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周吕  李青逊  权菲  韦乐勤  廖居群 《水力发电》2020,46(4):41-45+50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以武汉大学卓尔体育馆作为研究区域,借助Context Capture对无人机影像进行处理与分析,构建卓尔体育馆三维模型,采用外业实测控制点坐标对所构建的三维模型进行精度评定分析,x、y、z方向最大误差分别为2.5、1.5、5.0 cm,平面最大误差和最小误差分别为2.9 cm和0.3 cm。结果表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在构建实景三维模型具有可行性与可靠性,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3.
探讨了倾斜摄影测量原理及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轻型单镜头无人机获得三维实景模型并通过EPS平台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生产方法,通过实例验证及精度分析,在平坦区域可满足1∶500地形图精度要求,适用于小面积、地物较复杂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生产,在实际生产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几年来无人机技术尤其是民用低空无人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航空摄影测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定位模式从GPS/IMU到PPK、RTK技术,拍摄方式从单一的下视镜头到多镜头,不仅可以减少像控点数量,也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可靠性。但在高山峡谷地区,由于存在着地形复杂、落差大、植被茂密等特点,在满足地形测量几何精度的基础上,对航摄像控点布设的密度、点位分布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结合实际项目,探讨高山峡谷地区多镜头倾斜摄影像控点布设的方法,对不同的布设方法、密度下生产的三维倾斜模型进行精度检查,验证三维倾斜模型在不同的布设方案下,不同数量的像控点满足相应比例尺地形图精度要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传统二维设计中倾斜基础平马道开挖设计的复杂低效及抽象问题,实现开挖设计可视化、参数化及标准化的目的。文章基于CATIA三维设计平台,通过在草图设计中引入辅助圆(线),解决开挖边坡的引导曲线及相邻边坡面衔接关键技术难点,成功创建出复杂基础平马道开挖三维模型,并建立参数化的知识工程模板。在后续工程设计中调用模板,以参数驱动模型即可完成开挖设计工作,实现三维设计二维出图需求,相较于传统的二维设计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和精度,为复杂问题依托三维建模设计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7.
水利工程的外部几何地理信息和内部信息是倾斜摄影测量及BIM模型的核心数据。文章以盘锦市红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将倾斜摄影测量与BIM融合构建三维模型,通过相对精度和绝对精度评价验证三维建模的准确度,为推动水利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倾斜摄影测量法存在着数据获取效率低、精度不高等问题,以宁夏某水利工程区为案例,提出一种基于网络RTK辅助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方法,旨在提升复杂环境下三维实景建模精度。在案例测区的实验表明,网络RTK辅助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系统生成的免像控三维模型具有良好捕捉能力,其平面误差的中误差为9.69 cm,相应的高程误差为1.50 cm,1:500成图比例尺的三维建模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宙  吴波  林璐  刘璐  薛健 《陕西水利》2022,(1):215-218
水库实景三维模型与数字线划图是提高水库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信息,可助力水库调度、防洪及宏观决策.采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对测区进行航摄,通过密集点云与倾斜相片匹配技术构建水库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创新性在实景三维模型下通过裸眼三维采集的方式制作测区数字线划图,并对成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 表明,应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进行水库1∶20...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旋翼单镜头无人机的三维建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倾斜摄影测量的需求和多旋翼无人机的特点,从硬件选型、航摄流程优化和软件研发等角度,分析了传统多镜头相机的倾斜影像拍摄原理,提出了单镜头倾斜影像采集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同时,提出了多旋翼无人机使用单镜头相机进行倾斜影像采集的关键外业流程,包括多种类地物的航线规划方法、航片质量控制;设计了一个面向倾斜影像采集需求的移动端地面站App。测试结果表明,基于一定的操作准则,多旋翼单镜头无人机可实现较好地完成地表三维建模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以驮英水库三维地形模型的制作为例,介绍了无人机低空航拍在地形图测绘和三维模型制作中的应用技术。根据地形图的地物、特征线的坐标和高程制作TIN模型的基础上,叠加无人机拍摄航片制作地面立体三维模型,既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又能展示三维可视化立体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倾斜摄影技术在堰塞灾害现场的适用性,在介绍倾斜摄影的建模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无人机倾斜摄影的步骤要点,并在白格堰塞现场进行了无人机飞行作业。以无人机所采集的POS数据、图像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图像筛选、空中三角测量计算、点云稠密重建及点云三角化,完成了白格堰塞区三维数字模型重建。以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表模型、正射影像等形式展示了白格堰塞区地貌,并测算了白格堰塞体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信息。结果表明,无人机倾斜摄影可以适应堰塞现场的复杂环境,具备快速进入目标区域、高效完成测绘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术彬  余波  廖翔  刘东升 《人民长江》2017,48(14):79-81
针对冷却塔专用混流式水轮机流道狭长、叶片空间几何形状复杂,三维建模难度较大的问题,结合某冷却塔专用超低比转速水轮机设计工程案例,以转轮二元设计理论(ωu=0)为基础,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出转轮叶片的骨线,并对翼型骨线进行展开加厚,最后借助于UG软件的三维建模功能,生成光滑的三维叶片模型。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转轮叶片的三维建模,所生成的叶片光顺、无褶皱,能够精确地反映出叶片的空间流性,提高了转轮叶片的生成效率和精度,可为后续开展水轮机的CFD分析和性能优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王大志  黄鹏 《人民长江》2017,48(19):72-78
采用基于AutoCAD平台的Object ARX二次开发技术,以测量数据和钻孔数据为基础,编程建立各地层界面模型,通过面域拉伸和实体布尔运算等方法生成工程地质三维实体模型。其中,地表模型的建立直接采用测量数据,形成Delaunay三角网面域;地表以下各地层模型的建立则是利用Surfer对地层钻孔数据进行插值拟合,形成三维网格数据文件,导出为"*.dat"文件后,利用Object ARX二次开发技术编程建立地层三角网面域。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建立的模型,不仅能真实反映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设计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王秋明  胡瑞华 《人民长江》2011,42(22):76-78
CATIA三维协同设计软件已逐渐成为水电工程三维协同设计的软件平台,为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的转变和开展多专业间的协同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解决方案.介绍了在CATIA上实现三维地质建模的关键技术,即地形模型的建立,地层模型的建立,包括平面地质图文件导入、剖面图文件导入、钻孔数据导入、地质体生成等.在掌握上述关键技术后,可...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工程地质勘察行业中,基于CATIA软件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已日趋成熟,利用CATIA软件对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展示及汇报,其可视化表达方法可多样化,如材质、航片渲染、飞行虚拟漫游等,但其表达效果从视觉角度来说还存在不足。而将CATIA地质模型转化成IGS或STL格式文件,导入3DS MAX,借助3DS MAX强大的动画制作及渲染功能,来实现三维地质模型的虚拟漫游,其可视化效果对于三维模型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提升。基于CATIA及3DS MAX软件,结合某隧道工程,重点阐述利用各种软件的优势功能创建三维模型,并沿隧道主体纵剖面综合动态表达隧道地质模型内部空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相似文献   

17.
用Vray三维渲染引擎来渲染三维场景,其质量和速度是由一些影响因素和参数设置决定的,不同的参数和因素,可以得出不同的三维渲染效果.因此,分析、优化三维渲染质量和速度的影响因素,正确、合理的选择参数对提高Vray最后渲染阶段的质量和速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某拱坝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3DS Max建立拱坝坝体、施工机械以及施工场景的三维模型,并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进度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制作出相应的动画,为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流程提供一种直观生动的展现方式.  相似文献   

19.
水利工程高边坡的稳定分析对于边坡支护措施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二维边坡稳定分析无法考虑坡面和岩层的空间变化,不能满足高边坡稳定分析的精度要求。充分考虑边坡体地形、地质的空间形态变化,通过建立基于地形、地质精细模型的三维边坡开挖模型,采用基于强度折减法的三维有限元软件,实现对水利工程高边坡三维开挖的稳定分析。以西藏某水利工程为例,分别通过二维边坡分析和三维边坡分析计算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系数和滑动带,结果表明,与二维分析相比,三维边坡稳定分析得到的结果更加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20.
ADAM三维数码照相技术可以应用在测量、地质编录、变形监测等领域。目前,该技术的应用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介绍了三维数码照相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步骤,以乌东德水电站坝址区高边坡为例,阐述了研究区三维数码照片的合成、等高线的生成、任意一点三维坐标的提取、结构面迹长的测量和结构面信息的提取,以及三维数码照相技术在水电站高边坡研究中的应用。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高效、安全、准确等优点,在地质和岩土工程领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