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文章基于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梳理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当前出现的不符保护原则的现象,重点关注传统文化艺术方面的缺失,分析该街区中因骑楼建筑艺术风格的破坏、缺少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而导致的影响其长期发展的原因,并针对这两点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及教育,以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与当地传统文化艺术结合,互利共赢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至今仍然保存着很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城市。在城市向着现代化迈进的巨大潮流推动下,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城市历史街区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关乎在城市更新中实现城市空间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杨弃 《包装工程》2020,41(16):279-284
目的通过文字、形象和颜色三个方面,提取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旅游街区的视觉符号,探索视觉符号运用在旅游街区公共设施中的价值,为解决现阶段各个城市历史街区公共设施个性缺失的问题提供技术路径和设计案例。方法通过对五大道文化旅游街区的历史追溯,从文字提取、形象提取和色彩提取三个方面入手,总结出视觉符号的提取方法和设计思路。分析视觉符号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运用视觉符号植入的方法,从服务、信息、卫生和照明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设施入手,对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进行重新设计。结论各个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本地深厚的积淀和传承,在街区更新中,把具有地域性特点的视觉符号应用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中,能够更好地传递城市的精神文化,塑造更具识别性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4.
陈媛媛 《包装工程》2019,40(20):236-238
目的 探索城市商业街区公共设施的设计新思路及其在各类型商业街区的具体应用。方法 首先,从商业街区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重要性入手,对其中的公共设施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认定。接着深入商业街区公共设施的功能特点,分析其在实用性、空间性和装饰性等方面的独特作用。然后,以此为依据,总结商业街区公共设施设计中的以人为本、注重文化、强调整体等基本原则。最后,分别选取旅游商业街区、体验式商业街区中的公共设施设计进行探究,分析其中的个性化应用,探索全新的设计路径。结论 商业街区是体现城市个性风貌的重要载体,将各种有效、新奇的设计思想及方法作用其中,可以营造多元化、现代化、人性化的商业街区形象,为今后的商业街区改造更新和公共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霍菲菲  刘昊迪 《包装工程》2023,44(22):457-466
目的 通过老工业街区公共设施改善设计研究,解决老工业街区现有公共设施同质化严重、造型缺乏艺术感,以及未能突出街区工业特色等问题,为工业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业文化的传承与借鉴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 通过现场调研对公共设施现存问题及成因进行讨论归纳;针对现存问题构建改善设计理论及模型,并有针对性地对老工业街区的公共设施进行改善设计;使工业文化通过公共设施设计进行表达,唤起文化的记忆与共鸣。结论 工业街区公共设施改善设计以符号学为理论基础,深入探讨符号“解码”与符号“编码”二者之间关系,建立“解码-编码”系统理论及改善设计模型。“解码”是解析工业文化符号及深层意义,“编码”则从文本图像、造型、功能、系统四个层面展开,最终形成改善后的设计成果。  相似文献   

6.
更新活化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家具,修补提升街区空间环境品质。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取样分析,从系统、功能、管理三个角度归纳分析当前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家具存量空间有限、系统不健全、科技性不强、功能单一、缺乏管理等主要问题。结果 基于智慧城市、城市双修基本理念,提出系统性、生态性、集约性和智慧性四项修补策略,并进行生态型路缘石、集约型公交车亭、智慧型护栏单体城市家具的设计实践验证。结论 系统性、生态性、集约性、智慧性四项修补设计策略,将有助于健全城市家具系统、修复城市生态系统、提升城市功能体系和城市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艺术参与到城市文脉建设的诸多环节,不仅为城市建设带来持续附加值,还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文章对历史文化街区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公共艺术与洞庭南路历史街区在互融互生、地域文化元素在公共艺术的应用及公共艺术在历史文化街区的表现形式,同时以洞庭南路历史街区为实例进行规划设计。基于对城市文脉保护进行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艺术设计是提升城市公共品质的可持续性方法,并且其对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艺术的资源整合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公共艺术的设计手法保护岳阳城市文脉,从而达到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韩荣  胡杨  卢章平 《包装工程》2018,39(2):66-70
目的从形象感知的角度测算和评价受众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感知值。方法以江苏镇江西津渡为调查样本,采集各类受众对历史文化街区信息系统的总体诉求内容,并结合数值将其演变为文化街区信息可视化研究模式的一部分。结果提出历史文化街区信息系统设计新形态的优化思路以及创新举措。结论街区信息系统的设计者应准确把握受众的前瞻性诉求点,积极进行信息化渠道及内容的开发,借助多样的信息展现方式满足受众虚拟体验与情境交流等需要。  相似文献   

9.
王泽猛  朱淳 《湖南包装》2023,(2):144-148
澳门的地理环境、历史演进与空间建构促成了今天澳门独特城市风貌,形成了澳门别致的市井文化,总体体现了中国较早开埠城市、殖民城市的基本风貌。与大多数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一样,澳门历史街区也面临着衰败和功能更新的现实问题。澳门历史街区的特征以及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文章以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探寻澳门城市的环境表征、市井文化的特质及其与城市空间建构的相互影响,分析其空间再建构对市井文化发展的支撑意义。对澳门旧城区保护、城市文化赓续以及城市旅游开发等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李锡坤  于施施  王雪洁  刘林钰 《包装工程》2022,(S1):256-262+275
目的 为推动榆次老城历史街区在“十四五”期间的提档升级工作,提高榆次老城文旅产值。方法 以城市触媒理论在历史街区更新背景下的本土化发展为基础,划分城市触媒多元触媒系统,完成对比性研究。结论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提出城市触媒体“四优先”的提取原则:文物优先;唯一优先;传承优先;活化优先。建立多元触媒系统:政策规划系统;人居环境系统;商业生产系统;节事活动系统。构建历史街区触媒设计思维。在多元触媒系统框架内对比研究榆次老城与老门东两个历史街区的触媒设计,依据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研究成果对榆次老城历史街区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城市触媒理论本土化的设计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地域文化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大力  陆津 《包装工程》2018,39(10):280-282
目的探究地域文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价值重构。方法从文化的含义入手,探索城市建设中文化内涵的重要价值,结合城市公共设施的定义及其主要功能体现,分析城市公共设施中地域文化的相互关联,最后调动社会力量,收集历史素材;结合城市实际,再生造型符号元素;重视文化认同,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并结合不同地域的代表性城市的公共设施在地域文化重构中的具体策略进行实例论证,得出城市文化的构建策略与延伸方向。结论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其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实现文化价值重构,能表现城市地域特色,提升城市的文化属性,让人们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张悦群  钟蕾 《包装工程》2023,44(14):217-223
目的 针对非遗文化传承的现状与困境,探究植根于在地文化身份认同的非遗文化公共设施设计策略。方法 首先从文化记忆理论角度重新界定文化遗产概念,一方面揭示其辩证特征及其传承困境,另一方面强调地方身份认同构建之于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进而总结当下非遗文化传承策略的特征,并集中从公共设施设计的角度予以补充。结果 非遗文化传承的有效性源自以“功能性+事件性+意义交互性”为核心架构的传承策略,该策略得以物质化、常态化和日常化开展的关键保障来自于系统的非遗文化公共设施设计。结论 文化记忆理论为非遗文化传承增加了文化意义空间生产和在地文化身份认同构建的维度。应当强调公共设施设计对非遗传承特别是非遗文化社区营造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玉宝  李慧嘉 《包装工程》2022,43(2):346-351
目的提取客家文化基因,运用现代设计语言,探讨客家公共文化空间的重塑模式。方法从客家传统村落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客家传统村落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景观所体现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思想和赣闽粤边区客家文化基因,分析客家传统村落文化设施的系统化、生态化的设计原则。结果阐述赣闽粤客家传统村落遗存之茶亭、风雨桥、池塘、戏台等公共文化设施发展情况,并以赣南客家传统村落(白鹭村)为例,提炼白鹭村村落文化基因,研究其公共文化设施创作思路。结论将公共文化设施作为生态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提出客家传统村落的公共文化设施与客家文化基因和现代设计语言、农业生产性景观和生活空间、客家文化体验旅游相融合的构建方法,实现客家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的"破"与"立",再现客家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代蕾 《包装工程》2023,44(16):428-430, 446
目的 探索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并对其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融入方式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从全新的视角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审视,从外在到内在,将其科学地融入公共设施设计,是当前打造城市形象、助力城市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首先,就传统文化元素的大方面展开分析,并联系公共设施的设计需求和审美表现等方面进行关联性探讨;其次,从提升审美、扩大受众等层面就其基本的应用方向与原则进行归纳和整理;最后,分析2者的融合点,展开新与旧的博弈,以传统文化元素的提取为基础,以有效延伸表现为重点,以工艺传承为宗旨,力图将其合理地融于公共设施设计中。结论 传统文化元素作用于公共设施设计,能够以形式为载体,以文化为底蕴,能在增强公共空间中公共设施生命活力的同时,让文化精神与美学情趣相融,促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革新复兴。  相似文献   

15.
祁红媛  李婵 《包装学报》2016,8(3):87-92
骑楼作为岭南城市的传统建筑形式,集交通、住宅、商业和娱乐于一体,富有浓郁的岭南地域特色,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旧城区西门岗传统骑楼街区的街道存在公共街道遭到占用、交通指示系统缺失、道路残旧不堪等问题,而街区建筑存在传统建筑与翻新建筑风貌迥异、现代建筑肆意而建等问题。针对这种现状,对西门岗街道的改造可采取整体性保护、原真性保护和科学性改造三大策略;对街区建筑的改造可采取拆除、保护与新建的策略:拆除不协调的现代建筑及违章建筑,以功能置换等方法对传统骑楼进行改建和保护,对由于城市扩张所需的新建建筑采用传统骑楼的形制。  相似文献   

16.
郭婷 《包装工程》2018,39(2):251-253
目的探究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公共设施设计策略。方法从当前公共设施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围绕艺术化、人性化、生态化和地域化4方面探究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公共设施设计方向及策略,总结设计经验和成果,提出发展意见。结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并不是随意而为的,在实现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融入多元的设计理念可以进一步展现城市的风格与底蕴,塑造城市多样化的民俗风情,为城市建设营造更多靓点,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范添怡 《包装工程》2024,(6):383-394
目的 运用游客凝视理论和ZMET隐喻抽取技术对多渠道获取而来的摄影图像和文本资料进行分析,对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场所感的结构特征、游客行为和共识地图构建进行研究。结合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提高城市旅游形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空间规划。方法 通过ZMET隐喻抽取技术对游客进行访谈,构建研究游客心智模型和共识地图,采用5个阶段的研究方法,包括收集访谈、涉入度分析、ZMET隐喻抽取技术与游客凝视理论结合分析、因子分析和用户认知心理学、分析提炼与探究,最终获取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共识地图和游客场所感认知。结果 借助高频构念结构表和共识地图分析得出,物质环境与非物质环境、活动经历相比,游客对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感知形象不充分,非物质环境印象不足。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遗产和区域特征时,应重点规划非物质环境和活动经历场所感构成要素。结论 通过游客凝视理论与ZMET的拓展研究,为规划者和政府提供参考,提高城市旅游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未来打算进一步探索样本访谈方法和相关理论研究,构建全面的共识地图与场所感结构,深化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