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州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是中国城市群、江苏省城市化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回顾和反思徐州城市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徐州城市群建设应该凸现生态审美的指导性原则,注重对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城市文化的美学建构,不断提高城市的审美文化能力,形成以传统、区域文化认同为基础的多样性城市文化形态,以此体现徐州城市群独特的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的一极"的主体轮廓与战略框架基本确定。与中国大陆沿海的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样,新批准的北部湾经济区同样是以城市群的形态进入国家战略框架中。北部湾区域内资源丰富,品类齐全,特色鲜明,可以分为自然遗产资源、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都市文化资源四种基本类型。现代城市的基本模式可以称之为经济型城市。在巨大的环境压力与资源掣肘下,中国城市已开始了文化城市发展模式的新探索。北部湾丰厚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其城市群建设的潜在优势与新生长点。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路径依赖。文化发展有助于北部湾经济区超越路径依赖,是区域内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之一。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     
正本期专题论坛的主题是"建设城市文化共享美好生活",共有8位专家学者从上海的文化建设历程、中国城市的"迪士尼化"、上海建设"亚洲演艺之都"、民俗信仰与城市文化资源以及城市古建筑古文化的保护传承等方面,研究分析上海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城市主题公园的同质化趋势、上海演艺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妈祖信仰在上海的历史发展、城市建筑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协同效应实现等,提出要  相似文献   

4.
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东湖为试点,应用新技术探讨东湖风景旅游保护与更新的良好运行机制,建立可共享的风景旅游的城市空间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粤港澳大湾区是当下关注热点。从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第一次被明确提出,到2017年全国"两会"中"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理念的提出,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但粤港澳大湾区要建成世界级城市群目前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城市群内各单体城市的精准定位尚未完成,城市内部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严重。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11座城市的功能定位进行探讨,相信对实现湾区城市的精准定位和错位、异质化发展,实现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目标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种种"破坏性建设"和资源、环境方面的严重"透支"等问题,提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阶段,有必要引入"保护规划"概念,确定保护规划方面的强制性规定措施,以保证规划实施和管理有法可依.提出保护规划应从生态环境、城市资源、文物古迹与风景名胜、空间环境及标志、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关键"点"等七个方面进行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7.
环境友好是京津冀新型城市群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京津冀区域目前大气环境承载能力严重超标并呈现逐年恶化态势,并且这种严重超载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典型的特征,且是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化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分析京津冀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对区域大气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有助于揭示城市群建设与大气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为此,从个体大城市建设补救改造、卫星城优化布局协调建设两个方面思考,可以较全面地构建京津冀新型城市群建设的理想策略,包括优化或补救城市地势地形条件、环境合理布局分隔城市功能区、规划调整城市建筑、改良城市建筑功能、大城市边界层和尾羽层影响范围慎建卫星城层级布局卫星城、依据大气环境要求协调城市建设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城市群日益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单元,上海未来建设全球城市,需要依托于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中国目前发育最为成熟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成为自由、高效、智慧、包容的全球城市区域,核心特征是发展的可持续性。上海与长三角要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球城市与全球城市区域,二者关系包含三个维度的内容:以城市群经济为联系的全球城市与全球城市区域建设,体现城与城的协同关系;信息化、同城化趋势下的智慧型全球城市与全球城市区域建设,体现人与城的沟通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城市与全球城市区域建设,体现人与人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9.
扩散效应是极化效应和回程效应的对偶效应,在城市化进程中,腹地内核心城市发展的初期阶段以极化效应和回程效应占主导,随着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和影响力增强,扩散效应会逐渐超过极化效应。随着扩散效应增强,大城市腹地内的中小城市发展速度增大,并逐渐发展成为分担区域中心城市职能的子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与子中心城市的联系开始加强。在城市的自然发展过程中,资源因谋求聚集节省而导致大城市过度发展,同时在相邻区域内会出现区域经济发展不足问题,为此需要通过行政力量的影响改变资源的流量和流向,从而使得资源在区域内的布局得到优化,在合适的区位上布局节点中心地,这些节点中心地在高级别中心地与低级别中心地间扮演中介角色。城市群内中心地的等级体系得到完善,城市群得以高效发展,整个区域在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受到来自城市和城市群的扩散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都市圈是我国新型城镇格局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大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三个空间尺度紧密相连。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城市群建设要以大都市圈为核心,打造都市圈这一个"强核",进一步发挥好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在长三角区域发展历史进程中,上海的核心地位越突出,上海服务越好,整个长三角发展就越好。上海大都市圈是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格局中的"强核",需要进一步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需要发挥上海都市圈在更小空间尺度上跨区域合作的示范作用。新时期促进上海大都市圈应注重三个"结合":上海都市圈建设要与区域合作机制建设相结合,上海都市圈建设要与跨区域的规划编制相结合,上海大都市圈建设要与上海城市功能疏解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文化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建设总格局的一部分,它既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又要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并针对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和社会实际,确定建设目标、内容和方式,推进文化成果的创造和文化作用的发挥。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生活的需要,文化建设首先要顺应这种需要,把握这种需要的本质属性,提高能力,形成成果;城市文化建设要促进动机和表现的协调发展,从而丰富文化成果;城市文化建设要有导向性,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还要有科学性,以一定的方式协调各方面任务和主体,形成特定的社会功能和效益;政府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它以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履行行政职能,在文化建设中倡导精神、投入资源、构建体制、监管过程、提供帮助,发挥公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盐城的历史是一部海盐文化的发展史,盐城的子孙继承着海盐文化,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发展着海盐文化。本文将对盐城盐文化的历史发展和丰富内涵进行探讨,研究如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断传承海盐文化,发展海盐文化资源,打造海盐文化之都,以及如何在开发海盐文化的过程中保护好盐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3.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是世界遗产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也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近年来,扬州深入挖掘深厚的文化内涵,紧紧围绕做精做深古城保护、做优做细城市建设,在加强古城保护、优化城市设计、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形成了具有扬州特色的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新路径。结合近年来扬州城市建设的实际,通过深入阐述扬州在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方面的主要做法、典型案例以及几点启示,以期对新时期加强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人口流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城市地区,始终存在着结构性的社会治理难题,集中体现在当前的地方基层组织如何与弥散的社会有效衔接的问题,并且也越来越需要寻找外来流动人口参与地方社区治理的有效机制。上海市高桥社区依托党员力量,在外来人口中设立党支部的创新经验显示:中国共产党的党建文化是人口流入型地区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源。通过设立"来奉人员管理委员会",实现了地方基层党组织与外省籍党员的协同化党建,并以此带动外来人口参与社区治理,在"组织互嵌"的过程中,实现高桥社区的有效治理,并在外来人口心中产生了"第二故乡"的社区认同。这些经验启示我们要改变以户籍人口为中心的党建传统,积极拓展基层党建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15.
从近年来南通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十一五"期间南通文化产业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借鉴苏南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提出前瞻性发展文化产业项目,实现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强力聚集文化资源与要素,扩大南通文化品牌影响力,推进文化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文化人才战略创新等构建南通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城市中心区的城市病是导致城市群不利因素上升的重要病理因素,也是拉开城市群发展差距的主要发病路径。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其城市中心区曾一度出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劣、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主要采取了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整治贫民窟、建设廉价公租房,去中心化、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建设卫星城、缓解中心区发展压力等举措,为我国城市中心区城市病的根治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城市品位建设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建构和培育"社会样板阶层",还需要具体的行动规划和具体的空间景观文化表现,是一项典型的系统工程。具体而言,必须注重九个层面的人文诠释并给予深入思考:从社会公平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价值整合,从"社区如家"到"城市如家"的人文关怀,从学习型城市到"哲学型城市"再到"独有的城市哲学",从城市精神理念到市民精神的生活实践并转化为"常人生活"的品位素养,从生态循环到社会循环再到回归自然的城市发展方式的自然回归,从"城市格调"到"城市时尚"再到城市作为一个艺术品的打造,从生活空间到艺术空间再到日常生活艺术空间再创造,从大众创业到充分就业再到大众创新的文化土壤培育,从城市文化资源挖掘到"城市文化资本"打造再到城市品位文化符号的资本性转化。  相似文献   

18.
将城市古城建筑环境与现代城市文化艺术设计相融合,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上采用艺术设计手段来保护与建设,呈现出古老的城市形象与文化历史的记忆.探讨在设计中,一是如何去拆除、重新建设;二是局部修复、改建与添加,改善环境;三是做地区有特色的保护规划、保护历史文化.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让西安古域的保护和现代城市环境的设计改造,达到振兴古域经济、改善环境与生活质量,再现古城西安在城市建设中文化保护与发展,在城市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结合,挖掘发挥适宜人居城市建设中的"创意植入"和创意城市的人居效应,这对于激发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实力、深化创意与人居的互动城市范式、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与综合发展水平,有着迫切意义和现实诉求。为此,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创意植入",要注重生态型创意规划,打造"生态+"创意产业系统;重视包容型创意开发,打造"人文复兴"的创意城市;注重内涵式创意发展,增强适宜人居城市的文化质感度;强调社会型创意形态,提升社会宜居型的创意城市品质;促进生活型创意辐射,提升创意城市的人居生活环境和地点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村改居"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社区文化的粘合与促进,而地处城市郊区的"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面临诸多问题。作为文化资源丰富的驻地高校最有可能成为帮扶新社区文化构建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为例阐述了驻地高校参与"村改居"社区文建设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改善公民意识、促进社区自我完善等方面的作用。这对于地处城市郊区的"村改居"社区改变一味依靠政府,转变思路,借助其它力量实现自我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