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原油回收站废弃含油污泥及联合站罐底含油污泥组分进行了分析,研制出了一种新的调剖剂。通过室内试验,筛选了适合含油污泥条件的分散剂及固化剂,确定了应用浓度。利用该调剖剂进行现场试验,降低了调剖成本,取得了显著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2.
含油污泥调剖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含油污泥调剖技术的成功应用,解决了油田含油污泥的出路问题,使油田含油污泥不再污染环境。含油污泥经过化学剂的处理后变成活性含油污泥,可用于注水井调剖,大大提高了污泥的附加值,降低了含油污泥处理成本,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 ,对注水井调剖 ,封堵高渗透层段 ,调整吸水剖面 ,提高中、低渗透层段的动用程度 ,可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开展含油污泥调剖技术研究的目的 ,一方面可解决含油污泥外排问题 ,减少环境污染和含油污泥固化费用 ;另一方面可为油田寻找一种价格低廉的调剖剂 ,使含油污泥变废为宝。 2 0 0 3年该技术现场实施 11口井 ,累计处理含油污泥 180 0 0m3 ,受益油井增油 110 0t,降水 1 2×10 4m3 ,创经济效益 5 5 0万元 ,投入产出比为 1∶4。同时减少了含油污泥外排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具有较好的社会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4.
油田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含油污泥量大,矿化度高,为工业危险废物,对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性.油田污泥调剖工艺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为油田寻找一种综合利用含油污泥的方法,解决含油污泥外排污染环境的问题,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含油污泥处理费用;另一方面,为油田找到一种价格较低廉的调剖剂,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含油污泥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沉降析出的罐底含油污泥的外排,由于含油污泥量大、矿化度高、含油多,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现介绍一种新的研究成果,即将含油污泥经化学处理后变成稠化油污泥调剖剂,用于高渗透注水井调剖,封堵强吸水孔道。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增油降水效果显著,较好地解决了污泥的污染与利用问题,为油田治理污泥污染找到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含油污泥调剖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油污泥是油田生产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残渣,内含一定量的原油及大量的矿物组份,具有易分散、悬浮性好等特性,其中矿物组份具有一定的颗粒性,注入地层对地层岩心具有很好的封堵性。结合中原油田采油三厂文、卫、马油田油藏地层特点和流体特性,与传统的调剖技术结合,针对污泥自身特点,利用压滤后的干泥加入一定比例改性剂,开发研究、筛选、优化出了具有适应文、卫、马油田开发需要的含油污泥调剖剂体系。2年来,在文、卫、马油田现场应用试验40井次,累计增油8 238t。  相似文献   

7.
含油污泥调剖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胡雪滨  邓卫东  肖文 《油田化学》2004,21(3):251-254,267
测定了江汉钟市、马王庙油田采出污水处理中产生的含油污泥的含固、含油、含水、含盐量,污泥水的矿化组成及污泥固相颗粒的粒径分布。针对渗透率级差为10、高渗层平均孔隙直径11.53μm、低渗层平均孔隙直径3.978μm、地层水矿化度很高的广北油田注水井调剖,按1/3~1/7桥塞理论确定颗粒堵剂的粒径范围为1.6~3.8μm,选用固相颗粒以小 中颗粒为主、d<10μm的颗粒占42.8%的钟市污泥,添加超细碳酸钙粉(d<5μm的颗粒占88.8%)以弥补污泥固含量的不足(仅18.2%),加入高分子稠化剂和悬浮剂,制成含油污泥调剖剂,其粘度为56mPa·s,颗粒沉降时间4~5小时。在平行双岩心封堵实验中,注入2PV该调剖剂并关闭48~72小时后,高渗岩心的封堵率>90%,低渗岩心的伤害率<20%;耐水冲刷性>30PV;以多段塞方法低流量注入调剖剂而以高流量注水可得到好的封堵效果。以岩心封堵前后的压汞、铸体薄片数据和扫描电镜观测结果证实了封堵效果。2001~2002年在广北油田11口注水井实施污泥调剖,单井平均注入量247m3,介绍了选井原则、施工工艺及2口井调剖效果。图6表5参5。  相似文献   

8.
火烧山油田目前累计的含油污泥量为2.6×10~4 m~3,处理方式为积累到一定量后,统一拉运到环保单位,采用热处理+萃取工艺进行净化,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且运行成本很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展了含油污泥冻胶调剖试验。通过研究稠化剂、交联剂A、交联剂B、油泥含量等不同含量组分的影响,确定了配方体系为:0.3%(w)聚丙酰胺+0.03%(w)交联剂A+0.10%(w)交联剂B+20%(w)污泥。对含油污泥的粒径及耐温性、封堵性、选择性进行的室内评价表明:含油污泥组分的粒径分布较宽(61~830μm);温度升至90℃时,冻胶黏度仍保持在20 000 mPa·s以上;单管岩心封堵率均达到了85%以上;双管岩心的渗透率依次减小(均小于1μm~2),说明油泥配方体系对火烧山油田具有良好的适配性。将含油污泥冻胶与常规凝胶颗粒配合使用,采用多级段塞注入的工艺技术,优化出了适应火烧山油田的含油污泥调剖技术。该技术在火烧山油田共实施13井次,累计处理含油污泥25 543 m~3,节约污泥处理费用741.3万元,井组累计增油共1 988 t,降水615 t,合计产生经济效益506.9万元。实现了低成本处理含油污泥的目的,解决了含油污泥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多轮次蒸汽吞吐井存在严重汽窜及含油污泥排放难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含油污泥进行高渗透层的封堵。利用CMG数值模拟软件的STARS模块对蒸汽吞吐井含油污泥调剖的影响因素及封堵效果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不同非均质性的储层对应一个最优的封堵半径和堵剂注入量,模拟结果对指导现场施工有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含油污泥是石油采出生产过程中伴生的废弃物,是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之一。含油污泥调堵技术有利于改善注入井的吸水状况,降低环境污染。室内实验研究了调堵剂的配方,进行了6口井含油污泥调堵试验,注入量、配制技术、注入工艺等达到了设计要求,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国内含油污泥调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含油污泥调剖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含油污泥用于调剖时的调剖机理和污泥处理过程;对目前开展的含油污泥调剖体系的不同配制方法及现场应用情况进行了分类概述;指出了含油污泥调剖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东风港油田含油污泥含油量较高且不具备除油除水设备条件的情况,直接对油泥混合物进行机械筛分研磨、乳化悬浮处理,以机械剪切法为主导制备了含油污泥调剖体系.优化了含油污泥调剖体系的使用条件,评价了其注入性能、封堵性能和调驱效果.结果表明,在含油污泥中加入配方为0.2%丙烯酸酯共聚物悬浮剂(SF)+0.2%三乙醇胺单硬脂酸...  相似文献   

13.
从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角度出发,研制了含油污泥水膨体深部调剖剂,并对其吸水性能、流变性能和调剖堵水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实验表明,含油污泥水膨体具有较好的耐盐性能,在浓度为10000mg/L的NaCl或NaHCO,盐水中吸水倍数大于15g/g。在pH值为6~9和较高温度下,污泥水膨体的吸水倍数大于35g/g。污泥水膨体吸水后的强度和韧性较好,在一定交联剂浓度下弹性模量和屈服应力分别达2.7kPa和5.0kPa。相同条件下,含油污泥水膨体对大孔道的封堵效果好于干污泥颗粒,有较高的注入压差,堵水率为90%。长岩心流动实验表明,污泥水膨体对高低渗透层的剖面改善率达97%。  相似文献   

14.
污泥调剖技术在桩106馆陶组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原油回收站废弃含油污泥及联合站罐底含油污泥组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调剖剂。通过室内实验,筛选了适合含油污泥条件的分散剂及固化剂,确定了应用浓度,利用该调剖剂进行现场试验,降低了调剖成本,取得了明显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胜坨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如何处置和环境污染问题,对原油回收站废弃含油污泥及联合站罐底含油污泥组分进行了分析,以含油污泥为主剂,pH值调节剂、分散剂、悬浮剂、助剂和钠土为辅剂,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含油污泥调剖剂SW-1。根据正交试验,确定了调剖剂SW-1的最佳配方:w(分散剂)=3.0%,w(pH值调节剂)=0.4%,w(助剂)=0.4%,w(悬浮剂)=0.6%,w(钠土)=3.0%。对调剖剂SW-1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调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封堵性和耐冲刷性。  相似文献   

16.
适于蒸汽吞吐井的含油污泥调剖剂的研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油污泥为主剂、水泥为固化剂、粉煤灰为填充剂,研制了一种适于蒸汽吞吐井的含油污泥调剖剂.通过抗压强度测试,选定的调剖剂配方为:含油污泥∶水泥∶粉煤灰∶水=1∶(0.8~1)∶(0.8~1)∶(1.1~1.5).封堵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调剖剂岩心封堵率在99%以上,突破压力在10MPa以上,具有较高的封堵强度;并联岩心试验表明,调剖剂绝大部分进入高渗透层,对于渗透率级差在10以上的地层,调剖剂对低渗透层的伤害在15%以内.耐高温冲刷试验表明,在经过200℃水蒸汽冲刷100PV后,渗透率和堵塞率均没有大的变化,说明该调剖剂具有较强的耐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