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标识别是SAR图像解译的关键环节,针对已有基于稀疏表示的SAR图像目标识别方法识别率不高的问题,在分析影响识别率原因的基础上,结合SAR图像中目标区域和阴影区域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表示和拉伸变换的SAR图像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训练样本图像进行拉伸变换生成了新的训练样本图像,利用已有的和新的训练样本图像构造稀疏字典,通过求解目标区域和阴影区域的联合稀疏表示,根据重构误差最小准则完成了SAR图像目标识别。利用MSTAR实测SAR图像对提出的目标识别方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新方法识别率高于已有方法,从而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2019,(9):39-43
文中研究了稀疏表示分类在合成孔径雷达(SAR)目标识别中的应用。稀疏表示分类是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一种新的分类算法,近年来在人脸识别、遥感图像分类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文中对稀疏表示分类在SAR目标识别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介绍了稀疏表示的基本原理以及几种典型的稀疏系数求解算法。采用稀疏表示分类器对MSTAR数据集进行了目标识别实验,验证在SAR目标识别上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理论建模建立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模板的准确性,利用SAR图像中两个典型区域(目标和阴影),建立仿真与实测图像之间相似性的定量评估方法.该方法预先分割出目标和阴影区域,并分别提取目标轮廓、目标强度分布和阴影轮廓的极化映射径向积分特征,基于这三种特征计算仿真图像和实测图像的相关系数.对三种车辆目标(BMP2、BTR70、T72)的仿真SAR图像与运动和静止目标获取与识别(Moving and Stationary Target Acquisition and Recognition,MSTAR)实测SAR图像进行相似性比对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目标轮廓、目标强度分布、阴影轮廓的极化映射径向积分特征评估方法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和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稀疏表示识别算法在图像域构造冗余字典时过分依赖预处理及原子维数较大的问题,提出基于小波字典的SAR图像稀疏表示识别算法。首先采用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将原始图像变换到小波域,建立小波域SAR图像特征模型,得出小波域低频成分可充分表征目标类别信息的结论。然后取小波域低频成分进行2DPCA特征抽取构造小波字典,最后由改进OMP算法稀疏分解系数得到识别结果。SAR MSTAR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无预处理的情况下识别率高达99%,并且在含噪比10%的情况下识别率仍达96%。  相似文献   

5.
针对稀疏表示识别算法在图像域构造冗余字典时过分依赖预处理及原子维数较大的问题,提出基于小波字典的 SAR图像稀疏表示识别算法。首先采用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将原始图像变换到小波域,建立小波域 SAR图像特征模型,得出小波域低频成分可充分表征目标类别信息的结论。然后取小波域低频成分进行2DPCA特征抽取构造小波字典,最后由改进 OMP 算法稀疏分解系数得到识别结果。SAR MSTAR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无预处理的情况下识别率高达99%,并且在含噪比10%的情况下识别率仍达96%。  相似文献   

6.
丁金闪  仲超  温利武  徐众 《雷达学报》2022,11(3):313-323
视频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高帧率成像能力,可作为地面运动目标探测的重要技术手段。经典SAR地面动目标显示(SAR-GMTI)依靠目标回波能量来实现动目标检测,同时动目标阴影亦可作为视频SAR动目标检测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动目标能量和阴影的畸变或涂抹,依靠单一方式难以实现稳健的动目标检测。该文基于目标能量和阴影的双域联合检测思想,分别通过快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和航迹关联两种技术途径实现了视频SAR动目标联合检测,给出了机载实测数据处理结果,并进行了详细分析。该文方法充分利用目标阴影与能量的特征及空时信息,提升了机动目标检测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7.
特征提取是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的关键步骤,也是难点之一。该文提出一种基于PGBN(Poisson Gamma Belief Network)模型的SAR图像目标识别方法。PGBN模型作为一种深层贝叶斯生成网络,利用伽马分布具有的高度非线性,从复杂的SAR图像数据中获得了更具结构化的多层特征表示,这种多层特征表示有效提高了SAR图像目标识别性能。为了获得更高的训练效率和识别率,该文进一步采用朴素贝叶斯准则提出了一种对PGBN模型进行分类的方法。实验采用MSTAR的3类目标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提取的特征有更好的结构信息,对SAR图像目标识别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韩萍  邓豪  石庆研 《现代雷达》2015,(11):37-41
给出了一种基于联合稀疏表示的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滤波算法。首先,利用三个极化通道(HH、HV、VV)的部分SAR图像数据进行字典联合训练;然后,对极化SAR的三个通道图像构建联合稀疏描述模型;最后,采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求解联合稀疏系数,重构每个通道的图像。文中采用美国AIRSAR实测半月湾数据进行实验,并与每个通道图像单独稀疏去噪再合成的功率图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对图像的斑点噪声抑制效果明显,而且边缘特性和强散射点目标幅值特征保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段佳  贺治华  吴亿锋 《现代雷达》2019,41(11):25-29
提出了一种引入先验约束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目标分割技术,以解决强杂波背景干扰下的目标分割困难问题。不同于基于统计理论的目标检测,文中利用目标图像切片在图像域的稀疏性,通过稀疏分解的方法构建目标特征窗函数实现目标的检测,并引入目标的形状先验对目标区域进行修正;然后,利用目标阴影的空间约束对基于统计检测的阴影区域进行修正,实现目标的分割;最后,基于实测数据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目标识别性能,提出了结合二维内蕴模函数(Bidimensional Intrinsic Mode Function,BIMF)与贝叶斯多任务学习的SAR目标识别方法。采用二维经验模态分解获得SAR图像的多层次BIMF,从而更好地描述原始图像的细节信息。为了获得稳健的决策,采用贝叶斯多任务学习对原始SAR图像及其多层次的BIMF进行联合稀疏表示。最后,通过比较各个类别对于测试样本的重构误差判定目标类别。基于MSTAR数据集在多种条件下对提出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韩萍  王欢 《信号处理》2013,29(12):1696-1701
提出了一种基于KPCA(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和稀疏表示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er,SAR)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KPCA方法提取样本特征,然后在特征空间内构造稀疏表示模型,通过梯度投影法(Gradient Projection for Sparse Reconstruction,GPSR)求得测试样本的稀疏系数,最后根据稀疏系数的能量特征实现分类识别。利用美国运动和静止目标获取与识别(Moving and Stationary Target Acquisition and Recognition ,MSTAR)实测SAR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方位角未知的情况下平均识别率达到96.78%,能够明显的提高目标的识别结果,是一种有效的SAR目标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目标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层自动编码器的特征提取算法。该方法利用随机神经网络受限波尔兹曼机学习建模环境概率分布的能力,通过组建更具函数表达能力的多层神经网络,提取描述目标及其阴影轮廓形状的综合特征。利用两种分类模型实现目标自动识别。基于MSTAR 数据的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非负稀疏表示的SAR图像目标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目标识别中存在物体遮挡的情况,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非负稀疏表示的分类方法。通过分析L0范数和L1范数最小化在求解非负稀疏表示问题上的区别,证明在一定条件下,L1范数最小化方法除了保持解的稀疏性还能得到与输入信号更加相似的原子集合,因此也更加适用于分类问题中。在运动和静止目标获取与识别(MSTAR)数据集上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采用L1范数的非负稀疏表示分类方法能达到较好的识别性能,并且相对传统方法对存在遮挡情况下的识别问题更稳健。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SAR图像目标识别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泓琳  皮亦鸣  曹宗杰 《电子学报》2010,38(6):1425-1429
 特征提取是合成孔径雷达自动目标识别的关键技术,同时也是难点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算法与Fisher线性判别方法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的方法,通过基于基向量非负加权组合的形式构建SAR目标图像,能充分利用目标的局部空间结构信息提取目标特征信息实现目标识别。首先将水平集分割预处理后的SAR目标图像样本构成初始矩阵,然后利用非负矩阵分解后得到的权向量作为目标图像的特征向量,再通过依据Fisher线性判别构成的分类器,实现对MSTAR数据中3类目标的识别,并与目前已有的几种典型方案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并能够明显提高对目标识别的稳定性和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伍友龙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1,50(4):20200236-1-20200236-7
提出基于多元模态分解的合成孔径雷达(SAR)目标识别方法。多元模态分解是传统模态分解的多元扩展,能够有效避免传统算法中的模态混叠问题。采用多元模态分解对SAR图像进行处理,获得的多层次固有模式函数(IMF)能够更为有效地反映目标的时频特性。不同IMF之间具有良好互补性,同时它们描述同一目标因而具有内在关联性。分类阶段,采用联合稀疏表示对分解得到的IMF进行表征。联合稀疏表示在多任务学习的理念下,对多个关联稀疏表示问题进行求解,可获得更为可靠的估计结果。在获得各层次IMF对应的稀疏表示系数矢量的基础上,计算不同类别对于当前测试样本多层次IMF的重构误差之和,进而判定测试样本的目标类别。基于MSTAR数据集开展实验,通过在标准操作条件、俯仰角差异、噪声干扰以及目标遮挡条件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自动目标识别(ATR)是雷达信息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由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无需进行特征工程,图像分类性能优越,因此在雷达自动目标识别领域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综合论述了CNN在雷达图像处理中的应用进展。首先介绍了雷达自动目标识别相关知识,包括雷达图像的特性,并指出了传统的雷达自动目标识别方法局限性。给出了CNN卷积神经网络原理、组成和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发展历程。然后着重介绍了CNN在雷达自动目标识别中的研究现状,其中详细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目标的检测与识别方法。接下来对雷达自动目标识别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CNN新理论、新模型,以及雷达新成像技术和未来复杂环境下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韩萍  王欢 《雷达学报》2015,4(6):674-680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稀疏保持投影(Spars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s, SPP)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将SPP特征提取与局部保持投影(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 LPP)特征提取思想相结合,构造新的目标函数求解投影向量,保证了投影空间内样本的稀疏重构误差达到最小的同时使同类样本间距最小。利用美国运动和静止目标获取与识别(Moving and Stationary Target Acquisition and Recognition, MSTAR)实测SAR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利用目标成像方位信息情况下平均识别率最高可达97.81%,明显地提高了目标的识别结果,是一种有效的SAR目标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8.
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给SAR图像目标识别带来了大幅度的性能提升,但其对实际应用中车辆目标局部部件的变化适应能力仍有待加强。利用数据内在先验知识,在高维语义特征中学习其内在的低维子空间结构,可以提升分类模型在车辆目标变体条件下的泛化性能。本文基于目标特征的稀疏性,提出了一种稀疏先验引导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学习的SAR目标识别方法(CNN-TDDL)。首先,该方法利用CNN提取SAR图像目标的高维语义特征。其次,通过稀疏先验引导模块,利用特征稀疏性,对目标特征内在的低维子空间结构进行学习。分类任务驱动的字典学习层(Task-Driven Dictionary Learning,TDDL)将目标特征的低维子空间以稀疏编码的形式表示,再利用非负弹性正则网增强了稀疏编码的稳定性,使稀疏编码不仅有效地表征目标的低维子空间结构,并且能够提取更具判别性的类别特征。基于运动和静止目标获取与识别(Moving and Stationary Target Acquisition and Recognition,MSTAR)数据集以及仿真和实测配对和标记实验 (Synthetic and Measured Paired and Labeled Experiment,SAMPLE) 数据集的实验表明,相比于传统字典学习方法和典型深度学习方法,CNN-TDDL在MSTAR标准操作条件(Standard Operating Conditions, SOC)下识别精度提升0.85%~5.28%,型号识别精度提升3.97%以上,表现出更好的泛化性能。特征可视化分析表明稀疏先验引导模块显著提升了异类目标特征表示的可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