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插层改性蒙脱土(MMT)获得了功能化改性蒙脱土(MMT-PMMA),通过刮涂在聚丙烯(PP)微孔膜表面引入MMT-PMMA后,再通过浸涂在微孔膜表面引入单宁酸(TA),制备了具有高电解液润湿性和高耐热性的改性微孔膜(PP/MMT-PMMA/TA)。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PP微孔膜改性后,电解液接触角由47°降至0°,且电解液吸收率由PP膜的97.5%提高至136.6%,证明PP/MMT-PMMA/TA微孔膜具有良好的电解液亲和性。将微孔膜在不同温度放置30 min测试其耐热性,结果表明,PP/MMT-PMMA/TA微孔膜的耐热性较改性前的PP微孔膜有显著提升。电池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PP/MMT-PMMA/TA微孔膜组装的电池首次充放电容量(60.0 m Ah/g)相比改性前的PP微孔膜(41.3 mAh/g)提升了45%,且倍率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2.
驻极体与氮酮促进利多卡因透皮吸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多孔聚四氟乙烯(PTFE)、聚乙烯(PE)、聚丙烯(PP)制成正极性多孔PTFE/PE/PP驻极体。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和高效液相色谱仪比较研究多孔PTFE/PE/PP驻极体和不同浓度氮酮对利多卡因的透皮吸收效应.结果显示:(1)lkV多孔PTFE/PE/PP驻极体作用利多卡因24h,其累积渗透量比对照组增加4.57倍;(2)正极性多孔PTFE/PE/PP对利多卡因的增渗效应与其表面电位呈正相关.(3)正极性多孔PTFE/PE/PP驻极体与1%氮酮和5%氮酮联用能显著增加利多卡因的经皮渗透量.  相似文献   

3.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对云母填充聚丙烯的增容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PP)为云母填充聚丙烯(PP/mica)的界面相容剂,研究了MPP的添加量对PP/mica的力学,同观形态以及PP/mica熔体的流变行为和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MPP使PP/mica的国学得以全面的提高,PP/mica样品断面的电镜照片表明,MPP的加入使云母与聚丙烯的界面粘结得到改善;PP/mica熔体的表观粘度明显高其聚丙烯基体,随着MPP含量的增加,PP/mica的表观粘度下降,幂律指数也发生变化,云母对聚丙烯具有明显的成核,但随MPP含量的增加,云母的成核效率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4.
以氧化石墨(GO)为原料,制备了苯甲酸功能化石墨烯(BFG),采用IR和XRD对BFG结构进行了表征。再将BFG作为阻燃协效剂添加到Al(OH)3/聚丙烯(PP)中,研究不同质量比的BFG与Al(OH)3对PP材料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阻燃BFG-Al(OH)3/PP复合材料进行极限氧指数(LOI)测试、热失重分析、锥形量热分析、拉伸测试及残炭SEM分析,考察BFG-Al(OH)3/P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阻燃PP相比,1.5wt% BFG-38.5wt% Al(OH)3/PP的阻燃和力学性能最佳,LOI可达到24.6%,拉伸强度为20.64 MPa,且其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比纯PP分别降低了51.5%和18.6%。  相似文献   

5.
利用超声技术对无水CaSO4晶须(CaSO4W)负载NB-328酰胺类β成核剂(βNB)进行改性制备CaSO4W超声负载βNB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UCaSO4W-βNB/PP),研究了CaSO4W超声负载βNB对UCaSO4W-βNB/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运用DSC和SEM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利用超声技术对CaSO4W负载βNB进行改性能大幅度提高UCaSO4W-βNB/PP复合材料冲击性能,与纯PP相比,提高幅度为56.1%~124.1%,而未超声的CaSO4W负载βNB与PP共混的复合材料CaSO4W-βNB/PP及βNB与PP直接共混的βNB/PP复合材料冲击韧性降低。DSC与SEM分析表明,βNB/PP、CaSO4W-βNB/PP和UCaSO4W-βNB/PP复合材料中β晶含量变化与βNB的添加量有关,CaSO4W及βNB对PP β晶含量存在拮抗作用,UCaSO4W-βNB/PP复合材料冲击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并不是PP β晶含量变化,而是与超声处理CaSO4W和βNB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原位一步法合成铜铝类水滑石(CuAl-LDHs),通过控制铝酸钠/聚磷酸铵(NaAlO2/APP)的质量比(0.82~3.28)合成CuAl-LDHs-APP。采用XRD、FTIR、SEM和TG对所制备的CuAl-LDHs及CuAl-LDHs-APP进行表征。采用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测试、弯曲及拉伸试验等考察了CuAl-LDHs/聚丙烯(PP)及CuAl-LDHs-APP/P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SEM 观察表明:LDHs结构为片状,随着NaAlO2与APP质量比的减小,CuAl-LDHs-APP颗粒粒径相应减小,当NaAlO2与APP的质量比为0.82时,CuAl-LDHs-APP颗粒粒径达到20 nm左右,比表面积为183.5 m2/g。TG分析表明:CuAl-LDHs-APP在高温下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当PP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CuAl-LDHs及CuAl-LDHs-APP时,LDHs/PP复合材料表面形成炭层;当NaAlO2与APP质量比不大于1.64时,CuAl-LDHs-APP的添加可抑制PP燃烧时产生的熔滴现象;与CuAl-LDHs/PP复合材料相比,CuAl-LDHs-APP/PP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与PP材料相比,CuAl-LDHs-APP/PP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的下降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非织造-热压工艺制备了汉麻纤维增强聚丙烯(HF/PP)复合材料。采用热重-质谱联用仪(TG-MS)研究了HF/PP复合材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释放来源及汉麻经聚乙烯醇(PVA)改性和尿素改性对HF/PP复合材料VOC释放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两种改性方法对HF/PP复合材料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F/PP复合材料中的VOC主要来源于汉麻纤维,改性后的HF/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相比未处理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尿素改性后,HF/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较未处理时分别提升了19.32%和15.04%。PVA改性后,HF/PP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弯曲模量和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相比未改性时分别提升了17.72%、15.94%和24.72%。改性后HF/PP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和VOC释放相较未处理时均得到了优化:PVA改性后HF/PP复合材料热稳定性最优,三个阶段总活化能较未处理时提高了121.99%,达到了392.56 kJ·mol-1,并且HF/PP复合材料热稳定性与界面性能密切相关;尿素及PVA改性后HF/PP复合材料的总VOC(TVOC)释放量相较未处理时均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作为阻燃剂,加入到竹纤维/聚丙烯(BF/PP)复合毡中,制备MPP-BF/PP复合材料。采用力学测试和SEM研究MPP对MPP-BF/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采用极限氧指数(LOI)、热失重(TG)和吸水率为指标研究MPP对MPP-BF/PP复合材料阻燃性、热稳定性和耐水性的影响。测试表明:MPP的质量分数小于30wt%时,MPP-BF/PP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随MPP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MPP质量分数达到5wt%时,MPP-BF/PP复合材料呈现出最佳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MPP在MPP-BF/PP复合材料内部均匀分布,而随着MPP质量分数的增加,MPP-BF/PP复合材料断裂面的粗糙度明显提高,即MPP与PP界面相容性变差,使其力学性能降低。LOI测试结果表明,MPP可以有效提高MPP-BF/P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当MPP质量分数为30wt%时,MPP-BF/PP复合材料LOI达到24.3%。热失重测试表明,MPP的加入可提高MPP-BF/PP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促进其残炭率明显增大,有利于提高MPP-BF/PP复合材料阻燃性能。耐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MPP质量分数小于20wt%时,MPP对MPP-BF/PP复合材料的耐水性能没有明显影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表明,MPP质量分数为10wt%时,MPP-BF/PP复合材料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9.
廖启忠 《塑料包装》1996,6(3):47-51
本文在合成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SMA)与丙烯酰胺(AM)共聚物P(SMA-CO-AM)的基础上研究了P(SM-CO-AM)与PP共混物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P(SMA-CO-AM)与PP共混时,只要添加少量(1%)的P(SMA-CO-AM)作改性剂,就能大幅度地提高PP表面的条水性(接触角下降27度)和粘合强度(提高4倍)。结果还表明,改性剂P(SMA-CO-AM)的分子量、AM的含量及改性剂用量对PP的改性效果均有影响,在实验范围内,改性剂P(SMA-CO-AM)的分子量越低、用量越大,改性后的PP表面接触角就越小;改性剂的分子量对改性后PP的粘合强度来说,有一最佳分子量。改性剂的加入同时也改善了PP的流变性能,降低了表面的电阻率,而对PP的结晶度和拉伸强度影响不大。俄歇电子能谱(AES)的分析结果表明,P(SMA-CO-AM)改性剂在PP共混物的表富集。  相似文献   

10.
高红波  孙峰 《包装工程》2018,39(21):80-85
目的 研究单层氮化硼(Single-layer Boron Nitride, SBN)对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方法 首先利用超声剥离和硅烷偶联剂KH550表面改性方法制得SBN,用高速混合机将PP、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和SBN混合均匀;然后利用注塑机通过熔融共混,制备PP/SBN复合材料。结果 当SBN质量分数低于1.6%时,PP/SBN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当SBN质量分数高于1.6%时,PP/SBN的力学强度和摩擦性能降低;当SBN质量分数为1.6%时,PP/SBN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达到最大值(35.27 MPa, 34.69 kJ/m2),较纯PP分别提高了10.7%, 18.8%。此时,PP/SBN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较纯PP分别降低了15.1%, 32.4%。结论 当SBN质量分数为1.6%时,对PP具有增强增韧作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炭黑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炭黑(CB)为导电组分填充聚丙烯制备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在分散剂作用下,炭黑可较好地分散在聚丙烯中,赋予材料导电性能,导电阚值为8%(质量)左右。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该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炭黑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形态,表明炭黑以葡萄状聚集体的形态存在是复合材料具有低导电阉值和良好导电性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异戊二烯/丙烯腈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三元稀土催化剂[Nd(P204)3-Al(i-Bu)3-BrCH2CH2Br]以顺序聚合法合成异戊二烯-丙烯腈嵌段共聚物。研究了共聚合反应特征。用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表征嵌段共聚物,它有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75.6℃,96.5℃),有优良的耐溶剂性和较好的力学性能。含28.2%丙烯腈的嵌段共聚物(生胶)的断裂强度为0.53MPa,屈服强度为0.50MPa,断裂伸长率为261%,弹性模量为1.86MPa。  相似文献   

13.
用衰减全反射(ATR)和反射吸收(RA)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聚醚矾(PES)和聚醚醚酮(PEEK)的紫外光氧化降解反应。结果表明:PES在紫外线照射下明显被氧化,产物中形成大量的羰基和羟基,苯环被破坏生成脂肪链。PEEK也有类似的情况,其共轭的二苯酮结构单元随光照时间增加明显减少,同时有新化学环境的羰基出现,醚或C-O吸收的变化也可看到。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阳离子单体N,N-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及其与丙烯酰胺(AAM)的共聚物,对单体及共聚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此阳离子型共聚物的稀溶液性质,包括导电性质和粘性行为。  相似文献   

15.
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滑移与挠度耦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界面滑移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组合梁刚度,增大变形,影响构件性能。为定量研究组合梁界面滑移对构件性能的影响,对11根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进行了静力试验,描述了连续组合梁的滑移和挠度分布规律,建立了不同边界条件和不同荷载作用下的简支组合梁滑移挠度联合微分方程组,利用叠加法建立了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滑移和挠度的解析解计算公式。利用解析公式对17根连续组合梁试件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剪力连接程度对挠度有一定影响,当剪力连接度达到完全连接后,增大剪力连接度对挠度影响很小;当剪力连接度在0.6~1.0范围内时,界面滑移引起的挠度增量小于5%;同时,随连续组合梁剪力连接度的降低,连续组合梁界面滑移逐渐趋近于无剪力连接的叠合板滑移值。  相似文献   

16.
虚拟设计环境建立与OpenGL和VRML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分析OpenGL平台和VRML语言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虚拟设计环境的特点,提出了通过VirtualC++5.0和OpenGL Optimizer开发产品虚拟设计系统的方法与思路,建立了虚拟设计和场景浏览器VRCADE1.0,该系统具有三维造型、材质与表观设计、场景编辑等功能,并支持VRML2.0。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三甲基烯丙基氟化铵(TM)的制备及其与丙烯酰胺的共聚。对TM的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对引发体系、温度,单体配比对共聚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用IR、NMR、差热分析及化学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制造系统发展对智能在线检测前端提出的新要求,提出采用专用信号处理芯片(DSP)构成的多CPU并行结构进行数据处理,利用专家系统技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神经网络等方法进行智能在线检测前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权香酸皂为乳化剂,对松香树胆的乳化条件进行了探讨,考察了松香树脂乳液的稳定性,并将稳定的松香树脂液公不同比例与天然胶乳混合,研究其复合稳定性,结果表明,混合时入适量的TX-10,可在较宽的配比范围内得到稳定的复合乳液,为水乳型橡胶压敏胶的生产提供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0.
纸基摩擦材料属多孔材料,其摩擦磨损性能与压缩回弹性能密切相关。研究了纸基摩擦材料纤维的含量及类型、树脂的含量,以及材料的孔隙率对其压缩回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配方及孔隙率会显著改变材料的压缩率和回弹率。纤维和树脂含量的增加都会造成纸基摩擦材料压缩率的降低和回弹率的升高。其中,树脂含量对材料压缩率的影响较大,纤维含量对材料回弹率的影响较大。加入混杂纤维的材料比较单纯采用芳纶纤维浆粕的材料具有更低的压缩率和更高的回弹率,其中混杂有纸浆纤维的材料压缩回弹性能最好。纸基材料的孔隙率越大,材料压缩率越大,回弹率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