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粗糙集的改进K—Modes聚类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K-Modes算法采用简单匹配的方法来计算对象之间的距离,并没有充分考虑同一属性下的两个不同值之间的相似性.基于粗糙集中的上、下近似,提出了一种新的距离度量,并重新定义了类中心,对传统K-Modes算法进行了改进.与其他改进K-Modes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粗糙集的改进K-Modes算法有效地提高了聚类精度.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新相异度量的模糊K-Modes算法。该算法假定不同属性对聚类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定义了新的属性值函数,以基于划分相似度的聚类精确度作为聚类结果的评价准则。通过真实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新的基于相异度量的模糊K-Modes算法比传统的模糊K-Modes算法有更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K-modes算法采用简单的属性匹配方式计算同一属性下不同属性值的距离,并且计算样本距离时令所有属性权重相等。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有序型分类数据中属性值的顺序关系、无序型分类数据中不同属性值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各属性之间的关系等,提出一种更加适用于混合型分类数据的改进聚类算法,该算法对无序型分类数据和有序型分类数据采用不同的距离度量,并且用平均熵赋予相应的权重。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人工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均有比K-modes算法及其改进算法更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4.
聚类是数据挖掘中重要的技术之一,它是按照相似原则将数据进行分类。然而分类型数据的聚类是学习算法中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传统的k-modes算法采用简单的0-1匹配方法定义两个属性值之间的相异度,没有将整个数据集的分布考虑进来,导致差异性度量不够准确。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基于结构相似性的k-modes算法。该算法不仅考虑属性值它们本身的异同,而且考虑了它们在其他属性下所处的结构。从集群识别和准确率两个方面进行仿真实验,表明基于结构相似性的k-modes算法在伸缩性和准确率方面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的相异度量的模糊K-Modes聚类算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白亮  曹付元  梁吉业 《计算机工程》2009,35(16):192-194
传统的模糊K-Modes聚类算法采用简单匹配方法度量对象与Mode之间的相异程度,没有充分考虑Mode对类的代表程度,容易造成信息的丢失,弱化了类内的相似性。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象对类的隶属度反映Mode对类的代表程度,提出一种新的相异度量,并将它应用于传统的模糊K—Modes聚类算法。与传统的K—Modes和模糊K-Modes聚类算法相比,该相异度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混合属性中数值属性与分类属性相似性度量的差异造成的聚类效果不佳问题,分析混合属性聚类相似性度量的问题,提出基于熵的混合属性聚类算法.引入熵离散化技术将数值属性离散化,仅使用二元化距离度量混合属性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在聚类过程中随机选取k个初始簇中心,将其它对象按照距离k个簇中心的最小距离划分到相应的簇中,选择每个簇中每个数据属性中频率最高的属性值形成新的簇中心继续划分对象,迭代此步当满足目标条件时停止,形成最终聚类.在UC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相异度和相似度度量是聚类算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因素,往往会影响到聚类分析的结果。很多聚类算法采用欧式距离作为计算数据相似度的度量。而欧式距离不能反映属性值的全局特性,且不顾及各属性之间的量纲差异,因此当不同属性间具有明显量纲或值域差异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对此,提出了一种广义加权Minkowski距离,即由各属性的量纲和值域信息来确定各属性的广义权值,既考虑了整个数据集的特性,又消除了各属性之间的不和谐,同时分位数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噪声属性值对距离度量的影响。将提出的新的距离度量用于经典的k-means算法和量子遗传聚类算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新的距离度量和引进量子遗传算法的聚类是更加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黄德才  钱潮恺 《计算机科学》2015,42(Z11):55-57, 71
针对近邻传播聚类算法不能处理混合属性数据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距离度量测度,并将其应用到近邻传播聚类算法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维度属性距离的混合属性近邻传播聚类算法。与传统聚类算法不同的是,该算法不需要计算虚拟的中心点,同时考虑了数据集整体分布对聚类结果的影响。将算法在UCI数据库的2个混合属性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同时对比了经典的K-Prototypes算法以及K-Modes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具有更好的聚类质量以及执行效率,算法的优越性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Michael K.Ng等人提出了新K-Modes聚类算法,它采用基于相对频率的启发式相异度度量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聚类精度,但不足的是在计算各类的属性分类值频率时假定类中样本对聚类的贡献相同。为了考虑类中样本对类中心的不同影响,提出一种粗糙K-Modes算法,通过粗糙集的上、下近似度量数据样本在类内的重要性程度,不仅可以获得比新K-Modes算法更好的聚类效果,而且可以在保证聚类效果的基础上降低白亮等人提出的基于粗糙集改进的K-Modes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对几个UCI的数据集的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出新算法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0.
K-modes算法中原有的分类变量间距离度量方法无法体现属性值之间差异,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器中间运算结果的距离度量。该度量构建代表分类变量的特征向量并计算向量间的欧氏距离作为变量间的距离。将提出的距离度量代入K-modes聚类算法并在多个UCI公共数据集上与其他度量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距离度量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