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董霞 《包装工程》2018,39(10):249-252
目的在提出二维空间的平面设计作品存在的局限性、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不能满足现代人们高层次的审美需求等问题的基础上,总结"立体化"的概念,进一步探究"立体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方法以平面设计的发展历史为切入点,分析研究利用空间环境、视错觉、交互体验和多媒体技术等"立体化"的视觉表现形式,同时结合色彩、形态与材质,拓宽平面设计元素的范畴,探索海报设计、标志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领域的立体化表现及其典型案例。结论将平面设计"立体化"能够构建出更具表现力的新视觉语言,在丰富平面设计作品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增强视觉冲击力,使信息的传递更有效率,使平面设计作品立体化、动态化,具备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语境下图形图像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蜕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平面设计中的图形图像语言在新媒体语境下从传统静止状态到动态图形的转变。方法通过分析图形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讨论转变的时代性是平面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照动态图形的概念,以动态标志、动态海报和品牌APP等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动态图形的在平面设计运用中的特点。结论新媒体语境下,平面设计中图形语言的表现方式发生了由"静"到"动"的革命性变化,这种变化标志着传统平面设计进入了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平面设计的思路要以市场风向为角度来探索,了解各方主体思想、把握设计基本理念、实践调研与设计过程相结合等关键要素要认真贯彻落实,才能以更高水平的设计方略、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切合市场需要的设计作品来吸引人、打动人。同样,平面设计与市场相结合,可以紧跟市场发展潮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学习设计技巧和方式,从而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本文通过对以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谋求无限想象的设计思路、分清主次、层层递进、层层筛选式的设计思路、将产品文化、企业理念等与平面设计内容相结合三方面结合市场风向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了平面设计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郝志刚 《包装工程》2021,42(12):344-346
目的 对平面设计的实践与发展进行分析,从情感化层面给出新的方向与思路.方法 情感化设计是一种设计的新视角,其主旨是借助一定的设计手法,将情感与平面设计作品相融合,从外在表现、内在蕴含等方面进行整合,给受众以感官刺激,实现更高层面的交流与沟通.以此为中心,将大众的情感层面进行剖析,总结具体的类型和特征,并验证情感融入平面设计的必要性,然后选取平面设计中的几个代表性设计领域,从理论的层面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借助设计实践开展了深入分析与研究.结论 情感化设计表现能够给原本生硬、单一的设计形式增添一种基调.若平面设计中能够结合受众的心理并深入,将作品展现得更加艺术化、人性化,便可形成稳固的情感纽带,达到情感化的艺术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5.
民间美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士德 《包装工程》2017,38(10):223-225
目的探究民间美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及发展策略。方法以民间美术对平面设计的思维拓展和内涵作为理论支持,分别从招贴设计、包装设计和标志设计3方面辅以实例进行论证,最后探讨民间美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发展方式。结论将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涵融入平面设计中,是平面设计突破传统局限,创造全新的、富含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的绝佳之选。  相似文献   

6.
韩佩妘 《包装工程》2019,40(8):273-275
目的探究触觉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方向及策略。方法从触觉设计的产生背景着手,结合触觉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指出其在平面设计中丰富形式语言、满足审美需求、提升心理享受等方面的具体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而分别从书籍装帧设计和包装设计两个方面,分析触觉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及应用,并对每一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细化与举例,深入探讨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设计实践,最后总结触觉与平面设计结合的整体价值及发展路径。结论将触觉设计融入到平面设计中,可以赋予平面设计多样的形式和多维的感官效果,从而打破平面设计的传统形式,丰富平面设计的表现手法,大大提升平面设计的魅力,并为其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吴国荣  濮暄芸 《包装工程》2019,40(4):263-265
目的 探寻平面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及其对视觉符号的借鉴与应用方式。方法 沿着人类认识世界的轨迹,引申出视觉符号的重要作用,分析视觉符号的基本内涵,总结其在平面设计中体现的简明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特点,接着从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功能着手,探析其交流、表达、实现和编码功能,最后分别将目光聚焦在包装设计、海报设计和标志设计等方面,就这些平面设计领域在设计过程中对视觉符号的创造性借鉴进行论证,多方探寻其应用路径与方法。结论 视觉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合理利用与创新,能够体现平面设计的文化性特质,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经济性要求,进而更好地传达设计师所要传递的信息,吸引人们的注意,获得理想的视觉传达效果。  相似文献   

8.
吴爱峰 《包装工程》2016,37(16):157-160
目的探究水墨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特点及发展为突破口,分析将水墨画运用于平面设计的原因,并结合案例从招贴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等方面,深入探讨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范围和方式。结论水墨元素的应用,凸显了平面设计作品的民族性与本土性,为平面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平面图形设计在新的媒介环境下越来越多地以动态化的方式应用在各个领域。文章对动态图形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数字时代图形设计内容的现状、动态化特征及其应用。越来越多的动态图形出现在视觉屏幕当中,拓展了平面设计的语言,在视觉表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未来动态图形设计将以视觉、体验、互动等多种不同的方式融合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各个行业的跨界融合也将成为图形设计领域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设计在西方发展了百年,而在中国现代设计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发展时间。因而受诸多因素影响,中国的早期平面设计教学从内容形式到制作方法都过于单调,传统工艺美术型的设计教育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新理念、新思维不断介入人们的生活,中国的平面设计应在实践与探索中思考与寻找设计的未来之路。这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李肖雄 《包装工程》2022,43(4):419-422
目的 探索在平面设计发展过程中对触觉的强化和凸显及实践途径。方法 结合当前平面设计领域的现实发展需求和其对信息传递的重视程度,以触觉为突破口,关注与迎合受众的心理与情感,得出触觉在增强平面设计的宣传效果、完善设计素材和强化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影响,并从这三个方面的优势出发,结合材质、肌理和互动功能的创新与突破去探索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等对触觉元素的艺术化应用策略。结论 触觉元素之于平面设计是一种关键性存在,其不仅让原本单一的艺术形式变得丰富立体,增强了平面设计的多样化、艺术化效果,还凭借自身的优势给当前的平面设计指明了发展方向与融合路径,给平面设计作品的创新提供了动力,这一点值得肯定,也有必要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大力践行。  相似文献   

12.
柳国伟 《包装工程》2016,37(12):62-66
目的研究东巴文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与再生。方法对东巴文语言和图形的双重符号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论述了东巴文丰富的表意功能及独具魅力的象形之美,并通过其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案例,探讨东巴文在读图时代背景下,呈现出了新的文化内涵和多元化的商业价值,及其作为视觉符号运用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结论东巴文质朴而又原始的形象,显示了鲜明的独特性与地域性,在读图时代独树一帜,在设计师的提炼、加工与再创造之后,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在现代设计领域不断创新与应用,体现了其作为文字"活化石"的价值与意义,同时现代设计的多元发展,也给了东巴文在现代文明中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吴晓莉  刘军 《包装工程》2024,(6):450-454
目的 对当今中国新平面设计的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更好地服务于平面设计领域。方法 对当今中国新平面设计中的“中国风”视觉元素、艺术动线的视觉符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图案、三维立体空间的视觉表现、图文蒙版的设计手法、单色处理的设计风格、金属质感的设计风格、字体与版式的设计风格、孟菲斯风格的设计、未来主义这10种不同热潮的视觉元素及设计风格进行了简要阐述,梳理了不同设计风格的特点和应用方法。结果 传统的平面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人们视觉审美的需求。平面设计的领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已经从传统的平面设计迈入了新平面设计的领域,视觉传达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因而形成了各个阶段多元化的设计风格,探寻不同热潮的视觉元素及设计风格已成为了必然。结论 设计师不仅要熟悉和掌握新平面设计发展的脉搏,还要大胆地探寻新平面设计的未知领域。  相似文献   

14.
诗经文化元素视觉化提取与衍生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将诗经文化元素运用到图形设计中,使设计方案从形态、色彩、主题等方面都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满足用户的文化需求。方法通过对诗经文化特征与艺术特征的分析,综合运用感知分析与形状文法等方法,提出了诗经文化元素视觉化提取与衍生设计的方法,实现了传统图形与现代流行风格的融合,最后以创作案例来予以验证。结论诗经文化元素与现代流行设计风格的融合,有助于提升设计对象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