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汉—洞庭湖平原区洪灾形成与防治的环境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汉-洞庭湖平原区洪灾的形成发展与地质作用有密切关系,开展该地区洪灾形成与防治的环境地质研究,避免发生区域性重大洪灾是防洪和环境灾害地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对江汉-洞庭湖平原区地质环境背景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4种地质作用及其对洪灾形成的影响和控制,采用重复水准测量法、GPS定点监测法得出了现代构造沉降速率的量化数据,提出了地质作用条件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调整水沙重新分配的防洪减灾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平原三角洲地区考查洪灾,采用沉积地层学或孝考古地层学的方法来探寻水灾发生的证据已有很大困难。为此,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历史资料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筛选,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并得出该区域洪灾发生的规律性。尽管所得出的洪灾发生波动周期或峰值、峰谷序列较为粗略,不够严谨,然而作为在较长的历史时段(2000aBP)内考察、分析洪灾的发生过程和自然历史特征并总结出其规律性,应该说此结果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关本区洪灾历史演变规律较为清晰的脉络。同时也为预测下一个洪灾峰值期的到来提供了可能性。千年长跨度洪灾峰值周期内明显地表现在200-300年的中等跨度洪灾峰值变化周期,预示着2000年前后又一次可能的洪灾峰值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知识窗     
《山西水利》2010,(8):3-3
洪水灾害 洪水给人类正常生活、生产活动带来的损失与祸患,简称洪灾。沿河湖及近海平原地区,是人类文明发祥地和聚居区,又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沃土,但是最易遭受洪水威胁和灾害。世界上发生洪灾的范围很广,有些地区洪灾频繁,严重的洪灾影响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国家的盛衰。  相似文献   

4.
海河流域平原区降雨产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河流域平原区降雨产流机理进行研究,得出耕地灌溉率提高、地下水埋深增加是影响平原区产流的主要下垫面要素.根据下垫面要素的变化特点,建立了模拟地下水埋深变化和灌溉耕地产流特点的蓄满-超渗产流水文模型.并通过在海河平原的大清河山前平原、大清河中部平原、黑龙港中部平原3个类型区7个田块的灌溉入渗实验,分析给出了产流模型的重要参数——耕作层下层稳定入渗率.模型在牤牛河等7个典型流域进行应用,均得到较高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是华北山前平原的主要供水水源,其资源属性一直存在争议。以正定试验基地为研究区,通过分析地下水化学、氘氧同位素、14 C测年等在垂向上的变化特点,对比不同含水组地下水与大气降水的氘氧同位素含量关系,研究华北山前平原典型研究区504m深度内不同含水组地下水在垂向上的循环规律,确定360m为该区地下水含水系统的内部界限,其上构成浅层含水系统,其下构成深层含水系统。  相似文献   

6.
《人民黄河》2013,(5):41-43
在考虑旱情影响因素的多层次性、旱情评价系统的非线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结合乘法组合赋权法和集对分析法,构建出一种复杂多因素影响下的区域旱情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组合权重,以有效削弱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性;运用集对分析法代替模糊综合评判法,以更精细刻画指标值与旱情等级间的复杂联系程度。将该评价体系运用于河北省山前平原区域旱情评价,评价结果与河北省山前平原实际干旱发生的程度相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东营市1966—2012年长系列降雨资料及水文地质单元的分析,基于水量平衡原理,运用WHI UnSat Suite分别预测了黄泛平原与山前平原在不同降雨水平年,降雨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量。研究结果表明:丰水年(25%)、平水年(50%)、枯水年(75%)降雨频率下,黄泛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分别为142.02mm,99.47mm,64.21mm;山前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分别为109.32mm,51.34mm,33.87mm。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洪灾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250000数字地形图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对湖北省洪灾风险进行了初步的评价。综合考虑了降水、地形、河网(河流、湖泊、水库)以及历史上洪灾发生的频次的4个自然因素,进行了洪水危险性等级的评价;考虑了人口、耕地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空间分布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洪灾易损性评价;对洪水危险性等级图和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图进行空间叠加,并得到湖北省洪灾风险等级评价图。结果显示,湖北省洪灾风险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①神农架高山地区;②鄂西、鄂东北和鄂东南大部分山区;③平原的周边地区和低岗地;④江汉平原和襄樊盘地的大部分平原核心地区。评价结果与历年来防洪救灾的重点地段集中于江汉平原、武汉地区的实际是符合的。  相似文献   

9.
周德宝 《中国水利》2022,(6):54-55,62
山东省诸城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山区、平原、丘陵各占三分之一,旱涝并存、旱涝交替、旱涝急转特点明显,山洪灾害、平原内涝、水资源紧缺等矛盾叠加交织.以1999年"8·12"特大洪灾和2015年严重干旱为标志点,诸城市通过河流综合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城乡水系连通、水域生态修复等系统推进,初步建立起"水系连通、蓄泄有序、生态...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位于华北大平原的北端,西北是群山,东南是平原,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特殊地形,河流源短流急,山前区坡度大、植被差,广泛分布着泥石流易发区,如遇暴雨,极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山区洪水进入平原地区,由于平原地势平坦,又多低洼地区,排水不畅,易受洪涝灾害。 历史上,北京市频繁地发生洪涝灾害。解放后,党和政府对主要河道和水库按一定防洪标准进行了修建、整  相似文献   

11.
柏胜 《中国防汛抗旱》2010,20(6):54-55,67
四川达县暴雨洪涝灾害频繁发生,2004~2007年经历过3次严重的洪涝灾害,"2010.7.18"洪灾是该县遭遇的又一次比较大的暴雨洪灾。通过总结达县在抗击"2010.7.18"特大暴雨洪灾的成功经验,指出抗洪抢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华北山前平原地区经济比较发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区人口不断增加,面积不断扩张,使原有的农田、林地逐渐被建筑物及硬化地面取代,导致降雨和产流规律发生较大改变,局部暴雨洪水常常造成城区内涝、街道积水,对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伴随城市的扩张,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华北地区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做好华北山前平原城区雨洪预报及资源利用这一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西北、华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是山前倾斜平原的主要堆积物,将山前黄土分为Ⅰ、Ⅱ、Ⅲ、Ⅳ四个区研究各区黄土的工程性能,发现从山前到平原,其湿陷性逐渐减弱,具有较明显的变化规律,且不同岩性、不同干重度湿陷性差异明显。研究结果认为,洪积黄土湿陷变形随压力的增大和浸水时间的延长是一个连续的变形过程,且在一定压力作用下突然变形增大,反映出洪积黄土特殊的工程性能,可见黄土湿陷变形的原因和机理是一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并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初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下水降落漏斗逐渐形成,地下水流场剧烈演变,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分析、水均衡等方法,分析了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流场的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并计算了1981—2019年各影响因素对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60年以前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主要受自然因素驱动,1960年以后地下水流场演变的驱动力由自然因素演化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地下水源汇项逐渐发生变化;邯郸山前平原排泄项对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大于补给项,降水入渗和地下水开采始终是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主要驱动力;1981—2000年降水入渗补给量和开采量对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为80.82%,2001—2019年降水入渗补给量和开采量对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为75.79%,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驱动力趋于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现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要求在规划编制中制定洪涝防控政策,但技术实操层面缺乏统一标准,造成各地在实践中差异较大。文章选取山前迎风区洪水易发城市邢台作为案例,从国土空间综合治理的视角探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技术体系下的洪涝灾害防治方法,从优化全域洪涝安全格局、提升山区蓄洪与水土保持能力、提升浅山丘陵和山前平原地区滞洪能力、优化平原地区镇村布局提升蓄洪泄洪能力等4个角度提出了具体的规划编制和管理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1引言莱州湾地区北临渤海,南依泰山北麓山前平原,东与胶东半岛相邻,西与鲁中腹地接壤,沿莱州湾海岸呈半环状,全区包括龙口、招远、莱州、昌邑、寒亭、寿光、广饶7市(县、区)及平度市的一小部分,总面积约10114km2。部分海岸为山前平原及河口平原,其中龙口市黄水河、莱州市王  相似文献   

17.
山地-平原过渡地区地下水补给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平  周训 《人民长江》2013,44(13):18-21
为研究山地-平原过渡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机制,选择两个地质背景各异的地区做对比研究,分析各补给来源对地下水贡献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气降水是山地-平原过渡地区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河水是河渠附近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稻田水是稻田分布地区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但是对整个区域的地下水的贡献率较小;山前侧向补给是山前的某个小区域内地下水的控制性补给来源。大区域的地形、地质背景是影响该区域地下水补给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其研究成果对山地-平原过渡地区的多种水资源调度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滹沱河山前段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劣变特征分析,阐明了山前拦地表水和山前平原超采地下水对水环境影响的后果,并以大量实测资料为依据论证了被疏干地下含水介质空间的地下调蓄可利用性,系统阐述了研究区地下调蓄的基本条件和潜力,提出了南水北调客水利用地下调蓄条件发挥更大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4年5月11日,石马河流域遭遇特大暴雨,暴雨造成石马河流域发生洪灾。对该次暴雨洪水及洪灾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4.05.11"暴雨降雨强度大且时空分配集中,洪水主要由东莞境内区间洪水与深圳观澜水叠加组成,强降雨、流域内城市化建设及东莞市石马河水利基础建设滞后是导致洪灾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2020年7月9日富屯溪上游发生特大暴雨,故县河引发超50年一遇特大洪水,沿河工厂企业损失惨重。该文通过调查邵武市故县村"20200709"洪灾,分析洪水成因,计算洪水量级,梳理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本次洪灾思考,供故县村或类似地区今后防洪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