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面阵MIMO-SAR大测绘带成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其松  邢孟道  刘保昌  保铮 《电子学报》2010,38(4):817-0824
 提出一种基于面阵MIMO-SAR(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模型结合脉内扫描技术、二维空域联合处理以及频带合成技术实现高信噪比、二维高分辨大测绘带成像方法。文中首先提出了面阵SAR脉内扫描多发多收模型;分析了面阵MIMO-SAR模型下脉内扫描技术对系统信噪比性能的改善。针对脉内扫描引起的距离模糊以及低PRF(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导致的多普勒模糊,提出了二维空域联合处理方法;同时利用多发多收模型获得多个空间自由度进行频带合成实现高距离分辨。该面阵MIMO-SAR模型实现了高信噪比、二维高分辨大测绘带成像,打破了传统高分辨与大测绘带以及高信噪比与大测绘带的矛盾。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唐禹  秦宝  晏芸  汪路锋  邢孟道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8):830001-0830001(8)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AL)是作为未来远距离高分辨率对地区域观测的理想方式。针对传统的单发单收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系统中高分辨率和宽测绘带的矛盾导致测绘带宽窄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发多收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工作体制,该体制工作在低PRF模式,保证了距离向测绘带的不模糊,在方位向采用了多通道技术,利用虚拟孔径和真实孔径结合实现了方位向的多普勒不模糊。通过自适应波束形成将多通道数据合成大带宽无模糊数据,实现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成像。首先简述了方位向多通道技术提高方位向分辨率的原理;随后提出了多发多收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的工作体制,并且给出了该工作体制下的信号模型,针对低脉冲重复频率条件下的多普勒模糊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波束形成解模糊信号处理方法。最后,通过三发三收体制验证多发多收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工作体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星载MIMO-SAR与距离向DBF相结合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维孔  禹卫东  祁海明 《电子学报》2010,38(10):2251-2257
 将星载MIMO-SAR系统与距离向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相结合,设计了DBF-MIMO-SAR系统,能够解决星载MIMO-SAR系统距离模糊较大的问题.该系统方位向各孔径不是同时发射信号,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顺序发射.接收回波时,各孔径同时接收,在距离向使用DBF技术,分离回波信号和抑制距离模糊.同时分析了DBF-MIMO-SAR系统主要系统参数,包括脉冲重复频率、孔径间发射脉冲延时、雷达方程、数据率.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实现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模式,减小距离模糊和方位模糊.  相似文献   

4.
FDA-SAR高分辨宽测绘带成像距离解模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成浩  廖桂生  许京伟 《电子学报》2017,45(9):2085-2091
由于多普勒模糊和距离模糊的制约,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方位高分辨率和宽测绘带成像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频率分集阵列(FDA)SAR系统的高分辨宽测绘带成像距离解模糊方法.该方法基于FDA的距离维可控自由度,利用FDA发射导向矢量的距离和角度二维依赖性,在空间频率域实现距离模糊回波的分离并对不同距离模糊区域分别进行成像处理,解决了星载SAR成像测绘带宽对方位高分辨率的制约问题.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多目标的多普勒解模糊处理是低脉冲重复频率(PRF)雷达的关键技术之一,论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压缩感知(CS)理论的多普勒解模糊处理方法,利用多重PRF方式下相参处理间隔内的时域欠采样特性及多普勒频谱的稀疏特性,构造了多普勒解模糊的CS模型,采用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直接估计出无模糊多普勒谱的幅度响应,可实现PRF分组参差方式下对多个目标的解多普勒模糊处理,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MIMO-SAR)的虚拟空间采样进行等效观测通道重构,可实现宽测绘带内的多通道合成孔径成像与地面运动目标显示(SAR/GMTI)处理。在建立宽测绘带MIMO-SAR 运动目标观测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模式下MIMO-SAR 运动目标回波与传统SAR 系统运动目标回波的区别。并利用成对回波原理建立了目标回波的等效微动模型,提出了空间通道重构模式下MIMO-SAR 运动目标的等效微动效应,并讨论了运动目标回波的时频谱线数目。最后,数值仿真验证了文中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合成孔径雷达(SAR)通过方位向的合成阵列实现方位高分辨,其中合成阵列是由单次快拍内的并行空间采样与多次快拍内的串行空间采样而构成。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MIMO-SAR)利用波形分集特性,可在单次快拍内获得大于实际阵元数目的并行空间采样,为阵列模式配置及功能复合提供了便利。针对MIMO-SAR线性合成阵列模式问题,以单次快拍等效阵列为基础,设计了3种脉冲重复频率条件下的阵列模式。进而对比分析了不同阵列模式下最大不模糊距离、测绘带宽度和杂波抑制性能,这为不同应用的MIMO-SAR阵列合成及功能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低脉冲重复频率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AL)的分辨率,从激光脉冲调制与脉冲重复频率(PRF)的矛盾入手,提出了一种沿方位向放置多个望远镜接收的系统设计方法,利用空间自南度解决由于较低PRF带来的方位模糊问题.分析了SAL系统由于平台连续运动的影响(表现为多普勒频移项),提出了多普勒平移补偿方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系统设计的...  相似文献   

9.
韩红波 《舰船电子对抗》2011,34(6):68-70,78
模糊问题是脉冲多普勒雷达在信号检测时存在的固有问题,为了解决模糊问题,雷达一般采用多重脉冲重复频率(PRF)的工作方式。对于这种体制的雷达,目前常用的解模糊算法有孙子定理方法、一维集算法和查表法。主要阐述了一种基于一维集算法的改进算法及其实现步骤,并给出了利用该算法解距离模糊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方位多波束合成孔径雷达可以同时实现方位高分辨率和宽测绘带 ,首先简要介绍了方位多波束SAR的基本原理 ,然后详细分析了该系统的方位分辨率与天线长度及脉冲重复频率 (PRF)之间关系。通过与单波束系统对比 ,揭示了方位多波束技术在同时获得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方面的优势 ,并探讨了不同分辨率时 ,天线长度、脉冲重复频率选择情况 ,以资工程设计考虑。最后 ,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用多个分布式小卫星构成星座.可以完成多项雷达探测任务,如地面动目标检测(GMTI)、地面高程测量等。其探测性能可比单个卫星明显提高。分布式小卫星也可用来提高SAR的横向分辨率,主要是解决高横向分辨率与宽测绘带的矛盾。小卫星用横向孔径小的天线(为提高横向分辨率)和较低的重复频率(为加宽测绘带),其回波信号会产生多普勒模糊,但多个小卫星的空间自由度可用来解模糊,从而可以实现宽域(宽观测条带)和高方位分辨率SAR成像。本文对分布式卫星解多普勒模糊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卫星星座构形的要求。如果星座构形已定,则应微调脉冲重复频率以满足解多普勒模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方位多通道技术是当前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主流的高分宽幅实现方式。而将方位多通道技术与斜视波束扫描(聚束、滑动聚束、TOPS)工作模式相结合可以实现灵活的更高分辨率或者更宽幅宽的遥感观测。然而由于斜视以及波束扫描会使得回波信号的多普勒带宽远大于通道数与脉冲重复频率(PRF)的乘积,使得传统的多通道成像方法失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方位去斜加方位重采样的多模式斜视多通道SAR成像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各个通道信号分别进行方位去斜以及对去斜、线性距离走动校正(LRWC)后的信号进行方位重采样来解决方位时变的问题,使得传统的多通道成像方法可以使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均验证了该方法可以处理多模式的斜视多通道SAR数据,并且得到聚焦良好的图像。  相似文献   

13.
星载多发多收合成孔径雷达(MIMO-SAR)可以解决方位向高分辨和大测绘带之间的矛盾.为了在扩大测绘带宽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距离向超高分辨,首先选用正交频分线性调频信号( OFD-LFM)作为发射信号形式,对MIMO-SAR的发射体制进行了初步设计;然后针对大带宽、宽测绘带对成像算法的限制,选用精确度高的距离徙动算法(RMA)对回波数据进行处理,给出了结合空频域带宽合成的RMA成像流程,相比时域带宽合成方法,在确保成像精确性的同时,文中的成像流程计算步骤更少,运算量更低,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4.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specifying and controlling azimuth ambiguities in SAR is through integrated energy balance measures. However, the most frequently observed azimuth ambiguities arise from ensembles of strong point reflectors in the principal sidelobes of the antenna, which in turn are aliased into the processed Doppler bandwidth by the radar PRF.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dependence of these ambiguities on radar wavelength and PRF. It is shown that such ambiguous image elements are strengthened in proportion to ? 2 and PRF-1. The theoretical structure is based on orbital SAR geometry, including Earth rotation. The work is applied to a SIR-B L-band radar scene in which azimuth ambiguities are clearly observed. The level and spatial position of these ambiguities are measured in the digital image. The results are extrapolated to higher frequency radars such as ERS-1 and Radarsat. It is concluded that for these C-band radars the point azimuth ambiguity restraint is more relevant (and more binding) than the traditional energy balance method.  相似文献   

15.
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常采用中等脉冲重复频率,N/M检测准则工作方式,在该方式下对重复频率的要求主要是能解距离及速度模糊,且能使距离与速度遮蔽区域尽量小。因而对重复频率的选择可模型化为解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而模拟退火算法正是解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文根据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机载雷达中重复频率选择方法,通过试验表明,该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自适应滤波的DPC-MAB SAR方位向信号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置相位中心方位多波束(DPC-MAB)SAR系统利用方位向多个子孔径同时接收回波,在PRF较低时根据多波束回波的相关性对其进行联合处理,实现方位向信号的重构,从而在保证高方位分辨率的同时增加测绘带宽。该文针对DPC-MAB SAR系统研究了基于波束形成理论的多普勒解模糊方法。传统非自适应的波束形成算法敏感于通道幅相误差以及各类噪声,而基于Capon算法的自适应最小方差无畸变(MVDR)最优波束形成器在多个模糊分量相关性较强时性能大大衰减,针对以往方法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小输出能量(MOE)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多通道回波数据自适应的估计统计自相关矩阵,根据子空间投影理论对理想导向矢量进行修正,然后利用多重约束条件有效抑制相关模糊分量,解模糊性能明显提升。仿真实验和实测数据处理均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the data processing of Frequency Modulation Continuous Wave (FMCW),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n the case of wide swath and squint mode. In the mode, the Doppler centroid dramatically varies along slant range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pulsed-SAR. This poses a challenge for system design and signal processing since a very large azimuth bandwidth would b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we accommodate the Doppler centroid variations with range by an im- proved spectral-length extension method, where a bulk range shift and updated Doppler centroid variations are introduced to greatly reduce the azimuth aliasing with respective to the existing methods Moreover, an image formation approach that integrates wave number domain algorithm is presented to focus the raw data of FMCW SAR in the case of wide swath and squint mode. Point target simulation experiment demonstrat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esented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