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2018年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一部分,7个废弃采石场被希望转变为博览会中有特色的展园. 针对这些采石场不同的尺度、形态和特征,景观师采用了差异化的植被修复方法和人工介入方式.采石场中的悬崖、碎石、裸岩、深潭、渣土和生锈的采石设备,都被视为景观资源,成为设计的依据. 最终,这些采石场花园不仅保留了独特的场地历史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采石场伴随着人类文明而产生,也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长期存在。采石遗留的岩壁、岩石,以及地下水和雨水汇集形成的湖面水潭等构成了采石场景观的基础。采石场修复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同时体现中国传统山水美学。南宁园博园7个采石场花园的设计,通过对场地景观特征的挖掘和恰当的人工介入,建立了融合于场地而又具有鲜明艺术特征的新景观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6号采石场位于5号采石场南侧,为山坡露天采石场,面积为0.7ha。其西侧,开采面形成了半围合的崖壁,东侧则是水塘。内部地面平坦,被用作周围采石场的加工场,保留着制砂生产线的料仓、破碎机、传送带等全套设备,代表着场地采石工业的历史。这些设备使得6号采石场在系列矿坑中最具有特色。我们希望修复后的采石场花园仍然能够保留这一特色,将现有的机械设备组织到未来的景观体系中。  相似文献   

4.
陈玲 《福建建筑》2014,(7):17-20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废弃采石场带来的危害,以及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在分析福庐山废弃采石场各主要采石坑类型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福清市福庐山公园废弃采石场景观再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矿坑花园位于上海植物园西北角,通过绿环道路和辰山河边主路与整个植物园相连。辰山采石坑属人工采矿遗迹,由于20世纪以来采石,南坡半座山头已被削去。为保护矿山遗迹,加快生态矿山,美化环境建设,结合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建设,这里被批准建设成为一个精致的、有特色的修复式花园。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工业活动,采石业伴随着漫长的文明进程而发展,见证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掠夺和破坏。采石工业剥离表层植被,剧烈改变地形,造成水土流失、景观破坏和生境破碎化,是生态退化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矿坑花园总体面积为4.3ha左右,由高度不同的四层级构成:山体、台地、平台、  相似文献   

6.
孙磊 《园林》2010,(7):78-78
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坐落于辰山西侧脚下,原址是一处采石矿坑遗迹。为保留这处珍贵的遗迹,景观设计师将它改建成一个集山崖、深潭、山坡、台地、地坪为一体的综合性花园。通过竞标,上房园艺承接了整个矿坑花园的植物景观营造。  相似文献   

7.
正这个山坡露天采石场,面积约0.4ha。采石活动将山体开采成了大半个碗状的空间,三面环绕岩壁,一侧地面平坦,作为堆放渣石和渣土的场地。采场约1/3面积是凹陷区,雨后有积水。由于已经废弃了一段时间,开采面的岩石缝隙里有乡土草本植物萌发出来。因为采石坑尺度很小,并且具备植被恢复的基础条件,所以我们设想以精致的植物景观作为花园的特色。受  相似文献   

8.
正原来园博园最南端有一片土地未纳入园区用地范围,后来出于各方面的考虑,还是将这块地划到用地内,并设置了园博园的南入口。在南入口西侧,有一座小山,东西两翼分别被挖了两个小采石坑,一个较深,终年有水,被周围村民用作养鸭场,水质污染严重;另一个较浅,有季节性积水。这样,在其他采石场花园的设计已经完成的情况下,我们又增加了新的任务,设计第7个采石矿坑和南入口的景观。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的一项复杂设计于不久前建成,项目的基址是几个已经废弃的或正在开采中的采石场。我们对其生态环境进行了修复,并将它们转换为园林博览会中独特的花园。项目的设计过程非常艰难,原因之一在于这些采石场的地貌破碎复杂且在不停地变化,而在我们拿到的地形图上,这些采石坑的边缘及碎石残崖都只是一些乱线。现实中复杂的采石场三维空间被压缩在二维平面的测绘图上,根本无法反映地表的真实状况。而没有地表准确的信息,任何思考、研究、设计和施工便没有依托。为了获得采石场全面的空间数据,我们通过无人机航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利用成为生态城市构建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今矿坑废弃地的再生模式已从最初单一的生态修复向生态修复和景观功能融合转变,矿坑成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文章以广州南沙凤凰湖公园设计为例,探讨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发挥其观赏游憩、科普教育等功能,并对公园建成后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以期给今后城市废弃采石坑再生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建筑与景观密切相关,好的建筑应该是与景观产生共鸣的。南宁园博园采石场花园区的设计,在对采石场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针对场地特征,通过游览路径和景观建筑的恰当介入,让游人能够参观和体验,并强化了每个采石场的景观特征。景观建筑融于山水之间,既是风景的点缀,也是最佳的观景点。通过建筑的空间变化和视觉引导,加强了采石场空间的戏剧性,也强化了游人对采石场险峻和雄壮的景观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正4号采石场前后变化最大。由于停采之后渗透出来的地下水不再被排走,水慢慢积蓄在坑内,不断上升,汇成一个面积约1ha的大水潭,潭水碧绿澄澈,仿佛九寨沟的五彩池。有了水之后的采石场与先前完全不同,碧水映衬着土黄色的岩石,巨大的采石岩面倒影在水中,干枯荒凉的采石坑立刻有了灵性。从北侧乡间道路顺坡登高几米,就来到了采石坑边缘,  相似文献   

13.
王向荣  林箐 《风景园林》2019,26(4):61-72
阐述了将7个采石场转变为南宁园博园采石场花园的设计过程,解读了每一个采石场设计的对策,设计与场地地貌和场所精神契合的方式、植被修复的手段、人工介入途径、游览体验的组织等。设计对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和利用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4.
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上海,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松江西北郊,因园中心之辰山而得名,辰山历史上为上海名胜之一,位"九峰三泖"之列,留下无数文人墨客的踪迹。2007年上海新植物园最终选址辰山,并计划将辰山采石坑改造成为以修复为主题的园艺花园。大自然被人类破坏之后经过修复而呈现的自然状态被称为"第四自然",设计师的策略和理念并不是试图去掩盖这种"创伤",而是诚实地将其视为一种财富和第四自然的基本属性,通过建构一套人工路径和构筑系统直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采石废弃地被修复为城市绿色空间,亟须从风景园林学的视角研究采石废弃地的植被修复。分析现阶段多种基于土地复垦学的采石废弃地植被修复技术的特点与不足,从风景园林学的视角解读采石废弃地的价值并提出修复原则。结合国内外采石废弃地景观修复的实践案例,总结适合于景观营建的植被修复策略和方法。针对岩壁与裸岩陡坡、边坡、坑口迹地和其他受干扰类废弃地提出15种植被修复策略,并指出其技术、景观与经济特点,以及修复策略的选择依据和修复过程中需要的多学科技术与措施。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采石废弃地的景观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信息亭     
正整个采石场花园区一共有7个采石场,在设计中我们采用了不同的修复和干预的手段,形成的景观特色和风格也不尽相同。我们希望能有一个空间展示园区生态修复的理念和方法,能够让更多的公众和专业人员了解这些,这也是园林博览会应有的责任和功能。再者,这个区域面积有30多公顷,也需要一个综合服务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我在设计南宁园博园采石场花园时曾面临不少挑战,其中之一就是这些采石场的地貌极为复杂,且由于刚停采不久,崖壁还不稳定,时有坍塌,地下水位也在不断变化,而测绘图纸只是一组乱线,根本无法呈现地形的起伏、岩石的凹凸,以及崖壁和水位的动态变化,所以无法依据二维的图纸进行设计。为了获得准确的采石坑形态,我们通过无人机航拍扫描,得到了整个采石区域非常准确的三维空间模型。这为我们精准地研究现场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更让我们有条件从一开始就从空间上而不是从平面上进行思考和设计。从方案构思一直到施工图设计,项目一直是依据这个空间模型和现场观察不断推进的,这保证了我们在每一个采石场能够选择恰当的位置设置人工介入,并选择合理的观赏路径和观赏点来强化游人对采石场险峻、苍凉和雄壮的感受。如果没有这个三维空间模型,设计很难与现场高度吻合,也难以在错综复杂的场地条件下达到最终的建成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石窝(露天)剧场的前身是一座小型采石坑,位于威海市环翠区嵩山街道五家疃村。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威海各地出现大量的采石场,这里也曾经是其中的一个。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几乎所有的采石场都被关闭,此处也逐渐废弃,成为遗迹,当地人称之为"石窝子"。采石坑规模不大,形状如同自然弯曲的手,曾经采石的痕迹经历了岁月的侵蚀,呈现一种"人工—自然"的图景,特别是暴  相似文献   

19.
正5号采石场是7个采石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约3.2ha,开采深度也最深,达28m。它是最后停采的,整个山体基本被挖空,满目疮痍。这个采石场没有形成突兀陡峭的山崖,只留下来两处岩石岬角将坑体分隔成不同的空间层次,岬角最高处与坑底最低处高差有30多米。采石场底部高低不平,被采成了好几层岩台。由于规模大,采场一周崖壁环绕起来有900m长,大部分极为破碎,有些地方还有坍塌的危险。随着停采,地下水逐渐蓄积。但由于停采时间短,水位还在不断  相似文献   

20.
赵茜瑶  唐予晨  李慧 《中国园林》2022,38(6):103-108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生态修复已经成为中国园林园艺类博览会的热点亮点,这对植物景观营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回顾我国综合性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在生态修复方面的探索,结合科学绿化的建设要求,提出生态修复背景下园林园艺类博览会中植物景观营建的目标需要综合生态、城市景观、城市事件的三重要求,遵循问题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景观塑造和群落营造相结合的工作要点。综合国内外相关植物景观营建实践,探讨在全园规划尺度、展园设计尺度和展后利用方面如何将生态修复和植物景观营建实践相结合,为今后园林园艺类博览会以及更大范围的风景园林生态修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