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60Co铁路货车检查系统是设在边境铁路口岸的对货车货物进行检查的系统。介绍了一种应用于该系统中的铁路客货车自动识别方法。其原理是根据客车车厢一组车轮间距大于货车车厢一组车轮间距的特点,利用两个安装中心距等于一组货车车厢车轮中心距的车轮传感器以及另外两个辅助车轮传感器,并通过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可编程控制器,实现了对铁路客货车的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铁路重载货车车轮轮径差状态下的动力学响应,进而为轮对车轮轮径差间接识别作基础支撑,建立了 C80铁路重载货车动力学模型;根据国内相关动力学评价标准,计算车辆在车轮轮径差状态下的动力学性能,包括车辆蛇行临界速度、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等;并对车辆进行现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车轮轮径差对车辆蛇行临界速度、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在5 mm同轴轮径差范围内,车辆各动力学指标均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车辆动力学响应与车轮轮径差存在一定程度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铁路重载货车车轮轮径差状态下的动力学响应,进而为轮对车轮轮径差间接识别作基础支撑,建立了 C80铁路重载货车动力学模型;根据国内相关动力学评价标准,计算车辆在车轮轮径差状态下的动力学性能,包括车辆蛇行临界速度、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等;并对车辆进行现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车轮轮径差对车辆蛇行临界速度、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在5 mm同轴轮径差范围内,车辆各动力学指标均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车辆动力学响应与车轮轮径差存在一定程度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铁路重载货车车轮轮径差状态下的动力学响应,进而为轮对车轮轮径差间接识别作基础支撑,建立了 C80铁路重载货车动力学模型;根据国内相关动力学评价标准,计算车辆在车轮轮径差状态下的动力学性能,包括车辆蛇行临界速度、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等;并对车辆进行现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车轮轮径差对车辆蛇行临界速度、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在5 mm同轴轮径差范围内,车辆各动力学指标均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车辆动力学响应与车轮轮径差存在一定程度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铁路重载货车车轮轮径差状态下的动力学响应,进而为轮对车轮轮径差间接识别作基础支撑,建立了 C80铁路重载货车动力学模型;根据国内相关动力学评价标准,计算车辆在车轮轮径差状态下的动力学性能,包括车辆蛇行临界速度、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等;并对车辆进行现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车轮轮径差对车辆蛇行临界速度、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在5 mm同轴轮径差范围内,车辆各动力学指标均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车辆动力学响应与车轮轮径差存在一定程度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6.
货运在铁路运输体系占据着较大比例,随着铁路干线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全面提速的快速发展,货运车辆安全运行问题受到铁路企业的高度重视。轮轴是影响货车运行安全的关键部件,加强轮轴技术管理十分重要。本文简单分析了铁路货车轮轴常见损伤以及超声波探伤工艺,并对铁路货车轮轴超声波探伤自动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重载货车车轮踏面制动辐板热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轴重货车是解决我国铁路货运能力不足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提高轴重意味着车轮踏面所受的制动热负载将会增大,这可能导致大轴重货车车轮辐板热损伤加剧。因此,有必要通过对不同轴重车轮热应力的对比分析,揭示轴重大小对车轮辐板损伤的影响规律,为制定大轴重货车运行和制动条件提供支持。提出研究此问题的新思路,采用热弹塑性有限单元法,模拟在热处理工艺过程中车轮辐板残余应力分布状况,使得车轮存在仿真制动工况所需的初始残余应力。对重载运煤专线—大秦线全程循环制动进行模拟,计算得到车轮制动功率—时间历程,仿真在此工况下30 t重载货车车轮辐板的温度场和热应力场的分布状况。计算比较21 t、25 t和30 t轴重货车车轮在大秦线全程循环制动中热应力和制动完全结束后的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车轮在热处理后,车轮辐板残余应力是不可忽视的。随着轴重的增大,车轮辐板将承受更大的热应力和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铁路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各种客运和货运列车多在不断提速,这种提升对于货车本身的结构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而货车轮对对于的结构性能和磨耗和热烈等失效影响着列车与性的安全性,本文对车轮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通过三维轮的仿真研究,来分析其温度变化、应力情况提升货车轮的强度和抗疲劳能力,保证运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车辆轮对是铁路货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铁路货车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车辆轮对包括的各种零构件较多,在铁路货车运行过程中,轮对构件容易受到各种人为、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磨损、裂纹等故障,对货车车辆的安全运行状态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保障铁路货车的运行质量,铁路部门需要提高铁路货车车辆轮对故障处理水平。本文简单分析了铁路货车车辆轮对故障,并探讨了铁路货车车辆轮对故障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论文研究用于铁路货车基础制动装置等悬挂件的新型连接件,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其力学性能,简述其加工工艺和试验方法。拉铆销的研制以解决铁路货车基础制动装置等悬挂件脱落、丢失等惯性质量问题,保证铁路货车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1.
论文研究用于铁路货车基础制动装置等悬挂件的新型连接件,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其力学性能,简述其加工工艺和试验方法。拉铆销的研制以解决铁路货车基础制动装置等悬挂件脱落、丢失等惯性质量问题,保证铁路货车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铁路货车承载结构中常用封闭断面型钢的种类、下料工艺、焊接工艺,对铁路货车承载结构中封闭断面型钢进行了应力测试,分析了封闭断面型钢在铁路货车承载结构中变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铁路货车高速重载的要求,对自行研制的货车滚动轴承加载磨合机的原理、总体方案、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特点做了介绍。该磨合机提高了货车轮对的检修质量,具有较突出的优点,将对确保列车的运行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车轮硬度变化对铁道重载车轮磨耗的影响,分析降低车轮磨耗的低成本方式,建立了装配转K6转向架的C80货车的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基于CONTACT程序与Archard磨耗模型建立了车轮踏面磨耗的仿真模型。通过建立的仿真模型来预测重载铁路货车车轮硬度对车轮踏面磨耗深度和车轮踏面外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车轮硬度会有效减小车轮磨耗深度,因此适当提高车轮磨耗区域内的车轮硬度可以有效降低车轮踏面磨耗,提高车轮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货车车轮扁疤状态下的动力学表征,为车轮扁疤的间接识别提供理论支撑,建立了配置有转K6转向架的C80铁路货车动力学模型,并推导了扁疤对钢轨的垂向冲击力公式及振动加速度公式,研究了车轮扁疤故障状态下的车轮轮轨力响应、承载鞍振动响应情况,并分析了故障状态下车轮扁疤长度与轮轨垂向力对应关系,为扁疤的故障检测和识别提供基础支撑.结果表明:扁疤故障状态下,轮轨垂向力与扁疤长度呈正比例关系,且轮轨力最大值随车辆运行速度增大而呈现先增大后缓慢减小的趋势,承载鞍振动加速度变化趋势与轮轨垂向力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对铁路货车的重视也不断加大,铁路货车的行驶速度以及载重能力均获得的有效提升,这也对铁路货车的检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货车检修部门必须要结合当前铁路货车运行的要点以及运行形势,探究如何能够更高效地完成检修作业。本文主要针对铁路货车的转向架检修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为铁路货车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何平  张盈 《仪器仪表学报》2005,26(8):920-922
铁路货车轮对的轴承采用的是组合螺栓端盖压紧结构,该结构要求螺栓的装配必须安全准确可靠.为了保证货车的安全运行,研发一种高精度、智能化的螺栓拧紧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介绍了一种采用反射式激光传感器实现的光机电一体化货车车轮轴段螺栓自动定位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经实际运行实验证明,所实现的系统可靠性高,适应能力强,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制动系统是铁路货车中非常重要的系统,它的状态影响了货车运行的安全性,一旦发生故障问题,会严重影响铁路交通运输的正常秩序。为了保证铁路货车的正常运行,技术人员要定期对制动系统进行检修,提高其运输的稳定性。文章主要介绍了铁路货车制动系统的重要性,分析系统的故障类型及诊断过程,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铁路货车中梁制造过程中焊接收缩量及挠度的实际变化情况,对中梁焊接收缩量及挠度的变化趋势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出了一种铁路货车常见结构的中梁焊接收缩量及挠度工艺参数的计算方法,从而统一了相关工艺文件中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对计算结果的可行性进行理论分析。实践证明,结果可行。  相似文献   

20.
《机械》2015,(12)
为了适应满足重载快捷铁路货运技术发展需要,提升铁路货车数字化制造工艺技术水平,以某型号铁路货车组装过程为研究对象,完成了其工艺规程规划和数字化制造仿真平台的搭建,并通过虚拟实现方法,探索了DELMIA软件在铁路货车组装生产过程中的仿真应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预测铁路货车组装过程中潜在的问题,提供更合理的工艺解决方案,为重载快捷铁路货运技术发展和铁路货车数字化制造工艺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