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视窗     
《建筑师》2006,(2)
1 动态 1.1 AIA调查显示:美国厨房浴室的面积越来越大(来源:自由建筑报道) 美国住宅中的厨房和浴室的面积似乎是越大越好,住户也认为面积大的厨房和浴室能给房子加分。他们要求建筑师在他们的新家里设计多个厨房和浴室。美国建筑师学会的会员调查显示, 25%的建筑师报告说,客户要求在“寄住家庭套房”里设置额  相似文献   

2.
阿尔瓦·阿尔托与安东尼·高迪为现代建筑史上的丰碑式的大师,他们的作品虽各有特色,但不乏共通之处。本文通过两位大师设计手法的浅析,希望能发现他们的一些共同之处,给建筑师以设计思路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80年代,是诞生中国新一代建筑师的年代。在全国高等教育瘫痪了十年之后有幸进入大学建筑系专业学习的青年学生,曾获有机会参加当年专为他们举办的建筑设计竞赛,给他们自己,也给我们建筑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1981年至1985年,由《建筑师》编辑委员会组织的三...  相似文献   

4.
1992年,曼努爱拉·哥特朗(Manuelle Gautrand)获得法国文化部的法国青年建筑师精英奖.与当时的许多年青建筑师一样,建筑业重组给他们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一开始,这些青年的建筑师通常是借助一些小型的公共项目,比如现有设施和旧住宅楼区的改造,公路设施的休息站点等,作为他们在法国大城市中的传统跳板.他们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并以此确定项目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6建造场地     
凯文·林奇的书《场地规划》在"绿色"设计和LEED认证的今天迟早有用.建筑师在场地上以最好的方式给建筑物设计、定位、定向以实现环境友好而遭到各种方针的轰炸.真是个耻辱!我们的东西不对劲?建筑师什么时候失去了琢磨像选址这样基本想法的能力?这又是现代主义者的错吗?他们教育我们如何占有并建造场地,但有时也忽略了它.现在公众认为如果没有Excel电子表格的帮助,建筑师都不知道如何在一块土地上正确地给一栋大楼选址……. 给一栋大楼选址,有许多因素起作用:气候条件、地貌、规模、景观等等.通常,建筑师不用选择地址,格瑞在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案例除外.即使我们没有选择,建筑师仍旧要反思和批评他们被迫在工地上定位建筑的方式,即使他们因此失去该项目的委托.换句话说,地点必须设计.  相似文献   

6.
四年多前,笔者随同中国建筑学会代表团出席了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亚洲建筑师大会,会议期间参观了一些印度的古代建筑和当代建筑。有两点给我印象很深:一是尽管我们来自发展中国家,但印度比中国还穷;二是印度的古代建筑水平非常高,而当代印度建筑师的设计水平高于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多位印度建筑师在国际享有声誉,查尔斯·柯里亚是他们的杰出代表。有感于此,我在印度曾对几位朋友说,回国后要写篇学习印度建筑师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肖伟  王祥 《新建筑》2012,(3):44-47
武汉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由海外建筑师设计的作品。海外建筑师究竞给江城带来了什么变化?他们的设计又是如何落地转化的?本土建筑师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并且正确地看待这种交流与合作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辨证地分析利弊,加强战略合作,探索中外建筑融合、发展与创新之路,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中国建筑市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夏雨幼儿园的建筑解读,评论建筑师在设计构思中对概念的取舍及其背后的思想根源。并希望藉此引发更多批判性的思考与实践。在写作本文之前,笔者与大舍的建筑师们就这件作品的构思、实施和使用进行了剖析式的交流,他们认真自审的态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的许多思考和观点都是在与他们的对谈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城市环境设计》2010,(6):264-265
从绿色建筑到低碳建筑. 节能减排的思想始终贯穿着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 并不断的传达给每一位建筑使用者。 案建筑师总是希望每一个环节都能践行低碳, 无论设计还是生活。  相似文献   

10.
《建筑》2016,(16)
正很想为建筑界乃至社会编一本结实的书。结实的书或许有更多内涵,但在我心中,它不仅是可言说的书,更是能沟通建筑师与社会的书。《建筑师的自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4月第一版,金磊编),系2014年出版的《建筑师的童年》的姊妹篇。推出"自白"一书至少旁证着两个事实:第一,中国建筑师是有思想与人文精神的,他们有理性有思辨,但他们历来在社会上缺少话语权;第二,中国建筑师是有创意追求的,"奇奇怪怪的建筑"  相似文献   

11.
微园林     
《园林》2015,(3):90
<正>在我国,当前的建筑行业、建筑师和投资人都太忙,一个很年轻的建筑师,手里往往都有好几个项目在做,而且每个都十万多平米,几个月就能出设计图。外国建筑师听了吓都吓死了,他们不能理解我们怎么能这么快做出这么多东西。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不是建筑师能预测的,要看整个社会的文化品位,如果整个社会是浮躁的,就要追求极度夸张的文化品位,那肯定会反映到建筑上来,如果浮躁的社会心态能趋于理性,变得有修养,就有希望发  相似文献   

12.
参加竞赛     
哪些人参加竞赛?他们为什么参加竞赛? 竞赛在传统上一直吸引着年青的建筑师,他们把参加竞赛作为建立名气和开创事业的机会。尽管竞赛在发现新的人才和帮助青年建筑师开创事业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竞赛还有着更为广泛的吸引力。 参加构思竞赛的大多数都是学生,他们没有资格参加方案竞赛,除非他们与注册建筑师联合参加;近来一些有资格的建筑师也用业余时间参加构  相似文献   

13.
虽然波纹蜂窝硬纸板是一种应用于剧院、贸易会和展览会临时结构的典型材料,但是这并不妨碍它在应用和设计方面也能激发出新的创意。一家平面设计工作室和出版社委托建筑师在一个他们已租用五年的办公区内进行室内设计。建筑师们果断决定使用波纹蜂窝硬纸板。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建筑创作》2004,(6):22-22
要向青年建筑师倾斜贵刊在用超出国内所有建筑刊物的版面去报道新建筑项目并追求建筑经典大家等方面,其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也是贵刊吸引建筑师的关键所在。但细细分析杂志所载文章确能发现,刊物在推荐建筑师方面还有差距,比如还要向不知名的青年建筑师倾斜。当今中国建筑设计界,能当上大师的人微乎其微,能留下传世作品的人更少,但如此好的建设形势为一大批立志成为建筑大师的青年人已经准备好了条件。问题在于,媒体该如何应对?我想,不应该等待,不应该让他们一个个通过艰辛之路再“冒出来”,而需要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培育土壤。不少发达国…  相似文献   

15.
建筑应该创造性地发展.作为材料供应商,我们觉得很多单位对新材料还是不愿主动地去认识.我曾经跟一个很有资历的建筑师交流过,建筑师说他们因为服务于开发企业,很难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计;我在面对一些单位前来采购的时候,他们总说你能不能比别人的价钱低一些呢?但是,你买的是一个名牌,怎么能跟普通的东西一样呢.当然,也有一些好的建筑师、建筑施工单位、建筑开发企业,非常积极地和材料商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16.
自"2007全球华人青年建筑师奖"成功举办以来,海内外建筑界反应强烈。该评奖促进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国际性传播,提高了华人建筑师的知名度,为华人建筑师与国际间的合作提供更广泛的机会和交流平台。如果说青年一代是一个国家的希望,那么一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则需要一批批优秀青年建筑师的不断涌现。中国羽翼渐丰的青年建筑师们需要有人为他们搭建平台,需要有一个奖项提携他们中的佼佼者,为人们推荐出代表华人青年建筑师群体力量和水平的建筑师和建筑作品,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成长,还将为他们今后在行业内脱颖而出创造机会。这是青年建筑师们的憧憬,更是所有关心和热爱中国建筑事业的人们所期望的。作为一名建筑师,也许每个人心中都向往着一座奖杯,这座奖杯带给建筑师的不仅是个一认可、一个激励,更是一种希望。有鉴于此,主办单位决定举行"第二届全球华人青年建筑师奖"的评选。  相似文献   

17.
近五、六年来与海外及香港建筑师合作,感觉到他们尊重我国有关法规,按受法制约束的意识较强,而且能运用相当灵活的建筑手法来达到规例的要求。海外建筑师与国内建筑师相比,他们在工程的行政事务上花的时间较多,联络各方,注重书面往来,而亲自伏案绘图的时间较少。合作过程中了解到海外建筑师机构既有三几个人或二、三十人小规模的、单一建筑业的,也有数百人建筑、结构及机电专业齐全的较大规模的设计公司,这些公司讲究设计质  相似文献   

18.
行业信息     
《钢结构》2010,(10):83-87
<正>仿生学原理用于建筑设计现在,一些建筑师相信仿生学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使建筑物更好看,而且可以通过复制大自然中发现的各种功能系统来给新设计的建筑提供绿色空调,提供能量,甚至淡化海水。他们坚持认为,用仿生学原理设计建筑,将具有实实在在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脱颖而出、走向成熟的一批建筑师,尽管他们探索的路子多种多样,尽管他们创作的风格千差万别,但都有一些明显的共同特征。这些建筑师大都出生在1910~1930年之间,因此,他们在早年无不蒙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影响。在反对每况愈下的“国际式”背景上,这些建筑师建立了自己的建筑语言;在对一种更加健全和复杂的建筑进行探索时,这些建筑师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Designlnc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同样是一个商业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它与美国的,欧洲的很不相同,大概是由于景观特色和气候条件的不同,澳大利亚建筑师们的建筑思路算是做开了,从他们的大多数建筑方案来看,这里有一种研究的精神,一种活力,一种对信息时代的表述,他们的探索从职业操守上高于那些所谓的炒作,他们同时又对当下泛滥的商业折衷主义建筑思想有一个强大的冲击,更重要的是他们或许对我们的青年建筑师特别是学建筑的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