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对贵州省2011—2021年毒蘑菇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特征分析,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贵州省2011—2021年上报至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的毒蘑菇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贵州省2011—2021年共报告毒蘑菇中毒1 527起,中毒5 312人,死亡95人,病死率1.79%;2020年报告起数最多;第二、三季度高发;中毒场所主要发生在家庭;报告死亡事件55起。结论 毒蘑菇中毒是贵州省报告最多、引起死亡最多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发生在家庭,应加强有效的宣传教育,降低贵州省毒蘑菇中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广东省毒蕈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报告系统”中2015—2020年广东省毒蕈中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利用ArcGIS 10.8软件进行空间分析。结果 2015—2020年广东省共报告毒蕈中毒病例854例,年均发病率为0.32/10万;住院人数395例,住院率46.3%,无死亡病例。平均潜伏期为2.8 h,中位潜伏期为2.0 h,潜伏期最小值为0 h,最大值为32 h。男性病例448例,女性病例406例,男女比例为1.10∶1;职业人群中最多的是农民(34.19%,292/854),发病年龄段集中在31~59岁。2018年报告病例数最多,5~9月是发病高峰,韶关市是毒蕈中毒高发区。结论 广东省毒蕈中毒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发病主要集中在粤北地区,应加强对农民的健康教育,加强毒蕈中毒防控的研究与科普宣传,以减少毒蕈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泰安市2015—202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21年泰安市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上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2021年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75起,发病1 943人,住院279人,无死亡,发病人数在30人以下的事件365起(97.33%)。第二、三季度是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高发季节,事件数共298起,占79.47%。发生在餐饮服务场所的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53.33%(200/375)和69.58%(1 352/1 943),其次为家庭,事件数和发病人数分别占41.07%(154/375)和21.62%(420/1 943)。致病因子不明的事件数最多,占89.87%(337/375)。已查明致病因子的事件中,微生物性和化学性一样多,均占39.47%(15/38);化学性事件中,8起因家庭自种韭菜中的农药残留引起,6起为餐饮服务场所的亚硝酸盐中毒。结论 应强化对餐饮服务场所的监管和从业人员食品卫生基础知识的培训,同时,加强家庭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对家庭自种韭菜中农药使用进行技术指导。提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能力,提高病因的查明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青海省食源性肉毒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59—2022年青海省肉毒中毒数据,应用Excel 2021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利用R 4.2.3对事件数和病死率进行Mann-Kendall趋势检验,运用ArcGis 10.2软件制作空间分布图。结果 1959—2022年发生食源性肉毒中毒事件86起,发病348人,死亡195人,病死率为56.03%。中毒主要发生在第二、三季度,牧民为主要的发病人群,肉毒毒素型别主要为E型,“风干肉”为主要的中毒食品,生食和开锅即食为主要的食用方式。结论 青海省食源性肉毒中毒病死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发病地区也逐渐缩小,但作为我国高发地区之一,病死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进一步加强对高危人群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肉毒中毒的救治能力,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和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云南省2015—2020年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病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进行分析;采用季节趋势模型对云南省2021年每月野生蕈中毒事件数进行预测。结果云南省2015-2020年共报告野生蕈中毒事件3428起,中毒13931人,死亡180人;6-8月为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的高峰期,报告起数占总数的85.0%;报告起数前三位的州市为:文山、玉溪和楚雄,报告起数占总数的48.7%;家庭是野生蕈中毒高发的场所,事件报告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的91.7%、85.2%和93.9%。采用季节趋势模型对云南省2021年野生蕈中毒事件趋势进行预测,野生蕈中毒事件继续呈上升趋势,中毒高峰为6-8月。结论 野生蕈中毒是云南省危害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其高发季节、高发地区、高发场所,提前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广泛开展预防野生蕈中毒知识宣传教育,有效地降低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生。季节趋势模型对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的拟合效果较好,可以应用于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2004—2013年贵州省毒蕈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毒蕈中毒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查询2004—2013年期间贵州省上报的毒蕈中毒事件,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3年贵州省共报告毒蕈中毒事件118起,中毒698人,死亡85人,病死率为12.18%。事件类别以"未分级"事件居多,占62.71%;"较大"事件占35.59%。夏秋季是毒蕈中毒多发季节,发生场所以农村家庭为主。结论误采误食是毒蕈中毒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加强医生的诊治培训,提早预警通报,防止毒蕈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安徽省毒蕈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系统”和“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查询2016—2017年安徽省毒蕈中毒事件及病例,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安徽省共报告毒蕈导致的中毒事件129起,中毒223人,死亡2人,主要发生在8~10月,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家庭是毒蕈中毒主要发生场所,高发地区为皖北与皖中交接区域和皖南山区,病例主要为40岁以上人群,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首诊诊断为疑似毒蕈中毒的正确率为69.23%(90/130)。结论 安徽省毒蕈中毒具有季节性、区域高发性的特点,应针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进行宣传,减少毒蕈中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全国河鲀毒素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河鲀毒素中毒的精准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20年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上报的河鲀毒素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我国2011—2020年共报告河鲀毒素中毒事件92起,中毒339人,死亡15人,病死率为4.4%。河鲀毒素中毒主要发生在我国沿海地区,原因食品包括鲜河鲀鱼(71.7%,66/92)、河鲀鱼干(13.0%,12/92)、织纹螺(7.6%,7/92)、鲎(5.4%,5/92)和云斑裸颊虾虎鱼(2.2%,2/92),每年3~4月是中毒高发期。结论 做好河鲀毒素中毒的防控,建立生物标本中河鲀毒素检测方法,提高河鲀毒素中毒病原学鉴定能力;加强流通环节监管和科普宣传,改变民众捕食野生河鲀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2016—2020年郴州市毒蕈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为制定毒蕈中毒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和整理2016—2020年郴州市通过“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系统”上报的毒蕈中毒事件资料,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区、人群特征以及毒蕈来源、种类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6—2020年郴州市共报告毒蕈中毒事件131起,发病461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1.3%;事件起数最多的是2020年,中毒发生时间集中在5~10月;事件报告起数和发病人数居前3位的依次是嘉禾县、北湖区和宜章县,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家庭是毒蕈中毒高发场所,毒蕈主要来源于市民自行采摘,也有部分从市场购买;已知毒蕈种类的中毒事件中的事件起数和发病例数前3位的依次为日本红菇、大青褶伞、近江粉褶菌,死亡病例由灰花纹鹅膏和亚稀褶红菇中毒引起。结论 应针对特定时间、地点和人群进行毒蕈中毒宣传教育,同时应加强对野生蕈市场销售的监管,开展毒蕈中毒的相关研究,以科学预防毒蕈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江西省2015—2019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有效控制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江西省2015—2019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江西省共报告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61起,累计发病1 682人,住院794人,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73/10万,事件集中发生在5~10月。沙门菌及副溶血性弧菌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导致的暴发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5.4%(73/161)和56.4%(949/1 682),肉与肉制品是主要的原因食品。家庭、宾馆饭店、农村宴席、学校食堂、单位食堂是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食品加工、储存不当、原料(辅料)污染或变质是事件的主要引发因素。结论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仍是江西省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高发季节应针对重点食品、重点场所和相关人群加强监管或教育培训,增强家庭食品安全意识,减少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曲虫治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慎安 《酿酒》2004,31(3):13-14
通过对曲虫治理应用研究效果的分析 ,结果表明 :质量效果提高 7% ,糖化力效果提高 80 % ,综合效果提高 92 7%。  相似文献   

12.
朱江晖  阎玉秀 《纺织学报》2011,32(9):142-146
针对服装打版系统智能化程度低的现状,设计了服装尺寸自动生成系统.量取女套装上衣经典款式样板的细部尺寸参数,采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对女套装上衣样板各特征指标的权重进行提取,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服装结构设计数学模型.建立样板尺寸自动生成的理论模型,并通过编程加以实现.建立3层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系统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  相似文献   

13.
就皮化材料与清洁化制革的关系、目前传统制革工艺中存在的严重污染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采取的新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清洁化是我国制革行业的必由之路,清洁化制革工艺与皮化材料的关系非常密切,只有研发出相应新型的、高吸收的、功能型的、易降解型的各类化工材料,才合乎清洁化生产的要求。在制革工艺中采用生物酶制剂辅助浸水脱脂、无硫脱毛与无灰浸碱工艺、无铵脱灰/碱等改造传统工艺,减少污染;采取高吸收铬鞣、无铬或少铬鞣制,提高铬的吸收率或克服铬鞣的弊端;在染整中,合成并采用助剂辅助染料、复鞣剂和加脂剂等的吸收与结合。这几方面通过集成应用,方可减轻制革的污染,实现清洁化生产。同时,就皮革固废物的利用及水的循环使用问题提出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有梭织机稀密路织疵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有梭织机打纬过程中织机构件的位置和状况对纬纱之间距离的影响出发,推导出纬向密度计算公式,直观分析了影响纬向密度的各种因素,提出了为减少稀密路织疵在国产老织机上采取的几项改进措施:采用弹簧回综、机外送经、电子驱动、导布辊加压等装置。  相似文献   

15.
脂肪酸聚甘油酯(Polyglycerol esters of fatty acids,简写为PGE)在常温下有半固态和固态两种存在状态,本文通过对分别添加这两种PGE的软冰淇淋基料进行粘度、pH、粒径分析和垂直扫描分散稳定性分析(Turbiscan),发现半固态PGE的添加量为0.2%时,乳状液的粘度最低,粒径最小,稳定性最好;固态PGE的添加量为0.4%时.乳状液的粘度最低,粒径最小.通过比较发现,两种PGE对基料的影响有很大差别:半固态PGE能使乳状液的粒子更小,并能有效延长乳状液的稳定性;而固态PGE由于其熔点较高,可以促进脂肪结晶.  相似文献   

16.
关于对EV—301蒸发罐腐蚀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江西盐矿EV-301蒸发罐腐蚀现状,分析了造成腐蚀的因素,介绍了江西盐矿为解决腐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The precipitation of proteins due to the changes in pH has been a major limiting factor in their utility especially when the precipitation is concurrent with irreversible aggreg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an attempt is made to see the effect of glycerol on the pH-induced aggregation of α- globulin which is the major protein fraction (11S) from Sesame (Sesamum indicum L.) seeds. A second order polynomial 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the cosolvent concentration and precipitation which was prevented in presence of the cosolvent. Similarly, there was a second order polynomial relation between 8-anilino 1-naphthalene sulfonic acid (ANS) binding of the protein (as indicated by fluorescence emission at 466 nm) and the cosolvent concentration. The relative precipitation in presence of glycerol is however linearly proportional to the changes in surface hydrophobicity as seen by behavior of ANS with the protein in presence of the cosolvent. A possible role of the cosolvents in prevention of aggregation due to hydrophobicity of the protein is envisaged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parameter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食用油中酸价测定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建立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为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建立数学模型, 计算各变量的不确定度, 最终计算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结果显示, 样品中酸价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1.764×10?3 mg/g, 样品中酸价含量为(0.16±0.002) mg/g(置信水平95%, 包含因子k=2)。结论 在测定过程中, 测量重复性对总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 其次是滴定管的体积。  相似文献   

19.
纺织品甲醛含量测定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讨论了甲醛标准溶液的配置时间、配置方法等因素对其吸光度的影响规律;另外还对织物中甲醛的萃取织物质量、试样浸泡的时间、取浸泡液的量等因素做了细致的研究与分析,总结了影响纺织品中甲醛检测的各种因素,对改进甲醛检测方法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胶囊化功能性番茄红素产品中的番茄红素(片剂、胶囊或软胶囊)。样品用二甲基亚砜溶解破膜,以1%BHT-二氯甲烷提取释放出的番茄红素,用HPLC检测番茄红素的含量。方法线性范围为0 70μg/mL,r=0.9996,最低检出浓度为0.30μg/mL,加标回收率为90%107%,相对标准偏差为小于10%。本方法简便,耗时短,试剂消耗少,且结果准确可靠,对功能性食品中微胶囊化番茄红素的测定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