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徐钰彬 《建筑学报》2022,(S1):225-230
对1960年代和当前时期关中传统聚落L村的生活场景、公共空间、空间形态进行叠合对比分析,探讨聚落公共空间的社会行为、生活场景及其蕴含的风土文化特质。空间与行为的互动关系反映了生活场景的动态系统,揭示了社会组织、社会网络等力量在聚落演变中的作用。旨在以场景视角重新审视聚落的公共空间及空间形态,回归地域文脉特征及风土文化本质,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活化及风土再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耿虹  周舟 《华中建筑》2010,28(6):96-99
该文以贵州屯堡聚落为研究对象,从民俗物质、精神双层次剖析,探析其影响下的公共空间特色。首先分类概述屯堡的民俗特点,再从四个方面展现其渗透下的公共空间特色。其具体包括:公共空间对于民俗活动的承载、民俗中特定元素在公共空间中得以同质性的展现、公共空间内的民俗景观和民俗背后的文化根源下的公共空间特色。  相似文献   

3.
论文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认识论上,分析在历史维度下的吉水县燕坊村聚落形态及建筑形制的演进过程,重点在于阐释自然及人文环境要素是聚落形态及建筑类型变化的重要动因和制约因素;二是方法论上,希望通过分析吉水县燕坊古村落公共建筑及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当前中国,特别是庐陵地区在古村落研究、保护与开发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总结出一套以研究和保护公共建筑及公共空间为先导的古村落保护思维框架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传统聚落的更新活化近年来备受关注,聚落内重点公共空间的改造质量对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小寨作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拥有丰富水资源的村落,温泉远近驰名,但因没有系统的规划,村落逐渐衰败。近年来,小寨试图利用自身优势规划文化旅游发展,重新激发村庄活力,带动区域经济。2018年,总投资约为3.1亿的小寨民俗文化特色旅游小镇建筑项目正式启动,规划后首先改建了多年来村民喜爱的集洗浴、公共活动为一体的温泉广场公共活动空间,改造后的效果与村民的使用感受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温泉广场改造前后的空间形态、使用功能以及居民对场地的使用时间等做分析研究,以期对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改造和更新以及小寨村后续规划项目提供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梅策迎 《规划师》2008,24(8):84-88
珠江三角洲传统聚落公共空间按性质不同可分为政治性公共空间、生产性公共空间和生活性公共空间三类。多种多样的公共空间满足了宗教、商业、生活等功能的需要,凸显了地域、文化、形态等方面的特征,蕴涵着深层次的文化含义,在珠江三角洲传统聚落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往往成为聚落的形态中心和精神中心,成为当地群众日常交往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6.
泰宁县古城核心区的明清城镇型多姓氏混居聚落始建于明代遗存至今。其宗族组织对聚落空间的形成影响深远,反映在聚落空间中,且聚落空间见证了封建社会末期宗族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通过解析宗族组织影响下传统建筑形成的聚落空间,分析宗族组织对聚落空间的影响与作用,探索宗族组织与聚落空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在宗族组织视角下对泰宁古城传统聚落空间的解读,揭示了宗族组织影响范围缩小、对聚落空间影响力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湘西苗族节庆仪式对其民族文化具有解读和传承的作用和意义,而在仪式的表达、演绎和实现中聚落公共空间具有其必要性及特殊性。位于湘西山地地区的苗寨因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民族文化,形成了一些与平原地区村寨聚落有所差异的公共空间。本文通过分析梳理了湘西苗寨中公共空间的形态及特色,并以接龙仪式为例探究其由文化内涵联系而形成的空间序列。由此进一步认识和阐述湘西苗族村寨中仪式的存在形式和价值,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文章对国内传统乡村聚落公共空间形态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分类总结,指出聚落公共空间的研究主要有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而又分别包括静态的空间形态研究和动态的演进机制研究。文章通过对传统乡村聚落公共空间研究现状的总结和归纳,以期对我国传统乡村聚落的相关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引入凯文·林奇的意象理论与比尔·希列尔的句法理论等叙事空间研究方法,将聚落中人类认知、社会活动事件等与聚落空间形态有机结合,从"叙事空间"视角对桂北传统聚落进行系统分析与解译,提炼出其"叙事"空间结构与组织特征及其隐含的社会文化规范。基于"叙事空间"解构的传统聚落更能回归对聚落及其所内含社会人文的本质的探究,为传统聚落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切入点。文中的探讨对于了解传统聚落空间构建机制及深层次的社会文化性,以及如何在城镇化语境下保护、传承与发展传统聚落具有较好的借鉴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各不相同。为了发掘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笔者通过传统聚落公共空间概述,对广西桂北侗族传统村落的聚落公共空间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其空间形式,为现代民族村落的公共空间建设形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要民间信仰作为根植于传统聚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衍生的一系列仪式活动,一直受到民俗学家、人类学家的关注与研究,作为承载仪式活动的仪式空间则是建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该文以中国传统村落闽东地区寿宁县圈石村的仪式空间为例,从民间信仰视角切入,分别从圈石村的民间信仰与神祇体系、境主境域与游神仪式、建筑空间与象征语汇三个方面分析以黄山公信仰为核心的仪式空间类型与构成,以期为传统聚落中民间信仰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仪式空间保护与活化研究助益。  相似文献   

13.
对青木川古镇的聚落形态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从而提炼总结出在现代人居环境中有利的主要因素,为更好的建设和营造现代人居环境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传统集镇的公共空间在历史变迁过程中表现出了高度的丰富性与混杂性,是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文章以武安贺进镇为例,对其进行了实地调研,探析了其历史起源到聚落演化、选址与总体布局及不同的公共空间形态。从宏观整体公共空间形态、中观公共空间组合方式、微观公共空间构成要素三个层面总结了贺进镇的公共空间形态的特征,以期为后续传统集镇公共空间的活态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传统聚落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起源地圈层外扩的肌理特征,聚落中心由于人口分户、交通不便、建筑老化等因素,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空间长期闲置的现象。晋江市塔头孙村通过对道路系统、景观节点、宗祠广场的公共空间系统改造,使传统聚落中心重新焕发活力。文章通过对塔头孙村聚落中心的公共空间系统改造策略进行梳理,探索了将乡村闲置空间转换为积极空间的措施,为闽南乡村聚落中心公共空间激活提供理论支持和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尝试从民间信仰的角度入手,以城郡型传统商业聚落泉州古城为考察对象.研究当地以铺境单元为表征的祭祀圈对传统聚落空间的影响。从“社会-空间”过程的角度认识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通过分析泉州铺境空间的形成过程及其社区特性,探讨历史变迁中传统城市聚落的社会空间与形态空间的互动与变迁。本研究可作为一种新的聚落研究方法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传统聚落既存的小尺度交往空间的类型进行总结归纳,进而以英谈村为例,从形状尺度、界面、内部设施等几个方面分析传统聚落和谐交往空间形成的影响因素。从没有规划师的聚落外部空间的营建中吸取智慧和经验,以求为现代住区和谐交往空间的设计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为解决因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全球同声",对声景资源的保护及运用研究成为目前国内研究瞩目的新趋势。笔者以游牧文化下蒙族传统聚落空间声景观的自然生态与地域文化资源保存较完好的锡林郭勒草原为对象,通过对声音信息的归纳总结分类,探索不同时域下聚落空间的声景资源多样性及其珍贵的文化性。构建视觉与声音相结合的保护理念,通过Atmos制式的全景声运用,弥补传统聚落空间的研究在声方面的缺失。期望通过对传统聚落空间声景研究,为我国具有地域性传统居住空间的声景资源与利用研究提供方法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广东省东莞市传统家族型聚落塘尾村为例,引入空间句法并以户为空间基本单元,定量描述空间的集聚效应、观察空间单元的结构性特征。弥补既有研究对空间的单元、界域、中心界定较模糊等问题。从社会网络和空间结构关联视角,探讨地域文化和宗族架构与空间的关联,族群内权力等级差异、职能调整和角色转变等对社会空间的影响以及外部社会事件和人物个性对空间的作用等。结合相关性分析,总结和推演以塘尾村为例的东莞地区传统家族型聚落社会空间转换模式及其影响机理,为更好地延续和振兴地方传统聚落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