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茜草染色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天然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提高了茜草染料的染色性能。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讨了壳聚糖阳离子改性对棉织物手感的影响和改性后棉织物对天然染料茜草上染能力、上染率和染色牢度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壳聚糖阳离子改性棉织物茜草染色的最佳工艺:壳聚糖改性液质量分数为25%,茜草染液浓度15 g/L,染色40 min。在此工艺下,其上染率可提高96%。  相似文献   

2.
利用天然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提高了茜草染料的染色性能。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讨了壳聚糖阳离子改性对棉织物手感的影响和改性后棉织物对天然染料茜草上染能力、上染率和染色牢度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壳聚糖阳离子改性棉织物茜草染色的最佳工艺:壳聚糖改性液质量分数为25%,茜草染液浓度15 g/L,染色40 min。在此工艺下,其上染率可提高96%。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法对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在蚕丝/棉复合丝织物上的染色性能进行了研究.改变染色条件:pH值、温度和电解质等,研究染色条件对上染率、染色牢度、同色性等的影响,初步确定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在蚕丝和棉纤维上的同色染色条件,并用生物显微镜观察两种纤维上染料的分布状态和同色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用乙醇提取干黄银杏叶,测试提取染料的吸光度、染色织物色度(K/S值、L、a、b值)及染色牢度来探讨银杏叶天然染料的稳定性及其对柞丝绸织物的染色效果。实验结果显示:溶液的pH值对天然老物染料银杏叶提取物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染液可以直接上染柞蚕丝。染液的pH值对染色效果、染色牢度和强度影响最大。染色时间为60min,染...  相似文献   

5.
将红曲黄素作为染料上染蚕丝织物,研究红曲黄素的染色特性,确定其染色蚕丝的最佳工艺,以及探究红曲黄素染色后蚕丝织物力学性能上的变化,以期将天然的真菌色素应用至蚕丝织物。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温度如85℃就可以实现蚕丝织物的染色,从而可降低染色时的能耗;随着染色浓度变化,蚕丝的K/S值会随之增大,在15%(o.w.f)之后,增加速度变缓,即在15%(o.w.f)时就可以达到较高的上染率。  相似文献   

6.
选用结构类似于直接染料的栀子黄天然染料对海藻酸纤维进行染色,并采用媒染剂硫酸亚铁的同媒法优化了染色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染色效果。通过测定上染率和K/S值确定最佳染色工艺为:染色pH值:7,染色温度:70℃,染色时间:40min,染色浴比:1:40,染料浓度:4%(o.w.f),媒染剂硫酸亚铁用量为2%(o.w.f),此时纤维的上染率达到35.23%,K/S值为0.826。采用20 g/l氯化钙水溶液进行固色后处理纤维的固色率达到75.1%。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利用板栗树废弃资源,以水为溶剂从板栗落叶中提取天然染料,研究该染料的提取工艺,测试了提取液的紫外-可见光谱,并对该染料在三种天然纤维柞蚕丝、羊毛及改性棉上的染色性能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板栗叶染料提取的适宜条件为:煮沸回流提取2h,物料与溶剂质量比为1:20.板栗叶染料上染三种纤维时,适宜的染色条件为:在温度90℃下恒温染色50min,染色pH=3.以板栗叶染料上染三种纤维,直接染色、明矾及硫酸亚铁媒染试样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染色深度,其中以硫酸亚铁媒染试样的K/S值最高,且染色织物的染色牢度较好.  相似文献   

8.
石榴皮色素的提取及对蚕丝织物的染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接水煮法提取石榴皮色素,将其色素染液用于蚕丝织物的染色实验.结果表明:石榴皮色素对蚕丝具有一定的上染性,通过添加媒染剂可以提高其得色深度和染色牢度;不同的媒染剂采用的媒染方法不同,其染色结果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用乙醇提取干黄银杏叶,测试提取染料的吸光度、染色织物色度(K/S值、L、a、b值)及染色牢度来探讨银杏叶天然染料的稳定性及其对柞丝绸织物的染色效果。实验结果显示:溶液的pH值对天然老物染料银杏叶提取物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染液可以直接上染柞蚕丝。染液的pH值对染色效果、染色牢度和强度影响最大。染色时间为60min,染浴温度为70℃,染浴pH值为5,染液浓度为20%时K/S值最大;染液先于碳酸钠作用后染色被染织物表现出良好的染色深度、色相和牢度。染液经过碳酸钠溶液作用,染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天然染料苏木对羊毛织物的染色性能,采用芬顿试剂对羊毛纤维鳞片进行氧化处理,探讨了芬顿试剂对羊毛鳞片的氧化效果,并考察了鳞片处理后苏木染料对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的方法,探讨了pH、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料浓度对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基于芬顿试剂前处理法的苏木染料上染羊毛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测试了染样牢度。实验结果表明,苏木受pH影响较大,有变色行为,且经芬顿试剂处理之后,染料的上染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其最佳工艺条件为:pH 6~7,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50min,染液体积分数为80%,浴比1∶50。  相似文献   

11.
稀土在真丝绸染色中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在不同pH条件下,Yb^3+在蚕丝纤维上的吸附,Yb^3+对染料可见吸收光谱曲线的影响,以及YbCl3在不同pH条件下对上染百分率和染色牢度的影响,讨论了在真丝绸染色中,Yb^3+与染料和纤维之间的作用,以研究稀土在真丝绸染色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稀土离子在pH值大于蚕丝的等电点时,具有促染作用,主要是改变纤维表面电性的结果。在pH值小于蚕丝等电点时,YbCl3具有缓染作用。由于稀土离子  相似文献   

12.
天然植物染色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天然染料植物的分类、染色机理和媒染方法,概括了植物染料染色牢度的特点,指出了目前天然植物染料研究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稀土(RE)在皮革染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比较稀土助染与常规染色的上染率,染色过程曲线,染色后成革的外观及理化性能,认为稀土在皮革染色过程中除具有匀染作用外,还能提高染料在革上的上染率,并能改善成革的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不同结构的改性剂对染色性能和染色牢度的影响。给出上染率、上染速率、盐效应及染色牢度数据。通过实验发现,三聚氰胺型的阳离子改性剂,经结构上的调整可以良好地改善纤维素纤维的染色性能及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15.
以自制的新型聚酯聚醚共聚物为亲水整理剂,采用高温高压法,对涤纶织物进行亲水整理同浴染色。研究整理剂用量对分散染料上染率和织物亲;K性、色差以及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型染料上染率几乎不受影响,而中、高温型影响较大;织物亲水性在用量为6%时达到最佳;中、低温型染料染色织物色差在用量小于6%时影响小,而高温型染料染色织物色差在用量小于4%时影响小;同浴染色未影响染色牢度。因此,只要选择适用的分散染料和适量的整理剂,涤纶亲水整理同浴染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天然染料耐日晒色牢度的问题选取了8种天然染料对真丝织物和纯棉织物进行染色后的日晒实验,并对其测试结果ΔE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染色样品日晒前后ΔE值看,多个染料的日晒曲线呈现日晒初期褪色速率快、日晒后期其褪色速率又再次加快的典型"S"型趋势;栀子黄染料对真丝织物染色试样的耐日晒色牢度远优于纯棉织物;石榴皮染料对棉织物染色的耐日晒色牢度远优于真丝织物,因此,同种染料在不同织物上的耐日晒色牢度不同;栀子蓝和高粱红无论对棉或真丝织物均表现出较差的耐日晒色牢度,与染料的结构有关;一般而言,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大,其日晒色牢度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添加pH值调节剂和表面活性剂,对蚕丝织物酸性染料低温染色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温度与不同结构染料吸尽率的关系。摸索了表面活性剂对染料上染量、匀染性和透染性的影响。论证了低温染色的关键在于提高染料竭染率的同时,抑制初染速率、增加扩散速率,从而为制定蚕丝织物低温染色工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推荐出一种添加缓冲液醋酸—醋酸钠和匀染剂SZ—841、渗透剂SZ—801的低温(70℃)染色法。  相似文献   

18.
甲壳胺纤维的活性染料染色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双活性基活性染料对甲壳胺纤维的染色性能,测定了甲壳胺/棉混纺织物的染色牢度.结果表明该种染料对甲壳胺纤维的上染率接近100%;织物的摩擦牢度、皂洗牢度和耐水浸牢度均与纯棉织物相当,且高于Oko-Tex标准100对纺织品染色牢度的规定极限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天然染料在棉纤维上染色存在上染率低和色牢度差的问题,研究棉纤维的阳离子化改性技术。探讨改性剂浓度、匀染剂和碱剂的种类与用量、改性温度及时间对改性棉染色织物K/S值的影响;分析测试染色织物的匀染性、色牢度和紫外防护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棉织物的改性工艺,天然染料在改性棉织物上的上染速率得到提高,染色产品具有较高的表观色深,较好的色牢度和匀染性,并获得优异的紫外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紫草天然染料的提取率,利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复合酶对紫草进行了染料提取.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了复合酶法提取紫草染料的最佳提取工艺; 同时,对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液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紫草染料上染毛织物的染色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复合酶法可以达到较高的紫草色素的提取率,而且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提取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