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矿岳家山分矿下分南、中、北三个生产区。原设计全部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自1976年矿山正式投产以来,本着因矿制宜、因矿择法的原则,实际应用的采矿法逐渐以有底柱分段崩落法为主,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为辅。但在分矿北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以下简称无底柱法)仍为主要采矿法。 1978年底以前,无底柱法主要用于构造复杂、矿体厚度不大且沿走向变化大、矿岩不稳固的矿段。但基于多种原因及地质构造复杂所致,皆未取得采矿回收和降低贫化的预想效果,成为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难关。  相似文献   

2.
符山铁矿六号矿体呈水平透镜状产出,设计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下称无底柱法)回采。生产实践中,我们遇到了有关第一分段的结构参数问题,本文拟结合生产实践分析其合理的参数值。 无底柱法的结构参数:分段高度10米,进路间距8米,进路规格4×3米~2,崩矿步距1.5米。鉴于矿体顶盘岩石稳固,为给无底柱法回采创造条件,拟进行强制落顶,故对矿体顶部采用空场法回采。但在1977年结束顶部空场法回采而转入下一分段(即无底柱法第一分段)回采时,矿石损失、贫化高出意料之外。以该分段8~#采场为例,1977年  相似文献   

3.
在软破矿岩条件下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存在矿石贫化损失大、产量低等问题。采用简易光面爆破和以进路为回采单元的回采方式,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外矿山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实践中,普遍存在矿石损失和贫化较大的问题。不少单位为解决这一课题,长期以来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笔者根据近几年参与有关采矿法结构参数试验研究中的一些体会,现对降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矿损贫化,提出下列不成熟的见解,以同国内采矿工作者磋商。  相似文献   

5.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的典型方案,是五十年代首先在瑞典基鲁纳铁矿发展起来的。以后,在加拿大、赞比亚、扎伊尔和澳大利亚等国也相继开始应用。我国冶金矿山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设计与试用,目前已有镜铁山铁矿、大庙铁矿、符山铁矿、梅山铁矿和广西大厂锡矿等十多个矿山进行生产应用,还有十多个矿山如西石门、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的应用特点和发展现状,从采矿生产过程的巷道掘进、中深孔穿孔、采矿爆破、出矿等基本工艺流程分析影响损失贫化指标的因素,提出了强化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管理措施,可供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矿山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镜铁山矿为例研究了无贫化放矿方式在矿山应用的若干问题。并根据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山的不同情况,提出了各种应用无贫化放矿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十多年以来,国内不少矿山先后开展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取得了可贵的成绩和经验。生产实践表明,此法的优点甚多,实属一种高效采矿法,但目前还存在以下难题: (1)在国内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矿山中,多数至今仍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2)采场内通风条件较差,不适应强化开采的要求; (3)采场放矿过程中,矿石损失率较大,矿石贫化率较高。 上述问题的产生除与特定的矿床开采条件有关外,笔者认为,重要原因还在于采矿方法的分段巷道结构所致。譬如,由于作为  相似文献   

9.
向山硫铁矿自1964年试验有轨运输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以来,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较之原先的低分段崩落法有了显著改善。但从近几年全矿综合贫损指标(见表1)可知,矿山的损失贫化问题仍有待研讨改进。本文着重就产生矿石损失的主要原因,以及进一步改善矿损贫化指标的途径,作以下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确选定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结构参数,对改善矿石损失和贫化指标极为重要。在一般生产矿山,为降低矿损贫化而调整分段高度和进路间距往往很难,而要改变放矿步距通常只要调整爆破排距即可。当然,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应在全面研究放矿过程及其规律的基础上,注意矿石堆积体和放出体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进而探明怎样确定爆破步距才能最大限度地回收崩落矿石。 (一)端壁面矿石放出体 根据椭球体放矿理论,实验室模拟放矿试验和现场放矿试验业已证明,端壁面放出  相似文献   

11.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国内地下矿山应用较广。为供参考,本文拟就急倾斜厚矿体或厚大矿体开采时,有关设计这种采矿法及其施工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问题,谈淡笔者的看法。 (一)关于改进采准切割 1.分段运输平巷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区生产能力大,出矿较集中,一般要求阶段运输平巷应构成环形运输系统。而分段运输平巷通常根据矿体  相似文献   

12.
崩落矿石散体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是确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回收率的基本条件。某矿山采矿方法由下向分层胶结充填法转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崩落法采场在进行首采分段进路掘进过程中发现采场严重渗水,加之矿石崩落后碎成粉矿,粉矿遇水发生黏结,大大降低了矿石的流动性,这将严重影响崩落法的矿石回收效果。经井下现场勘察,查明导致崩落法采场首采分段渗水严重的原因主要有2个:一是采场上盘F_(8)断层在进路掘进过程中被揭露后发生了透水,二是首采分段上部原充填采场遗留采空区中存在大量积水并出现下渗。最后,根据采场渗水来源制订了相应的疏水方案,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因提前释放了首采分段周边的水源,排水效果良好,爆堆处于干燥状态,为首采分段的矿石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最佳适用条件 每一种被推广应用的采矿方法,都有它本身的结构和工艺特点,及其固有的优缺点和最佳适用条件。在最佳适用条件下,该采矿法可以获得最佳技术经济效果。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的主要特点是:在崩落围岩复盖下的巷道端部出矿;凿岩爆破和出矿工作在同一分段水平巷道内顺序作业;一次爆破1~2排扇形炮孔,用深孔崩矿但一次崩矿量少,装矿点经常变动。 这种采矿方法的优点是工人在水平进路巷道中作业,工作安全;利用进路采矿,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厚以上的急倾斜矿床或极厚的缓倾斜矿床,在围岩不稳固、地表允许陷落的条件下,一般都选用崩落法开采。而当矿体又不稳固时,由于地压大,存在巷道难维护等问题,即使采用有底柱的或无底柱的分段崩落法,大多难以获得良好效果,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鉴于有底柱的和无底柱的分段崩落法各具其固有的优缺点,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笔者拟在简析国内几个矿山有关经验的基础上,对不稳矿岩条件下的分段崩落采矿法改进方案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向山硫铁矿已有三十余年开采历史。过去曾使用过分层崩落(分层高2.5米)和低分段崩落(分段高4.5米)采矿法。 一九六四年,在上级党委的亲切关怀下,在矿党委直接领导下,组成了试用新采矿法的三结合小组,并得到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的大力支持,试验推广了无底柱分段崩落(分段高7.0米)采矿法,配备了华—1型电动装岩机(后改革为距控装矿),成功地解决了端部装矿机械化问题,使采矿工人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这是我矿采矿生产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大顶山矿区属缓倾斜中厚矿体,且上下盘矿岩交界地带十分破碎。由于历史原因,矿山在此地质条件下依然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矿石,使得采准切割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切割槽设计高度不足、上盘破碎带部位切割槽难以形成、下盘联巷位置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困扰。针对缓倾斜中厚矿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回采特点,经深入分析后提出了优化措施,显著提升了矿山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可为类似矿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矿业之窗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 掘下盘岩石边界的研 究,王振生等,《矿 山技术》,1986,№3。 文章着重分析了下盘损失,指出:下盘损失由进路底板水平以下或以上未崩下矿石,以及上分段脊部残留矿石三部分组成。文章还就减少下盘矿石损失的技术措施、开掘高度与崩落矿岩量的关系,以及最佳开掘高度的确定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叙述。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1、在下盘倾角不足时,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下盘损失矿量很大,其数量可按文中公式估算;2、矿石贫化随着开掘高度的增大而增大;3、确定最佳开掘高度的经济准则,一般可用最大总额盈利为标准;4、根据计算示例条件,最佳开掘高应度为9.24米。  相似文献   

18.
在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矿山,大都存在着地压现象。其主要表现是采矿进路和联络道的变形破坏。对采矿进路在开挖和回采过程中各阶段受力情况的分析表明,进路的变形、破坏主要是受到岩体初始静应力、爆破动应力和矿柱支撑应力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有色和黑色地下矿山使用的主要采矿法是崩落法;在国内化工矿山,崩落法的应用亦占有较大比重。据冶金部所属地下黑色重点矿山统计,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矿山设计规模占地下矿山总规模的70%,而产量则占地下矿山总产量的60%。虽然普遍应用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与瑞典典型方案基本相同,但在生产技术上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上的差距却相当大。所以,进一步研究崩落法的理论、工艺和设备,针对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使其逐步改进和完善,这对提高我国地下矿山生  相似文献   

20.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国冶金矿山广大职工遵循毛主席教导,大打矿山之仗,积极改革缓倾斜矿体采矿方法,推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均已取得显著成效。兄弟矿山的宝贵经验,对于化工矿山采矿方法攻关,解决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老大难”问题,有效地推广应用无底柱采矿法,在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借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