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报道了一种可进行实时和原位测试极化膜序参数的非线性聚合物极化特性电致变色原位测试系统,对四种掺杂型和键合型极化膜进行了初步测试,并给出了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2.
非线性光学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线性光学聚合物是新型的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功能材料,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简要介绍了非线性光学理论和极化原理,综述了非线性光学聚合物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首重阐述了掺杂型、侧主链型、交联型及共轭型等非线性光学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非线性光学聚合物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线性光学聚合物是一类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光电子技术和集成光学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在介绍非线性光学效应和极化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非线性光学聚合物材料研究现状及进展,着重阐述了掺杂型,功能型及共轭型等非线性光这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应用优势的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这类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的非线性光学材料—紫膜LB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光敏生物大分子掺杂的LB膜──紫膜LB膜的制备及其3次和高次光学非线性特性,研究紫膜LB膜中以光学非线性效应为基础的双光束耦合、多波混频和相位共轭等物理现象。研究结果表明,紫膜LB膜有可能在光学信息处理和光计算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5.
离子注入玻璃在非线性光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玻璃中注入金属离子导致在基底玻璃薄层中纳米金属族和纳米化合物的形成。此纳米粒子的存在和尺寸大小与基底玻璃的成分,注入离子类型、注入参数(能量与剂量)和热处理等因素有关。这些内米粒子呈现等离子激元振荡,增强了玻璃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因此离子注入玻璃在制造全光学开关器上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光束传输法对基于三阶非线性材料的弧型波导全光开关的开关特性进行了模拟,对两波导中心距、宽度及其不对称性等几何参数对开关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弧型波导全光开关具有较低的平均开关功率、数值化多次开关特性,有着弱光非线性全光开关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随着激光设备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它对人眼及各种电子装置的干扰、损伤等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激光防护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报道了激光防护共轭功能高分子的分子设计,合成系列共轭高分子,采用FT-IR、^1H NMR、UV、GPC和TGA对分子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测试了高分子的光限幅和非线性光学性能,讨论了高分子材料热性能增强与光限幅产生的机理以及分子结构与高分子光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推拉型偶氧化合物三阶非线性电极化率测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燕萍  孙真荣 《功能材料》1998,29(1):104-107
本工作报道了由皮秒激光和Z-扫描技术在两各推拉型偶氮化合物,在硝基苯偶氮-N,N-二甲基苯胺)NPADMPA)和对硝基苯偶氮-N-甲基苯胺(NPAMPA)的非共振吸收区测量与三阶非线性电极化率χ^「3」有关的非线性折射率n2。测得的n2值分别为2.2×10^-8esu和1.81×106-8esu。根据分子结构特征对这两种三队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作了 。  相似文献   

9.
非线性光学聚合物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述非线性光学原理的基础上,指出了非线性光学聚合物材料的应用优势,以二阶极化聚合物为重点,综述了非线性光学聚合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碲酸盐系统玻璃组成和结构对非线性光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碲酸盐系统重金属氧化物玻璃是一种优秀的非线性光学玻璃材料,具有较大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超快光学响应、较宽红外透过范围、较好稳定性以及广泛应用前景。碲酸盐系统玻璃中的中间离子和网络外离子的加入会改变组成网络的配位多面体组成、键性和能带结构,进而影响玻璃的非线性光学性能。探讨了碲酸盐系统玻璃的网络结构,阐述了玻璃组成、结构以及纳米簇和非线性光学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深圳星河丽兹·卡尔顿酒店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包括空调冷热源、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通风防排烟系统、消声隔振系统和自控系统等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hard rock tunnel boring machine,简称TBM)在撑靴以设定压力撑紧围岩后支撑推进系统存在较大流量损失的问题,设计出一种具有负载敏感、恒压控制和蓄能器辅助支撑功能的支撑推进(简称LSCPGT)系统。利用AMESim软件搭建了LSCPGT系统模型,仿真分析了LSDRGT系统在变推进负载下的压力流量响应,并对比分析了在支撑工况下LSCPGT系统和恒压控制泵型支撑(constant pressure gripper,CPG)系统,以及在推进工况下LSCPGT系统与负载敏感泵型推进(load-sensing thrust,LST)系统和定量泵型推进(ration thrust,RT)系统的压力流量响应.结果表明:LST系统和LSCPGT系统在推进过程中都没有流量损失;CPG系统在支撑工况下存在流量损失,而LSCPGT系统由于蓄能器的保压作用没有流量损失;相对于LST系统+CPG系统的支撑推进系统,LSCPGT系统在撑靴达到设定压力后效率至少可提高43.5%。所设计的LSCPGT系统在满足支撑推进要求的同时,避免了流量损失,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某乡村酒店空调设计,对客房空调系统提出了集中空调、多联空调、单元式空调三个方案,通过空调运行季节的运行费用及设备初投资进行15年本息合算的综合费用比较,显示单元式空调方案是初投资最少,综合费用最省的方案;对单元式空调方案存在外观问题的解决和优化设计;对真实能耗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空调系统的设计节能与否不仅需考虑设备标配的能效比,还要考虑系统的实际运行及使用情况,以达到设计成果实际节能及综合费用最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万达广场二期工程的空调系统设计,包括设计参数、冷热源、空调水系统、空调风系统、通风系统、防排烟系统和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5.
装备系统是装备标准化的依存主体.基于标准化系统应与装备系统紧密联系,标准化工作应对装备系统工程提供有效支撑的思想,提出了装备标准化系统工程的概念、基本原理与概念模型.具体地,分析了标准化与装备系统工程之间的关系,引出装备标准化系统概念及其系统工程的定义、要素、结构阐述,并对装备标准化系统工程的概念模型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6.
复杂机械系统一般弹性元件和刚性元件构成。在系统稳态运行状态下,弹性元件与刚性元件构成的系统阻抗是影响隔振系统传递损失的关键因素。本文建立了双通道传递系统阻抗数学模型,搭建了双层隔振机械系统试验台架,使用B&K3660D型多通道测量系统以及B&K 8203型力锤,采用锤击激励法测量阻抗,得到了系统初始安装状态的机械阻抗。通过调节机械系统基座结构强度,以及管路系统支撑刚度,研究了两传输通道系统阻抗与机械系统隔振效果,管路系统传递损失之间的关联性,并分析出了两传输通道系统阻抗与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试验研究表明:1,适度提高基座结构阻抗有利于隔振装置的隔振效果,当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时,增大试验基座阻抗有利于系统的隔振效果,2,通过改变管路系统弹性元件的属性及其布局形式,能有效增大管路系统的阻抗,提高挠性管路系统的能量传递损失,有效降低隔振系统的基座振级。  相似文献   

17.
新型定水温内循环水冷冷水机组测试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水冷冷水机组测试系统能耗大、工况稳定性差、运行成本高等弊端,研制出一种新型定水温内循环水冷冷水机组测试实验装置。详细介绍该测试装置的设计原理、系统组成和控制系统。实验证明,新的测试系统较常规测试系统,测试时间大为减少,测试效率及精度大大提高,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高效节能的水冷冷水机组测试装置。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央空调系统中,冷水机组的能耗占了整个空调系统能耗很大一部分,是整个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的关键.目前,冷水系统常用的系统形式包括一次泵定流量系统、二次泵变流量系统、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这三种系统形式的运行方式都是不同的,必须根据具体形式确定冷水系统的控制方式.着重讨论了不同系统形式下,冷水机组的启动和停机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9.
冰泥冷却系统能够利用夜间非用电高峰时的电能,降低制冷系统运行费用,因此目前各国(尤其是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对其应用较为广泛,对此也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为推广冰泥冷却系统在我国的应用,本文着重介绍其在建筑空调中的应用及组成。阐述冰泥冷却系统在超市冷冻冷藏中的应用,并与传统制冷系统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冰泥冷却系统的节能特点。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design and airworthiness verification of civil aircraft system,this paper completes the simulation modeling and fault modeling of aircraft electrical system. The aircraft electrical system is constructed in the form of dual generators and dual-channel power supply. The main power supply adopts the three-stage power generation system,the auxiliary power supply system uses th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nd a battery. The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is responsible for the electrical power conversion and the logic control in the system fault-patter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is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optimal design and control of the actual aircraft electrical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