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果味酸豆乳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酸豆乳饮料的生产工艺。由于该饮料性质不稳定易产生脂肪上浮和蛋白质沉淀等现象,使产品外观和口感欠佳,针对这些问题,本实验使用不同HLB值的混合乳化剂与不同的稳定剂配合使用,进行工艺探讨,得出最优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2.
豆乳乳酸菌饮料,是以豆乳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风味的仿酸乳制品。本文就其豆乳的制备、发酵液的生产以及产品发酵和产品后期处理做了叙述。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豆浆、牛乳为主要原料,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共同发酵生产酸豆乳饮料的方法,并探讨了“去除豆腥味”和“提高饮料稳定性”的工艺。  相似文献   

4.
发酵豆乳饮料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使用不同的稳定剂和不同H LB值的乳化剂,并结合均质和灭菌工艺,对发酵豆乳饮料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混合乳化剂(单甘酯∶蔗糖酯1∶1)添加量为0.15%、CM C为0.4%、PGA为0.2%时,经30M Pa、40℃两次均质发酵豆乳饮料的稳定性最好。80℃、20m in灭菌后可使饮料保存60d以上。  相似文献   

5.
豆乳的生产工艺及豆乳系列饮料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大豆经浸泡、磨制、分离、脱腥、灭酶、均质、灭菌等工艺处理后,成为一种营养丰富,易于人们接受的大豆系列饮品为人们提供了大豆的一种科学方便的食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高压均质条件对脱脂油莎豆乳品质的影响,该试验研究了均质压力、次数对脱脂油莎豆乳的粒径、稳定性、流变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均质压力(0~30 MPa)和次数(1~2次)的增多,脱脂油莎豆乳的粒径、黏度减小、稳定性略有提升。均质压力达40 MPa、均质次数3~5次时,粒径变化不明显,稳定性下降。最佳高压均质条件为均质压力30 MPa、均质2次。在此条件下,脱脂油莎豆乳粒径分布峰向左移动,粒径显著降低,D(4,3)由(32.33±0.82)μm减小至(16.77±0.15)μm,表观黏度下降,稳定性增加,微观结构中大颗粒消失且颗粒分布均匀,表明得到的脱脂油莎豆乳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7.
<正> 医学证明,魔芋葡甘露聚糖对肥胖症、糖尿病、便秘及高胆固醇等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魔芋葡甘露聚糖的理化性质和医疗保健作用使魔芋精粉在食品工业中有多种用途,常用作增稠剂、乳化剂、保鲜剂、品质改良剂及食品原料。 我们的试验是用大豆分离蛋白和魔芋精粉为原料,在考察原料特性的基础上,研究魔芋精粉对酸性大豆蛋白溶液的稳定作用,通过不同的酸化方法,确定配制型酸豆乳魔芋饮料的配方和工艺,研制出均匀稳定、口感良好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酸性豆乳饮料的制作方法,由于该饮料不稳定而使产品质量欠佳.因此,本文从二次调酸、乳化剂的选择、均质、杀菌工艺等方面对酸性豆乳饮料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均质与乳化稳定剂对豆乳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离心沉淀率,静止沉淀量为评价指标,探讨了均质温度,均质压力,均质次数,豆浆浓度及稳定剂对豆乳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豆乳浓度为1:10,均质温度为60℃,采用两级均质,一次压力为25mPa,二次压力为20mPa与结论一致,单甘酯添加量为0.06%,蔗糖酯添加量为0.08%,CMC-Na添加量为0.12%时,豆乳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乳酸发酵草莓豆乳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发酵草莓豆乳饮料是以水解豆乳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混合一定量的草莓汁,再配以辅料(蔗糖、酸味剂),接种发酵而成。采用L9(3^4)正交实验,确定乳酸菌发酵豆乳的最佳原料配比为:水解豆乳和鲜奶比例8:2,蔗糖添加量为8%,草莓汁用量10%,柠檬酸用量0.15%,接种量3%,发酵时间7-8小时。产品口感细腻,酸味可口,风味独特,是营养保健型发酵饮品。  相似文献   

11.
12.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嗜酸乳杆菌发酵后,调配成发酵豆乳饮料.通过三元二次回归正交实验结合二次回归正交方差分析和岭嵴法分析对其各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最佳的工艺配比:乳化剂为0.15%(单甘酯:蔗糖酯:1:1,HLB值为8)、CMC为0.24%、果胶为0.10%,蔗糖为6%、络合物为0.23%、pH值为4.0、均质压力为25 MPa.  相似文献   

13.
<正> 大豆蛋白质水溶液中,添加 K—酪蛋白,含有 K—醪蛋白的酪蛋白,脱磷酸 B—醪蛋白1~2种以上,并且添加钙盐溶液,以防止大豆蛋白质的沉淀,以此方法生产大豆蛋白质饮料。以豆浆为代表的大豆蛋白质饮料,作为优良的蛋白质饮料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对该  相似文献   

14.
以优质大豆为原料,,采用纤溶酶产生菌进行发酵,研制豆乳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纤溶酶产生菌发酵豆乳饮料的工艺为:接种量7%、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37℃;根据正交试验结果,纤溶酶产生菌发酵豆乳饮料最优调配参数为:添加蔗糖9%、混合乳化剂(单甘脂:蔗糖酯=1:1)0.15%、CMC(羧甲基纤维素)0.1%、PGA(藻酸丙二醇酯)0.2%,4℃冷藏5 d内饮用口味最佳。  相似文献   

15.
16.
陈晨 《食品科学》1980,1(5):20-25
<正>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而蛋白质中所含氨基酸的比例也很平衡(Smith和Circle,1972)。许多世纪以来,大豆已经成为东方人民膳食中的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尽管这些营养好,  相似文献   

17.
以植物乳杆菌发酵复合豆乳饮料为研究对象,对复合豆乳发酵前后的蛋白质、小肽、脂肪、乳酸及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前后大豆异黄酮单体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复合豆乳发酵前后香气成分;通过3种体外总抗氧化能力测定方法对复合豆乳发酵前后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复合豆乳发酵后小肽、乳酸、氨基酸含量较发酵前显著上升(p0.05);糖苷型异黄酮转化为游离型异黄酮;总抗氧化能力较发酵前有所增加;醇、酸、酯类等香气成分在发酵后显著增加,有利于改善复合豆乳风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多种大豆饮料生产中的去腥方法及特点。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发芽大豆富集多肽的培养条件,并以富含多肽的发芽大豆为原料,进行发芽豆乳饮料研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豆乳饮料配方和稳定剂添加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H 5.0的柠檬酸缓冲液(CBS)培养大豆发芽5d多肽含量达到最高值,为88.71mg/g;以饮料的感官评定值为指标,优化出的多肽豆乳饮料配方为蔗糖添加量8%、柠檬酸添加量0.025%、牛奶添加量20%。稳定剂添加试验表明:PGA添加量为0.15%、黄原胶为0.05%、CMC为0.05%时饮料的稳定性最佳。大豆发芽改善了豆乳口感,豆乳中多肽含量是未发芽豆乳的2倍,产品色泽乳白,具有豆香味。  相似文献   

20.
以海藻汁液和大豆浆混合液为原料,固定化清酒酵母或产香酵母A-2于25℃或30℃发酵12h,再接种固定化醋酸杆菌于35℃发酵18h,发酵液经过滤后,制成海藻豆乳醋酸饮料,经测定该饮料总酸含量为4.2g/L-4.5g/L,总酯含量为1.6g/L-1.8g/L,乙醇含量为0.83%-0.86%(v/v),碘含量为15mg/L-16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