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吸附式制冷系统应用于中小型渔船冷库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原理,对吸附式制冷系统应用于中小型渔船冷藏库鱼体冷却保鲜的方案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吸附式制冷系统在中小型渔船冷藏库中的应用是可行的,且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2.
吸附式制冷系统中的一些改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介绍了在吸附制冷中如何提高吸附床的传热传质性能,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以及在吸附式制冷系统的控制系统中我们将面临的一些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这将是我们以后研究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吸收式和吸附式制冷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能源需求量增大导致矿物能源供应紧张,同时给环境带来污染,使得开发利用新能源成为研究重点。对太阳能的开发力度也不断加大,不仅利用太阳能发电,而且制冷。主要是对目前比较成熟的太阳能吸收式和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原理以及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对其应用与优缺点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展望了太阳能制冷在未来空调领域重要的推广利用价值。太阳能制冷系统的成本降低,性能的不断改进,为太阳能制冷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因此太阳能制冷逐渐走向小型化,促进普及推广与商品化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低温储粮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温储粮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及实用价值的科学储粮方法。从降低低温储粮能耗的角度出发,设计与建造了一种用于低温储粮的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热水子系统、吸附式制冷机、冷却塔及风机盘管单元构成。在中央贮备粮某直属库对该系统进行了实验运行,测试分析了其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太阳能制冷系数约为0.1~0.13,电制冷系数约为2.0~2.77。与传统的谷物冷却机相比,该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具有较大的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5.
热管技术在吸附式制冷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热管技术在吸附式制冷系统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别对传统热管、热虹吸热管及分离式热管型吸附制冷系统的研究成果和典型样机做了阐述.为了减少双吸附器、双冷凝器、双蒸发器结构的硅胶-水吸附制冷机组的冷量损失,采用热虹吸热管技术实现了两蒸发器间工作状态的自动切换,该机组能够有效利用65~85℃范围内的低温热源,可提供6~10kW的制冷量,系统COP为0.31~0.43;采用同样技术的小型紧凑式固体吸附制冷空调机在典型空调工况下其COP为0.34;基于分离式热管技术的渔船用复合吸附制冰机解决了高温尾气及海水对吸附床的腐蚀问题,吸附床的加热解吸、冷却吸附及回热过程均由无外加驱动力的多功能热管完成.热管技术的应用强化了吸附机组的传热性能,进而提高了机组的制冷能力及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吸附床传热强化及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邱钟明  陈砺 《制冷学报》2002,23(4):26-29
吸附床是吸附式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分析吸附床的传热特性,总结归纳吸附床强化传热的方法,分别采用物化处理法、制冷循环改进法和结构法,认为吸附床的结构设计是整个吸附制冷系统性能改善重要方法。最后,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和分析了一种新型的吸附床的结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数据中心蕴含丰富的低温余热资源,若将硅胶-水吸附式制冷机组运用于数据中心余热回收且给水冷背板系统提供冷量满足服务器CPU直接水冷的要求及水冷背板的需求,将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本文针对45~60℃的低温热源,对吸附式制冷机组进行实验,测量换热流体在不同工况下的温度,结果表明:硅胶-水吸附式制冷机组能够将23℃的冷冻水降温至20℃以下,产生1.28~4 kW的制冷量,系统COP在0.22~0.51之间。若提高热水温度,降低冷却水温度以及适度提高冷冻水温度可使硅胶-水吸附式制冷机组提供更多的冷量,节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余舜辉  陈砺 《制冷》2001,20(2):43-47
利用多孔性物质的吸附分离原理分析了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吸附剂颗粒和整个吸附床的传热传质特性,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强化吸附床传热传质性能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吸附式制冷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吸附式制冷近期成为研究热点的背景,讨论了基本循环方式及其COP,给出了国产活性炭吸附甲醇的D—R方程,提出了几种改善吸附式制冷机性能的方法,最后还介绍了吸附式制冷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0.
燃料电池汽车余热驱动的吸附式制冷系统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培志 《制冷》2007,26(2):1-6
为了有效利用燃料电池汽车的余热,本文建立了燃料电池汽车余热驱动的吸附式制冷系统.该吸附式制冷系统由三个主要的回路构成:吸附床加热冷却回路、吸附质循环回路以及热水循环回路.针对吸附式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吸附床,在分析比较了各主要吸附床结构的前提下,最终确定采用单元吸附管组合结构,并进行了相应的设计计算.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低温热源驱动吸附式制冷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余热驱动的吸附式汽车空调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吸附式制冷的环保特点进行了论述。对汽车发动机的运行进行了能量分析。设计建造了用于发动机排气余热能量回收的吸附式制冷系统,该系统用燃烧器排出的烟气模拟发动机的排气,采用活性炭/氨作为工质对。对该制冷系统进行了分布参数的仿真计算,并进行了实验。该系统的COP可以达到0.11,可以有效的回收发动机排气的余热。  相似文献   

12.
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吸附剂一般是多孔介质结构,吸附剂的内部结构特征对传热特性和吸附质的传质特性有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吸附解吸时间。本文探讨利用分形理论来分析固体吸附剂的结构特点,为目前通过对吸附剂的固化处理来提高吸附剂的传热速率的处理方法提供理论上的分析,并指出最佳分形维数的分形结构。  相似文献   

13.
化学吸附式制冷系统传热传质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多孔介质理论分析了化学吸附式制冷系统中的吸附床,按多孔介质的质量、动量和能量传递过程建立了吸附床内流动、传热和传质耦合求解的数学模型,并根据吸附剂在吸附床内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特性,采用比经典的Darcy模型更精确的多孔介质流动模型-Ergun模型。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较之现有的吸附床传热传质数学模型能更全面、准确的描述吸附床的传热传质特性。将所建立的模型对化学吸附制冷样机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和测试结果吻合得较好。数学模型和计算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吸附床的传热传质特性,并可进一步用于吸附床和系统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15.
一种新颖的固体吸附式太阳能制冷装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友明 《制冷》1991,(4):72-76
本文介绍国外研制成功的一种新颖的固体吸附式太阳能制冷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多用器(一个集太阳能采集器,制冷剂吸收器和发生器于一体的多功能部件)、冷凝器和蒸发器所组成。用固体氯化钙作为吸收剂,氨为制冷剂。以太阳能为动力,整个装置无任何运动部件或电器元件,无须润滑油,不必进行操作管理,每昼夜自动完成一次制冷循环,可长年牢靠地自动运行。  相似文献   

16.
姜周曙  王如竹 《流体工程》2001,29(8):51-53,50
对在原理上十分相近、但在许多方面又表现出各自独有特性的吸收式和吸附式这两种制冷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7.
化学吸附式制冷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吸附式制冷充分利用低品位热能和没有环境破坏性,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化学吸附的机理和目前的研究状况,对化学吸附式制冷的一些新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甲醇吸附式制冷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用活性炭作吸附剂、甲醇作吸附介质,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研究了吸附式制冷间歇循环效率COP的变化规律。从实验研究的结果中可知,最高解吸温度、吸附温度、冷凝压力和蒸发温度等对COP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最高解吸温度在100℃附近时,COP最大。从理论分析中。导出了COP的表达式,并且COP表达式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9.
固体吸附式太阳能制冷的理论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20.
微型制冷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得益于制造技术的进步和传热传质理论的发展完善,制冷系统不断向小型化、便携化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形式的微型制冷系统。本文介绍了3种主要的微型制冷系统:蒸气压缩制冷、吸收式制冷和半导体制冷系统。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介绍了制冷系统微型化的最新发展状况,并对各种系统的优缺点进行对比,重点介绍了微型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及其核心部件—微型压缩机的发展现状。最后论述了制约制冷系统微型化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微型制冷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