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研制营养风味俱佳的发酵鹿肉干新产品,从东北自然发酵的酸菜汁中分离、纯化、鉴定乳酸菌菌株,分析该菌株与汉逊德巴利酵母菌的发酵特性,将二者以一定配比组成混合发酵剂用于块状鹿肉发酵并研究其发酵特性。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优选试验和响应面优化块状鹿肉发酵工艺研究表明,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对鹿肉发酵特性影响显著;酸菜汁分离乳酸菌和汉逊德巴利酵母菌发酵鹿肉产酸快,利于风味物质形成,适宜作发酵鹿肉干发酵剂;得到发酵鹿肉的p H值、发酵鹿肉干感官评分与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间关系的二次回归方程;鹿肉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发酵时间20.86 h、发酵温度27.51℃、接种量2.16 m L/100 g;发酵鹿肉的平均p H值为5.07时,发酵鹿肉干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2.
发酵辣椒即利用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的分解作用产生各种代谢产物,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形成的具有独特发酵风味的辣椒制品。发酵辣椒作为一种传统的辣椒制品,香辣酸脆,开胃可口,符合大众口味,但由于传统自然发酵菌群不明、结果不可控等因素,接种发酵成为目前研制发酵辣椒的热点方法,更是制备具有优良风味的发酵辣椒的关键。该研究介绍了发酵辣椒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检测方法,总结了发酵辣椒中的风味物质,经综合分析得:发酵辣椒中的微生物以乳酸杆菌属和酵母菌属为主,产生酯类、醇类、酸类、烯烃类、醛类等众多复杂的香气成分,烷烃类、烯烃类和萜醇类物质在未发酵成熟的辣椒中是主要呈香物质,同样是辣椒发酵后的部分香气成分,赋予了发酵辣椒独特的花香、果香等香气特征。该研究重点阐述了影响发酵辣椒中风味物质的因素,主要包括发酵原料、发酵方法、发酵菌种、发酵盐度、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几个方面,其中发酵原料、发酵菌种以及发酵盐度对于发酵辣椒风味的生成至关重要,此外,该研究还指出了目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以期为发酵辣椒工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青稞酶解液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发酵时间、发酵起始pH、发酵温度、益生菌接种量等因素对发酵的影响,并以发酵酸度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益生菌发酵青稞饮料的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发酵起始pH值为7.3,发酵温度41 ℃,接种量4.7%,发酵时间72 h,可得到酸度68.67 °T活性益生菌发酵青稞饮料。  相似文献   

4.
李永平  张帆 《饮料工业》2011,14(4):28-30
选用双菌种发酵制备羊乳发酵饮料酒,确定了该饮料酒的的最佳发酵条件。其中,酵母菌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菌添加量0.12%、发酵温度28℃、加糖量10%、发酵时间26h;乳酸菌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8h、发酵温度42℃、乳酸菌添加量0.10‰。采用上述工艺条件发酵得到的羊乳发酵饮料酒,外观澄清透明、香气饱满,风味纯正。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酸笋的食用安全性,生产低亚硝酸盐的酸笋,以柳州新鲜竹笋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和纯种乳酸菌发酵酸笋。通过对发酵过程中pH值、总酸、还原糖及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发酵后酸笋的质构和风味进行测定,探究不同发酵方式对生产低亚硝酸盐柳州酸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纯种发酵酸笋中pH值、还原糖和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自然发酵,总酸含量高于自然发酵;发酵后,纯种发酵酸笋的硬度、脆度和感官评分均优于自然发酵,但2种方式发酵酸笋的风味成分较为相近且主要风味成分为酯类、醛类、酚类和醇类物质。相较于自然发酵,纯种发酵酸笋亚硝酸盐含量较低,发酵周期较短,保持了与自然发酵酸笋相近的风味成分,研究结果可为研制低亚硝酸盐柳州酸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秦明  贾英民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4):354-360
发酵核桃乳作为一种植物蛋白发酵乳,具有一定的营养优势和来源优势,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是,目前发酵核桃乳也存在着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如发酵菌种种类过于单一、关于发酵前后营养成分和功能性的探讨过少等。本文围绕发酵核桃乳,重点总结发酵菌株的选择、发酵工艺研究、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转化及功能性发酵核桃乳的研究现状,并对发酵核桃乳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建议,以期对发酵核桃乳的研究与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组合微生物发酵提高豆粕品质的方法与优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组合发酵豆粕,通过研究不同接种量、料水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对发酵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影响,旨在确定豆粕适宜的发酵参数以及发酵对豆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理想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枯草芽孢杆菌4%、酵母菌5%、乳酸菌2%,料水比1∶0.9,发酵的起始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72 h,培养基的初始pH为自然(自来水)。豆粕发酵后可有效去除胰蛋白酶抑制剂。豆粕发酵后蛋白质含量提高12.12%,而氨基酸态氮含量发酵后是发酵前的10.87倍。发酵豆粕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提高,改善了豆粕品质。  相似文献   

8.
降胆固醇活性发酵乳杆菌F1 发酵酸乳制备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瑶  曾小群  潘道东 《食品科学》2010,31(9):126-130
以发酵乳杆菌F1 发酵制备酸乳,以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为考察因素,结合以感官评分为指标的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发酵乳杆菌F1 发酵酸乳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4%、发酵时间8h、发酵温度39℃。利用该条件发酵的酸乳,其胆固醇降解率达到49.16%,比优化前胆固醇的降解率提高了8.79%。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火龙果发酵饮品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变化规律,了解接种发酵与自然发酵对饮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影响,文章以红心火龙果为研究对象,通过接种发酵与自然发酵两种不同方式,对火龙果饮品低温(18℃)发酵过程中的pH、可溶性固形物、主要微生物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18℃),接种发酵相比于自然发酵,在发酵第9 d时,两者乳酸菌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20×10~8 cfu/mL、1.14×10~9 cfu/mL,后期自然发酵乳酸菌数下降速度高于接种发酵;整个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一直保持增长趋势,接种发酵酵母菌数低于自然发酵;霉菌和大肠菌群在发酵中期生长旺盛,发酵第13 d,接种发酵与自然发酵霉菌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60 cfu/mL、602.00 cfu/mL,发酵第9 d,接种发酵与自然发酵大肠菌群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36 MPN/mL、46 MPN/mL。试验表明接种发酵乳酸菌作用更加突出,并且抑制了部分杂菌的生长繁殖,有效降低霉菌和大肠菌群的生长繁殖,对火龙果发酵饮品的品质控制更加有利。该研究为火龙果低温发酵饮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新鲜牛蒡为原料研制牛蒡泡菜,对比研究自然干法发酵、自然湿法发酵、纯种干法发酵、纯种湿法发酵对发酵过程中牛蒡泡菜的理化特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并对其产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显示:纯种湿法发酵与其它发酵方式相比,牛蒡泡菜的发酵速度较快,优势明显,亚硝酸盐含量在第10天时降到稳定值(0.53 mg/100 g),其它3种发酵方式在第12天时达到稳定值,并且亚硝酸盐含量高于纯种湿法发酵;与其它方式相比,纯种湿法发酵牛蒡泡菜乳酸菌数稍高,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大肠菌群数以及pH值较低;纯种湿法发酵牛蒡泡菜感官评分和脆度均高于其他3种发酵方式,纯种湿法发酵牛蒡泡菜感官评分为92.43,脆度为2 005.02 g;自然湿法发酵和纯种湿法发酵牛蒡泡菜产品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较自然干法发酵和纯种干法发酵低。综合比较各项指标,纯种湿法发酵为牛蒡泡菜的最佳发酵方式。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8种大孔树脂对脂肪酶Lipozyme TL 100L的固定化效果,选取树脂AB-8为该酶最佳的固定化载体,并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AB-8固定化脂肪酶的最佳pH为9.0,最佳吸附量为54.5mg/g树脂,最佳含水量为6%~7%。固定化脂肪酶的pH稳定性、热稳定性、操作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新型发酵茶复合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茶发酵液为主要原料,用猕猴桃汁进行勾兑,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索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和配方,开发出色、香、味俱佳的复合型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13.
以水解度和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为指标,以超声波破碎功率、料水比、加酶量和酶解反应时间为因素,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分解法研究广西近江牡蛎的胰蛋白酶最佳水解工艺条件。结果显示:以水解度为指标时,酶解条件的最优水平组合是超声波功率80 W、料水比1:3(g/g)、加酶量8%、反应时间4 h;以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为指标时,最优水平组合是超声功率80 W、料水比1:3、加酶量8%、水解时间3 h。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人工合成椰奶的配方及产品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合成椰奶主要配方的最佳比例:椰子油30%,酪蛋白酸钠4.5%,麦芽糊精12%;乳化剂选择了单甘脂和蔗糖酯以2:1比例复配的复合乳化剂,添加量为1.5%;稳定剂为O.03%的CMC;杀菌方式是75℃20 min.可得到椰香浓郁、口感细腻、均匀稳定的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种类、用量的卷烟纸添加剂对"泰山"卷烟主流烟气水分和游离烟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添加剂对于"泰山"卷烟的烟气成分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以烟草提取物为主的添加剂(TSJ)可有效增加卷烟烟气中重要致香成分,如:巨豆三烯酮、5-羟基甲基糠醛、棕榈酸等物质的相对含量,丰富烟香,并且降低游离烟碱的含量;以天然水果、中草药植物提取物为主的添加剂(TSS)可有效改善卷烟的舒适性,提高烟气水分的含量。结果得出TSJ的最适用量为2.0%,具有最佳的降游离烟碱含量效果;TSS的最适用量4.0%,具有最佳的增加烟气水分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可食性海藻酸钠膜的制备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海藻酸钠为成膜主料,添加增强剂壳聚糖,增塑剂甘油,助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制备可食性海藻酸钠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膜液组成的最佳配比,并研究了脱膜剂种类和用量、干燥温度和时间对膜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食性海藻酸钠膜液组成的最佳配比为海藻酸钠30mg/mL,壳聚糖2mg/mL,甘油10μL/mL,SDS0.5mg/mL。脱膜剂种类和用量、干燥温度和时间对膜性质有一定影响,最佳脱膜剂为吐温80,最适用量为0.5μL/cm2,最佳干燥温度和时间为50℃,4.5h。  相似文献   

17.
李臻  吴晖  赖富饶 《食品科技》2012,(9):192-196
以溪黄草多酚为原料,通过静态吸附和解吸实验对10种大孔树脂进行筛选,确定AL-1为最优吸附树脂。通过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确立AL-1树脂对溪黄草多酚的最佳吸附/解吸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溪黄草多酚提取液的最佳吸附条件为:上样总酚质量浓度为520μg/mL,上样液pH为4,吸附流速为0.8mL/min;最佳洗脱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流速0.5mL/m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青梅叶中提取岩白菜素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岩白菜素含量为指标,比较冷浸提取、超声提取、回流提取3种方法提取物中岩白菜素含量,确定最佳提取方法。并以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3种提取方法中冷浸提取法为最佳提取方法,正交实验优化条件为:提取料液比1:12,乙醇浓度65%,提取时间36h。结论:在此最佳参数组合下,岩白菜素的含量为3.88%。  相似文献   

19.
以河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沸水浴法、SDS法、CTAB法、酚氯仿法和改良法提取河水中的基因组,对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确定出最佳提取方法;并利用传统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人工污染样品中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实验利用4种自然界水体验证了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加入溶菌酶的酚氯仿法对河水中的DNA提取效果最好;传统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结果一致,且分子生物学方法比传统培养法节省一半左右的时间;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检测出自然界水体中的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20.
以小茴、茅根、甘草、茅草、八角为试材,经提取、脱色、澄清处理后进行双孢菇保鲜实验,结果显示,八角提取液抑制双孢菇失水效果最好,小茴和茅草对双孢菇褐变抑制的效果最好。进一步做了组合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均优于清水对照组,最优组合为4%八角+10%小茴+8%茅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