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喆 《中国园林》2007,23(9):39-45
通过分析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农村的特点,阐述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发展的辩证关系,提出衡量风景名胜区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3条标准和风景名胜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并结合近几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农村村庄整治的实践,总结风景名胜区实施新农村建设的体会与成效。  相似文献   

2.
冯惠城  唐孝祥 《中国园林》2022,38(9):140-144
惠州西湖组景作为惠州西湖风景特色和惠州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西湖组景本身的意象和内涵。基于阐释和传播的视角,分析惠州西湖组景的形成和传播过程,并结合教化的基本含义,从教化基础、教化核心和教化结果3个方面总结惠州组景的教化机制,探析组景获得民众普遍认同的原因和规律,为惠州西湖等公共园林和风景名胜区发挥文化的培育与传播作用、现代组景创作与品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葛顺志  沈实现 《中国园林》2024,40(3):138-144
洞窟景观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 然界本身就存在着天然的洞窟景观,之后陆续产生了人工开 凿,或在天然的基础上加以人工而成的洞窟。以杭州西湖风景 名胜区洞窟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自 然人文资源,整理出洞窟所处的重要景点地理位置及其所涉及 的园林景观要素、历史人文面貌等相关信息,通过对洞窟自身 空间形态特点及成因的分析,将其从文化、天相、空间的多样 性等方面讨论洞窟景观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眼下各大城市花大力气兴建的“标志性建筑”,在杭州西湖景区将受到排斥。这是新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的。  相似文献   

5.
以大梦山景区传统园林空间的重建和营造为例,展示历史西湖之西的古典园林风貌,并基此研究和分析了古典园林的设计构思和造园手法,结合重建后的大梦山景区融入福州西湖古典园林空间工程实例,探究传统园林空间重建与营造的设计理念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傅毓峰  陈芝 《福建建筑》2011,(9):115-117
在当前城市发展中,古典园林具有使用对象多元化、使用功能多样化、并涉及到城市形象等诸多特点,这使得古典园林的保护利用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时代挑战。本文以福州西湖公园的保护利用为例,结合其历史变迁与当前大西湖规划的更新方案,借此提出古典园林在当前城市发展中,应在保持其地域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和保留其优质景观环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植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以此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前社会服务和利用的发展需求,提升古典园林的功能价值,并服务于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杨宏烈  邬月林 《规划师》2006,22(4):91-93
惠州之美,集于西湖.美景天成的"苎罗仙子"惠州西湖,"湖光拍天、一碧千顷",与东江、西枝江、南昆诸山共同构成惠州山水城市的基本框架格局.西湖是惠州名城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历代文人墨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园林理景手法中具有鲜明的时间追求,借时间而生之景,会令人常看常新,百看而不厌。对时间要素的“季相”、“时相”、“气象”三方面进行了研究,藉以阐述“时间要素”在传统园林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园林在视觉营造上独具传统智慧,借景理法是其核心之一。然而由于一方面现存园林实例的时代与数量的局限性造成借景研究中的理论演绎倾向,另一方面传统研究手段在实践转化上存在局限性,因而借景智慧并未能与当代风景园林实践充分衔接。介于此,本研究选取苏州旧吴县西南、松江九峰两个典型地带及曾经存在的大量借景园林为研究对象,在考据的基础上结合中日比较以补偿现存园林实例的局限性;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远意”这一核心理念,并将其转译为技术性因子及量化指标,开展基于GIS等数字技术的景观空间及视觉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园林选址与布局以及远景构成等进行造园理论的总结,并分析中日借景的不同地域性表现及其成因。同时结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进行应用转化研究,以应用于风景资源的视觉评价以及风景区规划的景点优选。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哲理感召,名胜者,在风景资源集中之所,以正名之胜地。中国凡风景必有名胜之理。而中国园林源远流长,以独特、优秀的园林光耀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具有5个特色,即:遵循"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科学的艺术;山水清音,景面文心;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相似文献   

11.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营造和维护管理是风景园林学科的核心之一。杭州的风景园林专家们很早就认识到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杭州西湖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和营造的起点很高,具有研究与学习的价值。从杭州西湖园林植物景观的主要特点入手,通过真实的成功案例,探讨植物景观营造的手法,以及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和营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风景名胜区数量的不断增加,大量村落被划入其中成为景中村,形成区别于一般村庄的特征。在此背景下,以西湖风景名胜区内9个景中村为研究样本,通过3轮实地座谈、问卷获取一手资料,总结在风景名胜区法规型、功能型和管理型因素影响下的景中村空间利用、社会关系、产业发展3个方面的特征:景中村群体空间利用呈现"非均衡增长与收缩、功能结构内外分异、公地悲剧滋生、空间失配"的特征;社会关系呈现"人群结构中心复杂化、人群集聚瞬时化、邻里关系弱化"的特征;产业发展呈现"三产比重增高、转型动力各异、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月收入资源型分层"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公共参与适宜性转变、居住环境改善、产业多向联动、服务设施分层分类配置等方面提出景中村规划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社会、生态与艺术的融合--绍兴市镜湖景区概念性规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向荣  韩炳越 《中国园林》2004,20(11):20-24
镜湖景区是绍兴市"组团 绿心"城市结构中的绿心.概念性规划依照"绿心"理念,将现状、社会、生态、艺术四层面叠合、构建,形成绿色生态休闲空间.特别是通过对一些有意义的地域元素的保留和改造,使场地文脉得以延续与再生.镜湖景区将是未来绍兴和周边城市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以龙庆峡-松山-古崖居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案例,针对北京的情况和风景区景观资源的特点以及现存的主要问题,对风景区的规划原则、性质、分区和远景的终极状况进行论证和预测.  相似文献   

15.
李春玲 《中国园林》2006,22(11):90-94
为了避免风景区建设对区内社区居民生活的不良影响,社区参与为当地居民在风景区建设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与体现自身利益提供了良好途径,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共赢,维护社会公平,达到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温州三垟湿地公园保护与建设、武汉木兰山风景区刘家山清凉寨景区规划过程、九宫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入口景区规划中公众参与过程的不同模式的记述与解析,阐述了将“维系当地居民生活”责任的内涵用于实际的过程,这个过程让当地居民参与风景区服务,使其直接从风景区的建设与保护中受益。  相似文献   

16.
园林植物空间营造是园林设计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在现代园林中日益表现出来。通过对杭州西湖园林绿地植物空间营造案例的实测和量化分析,从视角与空间感受、高度与立面层次、盖度与围合感、形状系数与空间层次四方面探讨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的一般规律和数量关系,以更好地指导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文化背景的景观偏好研究——以杭州西湖风景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晓敏  倪琪 《华中建筑》2011,29(9):145-149
关注不同文化背景群体的景观偏好特征,对指导未来的景观建设、继续扩大国际旅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9个国家379名在杭的中外游客对西湖风景区40处代表性景观的偏好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平均偏好水平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外游客均对特殊天象类景观有着高度偏好,对自然景观的偏好高于人工景观.文化背景差异对文化景观的偏...  相似文献   

18.
居住区绿地的美景度评价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美景度评价是景观评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此方法分析居民对居住区绿地的景观偏好对今后的居住区绿地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背景的5个测试群体在居住区绿地审美方面存在普遍一致性,2个具有专业背景的群体的相关性较其他各种类型的人之间的相关性更好.在诸多影响因子中,水体,尤其是具有动势的水景形式是一个影响美景度评价的重要因子;冠幅是影响美景度评价的又一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