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峨嵋蕺菜的营养成分含量和挥发性油的抑菌效果,观察其异地栽培后形态的变化,为评价这一蕺菜属新物种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峨嵋蕺菜引种栽培到湖南怀化后的形态特征,测定其地上、地下部分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含量;采用二倍稀释法,检测其地上、地下部分挥发性油对6种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峨嵋蕺菜在湖南怀化栽培4年后形态特征无明显变化;地上部分总糖、脂肪、VC、蛋白质、黄酮的含量分别为7.1%、6.38%、70.46mg/100g、12.35%、11.80mg/g,地下部分的含量则分别为12.6%、6.25%、51.62mg/100g、10.20%、3.09mg/g;峨嵋蕺菜挥发油对于所有受试细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比较明显,但对大肠埃希氏菌、普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很不显著,地上部分挥发性油的抑菌效果略好于地下部分。结论:峨嵋蕺菜与鱼腥草在营养成分含量和挥发性油抑菌效果方面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3.
4.
5.
6.
7.
黄花菜——名花,美食,良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花菜,又名萱草,也叫金针菜,古名忘忧,是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南部及日本,近年来,欧美各地栽培颇盛。黄花菜是著名的观赏花卉,花冠六出,向后反卷,极是俊俏。花形种类很多,有的直立如林,有的下垂如钟,有的舒展如盘,有的重英飞舞,千姿百态。黄花菜除了黄色的外,尚有朱红色、深紫色和米黄色多种。有的品种花瓣上还带有酒金斑点,或圈圈晕色,绚丽多彩,很是喜人。苏东坡有诗赞曰:“宣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苦心插。”我国2O00多年前就有黄花菜的栽培。古籍中关于黄花菜的记载很多,最…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测定了蕺菜的9种矿物元素和研制了蕺菜饮品。此还简述了蕺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这一切为蕺菜饮品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蕺菜的矿物元素测定及其饮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食品工业步入天然,高科技时代,蕺菜具有应用价值和良好前景。本文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了蕺菜的9种矿物元素含量,对蕺菜饮料的生产工艺和配方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确定出该饮料的最佳组合方式为A2B2C2D4E3,即澄清的蕺菜汁用量35%,蔗糖5%,蜂蜜2.2%,柠檬酸0.4%,柠檬酸钾0.3%,水为57.1%。通过小试,还确定出产品最适稳定剂配方为0.12CMC和0.10%海藻酸钠复合使用。此外还简述蕺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这一切为蕺菜饮料的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如何利用野生植物——蕺菜(又名鱼腥草)研制成罐头制品的生产工艺及有关技术问题进行探索。一.蕺菜简介:蕺菜(Houttuynia cordata)。又名鱼腥草、折耳根;属三白草科,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及日本、印度尼西亚、爪哇等国。按中医记载,蕺菜叶和茎可入药。其性微寒味辛,有开胃健脾,利尿清热,止血止咳,提脓拔毒,镇痛消炎之作用。可治肠胃炎症、痢疾等病。 相似文献
15.
川人把蕺菜称作“侧耳根”。有点怪,有的又写成“折耳根”,我若调侃一下,便是“折尔根”了──折下你的根茎。 蕺菜,江南称“鱼腥草”,其名恰如其份。我曾去苏州洞庭东山游玩,于一阴湿的宅后首次采得,揉碎其叶后,鱼腥味浓浓。我知其为草药,因药店里,专治气管炎的“鱼腥草片”我曾服用过。 报载,江浙等地有人常采蕺菜嫩叶,凉拌而食。我常在江浙一带旅游,却未发现餐馆有售,可能只是乡间才有人这么做。 有位北方人,从不知蕺菜可以入口。有一次到贵州都匀,在亲戚家吃饭,见桌上有此菜,看上去像是去皮的微型甘蔗,入口奇臭,令… 相似文献
16.
17.
香椿,楝科落叶乔木,常见于我国南北各地。树干可高达10余m,羽状复叶,冬季枯落。翌年春天枝条长出嫩芽,呈红绿色,其初生叶呈紫红色,随着气温的升高,渐次转为绿色,叶柄则为红色。香椿它既没有桃李艳丽的花朵,又没有诱人甜美的果实,但它却以独特的香叶博得人们欢心与喜爱。香椿芽就是春季从椿树枝条上抽出的嫩芽,芽内有嫩茎和未开展的嫩叶,又名香椿头、香椿芽、香椿尖等。这些幼嫩叶芽成束丛生,质地柔软,鲜美脆嫩,富有香气。民谚云:“三月八,吃椿芽。”每年农历三月三,正是香春芽上市的大好季节。年年在这时大量的香椿芽被采摘进入千家万户的餐…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