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移动端的体育竞技游戏APP用户界面情感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董好杰 《包装工程》2016,37(20):118-121
目的探求以用户情感体验为中心的游戏用户界面设计策略。方法以用户体验为基础,以人机工程学和设计心理学为指导,从用户的情感体验心理、操作逻辑和情感体验环境3个层次出发,对游戏产品的界面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结论加强用户界面情感设计能有效拉近用户与游戏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游戏产品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竞争中确立优势。  相似文献   

2.
贾复生  何人可 《包装工程》2022,43(16):92-100
目的 在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基础上,以用户认知需求为导向的设计方向下,探究并总结会话式交互的具体设计原则及策略。方法 基于用户的行为差异与认知特征,分析影响用户认知流程的界面设计问题,提出用户界面认知过程中感觉与审美、注意、学习与记忆以及思维特征等需求,结合明确产品型用户与非明确产品型用户的行为差异,建立认知特征—会话式交互界面体验需求映射模型。结论 通过认知特征与购物聊天机器人会话式交互界面体验需求分析,从用户的感觉特征与审美体验、注意特征、学习与记忆特征、思维特征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界面设计策略。结合信息架构的微观网络体系,根据信息整体、信息关联与信息实体3个方面对提出的设计策略进行整理,从设计需求、认知需求、界面设计需求、设计策略4个层级构建聊天机器人会话式界面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3.
学龄前儿童益智游戏中的情感体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艺  汤宏伟 《包装工程》2018,39(10):106-110
目的设计更符合学龄前儿童特点的建构玩具,使得学龄前儿童在投入积木建构游戏中得到更好的情感体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法、个别测查法,邀请了61名4~6岁幼儿参加积木建构游戏测试。全程录像15 min,记录幼儿的情绪体验评分、情绪变化的原因、情绪平均值、搭建技能水平、游戏时间、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情绪体验编码绘制曲线图,将幼儿游戏情绪分为3种典型类型,采用统计分析法发现专注型幼儿搭建技能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将游戏中儿童主观情绪变化的原因进行编码及提炼,归纳出建构类益智游戏情感体验的6个设计原则及其影响的有效性,并通过正在进行的概念智能积木玩具设计案例进行验证。结论从设计心理学视域对学龄前儿童游戏中的情感体验进行量化分析与设计研究,提炼出3种典型的游戏情感体验类型,并考察游戏搭建水平与情感体验类型的关联性,最终提出儿童建构类益智游戏的情感体验设计原则,将符合儿童情感体验机制的玩具注入到游戏的设计中,加速儿童的沉浸式游戏体验。  相似文献   

4.
刘秀珍  丁建朋 《包装工程》2017,38(22):135-140
目的从可用性的视角出发,研究智能手机APP界面设计的启示性。方法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基于移动端的使用特性,从认知准确、结果预知、行为契合3个方面对智能手机APP界面的启示性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并结合实践设计以验证。结论智能手机APP界面设计过程中,遵循个体的认知习惯、把握启示性的应用特性以有效降低用户认知压力,在提升产品易用性的同时不断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情感化体验。  相似文献   

5.
黄薇  邵恩雨  吴剑锋 《包装工程》2023,44(2):290-297
目的 从具身认知视角探索就医导视系统界面适老化设计,优化界面可用性,提升老年用户的交互体验。方法 引入具身认知理论,归纳总结具身交互特征,从功能目的、交互行为和情绪表现三个层面提炼产品界面适老化设计要素;调研老年用户就医导视系统交互过程中的使用体验与具身认知行为,绘制用户体验地图挖掘老年用户痛点,基于适老化设计要素解析得到用户具身认知需求并推出界面设计需求;结合就医导视系统设计层级,从“情境化”的功能流程、“生动化”的交互体验和“专注化”的情绪体验等方面提出基于具身认知的交互界面适老化设计策略;展开就医导视系统适老化设计实践,以验证该适老化设计方法有效性。结论 身体体验、心智模型及身体与环境的交互行为是影响认知理解的重要因素,老年用户在短期记忆、信息分析和决策力等方面的认知能力有所退化。因此,基于具身认知视角建立的交互设计方式,为适老化设计提升用户体验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儿童学习型游戏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儿童学习型游戏的大量出现为启示,分析了现阶段儿童学习型游戏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概况,进而论述了儿童学习型游戏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存在的不符合儿童认知习惯、过分注重视觉效果而忽视听觉效果、交互性差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儿童学习型游戏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应从图形化用户交互界面、声音用户界面、实体用户界面入手,探寻最符合儿童认知特性的人机交互界面。  相似文献   

7.
幼儿的游戏不同于成人认知中的玩,游戏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践中,家长和教师却仍然存在着认识模糊、偏差的现象,如有的家长认为游戏只是玩,幼儿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坐下来学习;有的教师则认为游戏仅仅起到调剂幼儿生活,放松情绪的作用:……面对这些错误或片面的认识,有必要认真理解游戏对幼儿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发展心理学在学前儿童交互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儿童发展的心理学为依据,针对学前儿童的交互界面设计应用展开论述,指出过往设计的不足的同时,分析总结其设计应包括:交互界面设计和内容应具备与学前儿童行为相适应的情感体验、界面内容可情景代入和角色扮演、符合学前儿童心理的交互界面认知、对于学前儿童不同性别的交互应用、使用过程中具备与同伴、父母互动能力等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9.
孟庆林 《包装工程》2020,40(22):251-257
目的 研究典型社交类游戏APP的界面设计,探索以用户情感体验为中心的交互设计策略,对社交游戏应用的设计方向提出建议,以便满足用户对社交的需求。方法 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及问卷调查法,获取不同用户对游戏交互界面的需求差异。以用户认知与行为为基础,对三款社交类游戏应用(饭局狼人杀、天天狼人杀、狼人世界)的界面视觉风格、布局设计、操作逻辑等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对数据进行系统化整理,探索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社交游戏APP应具备的设计特点。结论 任何游戏界面的视觉设计都应以用户的视角为中心,符合当前的技术发展与大众审美需求,以展现不同的视觉特征。因此,有必要加强界面的合理化应用,优化交互过程,将用户体验设计融入APP设计开发的各个方面,增强游戏体验感、提升用户粘合度,达到提高用户满意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龙娟娟  闫北歌 《包装工程》2017,38(24):130-136
目的运用无意视盲现象的研究成果探讨运动类APP界面设计提升用户体验。方法将认知心理学领域的"无意视盲"概念引入到运动类APP界面设计中,结合Green影响无意视盲的四因素模型,探讨其指导运动类APP界面设计的可能性。结论通过研究影响无意视盲现象的显著性、心理工作负荷、定势与期望、加工能力4个方面,并从视觉元素、视觉层级、设计能供性、数据可视化等方面来探索运动类APP界面设计策略,旨在降低无意视盲率,提升用户体验感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王军  明金芝  叶航 《包装工程》2023,44(2):298-303, 315
目的 通过对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探讨增强儿童互动家具体验感的设计方法。方法 首先分析儿童的具身认知特征和行为发展规律,其次对儿童互动家具的发展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具身行为研究对互动体验的重要性,最后从具身认知的微观、中观、宏观等层次为儿童家具的互动性提供设计指导。结果 提出基于具身认知的儿童互动家具设计策略:微观层次顺应儿童感知觉认知偏好,关注感知觉体验;中观层次从儿童的肢体行为能力、行为偏好、行为状态等出发增强互动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宏观层次从物理环境和情境的角度为儿童与同伴的互动创造多空间体验,另外增加信息表达的区域,增进儿童与家具的情感交流,进一步深化互动体验。结论 将具身认知运用于儿童互动家具的设计中,对儿童来说,在心理层面拉近与家具的亲近感,互动体验层面更具人性化;对家具来说,人机互动过程愉悦舒适,家具的功能和价值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基于阅读体验的儿童数字化读物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晓辉 《包装工程》2017,38(6):219-223
目的探求不同体验下儿童数字化读物设计的策略方法,提升儿童数字化读物的阅读价值。方法从理论层面梳理阅读体验概念与数字化读物的具体表现,结合儿童特有的认知特征来分析感官、情感、娱乐与教育、互动4大体验在儿童数字化读物设计中的应用。结论在新媒体时代下,儿童阅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必然是儿童读物的变革,如何满足小读者的体验需求将成为儿童数字化读物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马丽莉  韩静华 《包装工程》2016,37(24):136-140
目的对儿童数字读物的UI设计原则与风格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通过对各种基于移动平台的儿童数字读物进行归类与探讨,分析出适用于儿童数字读物的UI设计原则,并对UI设计风格进行一定的总结。结论根据内容与主要用途,儿童数字读物主要可以分为教育类和游戏类。在UI设计方面,儿童数字读物应拥有自己的特点与原则,在平衡功能性与美观性的同时,尽量符合儿童的审美与喜好,具有独特的UI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14.
蒋苏平  何忠 《包装工程》2024,45(4):280-287
目的 儿童读物中的插图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插画种类,可以将美育思想以生动有趣的叙事画面传递给儿童,丰富少儿认知,助其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塑造完整的人格。近年来,由于国内儿童读物市场的崛起和教育界对儿童美育的重视,使得美育观念在儿童读物插图设计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教育学、儿童审美心理学及设计学交叉学科的角度出发,探讨美育在儿童读物插图设计创意及表现中的重要性。方法 通过跨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罗伯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和霍华德.加德纳儿童审美认知发展阶段论的横向对比分析,导出不同阶段儿童的插图偏好,在了解不同阶段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美育在儿童读物插图中的重要作用。结论 希望美术创作者给予儿童审美教育以更多关注,正确引导儿童读物插图设计的方向,加强对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更好地从设计学领域出发,传递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5.
赵诗凡  沈雷 《包装工程》2023,44(18):92-100
目的 以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究可生成心流体验的儿童智能手表交互界面设计方法。方法 基于认知心理中的心流理论,通过ROSTCM6文本分析词频软件获取用户评价;结合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分析其使用智能手表过程中的交互触点,发现设计机会与意义;将心流理论的三个环节分解成具体设计要点,构建儿童智能手表设计方法;提出提供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呈现舒适的界面视觉、制定高效的操作交互、提供如临其境的情感体验等交互设计策略和指导思路。结果 通过用户测试,验证了心流框架的有效性与设计策略的合理性。结论 基于心流理论视角的儿童智能手表交互界面设计方案,有效提高了产品交互效率,在产品交互设计领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方思璇  郝珊  朱华 《包装工程》2018,39(16):113-116
目的研究基于情感体验的儿童医院视觉导视系统设计,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出发,改善儿童医院视觉导视系统,关注儿童患者在就医时的情感关怀。方法结合当前国外儿童医院导视设计的成功案例,从情感体验的3个层次,即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分别进行情感体验的导视设计研究。结论情感化的导视系统设计是提升儿童在看病时情感需求的有效方式,从情感化的角度设计儿童医院导视系统,可以缓解儿童在就医时的恐惧感,为儿童医院导视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传统儿童绘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基于对儿童认知的研究,创新儿童绘本中的互动设计。结合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理论,以7~12岁儿童受众群体为主展开研究,分析该阶段儿童在自我意识、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层面出现的去自我中心性、守恒性与可逆性的特点,提出绘本设计中多符号融合的视觉设计、多模态应用的行为设计与多娱乐互动的衍生设计三个方面的应用效果与优势。通过《玩味二十四节气》设计实践,从视觉元素、行为元素和衍生元素三个方面出发,运用其设计方法,实现提高儿童认知、激发儿童探索与强化知行合一的阅读需求,以此为未来科普类互动式儿童绘本的设计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策略,同时也为设计师创造多元的互动设计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儿童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对其认知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儿童剪刀产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适龄儿童使用剪刀的行为进行研究,总结出面向适龄儿童生理认知特点和行为习惯的产品设计方法与流程,旨在改善儿童使用剪刀产品的操作体验,并促进儿童手部精细动作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方法 首先,分年龄段分析儿童的认知与手部精细动作发展特征;其次,通过非参与式观察法,记录6~8岁儿童使用剪刀的行为过程,并运用SAPAD模型进行“行为-物-意义”三个维度的映射,对用户行为背后的意义开展聚类分析,构建意义模型并转化为设计核心要素以指导剪刀设计;最后,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开展产品可用性测试,确定最优设计方案。结果 通过对6~8岁儿童用户使用剪刀的行为进行分析,构建了意义模型,并得到了四个设计核心要素及两个核心部件。通过产品可用性测试,优选出最符合儿童生理认知发展和行为特征的设计方案。结论 基于SAPAD用户行为研究,并融入适龄儿童认知和生理发展特征的产品设计研究方法,能有效提升儿童的剪刀产品操作体验,从而促进其生理和认知发展。该研究也能为其他同类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新的理论路径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交往理念的儿童家具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松影  李锴 《包装工程》2016,37(16):192-195
目的研究促进儿童交往的家具设计,以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为目的,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方法引入交互设计的研究方法,以行为为对象,通过分析儿童不同时期的交往行为特征,总结归纳儿童交往的行为模式,研究儿童、家具、同伴之间的互动,探索儿童交往行为模式下的儿童家具设计的新思路。结论研究儿童交往行为模式下的家具设计更具有适用性,能促进儿童间的交往,为儿童家具设计的发展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蒋希娜  刘佳  蒋莹莹  侍俊  姚曳 《包装工程》2023,44(22):338-347, 357
目的 基于知识划分理论和查特曼叙事分析框架,探索儿童科普游戏的叙事设计框架。方法 梳理了现有设计问题及成因,分析、构建设计理论框架SPGD;基于该框架自主研发一款以“抗生素耐药性”为主题的RPG科普游戏,将其作为科普学习材料进行干预实验,以确保实验数据能够准确反映理论框架的有效性。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游戏实例能够有效指导儿童科普游戏叙事设计实践,并保证儿童科普学习的主观体验和客观效果。结论 基于SPGD框架开发的科普游戏可以有效提升儿童对特定科普知识的认知效果和科普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