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单中心城市到多核心的城市区域,是世界特大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演化的客观规律.本文概述了世界主要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创新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卫星城镇建设模式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中国特大城市构建多中心城市模式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单中心城市到多核心的城市区域;是世界特大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演化的客观规律。本文概述了世界主要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创新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卫星城镇建设模式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中国特大城市构建多中心城市模式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多层次的开发和城市全方位开放,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城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出现了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城市(镇)连绵区。形成了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聚集区和经济发展长廊,其地域空间分别位于辽宁中南部、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已基本形成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建制镇较为合理的城镇等级结构。这些城市聚集区发展的特点是:有两个以上特大城市作为区域的发展中心,辐射和服务功能较强;有直接与世界各国联系的对外口岸;发展中心和对外口岸之间有一条或几条方便的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走廊;交通走廊沿线及其两侧有众多  相似文献   

4.
《世界城镇化展望》预测和我国新型城镇化顶层政策设计表明,亚洲和中国将成为世界城镇化的焦点之一,中国特大城市的有机生长将成为世界城市史发展必然。从我国区域节点城市的战略发展定位出发,应当进一步明确城市在世界上的定位,在全球要素整合的背景下,实现城市能级的跃迁,以产业升级为路径,提高城市的区域和全球发展质量。历史经验表明,伦敦、纽约和东京在20世纪的城市格局中占据全球引领地位,牵制全球资源的分配和经济的走向。结合全球产业分工、市场要素流向、中国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体量,以及中国城镇化可预测的总体规模,中国一、二线城市应当在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中,明确新的高阶定位、承接更加多元化的国际分工、提升城市在全球地理中的要素优势、进而带动国内城市群整体的功能升级。在当前,推进全球城市战略规划是我国特大型城市发展的方向,国际化、多元化、引领性等必须成为城市战略定位的核心导向。因此,开展创建全球城市的战略规划方法学研究,有助于为我国特大城市的创建提供规划技术参考,提升对全球城市发展规律理论化认识和实践性转化。  相似文献   

5.
洲际空港枢纽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特大城市的首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和嵌入全球贸易网络的重要支点。商业网点是吸引并集聚商业贸易主体、创造强化经济流向、支撑城市空间与人群消费互动的主要节点,其发达程度彰显了城市现代化水平与居民消费力。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发展为中西部客货吞吐量最大的航空枢纽,并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枢纽经济核心动力将持续释放。文章基于双流国际机场枢纽城市的核心地位,构建临空经济特色下的商业网点规划战略体系,为新一轮城市建设发展与双向开放背景下的商业网点布局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全球化使得所有崛起中的特大城市地区在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等方面面临着共同的机遇和挑战.跨国公司及生产者服务业不仅成为经济与城市发展的主导,也使得部分城市有能力成为全球体系中的节点.针对这些现象,以世界城市为代表的新的概念框架应运而生.在世界城市的崛起中,生产性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起到了巨大作用并因此广受重视.那么在此背景下,世界城市是否还需要传统的制造业?当前这类制造业在城市发展中应起到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城市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具有独特地位,享有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影响力和控制力,从而构建了以世界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圈"或者"都市连绵区"等形式的全球战略性空间区域,成为全球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引擎。从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发展经验看,在城市不断向外扩张的发展过程中,集聚了大量的人口及其引发的高强度的社会经济活动,给交通系统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建设支撑世界城市发展的交通系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三大核心观点:①区域联盟发展决定了各个城市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发展前景;②全球化的世界中各个城市的世界地位取决于城市区域的发展基础;③只有通过区域和谐联动才有单个城市的科学发展.通过对长三角城市群规模和等级结构与功能与空间结构的定量解读,特别是对长三角城市群边界、重心、结构的20年演变分析,得出"长三角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与趋势都体现出一种行政区经济影响在空间结构上的反映"的基本判断:继而展开对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事件性统计分析,并指出2010上海世博会应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首要因素:最后提出从行政经济走向城市群经济,是长三角发展的破题之作,也是区域未来实现新一轮发展的核心诉求,联盟、创新与转型将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未来成长为Global Region 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世界城市"和"文化名城"的目标和使命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大都市对城镇化的促进以及区域全球性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同。以特大城市为中心,区域协调发展将是中国持续发展、全球竞争力提高的战略重点之一,即从外部联系的角度看,当前国家之间的竞争比较集中于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城市群之间的竞争。以特大城市为桥梁沟通国际经济联系,带动周边各级城市,使得中小城市能够在整个城市体系中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2012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中部发展再次提速,宜昌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中心城市、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及现代化特大城市。宜昌梦,大城梦。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已成为400万宜昌人的共同梦想。宜昌市城建档案馆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发挥馆内设备、人员及馆藏的优势,在宜昌市住建委领导下,积极主动承办展览开展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及特大城市逐渐成为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区域中心,其极高的人口密度和不断扩张的交通网络已开始挑战原有的城市空间发展形式。本文以莫斯科和北京两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近代历史为起点解读其城市空间形态中的交通系统结构、绿地系统结构及城市空间结构等三个方面.分析其未来发展方向,探索特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白栋 《南方建筑》2013,(4):13-17
城市已经成为气候变化应对的核心。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特大城市纷纷展开行动,在气候变化应对中发挥主导作用。论文选取伦敦、东京、纽约作为案例,从区域的视角审视它们通过空间规划减缓气候变化、建设低碳城市的经验。论文认为构建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网络、推动多层次的低碳空间策略、偏重能源、建筑和交通的减排领域、运用情景分析等新的规划编制研究方法、建立部门协调为核心的政策实施机制形成了三座案例城市低碳发展策略的主要特色,并从空间战略、近期实施、政府治理、规划体系等方面对我国特大城市低碳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休闲:后工业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生产要素全球流动,城市竞争加剧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信息、通讯和交通技术的革命,以及贸易壁垒的消除,资本、技术、劳动力在世界地域范围内的流动成本日益降低,全球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联系日益紧密.城市的地位和发展日益取决于能否融入全球产业经济联系,能否在争夺全球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动中占据优势.城市魅力与城市营销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快速发展、特大城市密集的东亚地区,这种趋势尤其明显.继东京之后,新加坡、北京、上海、首尔等新兴城市都力争进入全球城市网络体系的核心位置.为此,各大城市对金融、管理、研发等高端职能的争夺日益激烈,纷纷出台各种城市营销和提升竞争力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在特大城市“一极化”趋势加强背景下,外围城镇发展面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空间无序蔓延、对中心城市依赖性强等诸多问题.一方面郊区化完全由中心城市所主导,对圈层结构存在路径依赖;另一方面单个城镇陷入“囚徒困惑”,区域单中心结构不断被强化.借鉴东京、首尔等大都市圈在“一极集中”背景下的规划建设经验,以北京东部地区为案例,提出形成具有“多级构造”地区城市的发展思路,并进一步从支撑体系、约束系统和管理体制三方面提出地区城市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仇和 《城乡建设》2015,(3):30-33,4,5
综观世界城镇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城镇发展的一般规律,归纳起来,即:城镇发达地区与人类文明地区基本叠合,城镇地域分布与交通走向布局基本叠合,城镇发展质量与经济发达程度基本叠合.当前,世界城市化进程仍在加快,城市文明仍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区域,城市经济仍是世界经济的主体部分,城市发展仍是社会发展的前沿地带.  相似文献   

16.
智慧城市与新型智慧城市创新,成为推动我国城市治理改革创新的重要维度.基于信息化等的城市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是促进城市发展目标与智能感知、处置问题的必要参考.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特大城市和关键生城市群数量、体量的激增,对于智能水平的构建存在战略需求.本研究在调研智慧城市进展的基础上,剖析新型智慧城市的缘起、内涵,根据我国特大城市的特征、挑战与总体愿景,提出顶层设计架构的路径建议,为信息化等技术支撑提供有效接口.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1)
本文对北京、伦敦、香港和东京的人口规模、经济增长以及三次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多角度比较。研究认为,以北京为代表的国内特大城市过分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受到城市承载力的制约,已经濒临上限的人口规模不可能再支撑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国内特大城市应学习伦敦、东京等国外城市经验,尽快转变为依靠科技与管理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成渝地区空间结构及其整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于涛方 《规划师》2006,22(9):69-72
成渝地区经济基础相对发达的城市并未连接成片,尤其是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的地域经济比较落后.因此,成渝城市群还仅仅停留在起步阶段,城市间的互动作用还比较弱.未来成渝地区的发展应注意以下问题:进一步强化区域核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和提升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区域性交通廊道的带动作用,选择培育第二层级城市,促进城市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何梅  汪云  潘聪 《规划师》2011,27(5):16-20
高度聚集的城镇人口、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急剧拓展的城镇空间使特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高碳"瓶颈.特大城市的城乡规划亟待充分融入低碳理念,以"低碳"城乡规划构建"低碳"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并辅以相应的"低碳"技术方法作为支撑.武汉都市发展区的"低碳"城乡规划采用了逾渗理论、CA模型、碳氧平衡分析、GIS用地适宜性分析等相...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城市发展有2个基本趋势:一是全球城市化和城市全球化.人类社会已进入了城市为中心的城市时代,世界上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呈现了城市化的世界;同时,经济的全球化,也使作为空间载体的城市,在其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其全球化的"色彩",成为世界城市体系不同层次中的一员.二是城市的区域化和区域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