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都市圈是我国新型城镇格局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大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三个空间尺度紧密相连。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城市群建设要以大都市圈为核心,打造都市圈这一个"强核",进一步发挥好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在长三角区域发展历史进程中,上海的核心地位越突出,上海服务越好,整个长三角发展就越好。上海大都市圈是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格局中的"强核",需要进一步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需要发挥上海都市圈在更小空间尺度上跨区域合作的示范作用。新时期促进上海大都市圈应注重三个"结合":上海都市圈建设要与区域合作机制建设相结合,上海都市圈建设要与跨区域的规划编制相结合,上海大都市圈建设要与上海城市功能疏解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大城市、中等城市欠缺,小城市数量众多,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很不协调.通过对山东省城市体系规模效益的定量分析,提出了山东省今后的城市发展重点应该是:继续强化特大城市的发展,推动都市圈、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建设,巩固特大城市的规模集聚效益;积极发展小城市,解决好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小城市的活力;规范大城市的发展,应适度发展,合理规划,杜绝\"政绩工程\",恢复大城市应有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3.
未来区域综合实力的竞争和未来世界的竞争,不是单个城市的实力竞争,而是城市群的组合竞争。都市圈是打破行政区划疆界的最有效的方式。规划和发展上海都市圈,将列入上海与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发展联动的重要内容。上海都市圈规划要发挥上海区域发展优势,探索上海都市圈基本空间布局,科学梳理上海都市圈形成的历史过程,探寻上海都市圈发展的历史轨迹。按照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在城镇体系上有所突破与创新,与现实历史相衔接,提出上海都市圈的中心城区人口、次中心城市及大、中、小城市人口的总量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推进江西省城乡区域快速和谐发展,根据城市群战略对区域的资源优化配置及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对江西省城市发展现状的分析,讨论了“珠三角”城市群及“长三角”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对江西城市群构建的巨大推进作用,提出了江西省城市群空间格局构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群引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本文利用常住人口数据,根据城市首位指数计算公式和构建回归模型分析分维值变动,研究了从2010年到2019年京张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发现其满足位序—规模法则.研究表明:以张家口为核心的城市群首位城市作用不明显,小城市占据主导地位,缺乏大城市等级规模;而以北京为核心的城市群首位城市垄断作用太过...  相似文献   

6.
航空运输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与城市发展紧密相关,对航空运输网络的研究已成为分析城市体系格局的重要视角. 基于2016年全国207个主要机场的航空客运数据,运用ArcGIS、社会网络等分析方法,探讨了航空网络视角下的中国城市体系等级结构与空间联系. 研究发现:从等级结构上看,全国共分为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次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地方性中心城市4个等级,城市数量自上而下递增,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个城市为中心,全国城市体系形成近菱形网络结构; 从空间联系上看,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全国城市的空间联系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性,东部地区具有更高的联系强度,长三角城市群为全国的核心,全国呈现以城市群为空间载体的多中心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7.
《上海城市管理》2012,(1):88-91
我国城市群发展的三种空间梯队态势北京师范大学的翟义波博士后就中国城镇体系的重构问题在2011年第11期的《现代城市研究》上发表题为《中国城市群空间分布及其梯队发展研究》的文章,认为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始终处在不断摸索和不断调整中。小城镇论、大城市论或是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论,至今尚无定论,但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中小城镇,对于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则严格控制。由于我国城市群在空  相似文献   

8.
环境友好是京津冀新型城市群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京津冀区域目前大气环境承载能力严重超标并呈现逐年恶化态势,并且这种严重超载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典型的特征,且是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化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分析京津冀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对区域大气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有助于揭示城市群建设与大气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为此,从个体大城市建设补救改造、卫星城优化布局协调建设两个方面思考,可以较全面地构建京津冀新型城市群建设的理想策略,包括优化或补救城市地势地形条件、环境合理布局分隔城市功能区、规划调整城市建筑、改良城市建筑功能、大城市边界层和尾羽层影响范围慎建卫星城层级布局卫星城、依据大气环境要求协调城市建设关系等。  相似文献   

9.
扩散效应是极化效应和回程效应的对偶效应,在城市化进程中,腹地内核心城市发展的初期阶段以极化效应和回程效应占主导,随着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和影响力增强,扩散效应会逐渐超过极化效应。随着扩散效应增强,大城市腹地内的中小城市发展速度增大,并逐渐发展成为分担区域中心城市职能的子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与子中心城市的联系开始加强。在城市的自然发展过程中,资源因谋求聚集节省而导致大城市过度发展,同时在相邻区域内会出现区域经济发展不足问题,为此需要通过行政力量的影响改变资源的流量和流向,从而使得资源在区域内的布局得到优化,在合适的区位上布局节点中心地,这些节点中心地在高级别中心地与低级别中心地间扮演中介角色。城市群内中心地的等级体系得到完善,城市群得以高效发展,整个区域在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受到来自城市和城市群的扩散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也被提上日程。自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已有三十多年的实践,2018年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共同签署的《推进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2018年行动计划》表明,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长三角地区空间集聚态势明显,从目前的旅游一体化发展状况看,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的核心仍是上海,杭州、苏州、南京是长三角旅游城市群的次核心城市。高铁的发展对长三角旅游一体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新常态下,长三角旅游一体化面临的新问题主要表现为配套支持力度不够、公共服务标准未完全统一。江苏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应分区域、分阶段地推进一体化进程,完善硬件交通网络和软件配套设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建立统一、标准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构建人口-经济-生态-地理的改进引力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度、核心与边缘、凝聚子群以及高铁因素等方面探讨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网络,网络密度较低,上海和苏州的节点中心度最高,上海、杭州等8城市出入度的差值为正值,其城镇化发展对长三角其他城市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2)以上海为核心城市,南京、苏州等为重要中介城市,总体呈现由内到外的圈层结构,发展联系度由核心向边缘城市圈层递减,上海、苏州、杭州等8个城市为核心子群,形成“全国经济中心+重要节点城市+强关联省会”城市组合;3)高铁因素对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性影响显著,高铁通达性可促进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基于分析,提出核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边缘城市发展,突破区域行政划分,完善都市圈布局,从人口、经济、生态等方面协调并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优化提高长三角高铁网络密度,通过资源流通促进长三角新型城镇化一体化发展的结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区域一体化本质是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从要素流动和配置角度看,区域一体化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就过程而言,主要包括旨在消除各地区之间要素流动的物理障碍和制度障碍,即交通一体化和制度一体化;就状态而言,在集聚和分散两种作用力下,促使要素优化配置,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内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评价。主要结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以上海为中心,向周边逐渐衰减,呈现南高北低,沿海高于内陆的区域布局。从省域角度,上海具有绝对优势、浙江省区域一体化略高于江苏省,安徽省区域一体化还有较大潜力。从五大维度看,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与区域一体化格局相对一致,交通一体化推动区域一体化作用明显,制度一体化尚处于起步阶段,而生态环境成为部分头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同时,从案例分析中发现,区域一体化不是追求区域一样化,在空间上呈现异质性特征,形成以多个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其辐射范围受地理临近性和城市规模大小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上海2035总规提出构建上海大都市圈,上海与近沪及周边地区形成同城化区域。构建功能合理、层次清晰、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是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的基本条件。通过解析东京都市圈的轨道线网层次结构、功能定位、运营服务等技术和经验,对比上海大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和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对上海大都市圈今后的轨道交通体系规划建设提出了建议,以期推动上海大都市圈协同融合、集约共享发展,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大多中小城市格局和规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应的城市道路网运输体系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运用较多的公路网布局规划方法适合于大城市的道路网规划。因此,需要合理的适宜于中小城市的公路网规划方法。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咸宁市公路网运行现状及其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采用"节点重要度法"和"直线连接法"相结合的中等城市公路网布局方法,并对咸宁市2010—2020年公路网进行合理布局,提出完整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5.
常贵晨闫世忠“城市群”这一提法是近年出现的新概念,笔者对此的诠释为:在经济较发达、地理位置较优越、城市相对集中的一定区域内,以一两个或若干个大城市为依托,实现周边城市功能整合,优势互补,共同繁荣,进而形成既具有强大的综合竞争力,又分工明确、层次清晰的产业群,以最大限度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自上世纪中叶以来,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地域空间及其影响范围发生了根本变化,大城市逐步被城市化区域所取代,形成规模庞大的大城市群。城市群的发展态势是由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国外…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城市群日益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单元,上海未来建设全球城市,需要依托于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中国目前发育最为成熟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成为自由、高效、智慧、包容的全球城市区域,核心特征是发展的可持续性。上海与长三角要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球城市与全球城市区域,二者关系包含三个维度的内容:以城市群经济为联系的全球城市与全球城市区域建设,体现城与城的协同关系;信息化、同城化趋势下的智慧型全球城市与全球城市区域建设,体现人与城的沟通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城市与全球城市区域建设,体现人与人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规划中以服务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优化目标,已在区域的实际发展进程中有了呼应。除了上海、杭州等主要城市之外,像镇江等长三角二线城市也已为服务业发展留出了"足够空间"。今年一季度,长三角核心区16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已升至45.8%。  相似文献   

18.
城市群内部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是否合理是新时期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年和2019年人口规模数据,基于城市首位度、城市金字塔及位序-规模法则,从多角度对中原城市群规模等级结构演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经过10 a的发展,中原城市群城市首位度仍然较低,中心城市郑州集聚-辐射作用不强;城市体系规模结构不尽合理,属于较低水平位序-规模分布,进而提出中原城市群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9.
推进空间功能分工是当前区域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间地区差距的关系问题仍然有待验证。基于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小地理空间范围内八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间地区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间的地区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特征,且长三角和滇中城市群目前处在倒"U"型曲线的右侧阶段,地区差距处于缩小阶段;其余城市群均处于地区差距仍然在扩大的阶段。因此,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城市群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当前城市竞争已不再是单一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区域竞争、集团竞争,因此,全球出现了大量的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带,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日益增强。滇中城市群是指云南中部以昆明为核心,包括曲靖、玉溪和楚雄4个州市组成的行政辖区,是云南省最重要、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城市群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物流,区域物流发展又带动城市群经济,两者相互促进。要构建滇中城市群现代物流体系,应当做到:(1)形成以首位城市昆明为核心的层次分明的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2)构建功能互补、分工明确的城市群职能结构;(3)遵循一三二六模式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