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硅铁红色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少明  俞康泰 《陶瓷学报》1999,20(4):181-185
采用XRD、DTA -TG、Mossbauer、激光颗粒分析仪、分光光度计对硅铁红色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分析了其化学组成、矿物组成、颗粒组成及其呈色机理。结果表明 ,硅铁红色料是一种包裹色料 ,其主要化学成分SiO2 在色料中起载体作用 ,类似于锆铁红色料中ZrSiO4晶体的作用 ,而Fe2 O3作为着色剂 ,是色料呈色的主要成份。未经高温处理的色料因褐铁矿的存在 ,在CIE色图中处于Y(黄 )与YR(橙 )之间 ,呈深土黄色 ,而经高温处理后 ,色料其主要呈色矿物为α -Fe2 O3,在色图中处于YR(橙 )与R(红 )之间 ,呈桃红色。  相似文献   

2.
硅铁红色料包裹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俞康泰  彭长琪 《陶瓷》2000,(3):23-26
采用XRD、DTA-TG、SEM、EPMA等现代测试方法,研究了坯用硅铁红色料的物质组成及其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揭示了硅铁红色在高温下稳定呈色的包裹机理。  相似文献   

3.
王艳香  黄丽群  孙健  彭文 《陶瓷学报》2010,31(3):395-399
采用溶胶-凝胶共沉淀法制备了硅铁红陶瓷色料,并且用色度测量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RD仪等分析手段对色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Si/Fe摩尔比、合成溶液pH值、煅烧温度和矿化剂对色料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铁比和煅烧温度的增加,色料的红度减小;随着pH值的增加,色料的红度值增加,当pH为10时,色料的红度值达到28.93;矿化剂的加入有利于色料的呈色,其效果与加入量有关,加入量低于3wt%时以LiF效果最好,加入量高于3wt%时以NaF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俞康泰  徐斌富 《陶瓷学报》1999,20(3):123-126
采用XRD、DTA-TG测试方法研究了硅铁红色料中的矿物组成及热处理过程中的物化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mossbauer谱分析了Fe的存在形式,价态及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得出几点结论,为进一步探讨该色料的呈色机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杨柯  刘阳 《陶瓷学报》2012,33(1):59-61
以硅溶胶和氯化铁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制备硅铁红色料,采用正交分析方法探讨了工艺因素对色料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Si/Fe比是影响合成硅铁红色料的主要因素。X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的色料主要是SiO2玻璃相对着色剂Fe2O3进行包裹。  相似文献   

6.
以氯氧锆制备过程中的废料作为硅源,添加FeCl3·6H2O着色剂,用氨水作为沉淀剂,制备了硅铁红包裹色料.采用极差分析方法探讨了工艺因素对合成色料的影响.结果表明,Si/Fe比是影响合成硅铁红色料的主要的因素.X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的色料主要是SiO2,玻璃相对着色剂Fe2O3进行包裹.  相似文献   

7.
硅铁闪速燃烧合成氮化硅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闪速燃烧合成新技术 ,以粒度≤ 0 .0 88mm的FeSi75硅铁细粉为原料 ,在 0 .2MPa的低氮气压力与 14 0 0℃的燃烧温度条件下 ,制备了细蜂窝状氮化硅铁。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 ,这种氮化硅铁主要由短柱状β Si3N4 相和Si3Fe相组成 ,其结构特征是以Si3Fe形成核心 ,并被Si3N4 包裹。同时 ,还用热力学原理探讨了由硅铁闪速燃烧合成氮化硅铁的工艺条件、形成产物的形式、反应的中间产物和残留金属的形态。热力学研究结论和实验检测结果相一致 ,从而在理论上阐明了闪速燃烧合成是制备氮化硅铁的一种理想工艺  相似文献   

8.
9.
超声共沉淀法制备硅铁红陶瓷颜料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超声共沉淀法制备了硅铁红包裹型陶瓷颜料 ,采用X射线衍射、颜色测量、光学显微镜观察等分析手段对颜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超声频率、超声作用时间、Si/Fe比、热处理温度以及矿化剂加入对颜料包裹率以及颜色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超声波作用频率提高、时间延长以及配比中Si/Fe比的提高和矿化剂的加入有利于提高颜料中氧化铁的包裹率 ,但其对颜料的颜色的影响不大。煅烧温度的提高可以明显提高颜料的包裹率和明度 ,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颜料的红度值  相似文献   

10.
黄丽群 《陶瓷学报》2010,31(3):475-479
以SiO2为包裹相,Fe2O3为发色剂,采用固相法制备了硅铁红陶瓷颜料。考察了SiO2/Fe2O3质量比、铁源、煅烧温度、矿化剂以及助色剂等对色料的影响。采用XRD仪、扫描电镜和色度测量仪等分析手段对色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iO2/Fe2O3=85/15(质量比)时色料红度值最大,煅烧温度1100℃最佳,以硝酸铁制备的色料红度值达到22.31,以加入3%的复合矿化剂Na2SiF6:LiF=2∶1(质量比)效果最好,不同的助色剂对色料的影响不同,其中以La(NO3)3为助色剂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IDA法草(双)甘膦工艺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卫东  周月国  张辉 《现代农药》2006,5(4):13-14,20
重点介绍了IDA法草(双)甘膦生产工艺路线;探讨了影响草(双)甘膦收率的因素,确定了三氯化磷、双氧水、硫酸亚铁的投料系数以及双氧水氧化温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开发优于DVD的下一代高密度光盘,需要新的原盘制作工艺--采用分辨率高于传统激光的曝光光源。开发了用电子束作曝光光源的原盘制作装置--EBR(Electron Beam Recorder),采用2P复制及注塑成型方法,试制了CD尺寸容量25GB的光盘,且性能良好。进而完善制作条件,显示处具有超过200GB高密度记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杨军 《佛山陶瓷》2006,16(6):13-14
本文主要介绍了镨黄色料生产的新工艺,并分析了新工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对沧炼特种油有限责任公司加氢精制装置改造以后,利用馏份油在临氢条件下开发生产PVC手套,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聚氯乙烯糊树脂降粘剂的生产工艺以及相关控制参数进行了考察分析。试用结果表明该产品达到了聚氯乙烯糊树脂降粘剂要求。  相似文献   

15.
梁文源 《佛山陶瓷》2006,16(7):10-12
本文根据国内外红砖厂成功改造生产劈开砖的经验,论述了利用红砖厂粘土原料生产劈开砖的工艺:介绍了劈开砖生产原材料配方的选择,成形、干燥、焙烧各工艺参数的控制及克服缺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色度学概念,从色差控制技术和车身色差管理方面阐述色差匹配,为汽车制造过程色差管理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锆铁红色料生产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佛山陶瓷》2004,14(3):25-25
现在大多数生产锆铁红色料厂家都反映锆铁红在生产过程中工艺很难控制,质量不够稳定。但据笔者多年从事锆铁红色料的生产经验,只要把握好生产过程中几个重点环节,完全可以实现稳定产品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不同国家和民族对色彩持有不同观念,作为亚洲设计领域的先进国家日本,对红色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历经时日形成了红色的色彩文化。  相似文献   

19.
cat  胡寒 《中华手工》2011,(8):80-83
说要采访区志航的家,他爽快地说来吧。在幽静小区最里端的一楼,我们叩门走进去,穿过一条灯光迷离的长走廊,陈列了不少新奇小物如同小型展馆。正纳闷谁家会这样啊,又一转,豁然开朗,十几个餐位的长条形餐桌以主角的姿态出现眼前,嗯,是客厅模样,可又似乎有些不对……区志航笑道:这里一半是家,一半是工作室,是我家客厅的延伸。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测甲酚红的变色性能,判断其pH分辨能力的大小。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pH 0.0~10.0时的吸收曲线和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色差计法测定相邻pH之间的色差。结果测出甲酚红及其试纸在pH 0.0、1.0、2.0、3.0、4.0、5.0、6.0、7.0、8.0、9.0、10.0的色品、色调和相邻pH之间的色差。结论按最大吸收及其吸光度的差别,或按色差值的大小,用甲酚红可正确检测pH 0.0~3.0和pH 7.0~10.0的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