠道零售商的库存决策。基于扩展报童模型,分别构建传统双渠道与BOPS策略下的全渠道库存决策模型,通过对比分析,研究BOPS策略对门店最优库存决策和零售商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顾客选择行为对全渠道和双渠道运营产生了不同的影响。1) 双渠道下门店最优订货量随顾客对门店库存水平预期的增大而增大,全渠道下门店最优订货量呈现的特征与双渠道相反;2) 当BOPS补货等待成本较小时,BOPS策略下全渠道门店总需求大于双渠道门店总需求;3) 当顾客对门店库存预期较低时,全渠道策略优势凸显。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双渠道顾客需求不稳定带来的库存控制风险,利用顾客需求转移定性描述顾客需求不稳定,提出基于马尔科夫链的双渠道供应链库存优化模型。考虑双渠道不合作和合作两种情况,应用马尔科夫链方法,分别建立双渠道库存均衡状态概率模型和库存合作转运价格契约模型。通过Matlab算例仿真,分析渠道间顾客转移率对双渠道供应链最优库存策略的影响,得出在两个渠道顾客需求转移时,双渠道供应链合作下的库存策略要优于不合作下的库存策略。 相似文献
5.
6.
针对由传统零售渠道和网络直销渠道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型,考虑批发价格和传统零售价格确定情况下,同时市场需求随机且受价格影响时,对制造商在直销渠道上的最优定价和库存量决策,以及零售商在传统分销渠道上的最优订货量进行研究。通过模型分析和数值仿真说明:当需求分配比例处在一定范围内时,存在可行的直销价格。当加入直销价格不小于批发价格的约束条件后,在更小的需求分配比例范围内能够找到均衡解。且在此合理的区域内,传统零售渠道订货量减少,直销渠道库存量增大,但供应链总的销售量基本不变。零售商的期望收益有所增加,对于供应商,其来自于零售渠道的期望收益减少,来自于直销渠道的收益以及总收益增多。整个供应链的收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收益共享契约和零售商回收模式下,大、小两种产品的包装尺寸与产品线选择的问题。通过刻画基于消费者支付意愿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了单位尺寸生产成本对包装尺寸的影响和单位尺寸生产成本、收益共享系数和包装回收率对供应链各成员和整体最优利润的影响,并对大、小两种包装尺寸与产品线的选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单位尺寸生产成本的增加,生产商和零售商都应选择小包装尺寸的产品;随着大、小包装回收率的增加,生产商、零售商和供应链整体的最优利润都增加;随着收益共享系数的增加,生产商和供应链整体的最优利润增加,而零售商的最优利润减少。当单位尺寸生产成本超过一定的阈值,大包装尺寸产品反而对供应链各方和整体都更有利。 相似文献
8.
双渠道环境下零售商定价策略及竞争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实体店与网上商店分别抽象为均匀分布点和圆心,建立环形市场模型.并基于消费者对双渠道无偏好的条件,以网购额外成本与单位距离交通成本比值为变量,以双渠道的零售商整体利润、其他传统零售商利润皆达到最大为目标,推导出市场均衡时双渠道零售商和传统零售商的需求、最优定价、均衡利润的表达式,并分析了实体店数量变动对以上各因变量的影...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研究实施“线上购买,线下取货”的BOPS全渠道模式下,制造商与线上、线下零售商在不同定价和服务价值策略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修正的Hotelling模型刻画市场需求函数,构建以制造商为主导的Stackelberg供应链模型,分析了集中式双渠道、集中式全渠道、分散式双渠道和分散式全渠道4种策略的均衡定价与服务价值,并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对4种策略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零售商的服务价值对供应链成员的定价均有正向影响;实施BOPS全渠道定价策略明显优于双渠道定价策略,并且全渠道策略的优势在集中式供应链的效果比分散式供应链更加明显。同时敏感性分析表明,供应链的整体收益随着BOPS渠道的市场规模扩张系数的增加而增加;最优的定价策略为集中式全渠道策略。
相似文献12.
企业通过增加库存量来应对不可延期交货带来的缺货损失的传统运作方式在电子商务催生了线上线下双渠道分销模式后变得捉襟见肘。在双渠道多级分销模式下,传统囤货式的运作模式因多层级、多渠道而产生高额库存成本,这恰恰削弱了双渠道销售的高利润优势。因此,拥有双渠道多级分销网络的企业如何平衡库存成本与缺货损失就成为了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考虑了拥有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的一个由中心仓、区域仓和门店节点构成的三级供应链库存系统,借鉴库存共享思想提出了“预防性库存分拨机制”,即节点内线上线下库存、同层级一对多双向预防性调拨、上下级间一对一单向预防性补货的运作机制,并利用目标级联法(analysis target cascading,ATC)依据预测时间窗内的需求预测结果构建预防性分拨模型。最后以国内某大型进口红酒贸易企业为基础对模型进行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防性库存分拨机制能够有效降低库存成本,为双渠道供应链系统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提供了实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需求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供应商给零售商提供与支付时间相关的批发价格,零售商延迟支付时间越长,产品的批发价格越高,进而研究零售商最优支付时间和目标库存决策以最大化期望收益。基于零售商库存耗尽的时间点、订货时间点以及支付时间点的关系,构建零售商的3种库存情形并得到零售商的期望收益函数。分析结果表明,零售商的期望收益是关于目标库存的凹函数,存在唯一的最优目标库存;并且,当批发价格变化参数较小时,零售商的期望收益是关于支付时间的凹函数。数值分析显示,当市场需求的标准差增大时,零售商最优支付时间、最优目标库存、期望收益减小;当市场需求均值增大时,零售商最优支付时间、最优目标库存、期望收益增大。 相似文献
14.
15.
为研究双渠道供应链库存优化问题,考虑由一个网络零售商和一个传统零售商构成的缺陷品双渠道供应链系统,允许不同渠道零售商之间采用横向转运策略协调库存水平,引入渠道间消费者购买转移,运用马尔科夫链来描述零售商的库存状态,建立以库存成本最小为目标的数学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对允许转运和不允许转运2种方案的对比,得出在分销缺陷产品的双渠道供应链中,双渠道间采取转运策略可以降低最优库存量和总成本;随着购买转移概率的增加和产品缺陷率的增加,转运策略带来的系统绩效均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6.
考虑价格折扣和运输柔性的库存运输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虑运输能力柔性和销售价格折扣的基础上,建立了零售商主导的分散优化模型、供应商主导的分散优化模型和库存运输联合优化模型,分析得出模型的性质。通过比较研究得出不同决策模式下最优策略和系统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零售商主导的分散优化模型的库存成本小于运输库存联合优化模型的库存成本;零售商主导的分散优化模型的运输成本大于运输库存联合优化模型的运输成本;运输库存联合优化供应链的总成本小于零售商主导的供应链总成本。 相似文献
17.
基于消费者渠道偏好与受社交影响,研究零售商双渠道定价与选择的问题。首先,建立了零售商库存充足时的渠道定价模型,以及缺货时的渠道定价与抉择模型。然后,运用消费者选择理论、博弈论、最优化理论求解出上述模型中的纳什均衡解;分析渠道偏好单位成本、社交影响对最优解产生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零售商在缺货时,占优渠道的最优定价增加,另一渠道的最优定价降低;社交影响能够增加线上渠道的利润,降低实体渠道的利润。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渠道满足率与商品价值对双渠道纳什均衡解的影响,以及两种渠道优先策略的优劣性,并得出线上渠道优先策略相对占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了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降低生产成本研发对零售商信息分享策略的影响。分别考虑了制造商无降低生产成本研发和降低生产成本研发两种情形。研究发现:无论制造商是否投资降低生产成本研发,零售商与制造商共享其市场需求信息总是有利于增加制造商利润。但是,若制造商未投资降低生产成本研发,零售商不与制造商共享其市场需求信息。这与已有观点相同。若制造商投资降低生产成本研发,当制造商研发效率较高时,零售商与制造商共享其市场需求信息;反之,零售商仍然不与制造商共享其市场需求信息。此外,设计Nash信息补偿机制以促使零售商与制造商共享其市场需求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