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粽子,香糯味美,是我国人民过端午佳节的传统美食,据查考,其源历史悠久。粽子,在东汉时期早就以“角黍”之名出现于诸多史籍,不过当时是用于“角黍门前祭祀天神,妆成异果”的一种祀品。西晋征西大将军、御史中丞周处(240—299)所撰《风土记》中就有:“仲夏端五,烹鹜角黍”的记载,并介绍粽子制作方法“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烘熟。”古时称粽子为“角黍”。可见端午吃粽子由来悠久,但当时未见祭屈原的记载。在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北周车骑大将军宗懔(500—563左右)著《荆楚岁时记》中提到“夏至日食粽子”之说。梁代著名诗人徐君写过一…  相似文献   

2.
李海强 《中国食品》2010,(12):72-73
艾吐芬芳.粽叶飘香,又到一年端午时。端午节是中国三大重要传统节庆之一。又称做“端五”、“端阳”、“重五”,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佳节时,有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吃粽子等习俗的传承.而粽子也变成约定俗成的应节食物。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8):51-51
粽子是每年端午的必备食物,但是对于当今市场,关于粽子的标准还没有出台。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重庆召开会议,商讨粽子国标方案。三全、五芳斋等国内数十家名粽子生产企业,对粽子国标的细节进行了讨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称,粽子国标明年有望出台,届时,棕叶、米、扎线都将有新规定。据了解,今年以来,受“返青棕叶”影响,全国粽子增量比去年减少10个百分点。粽子业目前只有一个行业标准,对粽叶、米、扎线、添加剂含量等都未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把端午节叫做“五月节”或“五日节”,它是我国传统的大节.在客家端午家宴的菜肴中,必备的有粽子、苦瓜酿、莲叶鲊、真番鸭及雄黄酒. 作为节令食品的粽子,客家人在端午节的前几天就开始准备了.客家人的粽子,按其制法和馅料的不同,可以分为碱水粽、药粽和肉粽.碱水粽的制法是:将干稻草烧成灰,放盆里浇水并滤出碱水后,再用来泡糯米,等到泡至糯米呈微黄色时,用粽叶去包裹成粽子,入锅煮熟了便好.吃时加点红糖或白糖,味道清甜香糯.  相似文献   

5.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午日节、艾节等,端是开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个五日。端午节除划龙舟、挂艾叶、喝草蒲酒外,还有吃粽子的传统习俗。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日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蚊龙也。”对粽子的原料、形状与由来作了精当的描述。在我国,每逢端午,大江南北呈现出龙舟竞快和草蒲酒飘香的节日气氛。对于食粽,历代诗人多有吟咏,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佳篇。唐代诗人郑…  相似文献   

6.
敬畏之心     
以前只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吃粽子,后来才知道端午节起源于敬畏之心。据查,吴越时,人们把自己当作龙的子孙,端午那天划龙舟、包粽子,是和祖宗交流的一种仪式,粽子是给蛟龙吃的。传统的节日,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有不同的仪式和祭物去敬拜天赐恩典,既娱神也乐人。中国的春节、清明、端午、重阳、中秋等都不例外。然而,越是走向现代,传统越遭冷落,  相似文献   

7.
在我生活的婺源,端午是夏天最大的传统节日。或许是因为语言习俗的不同,婺源人把端午称作“端阳”。作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婺源有着独特的地域和文化背景,民间习俗也与其它地区有差异。比如,婺源端午的应节食品。不是传统的粽子,而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汽糕”。  相似文献   

8.
粽子快乐     
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的这一天,母亲们都会忙着把刚出锅的粽子上门分送给亲朋邻里品尝,有时还相互夸奖自制粽子的形式和美味.可惜这景象在今日已不复存在,而现在的礼尚往来也似乎失去了从前的味道.后来有一次,在偶然翻阅《南齐书》时,见其中有记载:粽子,在南北朝时,一度被奉为外交礼品,我也才知道,那个时候人们就开始搞"粽子外交"了. 那时候的端午节,各家各户的门上都挂着新鲜菖蒲,听大人们说——是用来辟邪的,等菖蒲风干后,还可用来熬水洗澡,让人一年不生疮并保佑平安.其实,古人对端午节的忌讳还要多,比如《酉阳杂俎》记有:端午忌选房和上房顶;《帝京岁时纪胜》记有:端午忌到水边汲水;《抱朴子》记有:端午忌出远门或夫妻同房;《荆楚发时记》则记有:五月,俗称恶月,五月五日尤甚.  相似文献   

9.
年年端午话粽子,却说有一种特殊的粽子——西安蜂蜜凉棕子,始自唐朝,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号称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粽子。 据唐代段成式所著的《酉阳杂俎》中记载"瘐家粽子,白莹如玉"。早在唐中宗年间,它就是当时盛行一时的"烧尾宴"上的一道佳肴。那时叫"赐绯含香粽",俗称"蜜淋",意思是给凉粽子淋上蜂蜜,并载于唐韦巨源的《食谱》。  相似文献   

10.
粽子是每年端午的必备食物,但是对于当今市场,关于粽子的标准还没有出台。 日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重庆召集三全、五芳斋等国内数十家著名粽子生产企业,对粽子国标的细节进行了讨论。据韩家增副会长称,粽子国标明年有望出台,届时,粽叶、米、扎线都将有新规定。  相似文献   

11.
《烹调知识》(1993年第六期)刊出《五月端午话粽子》,文中提到:“嘉兴粽子当排‘五芳斋’五最,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称”。这一说法未免有些宠爱,今补述之。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有个叫冯昌年的人在嘉兴开了一爿“五芳斋粽子店”,由于质价廉,生意  相似文献   

12.
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阳节,端阳节的粽子是人们十分喜爱的节日食品。关于粽子名称的来历,在西晋人周处所写的《风土记》中已有记载。在当时,粽子并不是节日食品,仅仅是民间普通的食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逐渐成为端阳节的应节食品。每到端阳节前,唐都城长安街市市场就有专卖粽子的店铺。这时的粽子在制作和外形上都有了很大变化。据史书记载,有黄似金的黄粘米粽;有白似玉的白糯米粽。有的粽子里面夹有各种果仁;有的除用芦苇叶、竹叶包裹外,还用各种丝线和草索捆扎成锥形、菱形、白索形。这些精工制作的粽子,历来备受宫廷帝王的珍视。唐玄宗在品尝了宫廷粽子后,被其色、香、味、形所吸引,吟出了“四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粽子与粽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粽子和一切历史事物一样,有它的诞生与发展过程。 一般认为,粽子出现于春秋时代的楚国,人们因三闾大夫屈原忧国忧民投汩罗江而死,便包粽子投入江中纪念他,时间在农历五月五日,于是吃粽子与划龙舟等,便成为端午节的文化活动内容了。实际上,是这个节日利用粽子作为一种纪念食品,古代时不但端午吃,  相似文献   

14.
红叶 《中国食品》2006,(19):7-37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习俗。月饼,作为一种传统与文化象征.是中秋节人们必备的时令食品.更成为商家“节日经济”的重要卖点。而近几年.月饼市场上过度包装、搭售礼品、“天价”月饼等问题沾染了中秋市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06年6月1日.盼望已久的《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月饼生产规范从“政府倡导性行业规定”提升到了“政府强制性行业规定”。作为国标实施后的第一个中秋佳节,从市场的监测看.规范月饼市场.给月饼“瘦身”.抑制“天价”豪华月饼等方面.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5.
又到了端午吃粽子的时节了。我们了解粽子多少呢?本文把少数民族食粽子的习俗告诉大家。 瑶族 瑶族粽子,即选用当年的新糯米浸泡后,以食盐、草果粉调味,配以腊肉条、绿豆,用粽叶压实、包紧,再用绳子捆扎,入锅加清水煮熟即可。还有一种独具特色的“枕头粽”,形似枕头,每个至少有250g。也有在糯米中加红糖、花生等制成素馅凉粽子。  相似文献   

16.
紫苏,又名苏叶、紫苏梗.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花或带花茎叶。《尔雅》称”苏”,又称桂荏,民间亦有山苏、香苏、紫菜、苏子、苏叶之称谓,为居家常用的调味食物。《调鼎集》载:“平时将薄荷、胡椒、紫苏、葱、香橡皮、桔皮、菊花及叶同晒干,捶碎收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保健食品》2008,(10):76-76
紫苏茎叶清香扑鼻,嫩叶可生食,作汤或煎炒,茎叶可腌渍后食用,也可作解暑之饮料。据宋代陈耆卿著《赤城志》记载,在宋代时的浙江台州,常见的上市蔬菜中就已有紫苏了。在煮鱼时加上点紫苏叶可解腥、增鲜、提味的作法出现于2000多年以前,西汉枚乘在其名赋《七发》中即有“鲤鱼片缀紫苏”的描述,可见紫苏的食用历史非常悠久。明代李时珍说:“紫苏嫩时有叶,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公布了《国家粽子行业标准》,这是我国首次对传统点心制定行业标准。在这份行业标准中,首次对粽子作了明确的定议:以糯米或其他谷类食物为主要原料.中间裹以(或不裹)豆类、果仁、菌类、肉禽类、蜜饯、水产品等馅料.用粽叶包扎成形.经水煮而成的制品。这一定义将对目前市场上“有名无实”的劣质粽子起到一定遏制作用。该标准对水.糯米、酱油.食盐、白砂糖.猪肉.鸡肉、小豆和蛋制品等,17类粽子的原辅材料也作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9.
“民不染它俗”的徽菜民俗 徽菜民俗。因为徽州民俗的“山限壤隔,民不染它俗”的缘故而独具特色。 据《徽州地区简志之十三·社会·风俗民情》记载:徽州人主食大米。喜籼不喜粳。山居农户多以小麦、玉米为食。辅以大米、山芋。以豇豆、毛豆、茄子、扁豆、丝瓜、南瓜、苋菜、韭菜、白菜、莴苣、荠菜等为家常小菜。  相似文献   

20.
<正>“一城宋韵半城水,梦华飘溢伴汴京”。前段时间大火的电视剧《梦华录》一开播在豆瓣就拿下了8.8分的高分,微博话题“梦华录”累计阅读量已超70亿次。在播期间,该剧的微博指数均值超过400万。6月30日,《梦华录》与喜茶联名的两款茶饮“紫苏·粉桃饮”和“梦华茶喜·点茶”,正式上架开售。其中,“紫苏·粉桃饮”灵感来自《梦华录》中女主角的拿手饮品“紫苏饮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