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出发,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特征和"地方性"特质,提出非遗数字化平台的新形式——构建以非遗项目及传承人为核心,以其他地方知识作为补充说明的地方性知识平台,并以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新通道"地方性知识平台的建设过程为例,对传统非遗平台的"受众群体"及"内容组织架构"进行重新定位与建设,详细论述了地方性知识获取及其在平台上重构的方式,为非遗数字化平台内非遗知识如何整合提供借鉴与参考,促进非遗知识的传播与共享。  相似文献   

2.
张婉玉  周春燕  陈宇 《包装工程》2021,42(22):374-380
目的 以羌族银饰技艺的生产性和市场化运营为着眼点,研究羌族银饰技艺传承与互联网运营有效结合的方法,实现羌族银饰的生产性保护.方法 利用服务体系角色地图和动机矩阵从生产性保护与市场拓展的角度,结合"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构建羌族银饰生产性保护平台.结果 借鉴"互联网+文化"的设计思维对羌族银饰的生产性保护模式进行思考,实现羌族银饰生产性保护模式的良性循环,对羌族银饰的保护和传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结论 借助互联网平台对羌族银饰技艺生产性保护方法进行模式创新,将羌族银饰文化与服务项目有机结合,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方式的更新,为开辟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保护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高雪  蒋晓 《包装工程》2022,43(12):365-371
目的 以分布式认知理论为指导,通过调研和案例综合分析在线学习过程中内容、工具、情境交互的影响要素,探究分布式认知视角下在线教育平台的设计策略,为在线教育平台的体验设计提供指导。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探析分布式认知理论介入在线教育平台体验设计的特征和优势,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进行用户调研,明确分布式认知视角下在线学习的影响要素。其次,对Coursera平台进行案例分析,将各要素分布到各自的语境中进行分析。最后提炼出分布式认知视角下在线教育平台的体验设计策略。结论 所提出的设计策略的可视化知识图谱、促进深度交互的协同工具和建立互惠共享的社交行为等设计方法,能够满足在线学习用户的学习需求,解决其学习自主性不高、沟通协作效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居民的地方情感是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声景在构建居民与居住地的情感关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文章选取太原市矿机宿舍历史文化街区和南华门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居民的地方情感与声景感知为中心,将地方感划分为地方依恋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进行研究。通过实地测量、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探究声景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声景要素方面,传统商业声的偏好度和娱乐活动声的感知频率与地方感及地方依恋呈显著正向关系,而休闲活动声的偏好度与地方认同呈显著正向关系。历史文化街区评价方面,居民对街区历史的了解程度及文化保留程度评价与地方感、地方依恋及地方认同均呈显著正向关系。研究结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声景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可以为以声景赋能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面向设计的地域文化数字资源库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李辉  何人可  肖狄虎 《包装工程》2016,37(18):86-91
目的 探索面向设计的地域文化数字资源库的构建方法与流程。方法 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定义数字资源库的功能,建立基于设计的知识分类与本体语义模型,构建地域文化数字资源库框架;同时还采用了文献研究、比较研究与实证研究等方法。结论 通过对文化知识进行设计学的分类重构,构建了面向设计的数字资源库框架与流程,并在实际的设计实践中予以运用验证。作为一种数字化辅助设计资源,面向设计的地域文化数字资源库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设计师快速获取与复用地域文化知识,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面向地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服务平台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易军  张子正 《包装工程》2018,39(4):108-114
目的探索面向地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服务平台构建方法,通过强化设计服务供给,提升地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水平。方法以设计服务需求整合结果和一般设计流程为基础制定平台主体框架。主要分为地域文化设计资源整合子平台、设计辅助子平台和快速原型制造子平台三大模块,力求为多方面的设计需求服务。结论论述了平台主要架构和构建的重要节点,并将研究结果在实践中予以运用。经验证,为设计活动提供辅助服务的平台构建,能够有效地提升地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徐嘉阳  季铁 《包装工程》2019,40(10):210-215
目的探索社区影像如何有效激发乡村民众积极地参与文化仪式。方法基于传播学中的"或然率"公式和文学领域中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因仪式作为乡村文化的传递机制,以受众的心理表征和传播内容与环境的公共表征为切入点,为社区影像创作提供新的设计策略,以"新通道·酉歌行"项目中的阳戏影片设计实践来进行验证。结论社区影像作为一种新形态的仪式来传播乡村传统文化,提出内容的"相关性"和形式的"陌生化"的影像设计策略,从而吸引乡村民众积极地参与到社区影像文化的传播过程中,逐步实现民众从影像旁观到参与再到集体记忆维系的过程,进而产生文化自觉,增强民众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提高其民族内部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张海彬  黎嘉珺  张海琳 《包装工程》2022,43(24):221-226
目的 以壮族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分析包装设计与地方性知识的互动过程,探究地方性知识在包装设计中的文化价值、应用方式及融入机制。方法 以“地方性知识”理论为视角和基础,对接包装设计要素构建壮族文化元素的地方性知识体系,运用设计人类学的深描法及隐喻抽取技术(ZMET)对壮族文化元素的民族基因、文化迷思、设计符号进行解读和阐释,探寻壮族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挖掘和转化路径。结果 得出壮族文化元素基于地方性知识的身份,并运用于包装设计的定位、风格及特色之中,增强消费者的文化想象和体验。结论 从地方性知识视角出发,包装设计能够进一步实现民族文化自觉和差异化发展,从形式与内容、文化与体验层面促进包装设计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9.
<正>DESIGN FOR HERITAGE为传统而设计根据DS_CN方法理论模型的"风景、人文、物语、社区"构架,了解当地的地方资源与社会资产;搭建本地知识平台,将前期文化探究的成果通过合理的输出,确保设计输出的合理性和本地文化性;设计新产品、再设计现有产品、探索新的市场和复兴衰落的市场、将传统手工技艺与新机遇的结合和新材料、新工具及新科技的引入。项目在湖南省通道县坪坦乡和隆回县虎形山乡建立了长期的社会观察、文化传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遥感影像的乐清湾环境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丛  益建芳 《影像技术》2011,23(3):49-53
本研究基于RS和GIS技术,以研究区的07年和09年TM卫星遥感影像图为主要数据源,结合研究区近年来的社会经济资料和实地调查记录,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情景模拟,以ENVI4.5作为支持工具,通过探讨研究区优势资源以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矛盾点,来指导研究区发展规划和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1.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influenced the way we acquire knowledge and learn.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ternet provides fast access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different fields and thus, improves efficiency and saves time. The importance of online technology is especially emphasized in new methods for learning and education. Thi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mong Generation Z (“Gen Z″), which derives knowledge from the Internet and is focused on a quick search of information.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etermine how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 affect th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by Generation Z, and which form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this generation prefers. In our paper, the problem concerns various forms of learning and acquiring knowledg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among 498 young people actively using an online peer-to-peer knowledge-sharing community. The results of ANOVA analysis showed the respondents being more partial towards learning via mobile applications and video content over the traditional form. It also discovered that the students tended to emulate their teachers who integrated modern technologies into their curriculum and used it outside classroom hours for learning.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make several important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to the gap in knowledge acquisition by Gen Z, and provide several important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for educators.  相似文献   

12.
蒋友燏  季铁 《包装工程》2017,38(12):43-47
目的针对影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文化研究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方法以湖南大学"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为典型案例,通过不同方法和类型影像设计的尝试,探索非遗社区中影像的文化功能、多元价值以及技术与传播创新的可能性。结论通过"再现与重构"的数字化手段,探讨影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和存储、复原与重现、传播与共享,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领域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了解目前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研究发展趋势。通过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知网CNKI中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相关研究文献数据进行了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由于新的发展需求、信息技术的创新和环境资源的紧张,上海市对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方向已经由"历史风貌保护"转向城市更新发展下具有整体性框架的"城市遗产保护",同时也改变了对空间的需求。人居环境研究、空间使用功能变更,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中的运用等是下一阶段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The literature on innovation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 has tended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local networks, inter-firm collaboration and knowledge flows as the principal source of technological dynamism. More recently, however, this view has come to be challenged by other perspectives that argue for the importance of non-local knowledge flows. According to this alternative approach, truly dynamic economic regions are characterized both by dense local social interaction and knowledge circulation, as well as strong 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nnections to outside knowledge sources and partners. This paper offers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se issues by examining the geography of knowledge flows associated with innovation in biotechnology. We begin by reviewing the growing literature on the nature and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in bi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the commercialization process. Then, focusing on the Canadian biotech industry, we examine the determinants of innovation (measured through patenting activity),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internal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of the firm, as well as local and global flows of knowledge and capital. Our study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tatistics Canada's 1999 Survey of Biotechnology Use and Development, which covers 358 core biotechnology firms. 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in-house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as determinants of successful innovation in biotechnology firms. Furthermore, our results document the precise ways in which knowledge circulates, in both embodied and disembodied forms, both locally and globally. We also highlight the role of form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nsaction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 promoting knowledge flows. Although we document the importance of global networks in our findings, our results also reveal the value of local networks and specific forms of embedding. Local relational linkages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when raising capital—and the expertise that comes with it—to support innovation. Nevertheless, our empirical results raise some troubling questions about the alleged pre-eminence of the local in fostering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5.
石廷金  韩雪 《包装工程》2024,(10):377-384
目的 基于“非遗”研究多学科性的特点,不断深入理解“非遗”文化的意味,努力建立其与已有学术视角、知识体系的联系,探索公益广告研究和实践的新方法,并为“非遗”研究的发展贡献力量。方法 从艺术设计学、设计心理学、传播学视角出发,透过“非遗”元素在公益广告设计中的应用表现,高度提炼“非遗”元素,与东方美学思想融合,运用创造性思维,丰富创作内涵,创新表现形式,结合作者长期践行的平面公益广告设计及“非遗进高校”创新教育方法进行论证。结果 “非遗”元素对公益广告设计和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此外,公益广告设计的创新又反哺“非遗”的传承和传播。结论 “非遗”元素为公益广告创意思维与表现形式带来了独出机杼的影响,提升公了益广告创新的高度,形成当下原创公益广告设计创新的一种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杨涵 《包装工程》2022,43(10):346-354
目的 针对废弃矿山的资源转化和文化旅游开发,结合设计创新及其产业化发展,研究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模式。方法 通过设计理论基础研究、相关政策法规解读及国内外产品设计案例剖析,经过对比和归纳,总结出废弃矿山改造的文化旅游产品设计方式。结论 废弃矿山改造的文化旅游产品设计是以政策为引领、技术为支撑、创意为核心、资源为主体的创新过程。整个过程需明确创意方向、规范开发行为。通过技术应用和转化来实现矿山修复、土地改造、生态恢复。以创意产品主题化、文旅项目多样化、矿山IP品牌化来促进设计创意和创新。采用就地取材、跨界融合等方法,来提升资源转化率并增强产品体验感。通过政策落实、技术应用、设计创意、资源整合等协同创新方式,完成废弃矿山改造产品的创意设计和创新开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存问题,充分整合其特色的当地资源,以创新的发展模式来适应社会的进步,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法以人口较少的畲族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及文化内容等多方面进行研究。采用以设计介入的方式探究社会创新理论应用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中的可能性,并针对文成县畲族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研,提炼出地区品牌以服务设计为导向的可持续创新方法,构建出符合当地情况并以文化发展为主的服务生态系统。结论社会创新可以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工具,以此来打造体验模式、民族品牌、生产模式及服务设计等各个层面,成为少数民族地区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之一,进而拉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期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促进各民族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18.
季铁  闵晓蕾  何人可 《包装工程》2019,40(14):45-57
目的 面向2035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通过分析文化科技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预测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趋势,提出设计参与、文化科技融合的发展思路与技术路径。方法 根据“文化生态—科技支撑—服务创新—设计参与”的研究目标,以文化产业生态研究为基础,按照“内容—工具—场景—资本”的框架,分析、整理现代服务业新兴业态的核心技术与创新模式,提出“人—产品—产业—创新生态”构建过程中的设计参与方法。结论 在“文化经济4.0”的语境下,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的内在关联越来越紧密,面临着泛在生存、万物互联、脑机融合、跨业融合等大的变革和发展趋势。设计的参与应该在“人、社会、文化、科技、服务、产业”六要素之间的融合与协作中,驱动文化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周楚轶  柴春雷  廖静 《包装工程》2022,43(2):251-260
目的创造力是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核心驱动力,如何提升创造力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不少研究提出,可以通过构建创造力支持系统,帮助个人和群体实现创造力提升。方法通过对国内外111篇文献的集中梳理,对于其中涉及辅助创意设计的83个个人创造力支持系统进行了量化分析。结论系统地厘清了当前国内外面向创意设计的个人创造力支持系统的概念定义、适用领域、支持阶段、支持方法和支持设备,前瞻性地提出了未来可以重点关注的内容和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面向辅助创意设计的个人创造力支持系统研究,应关注与设计智能的深度融合、跨领域知识借鉴、动态刺激调整、用户个性化定制、多样设计场景支持、多领域应用等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