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作用及应用。方法由城市的发展轨迹切入,提出城市与地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接着从客观角度深入剖析当前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地域文化元素的缺失,得出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的迫切性,并分别选取了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城市商业步行街和城市公交车站等公共空间的设施设计理念及实例,对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全新解读,总结未来进行文化重构的有效策略。结论公共设施与城市建筑共同构筑了城市的外在形象,在公共设施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能够更好地反映城市气质、风格及市民的精神风貌,强化城市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塑造城市独特的精神风貌,还可以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方向及其对地域文化的解读与重构策略。方法从文化与设计的关系出发,分析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文化性表达意义及作用。从城市公共设施的现状入手分析不足,进而分析地域文化对公共设施设计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城市公共设施中运用地域文化,最后分别选择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景区公共设施的地域文化构建及设计案例,总结未来城市公共设施与地域文化相融的注意事项。结论关注城市特定地域内的文化积淀,深入城市内部挖掘其独特的风俗及文化,不仅可以使公共设施的具象美更加凸显,还能让城市建设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使人们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蕴,是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展示形象的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对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我国公共设施设计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滞后,公共设施设计面貌趋同;并且以公共设施设计需求为基础,分析城市地域文化发展的趋势以及城市建设对于对公共设施的设计诉求。结论指出了城市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相结合的必要性,并且通过对自贡井盐文化公共设施设计实例的具体分析,详细论述了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对策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成为城市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性格的名片,地域文化符号作为公共设施设计的重要隐性因素在公共设施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当代城市建设文化内涵,探究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地域文化符号的融入方式,是折射城市的文化、品质、风格及精神面貌的重要载体。方法结合城市公共设施与地域文化符号的概念,以及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分别借助实例论述地域文化符号在城市商业步行街、城市公交候车亭、城市公园三方面的融合,体现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结论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符号,能够进一步传承地域文化,强化城市的文化内涵,实现人、物、环境以及城市文脉的和谐与延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城市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公共设施设计的影响与深度融合策略。方法 从公共设施的基本概念及其与城市环境的融合趋势谈起,结合城市文化所展现出来的个性化、时代化、民族化等特点以及其在其他外部因素作用下所展现出的特质,就公共设施设计与城市文化环境的共融展开探索,并分别将造型、色彩、材质等关键的融合点加以论述,最后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在公共设施设计中所展现出的文化的呈现与创新进行综合论述,分析未来两者结合的有效路径及注意方向。结论 作为一种特定地域在历史发展中所沉淀下来的文化代表,城市文化有着特定地域下人们思想、行为表现所累积的特定风俗及习惯,将其与公共设施设计相融合,提炼其中的精华进行发扬,可以充分展现城市地域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属性,为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营造更多靓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对地域特征的融合与创新。方法结合基本的城市公共设施概念,从实用功能、装饰审美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角度分析公共设施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对公共设施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展开探讨,总结出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巨大价值;就地域特征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具体体现加以辩证分析,分别从地域历史元素、地域文化元素、地域材质元素等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具体体现进行综合探究,并给出了具体的相关案例;在宏观角度探讨未来公共设施设计者的设计思路与策略。结论城市公共设施是一座城市文化、经济、民俗、特质的重要体现,将当地的地域文化元素作为重要灵感来源加以融合,能够给公共设施设计以独特的风格与特征,是城市彰显自身的优势与特色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们获得更高审美享受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天津地域文化元素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运用。方法采用民俗、河海、租界、美食等天津地域文化元素并融入现代气息,将其运用到天津公共设施设计中,形成了中西合璧、兼容并蓄和博大精深的多元文化。结论从民俗民风、城市记忆、日常生活、中外结合、材质材料5个维度,设计了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有审美意境的新型公共设施,使公共设施成为城市形象的使者,彰显天津地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对天津滨海新区公共设施进行塑造,突出文化理念的传达,彰显天津滨海新区城市定位及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方法对滨海新区的城市要素和文化内涵进行符号化解析,紧扣滨海特色,从城市公共设施的视觉表层、功能中层、内涵深层3个方面进行塑造,进而通过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实践,阐明地域文化符号在特色城市公共设施塑造时的技术路径。结论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根植于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形成更具滨海特色的,体现环保、智能城市发展理念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策略。方法结合城市公共设施的构成及其与城市、居民的紧密联系和价值作用,就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指出当前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方向,然后从实际出发,结合整体发展,分别从整体性、多功能性、人文性、绿色化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分析与论证,细化出城市公共设施面对环境、对象、功能、未来发展等因素时的实践尝试,总结相关的设计经验。结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其不仅满足着城市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还对城市的内涵与未来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各个方面进行完善,能够使人们得到心理慰藉和情感关怀,同时让整个城市更加宜居,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11.
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人文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基于人文的新视角来研究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方法以天津市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为具体研究载体,从系统性、人性化、文化性三大方面深入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策略。结论创建无障碍环境必须基于城市的系统无障碍设计原则,将无障碍设施设计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体系,并从设计上符合城市或地区的整体风貌,这对创建无障碍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公共设施设计策略。方法从当前公共设施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围绕艺术化、人性化、生态化和地域化4方面探究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公共设施设计方向及策略,总结设计经验和成果,提出发展意见。结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并不是随意而为的,在实现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融入多元的设计理念可以进一步展现城市的风格与底蕴,塑造城市多样化的民俗风情,为城市建设营造更多靓点,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不仅是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手段,更对居民生活质量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城市公共设施人性化设计的价值和意义,阐明其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交流、优化城市功能、提升美感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从便捷功能、安全可靠、创新独特、合理适度及功能性五大原则入手,探讨了人性化设计的核心理念。提出了一系列设计策略,包括注重地域性文化融入、尊重人体工程学与无障碍设计、强调设施与周围环境的融合等,以期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结论 城市公共设施人性化设计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途径,需要设计师结合多维因素进行深度调研与创新探索,以满足公众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从而推动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城市生态文明构建要求下的淮安市公共设施设计方法。方法 以生态文明的内涵与要求为基础, 通过对比淮安市公共设施的现状进行分类研究。结果 得出基于城市生态文明构建的公共设施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结论 提倡通过交互设计提高公共信息系统的公共设施在市民的参与性方面的设计, 在公共休闲系统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应用模块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背景下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城市公共设施在数字化背景下的人性化设计。方法从公共设施中人性化设计原则入手,针对大众的差异性,明确了城市公共设施中人性化设计的重点。通过对城市公共设施中的交通设施、信息设施、休闲设施、服务设施的应用案例进行分类研究,展现了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设施中,人性化设计的具体运用。结论人性化设计是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的运用,提升了城市公共设施原有的功能,使其更加实用化、时代化、艺术化与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在发展中所呈现出的对交互设计的需求与实践策略。方法 为了构建良好的公共空间,城市公共设施成为一大中心,更在一定程度上被作为城市的缩影和形象展示着城市的舒适与美丽。交互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公共设施的效率和便利性,还可以增强用户的体验和参与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交互设计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融合度越来越高,意义也更加重要。在当前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将城市公共设施的内容及特点与当前的交互设计相联系,提出了交互式公共设施的设计思路;由浅入深,从外在的形式美到内在的人文关怀,再到科技所带来的时尚智能化趋势,逐步探索构建交互式公共设施的设计策略。结论 交互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必须引起重视,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做,以最大化的社会关爱来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在互动中带来一种身心的互动与交流,以最优化的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的打造推进交互式公共空间的尽快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并对其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融入方式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从全新的视角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审视,从外在到内在,将其科学地融入公共设施设计,是当前打造城市形象、助力城市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首先,就传统文化元素的大方面展开分析,并联系公共设施的设计需求和审美表现等方面进行关联性探讨;其次,从提升审美、扩大受众等层面就其基本的应用方向与原则进行归纳和整理;最后,分析2者的融合点,展开新与旧的博弈,以传统文化元素的提取为基础,以有效延伸表现为重点,以工艺传承为宗旨,力图将其合理地融于公共设施设计中。结论 传统文化元素作用于公共设施设计,能够以形式为载体,以文化为底蕴,能在增强公共空间中公共设施生命活力的同时,让文化精神与美学情趣相融,促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革新复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