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风机动叶调节原理及故障频发点的共性,对秦皇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轴流风机运行中多发的动叶摆动故障进行总结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动叶调节的控制设备液压头及执行器故障是造成动叶摆动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靖远电厂2号炉大型动叶可调式轴流送风机为例,结台在整套启动调试过程中遇到的生产实际问题,阐述了轴流风机喘振的原理及危害性,介绍了防止喘振发生的“预开入口动叶法”并对防止风机喘振的常用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4.
分析了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喘振发生的机理,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可供动叶可调式轴流负机设计选型与改造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8.
动叶可调轴流风机因其调节效率高、调节范围宽而被电厂广泛采用,特别是在老机组的改造中因场地所限应用更广。随着动叶可调轴流风机的大型化,动叶因离心力而产生的关闭力矩不容忽视。特别是脱硫增压风机,因其可能接触到从脱硫吸收塔出来的湿烟气,存在因腐蚀和动叶叶柄与轮毂之间积垢等而增大动叶调节力的问题。因此,更精确地平衡叶片关闭力矩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动叶的受力分析,计算出动叶的关闭力矩,最终提出平衡锤的计算依据,以最大限度降低动叶的调节力,减少油缸的调节压力,从而提高调节系统及风机设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电站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叶轮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结合流固耦合理论,对某电站两级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叶轮的静态及动态特性分别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离心载荷及气动载荷对叶轮应力及变形分布具有重要影响,考虑流固耦合作用后,叶轮最大等效应力值减小约6%,最大总变形位置从叶尖后缘点变为叶尖前缘点;叶轮一阶模态的坎贝尔图表明,在风机转速1 490 r/min附近,最危险的是k(阶次)=m(节径数)=10"三重点"共振条件,共振裕度为1.9%。当节径数m≤6时,该文的叶轮振动特性避开了"三重点"共振。研究结果对动叶可调轴流风机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介绍动叶可调轴流风机的特点、运行工况的调节方法、调节机构及调节原理,指出轴流风机调节过程存在的不足,从风机的系统结构及运行方面分析风机调节困难的原因并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针对风机喘振保护的配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妈湾发电总厂一次风机失速原因,从热控角度在分散控制系统(DCS)中通过采取失速预警、失速前预处理、失速判别及失速后设备联锁动作等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由于热力系统缺陷导致一次风机失速的可能性,同时减轻了一次风机失速后对机组运行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风机的耐磨性、高效率范围、调节性能、使用维护、可靠性及设备投资等方面分析比较了动叶可调轴流风机、静叶调节轴流风机和离心式通风机在电厂引风机的应用比较,并结合实例简单介绍离心风机中采用液力调速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分析了它实现变速调节的经济性及静叶调节轴流风机选型理论以阐述其选型比较。 相似文献
13.
通过阐述轴流风机失速和喘振的机理,分析实际生产中轴流风机失速和喘振的发生原因,并对600MW机组双级轴流一次风机运行中叶片漂移的原因进行讨论,提出在检修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目前300 MW以上燃煤发电机组一般都采用轴流式引风机,其中又以静叶可调式轴流风机占大多数。针对轴流风机在运行中避免失速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静叶可调轴流风机失速的一种主要原因是调节叶片开度定位错误使风机运行在失速区,检查并纠正其开度指示后即可避免失速。 相似文献
16.
动叶可调式轴流吸风机钢叶片由于运行工况、介质等因素经常磨损,给设备及机组带来种种隐患。从废旧物品再利用的角度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采用热喷涂的方法对钢叶片进行修复的改进方案,避免了检修费用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动叶调整式轴流风机动叶卡涩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叶调整式轴流风机能在运行中改变叶片的角度,从而调节风量,具有良好的调节性能,在大型锅炉上被广泛采用.液压调节系统是动叶调整式轴流风机的重要系统之一,对沙角C电厂的送风机和一次风机动叶卡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并通过检修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燃煤电厂增压风机与引风机合并改造中,分析了静叶可调轴流引风机和动叶可调轴流引风机的设备特点、初投资、运行和节能效果。根据分析结果,风机应选用动叶可调轴流引风机。改造实例也证明采用动叶可调轴流风机,在保证风机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投资,且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风扇叶片是决定风扇性能的主要部件,本文采用我司的风扇风叶开发系统进行翼型参数分析,得出风扇叶片设计关键控制的几何参数,再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和最佳气动布局思想和方法对风叶的几何设计参数进行综合分析与优化改进设计。确定优化方案后,制作样机,进行性能检测验证和改进提高,确保风扇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