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出了一种零部件失效分析改进的思路方法,运用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定义、测量收集数据分析识别出了缓冲块支架主要失效模式;运用质量改进工具及理化分析法,找出了影响缓冲块支架失效的关键影响因子提出设计改进创意并实施设计改进;用CAE分析法对改善前后的缓冲块结构进行了应力应变分析及验证,验证结果改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普通双筒减振器基础上,从减振器总成结构入手,基于液压阻尼原理,提出两种改变减振器伸张行程极限位置阻尼特性的液压限位结构,介绍其工作原理,并对两种结构下的阻尼特性与普通双筒减振器阻尼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两种汽车悬架减振器总成结构在活塞杆拉伸到极限位置时,减振器的伸张阻尼力都会产生突增,且随着活塞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有效缓解了零部件受到的刚性冲击,提高了汽车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3.
悬架总成中的橡胶衬套作为悬架系统各构件的连接元件,对悬架及整车的NVH性能有很大影响。建立含减振器支柱总成橡胶衬套及不含相应衬套的整车振动系统数学模型,求解得到,橡胶衬套可有效地改善整车的NVH性能;基于ADAMS/CAR建立整车平顺性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数学模型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基于该数学模型采用灵敏度分析方式研究不同连接处衬套刚度对整车振动响应的影响并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衬套刚度可进一步提升整车的NVH性能。研究结果对整车NVH性能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螺旋弹簧悬架安装倾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小麦弗逊悬架减振器内部摩擦,这里结合悬架多刚体运动学分析和压缩螺旋弹簧径向弯曲变形理论对悬架螺旋弹簧安装倾角进行了参数分析,讨论了倾角参数对弹簧径向位移、对减振器侧向载荷以及对车身冲击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优化车辆悬架的减振控制及振动能量回收,提出了一种基于协调控制的馈能式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建立了1/4车二自由度悬架力学模型、磁流变减振器数学模型和馈能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馈能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并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分析了减振器实现自供能的条件及结构参数的影响,设计并分析了多模式协调控制下的悬架动力学特性和馈能特性。结果表明,该减振器馈能结构参数对自供能影响较大;协调控制器能够有效协调悬架系统减振与馈能关系,降低能耗,阻尼力可控性好,能够衰减车辆振动,馈能特性效果良好,验证了该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磁流变减振器的结构设计是一个非线性多目标优化问题,基于对磁流变减振器主要结构参数的分析和讨论,参照减振器实际功能需求,考虑减振器的加工工艺及安装尺寸等因素,设计了结构为双线圈单筒单出杆型式的磁流变减振器,为汽车半主动悬架的开发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主动减振器进行零部总成件级耐久试验,除了采集了整车在试车场道路行驶过程中主动减振器的结构载荷,同步采集其工作电流信号,并自主建立了主动减振器总成室内耐久试验系统。利用伺服液压作动器模拟主动减振器在试车场的道路载荷,同时利用工控机及可编程电源同步地模拟主动减振器电磁阀的工作电流。通过对零部件总成室内试验与整车道路试验对主动减振器的结构应变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基于道路载荷与电流模拟的主动减振器耐久试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车型前悬架总成售后市场反馈的异响问题,通过对零件的失效分析,结合理论分析、理论校核、试验验证及实车测试等手段,解决了汽车悬架总成异响的问题,并为今后其他项目的问题排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7,(3):462-468
针对传统悬架将结构参数与控制参数分开设计,易造成系统失去全局最优的不足,本文以电子控制空气悬架为例提出一种对其结构/控制参数多目标优化的方法。首先建立了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和电磁阀式减振器空气悬架数学模型,运用台架试验的方法验证了所建模型的精度。设计了LQR控制器对减振器阻尼力控制,选取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节流孔尺寸作为优化结构参数,控制器与振动加速度有关的权系数作为优化的控制参数,运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分别对系统结构/控制参数多目标优化,控制参数优化,结构参数优化。优化结果显示,相对于系统结构参数与控制参数分开优化,悬架系统结构/控制参数多目标优化后系统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悬架是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是现代汽车上重要的总成之一,其性能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汽车悬架的性能不仅取决于悬架的结构形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悬架系统参数及其匹配。减振器各阻尼阀的参数往往是根据减振器阻尼分段线性速度特性曲线确定的。基于二自由度1/4悬架振动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阻尼非线性的系统仿真模型,研究在随机路面激励下减振器阻尼分段线性三级控制各目标参数对车辆性能的影响,为车辆悬架系统非线性阻尼匹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任珺  姚金声 《机械制造》2010,48(7):20-21
为满足平顺性能要求,汽车悬架上都安装了减振器,目前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主要介绍了Z1106型汽车悬架上的双作用筒式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其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2.
建立考虑悬架系统振动、减振器机械阻尼特性、减振器发热及散热的汽车液压减振器热-机耦合动力学闭环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车辆悬架系统参数、减振器结构参数及环境因素对减振器油液最终平衡温度及达到最终平衡温度所需时间的影响,为减振器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悬架减振性能和馈能性能,提出了一种馈能磁流变减振器结构,并设计了相应的半主动悬架模糊滑模控制策略。建立了磁流变减振器力学模型和馈能模型,以及相应的二自由度半主动悬架系统数学模型。针对半主动悬架系统的不确定性,基于混合天地棚阻尼控制系统,设计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使用饱和函数缓解系统抖振,并运用模糊控制优化滑模控制器。用谐波叠加法生成路面激励输入,分别对被动悬架、基于混合天地棚阻尼控制的半主动悬架以及基于模糊滑模控制的半主动悬架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滑模控制的半主动悬架减振性能更好,能耗更小,且有良好的馈能性能,验证了馈能磁流变减振器结构的可行性和模糊滑模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阻尼可调减振器是汽车半主动悬架的关键部件,对汽车悬架的减振效果有重要影响。建立悬架系统物理模型,由悬架系统受力情况采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系统线性微分方程,推导出悬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根据“天棚”控制原理,采用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分别对安装定阻尼和阻尼两级可调减振器的悬架系统在随机路面工况下进行仿真.得到汽车的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车轮相对动载。通过比较分析出采用阻尼两级可调减振器对汽车悬架系统的减振效果具有明显的作用,可提高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为设计开发阻尼分级可调减振器和研究汽车半主动悬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汽车振动噪声(NVH)控制——汽车工业面临的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特性是汽车五大重要性能之一,是汽车行业与相关汽车零部件行业关注的综合性问题。本文分析了车内振动、噪声的产生原因及传递路径,并给出了汽车主要的减振、降噪、密封零部件(如动力总成悬置、底盘衬套、悬架系统、筒式减振器等)的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发展趋势等,并展望了汽车NVH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悬架减振器的设计效率和降低开发的难度,以某乘用车的可变阻尼减振器为研究对象,对减振器的实物模型和力学特性研究建立了减振器的仿真模型,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得出减振器的外特性曲线,在相同的参数条件下进行台架试验并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在减振器系统的基础上分别建立1/4车辆被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仿真模型,在PID控制器的控制下得出在不同激励下车身振动特性曲线的幅值和功率谱密度大小,检验了两种不同悬架的减振性能.结果表明:仿真模型的外特性曲线和台架试验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吻合良好,半主动悬架中车身振动曲线的幅值和功率谱密度较被动悬架小.验证了可变阻尼减振器和悬架仿真模型的正确性,说明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车辆平顺性和行驶安全性,设计了一种基于单出杆式磁流变减振器的汽车半主动悬架。在分析传统的磁流变减振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磁流变减振器多项式模型,试制了磁流变减振器样机,进行了磁流变减振器的力学特性试验,设计了半主动悬架天棚控制器、地棚控制器和LQG控制器,进行了不同控制策略的对比仿真分析,开发了磁流变半主动悬架试验测试系统,开展了该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LQG控制台架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所研制的磁流变减振器耗能效果良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振动衰减功能。与被动悬架相比,在4Hz和5Hz正弦激励下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簧载质量加速度分别降低15.80%和23.36%,在随机路面激励下簧载质量加速度降低19.46%。  相似文献   

18.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5,(8):1273-1278
应用试验方法和有限元法对车门内饰板总成的侧面耐撞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缓冲块的结构设计,以获得更高的吸能特性。参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确定门内饰板总成胸部、腹部及胯部的碰撞区域,设计、制造冲击头,并在摆锤试验台上对其进行耐撞性测试;基于LS-DYNA平台,建立门内饰板总成的有限元模型,其中材料模型中主要参数均通过实验直接获取,基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耐撞性分析,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符合较好;以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为基础,基于实验设计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缓冲块吸能特性的替代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缓冲块进行结构优化。优化后缓冲块吸能增加86.0%,门内饰板总成吸能增加42.2%。  相似文献   

19.
基于悬架开发策略,以麦弗逊悬架底盘结构的减振器、转向、传动、制动等合理布置为基础,以底盘平台化、模块化为设计目标,查阅底盘各种间隙标准库,摸索并确定悬架布置影响的关键参数,综合考虑各硬点位置对悬架性能的影响,以绘图法为主、UG/Motion和ADAMS等软件仿真为辅的正向设计,简化运算设计量,提高了布置效率。以实际设计案例分析了悬架平台化、模块化的底盘设计,建立指标的对应关系,并指导整车底盘调校开发。  相似文献   

20.
某商用车前悬架为独立悬架,下摆臂橡胶缓冲块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主要起到限位和缓冲的作用。文中基于H yperw orks软件中的O pti Struct模块对橡胶缓冲块进行拓扑优化分析,根据优化结果,优化橡胶缓冲块结构设计,并通过理论和试验验证优化设计的正确性。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材料合理化利用,减轻橡胶缓冲块重量,从而达到降低整车成本,实现汽车轻量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