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针对传统的轴承故障欠定盲源分离方法需要施加约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平行因子(parallel factor,PARAFAC)分析的欠定盲源分离方法.利用VMD算法将振动信号分解为多个带限本征模态函数(band-limited intrinsic mode functions,BLIM Fs),将这些BLIM Fs构造成三阶张量作为PARAFAC模型的输入,利用三线性交替最小二乘算法对模型分解,从而在宽松条件下实现复合故障信号的分离.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与传统的故障盲源分离方法比较,提出的方法在多故障盲源分离中更具有适应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桥梁挠度各成分的分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EEMD-JADE的单通道盲源分离算法。首先,利用传统的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将单通道的桥梁挠度信号分解为一系列线性平稳的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然后,采用基于能量熵增量的判别法识别并剔除虚假的IMF分量,将能量熵增量较大的IMF分量组成盲源分离模型的输入信号;最后,采用矩阵联合近似对角化(Joint Approximate Diagonalization of Eigen-matrices,JADE)算法对输入信号进行盲源分离。JADE算法在源信号频率差异较小且频率有所混叠的状况下也能较好地分离出源信号,但要求观测信号数必须大于等于源信号数目;EEMD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能够将单通道的混合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形成多通道信号,但分解结果存在端点效应与模态混叠。JADE算法能够解决EEMD分解结果存在的端点效应与模态混叠问题,且EEMD也解决了JADE分离算法的先决条件。两种算法优势互补,能够较好地分离出各挠度组分。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了背景桥梁模型,经仿真分析得到了各单项因素作用下的桥梁结构响应,并将其叠加在一起作为待分离的混合挠度信号。仿真信号分离的结果与源信号的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说明分离效果较好。最后,采集实测挠度信号进行分离,处于对称位置测点分离出的各挠度组分的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证明了该算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脑深部诱发电位对探究神经刺激器治疗疾病的工作机理起着重要作用.为解决临床治疗中采集电极数少于源信号数而产生的欠定盲源分离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欠定情况下不需利用先验知识的改进盲源分离法.针对单路脑深部诱发电位的提取,仅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对观测信号进行分层处理,以一定的规则重构信号来扩展观测信号数目,进而进行分离.仿真与实测数据表明:该方法能实现从低信噪比的单路信号中有效提取微弱诱发电位,分离后各输出信号间的互相关系数较分离前大幅下降,从而证实了该算法提取诱发电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KL散度衡量增量非负矩阵分解效果,提高非负矩阵分解性能;施加行列式、稀疏性和相关性等约束条件,保证盲源信号分离的唯一性和性能;采用自然梯度下降法并选择合适的学习速率,得到源分离算法,该算法利用前一次分离结果和现在的输入信号矢量,迭代更新分离矩阵。仿真表明,KL-INMF盲源分离算法性能优于基于欧式距离INMF的盲源分离算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于相合束广义特征分解时域盲源分离方法受滤波器或时延影响大、性能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合束广义特征分解的小波域盲源分离算法.该算法通过信号小波变换的正交性,增强信号的非高斯性,减小信号的分离难度;利用双正交小波具有线性相位特性且对信号有良好逼近能力的优点,对小波系数进行相合束广义特征分解,得到稳定的分离矩阵.该算法不仅保留了时域算法的优点,而且可以随机选取滤波器,当源信号多于3个时仍可以完全分离出源信号.4个语音信号的盲源分离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环境下盲源分离算法的性能随信噪比降低而大幅下降的难点问题,借助于经验模态分解和小波变换2种时频分析方法,并对其消噪性能进行优势互补,采用"粗消噪-细消噪"的两步化思想,提出一种应用于盲源分离的时频联合两步消噪预处理方案.仿真试验与其他算法进行对比,证明了新的噪声预处理方案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观测信号中的加性噪声,使盲源分离算法工作在更宽的信噪比范围内提高算法的鲁棒性,并说明了算法对通信信号具有数据延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音频信号欠定卷积混合模型的盲源分离求解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负矩阵分解(NMF)的盲源分离方法.该方法以板仓-斋藤(Itakura-Saito)散度和的最大值为目标函数,利用高斯分量表示源信号的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使用乘积更新算法估计频域内的源信号,以提高其估计的准确度.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源数未知条件下欠定盲源分离混合矩阵估计问题,提出了最大密度检测混合矩阵估计算法。在观测信号稀疏表示的基础上,首先对观测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寻找观测信号的最大密度点;接着在此基础上确定有效样本点集合,再聚类得到辐射源数和混合矩阵。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在时频单源点检测法和小波变换法下开展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算法的源数和混合矩阵估计效果优于参考算法,计算复杂度远低于参考算法。进一步实验表明,所提出算法对于正定、超定和欠定盲源分离混合矩阵的估计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盲源分离问题,利用白化预处理后信号的二阶和高阶累积量矩阵具有正交联合对角化的结构性质,以及多个实对称矩阵具有相同特征向量即可同时正交对角化的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分解的理论,提出一种基于部分累积量矩阵特征分解的直接正交联合对角化算法. 该算法仅需要部分累积量矩阵信息,从而大大降低计算过程中的存储量和计算量. 通过数值模拟,该算法和经典的JADE算法性能接近,可以有效地进行盲分离.  相似文献   

10.
讨论观测信号个数少于源信号个数时盲源分离中源信号个数估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首先利用单源区间对观测信号预处理,去除非单源区间的点,再通过改进的K-均值聚类方法来估计源信号个数,进而估计出混叠矩阵。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聚类算法比较,该算法复杂度较低,估计精度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