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8.
因为油分离器结构设计存在的不合理,导致冷冻机润滑油不能彻底分离,进而影响了机组致冷能力和装置的运行。通过对冷冻机润滑油分离器原因分析并对其进行改造,使润滑油得以彻底分离,机组致冷量达到设计要求并以满负荷运行,保证了装置的运行。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三相分离器存在的不足进行详细的介绍,然后对提升三相分离器油水分离的工作效率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旋流油水分离器的影响因素,优化其关键结构尺寸,获得最佳使用工况,开展了旋流分离器的油水分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液口直径的增大,分离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圆锥段角度表现出同样的规律。随着排油口直径的增大,分离效率逐渐减小,圆柱段长度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分离效率先迅速增大后相对稳定,最后迅速降低。随着排量的增加,分离效率先基本稳定在最优值而后骤降。随着油水比和原油黏度的增大,分离效率呈现出先缓慢下降而后迅速下降的规律。在本试验条件下,旋流油水分离器最优的结构参数组合为进液口直径12 mm,排油口直径3 mm,圆锥段角度11°,圆柱段长度70 mm。优化后的旋流油水分离器的最佳工作压力为1.5~4.0 MPa,日处理量控制在45 m3以内,适用于油水比低于20%、原油黏度低于40 mPa·s的工况。研究结果可指导地面旋流油水分离器的设计及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脱油型水力旋流器分离准数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影响脱油型水力族流器分离性能的结构参数、操作参数、物性参数和分离性能指标的基础上,利用相似理论推导出相似准数,结合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处理现场试验数据,建立了能反映脱油型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指标与其影响参数间的分离准数模型,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这组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对模型分析后认为:除油效率主要受处理液含油浓度影响,其次受底流口压力与进口压力的比值pu/pi、雷诺准数的影响;分流比主要受pu/pi的影响,其次受溢流口直径和底流口直径影响;要提高旋流器的处理量,主要应增大旋流器的当量直径,但增大族流器的当量直径对提高除油效率却未必有利。该模型的建立对脱油型水力旋流器的参数优化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油井因含水过高而造成的水处理费用增加、管线泵站腐蚀严重和油井经济效益过低或根本无效益而导致的过早关停问题,进行了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研究。运用水力旋流分离技术,通过井下抽油注水双作用泵,在抽油机上行程将分离出的原油抽出,下行程将分离出的水注入地层,可在同一油井内有效地完成采油、油水分离和产出水回注,从而降低油井产液量及采出水量,改善了抽油机运行工况,节约了水处理费用。临盘油田大芦家区块L2-51井的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对应油井含水率持续下降3个多百分点,油井产液量下降10~15t/d,见到了明显的降水效果。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可作为高含水油井井组采油注水的有效措施,在高含水油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强吸气液分离器的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液分离器是石油天然气行业常用的设备,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对于气田处理工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分离器分离原理单一,分离效果不很理想。文章介绍了强吸气液分离器的结构、试验结果和应用情况。强吸气液分离器是一种采用全新分离原理的分离设备.利用一个螺旋型通道,使气体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形成一种有序的强制旋流运动,在离心作用、吸附作用、聚结作用和重力作用下,使气液得到有效分离。经过试验.分离效果达到要求,已在国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排气管的结构形式对旋流分离器的性能影响较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扩散锥形排气管插入长度对旋流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利用Fluent中提供的RSM模型对旋流器内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时只考虑连续相对颗粒产生的曵力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增大排气管插入深度,分离器切向速度的最大值变小,压力损失减小;分离器分离效率随着第2项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变大,当排气管插入深度在0.8a~1.0a时分离效率最大,当插入深度过大时导致环形空间变小,既增大了压降又促使短路流的形成;排气管最佳的插入深度为0.8a~1.0a。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内部设有中心体的轴流式气-液旋流分离器,根据液滴在分离器内部旋流场的受力情况,建立分离器分离效率模型。实验发现,当液滴直径大于10 μm时,通过理论模型求得的液滴粒级分离效率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在一定气速范围内,减小导流叶片出口角、增加中心体直径以及减小排气管直径均能够提高分离效率,即对于一定结构的分离器,存在相应的临界气速能够使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达到最大值,随气速继续增大,分离效率呈下降趋势。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分离器在不同工况下的设计准则,当气速高于临界气速时,为保证分离器分离效率,维持较低压降,设计导叶出口角为45°,中心体直径与筒体直径比为0.5,排气管直径与筒体直径比为0.85,分离器长度与筒体直径比为3。当入口气速低于临界气速时,可根据理论模型对分离器结构参数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9.
20.
三相分离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是对分离器筒体施加阴极电流,使其电极电位从平衡电位向负移动至免腐蚀区,强行抑制阴极表面的腐蚀化学反应。结合濮城油田含油污水矿化度高、pH 值低的腐蚀特点,经过大量的现场试验,实施了对三相分离器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并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