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空间有利于解决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停车难、慢行安全等一系列交通问题,文章结合宜昌市夷陵广场和五一广场案例,优先从交通需求的角度,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及方案,打破以往由商业主导城市中心区广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的常规思维,为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广场地下空间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甘肃省武威市武威文化广场设计的项目背景、设计思路、原则和手法的总结与分析,探讨了在城市中心商业区文化广场设计过程中,如何在确保人、活动、景观、功能协调统一的前提下,在为市民提供舒适的广场文化、休闲空间的同时,充分考虑利用地下空间开发提升地块的商业价值,合理利用广场的地下空间解决城市中心商业区机动车和自行车的停放问题,优化广场周边的交通状况,创造地上文化休闲与地下商业有机结合的多维立体广场空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结合广场建设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能够为城市中心的交通和商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文章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对公共活动广场和交通集散广场这两类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广场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商业中心区功能高度复合、空间高度集聚,其发展要求建立舒适的全步行系统、空间垂直发展。地下空间的立体化发展机制是利用地下交通空间带动“地下商业、休闲、娱乐”功能发展,增强城市空间之间的联系使之达到功能混合、空间集聚、交通网络化的目的。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城市设计的关键在TOD模式导向下以轨道交通为“发展轴”,与其他区域或中心联系;以轨道站点为“发展源”、地下步行网络为“发展流”、地下车库为“发展块”,将机动车交通全部放入地下,构建片区化、网络化、立体化、简洁化的地下空间形态,建立轨道影响区内的全步行系统及立体步道网络串联公共空间、娱乐空间、商业空间,促进商业中心区的立体集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金燕 《城市住宅》2021,28(5):89-90
广场能给人们提供休憩、娱乐、交往的公共场所,可展现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是"城市的客厅",同时也是城市居民开展各种公共活动的室外休闲空间.20世纪末以来,我国以商业和交通为功能的城市中心区广场地下空间开发曾一度掀起高潮,其能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对地下空间利用模式和开发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归纳总结经典的城市广场地下空间案例,为未来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提出科学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渐凸显。开发地下空间,发展地下交通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趋势。国外地下空间交通组织已有一些较为成熟的经验,通过借鉴与学习,对宁波市行政中心广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进行交通组织模式研究,梳理其地下车行网络和步行网络,在地下空间进行人车分流。步行网络完成了与地面和公共交通的连接,实现了步行网络的系统化和便捷性。通过地铁出入口两级提升的方式,对地铁客流合理分流,解决了轨道交通客流快速疏散和商业人流聚集的矛盾。合理的地下空间交通组织,不仅形成了令人愉悦的空间意向,更能提高地下空间利用效率,解决城市中心区土地稀缺和交通拥堵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方案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在本地块中央形成一椭圆形广场,并将当初规划中横穿中心区的城市道路改为两条地下单行道,从而将机动交通与步行人流彻底分离、创造一种全新的城市休闲商业空间.  相似文献   

8.
徐知兰 《世界建筑》2006,(1):102-104
丰泰尼亚斯联盟日厂区的改造设计采用了一种全球普遍的城市问题解决方案,沿主要街道(切塔大街)营建了丰富多样的室外空间。这些空间在概念上与单独的步行区域结合,形成了一系列的街区内部空间,既避免了外部干扰,同时又向周围保持开敞。两种不同的城市方案决定了室外空间的多样性:一种是交通密集的街道;另一种则是可被用作内部休闲和辅助交通的区域。新建筑围合出的一个个广场则营造出  相似文献   

9.
Pedway为芝加哥地下步行系统。这个始建于1951年的庞大系统提供了一个不受天气和机动车干扰的舒适、安全的步行空间;同时结合步行沿线地下空间资源,形成了集中交通、办公与商业等功能的地下综合体,被称为芝加哥“地下城”。本文试图从Pedway的历史沿革、物理空间、规划体系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来诠释这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0.
Pedway为芝加哥地下步行系统。这个始建于1951年的庞大系统提供了一个不受天气和机动车干扰的舒适、安全的步行空间;同时结合步行沿线地下空间资源,形成了集中交通、办公与商业等功能的地下综合体,被称为芝加哥"地下城"。本文试图从Pedway的历史沿革、物理空间、规划体系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来诠释这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1.
莲花路街区是珠海市最具城市气氛和城市特征的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了混杂与兴旺并存。通过合理开发地下空间,可以改变由于长期无序发展造成的街区混乱的状态,进一步增加街区的凝聚力,改善街区环境。文章着重对莲花路街区地下空间规划中商业结构、交通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进行了探讨。通过地下停车系统解决街区停车混杂局面,并辅以完善的地下步行系统,有效地组织了街区动静态交通;在原有商业中心的基础上增加两条地下商业街,既提高街区商业凝聚力又创造了地面的绿化景观带,将原有莲花路街区改造成集商业、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立体化综合性街区。  相似文献   

12.
虹桥西交通广场延伸段集交通功能、公共商业服务功能、地下空间功能于一身。在虹桥枢纽西交通中心的交通设计中,利用商业综合体的竖向设计.连接便捷的轨道交通;进行流线设计,形成连通的地下商业功能空间;通过接口设计,预留周边商业开发的可能性。在西交通广场延伸段商业综合体的平面设计中,通过屋顶层的平面设计,创建丰富的景观空间;地下空间一层的平面设计,形成多样的地下空间效果;轨道交通站台的平面设计,实现完善的地下空间功能;优化景观设计,繁荣商业综合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移动是当代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轨道交通让城市的空间和时间重新定义,也改变了城市居民的活动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现代化的交通广场营造成集交通、娱乐、休闲、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空间,以便在给居民提供便捷交通的同时,满足多元的城市需求。  相似文献   

14.
樊Nai麟 《新建筑》1994,(2):27-28
从城市空间的角度介绍了新乡市怡园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手法;结合地下人行通道,下沉式广场,人防工程及绿化等,合理组织商业及居住用地,以创造优美的城市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以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的步行系统规划为例,探讨了在当前汽车时代背景下,步行系统对于构建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中心的重要性,以及对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步行交通发生源、目的地研究,提出了以地面为主、地下和空中为辅的立体化步行空间的构建原则,并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要地段城市设计两个层面进行规划保障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庭作为商业动线上的重要节点,其作用是在动态的交通流线中适当组织静态的休闲节点,与流动的步行路线共同组成一系列的地下空间秩序,使地下空间形成深远、立体而富于变化的层次、错落有致的空间,明确商业动线的方向,增加地下空间的趣味性,使商业空间更具有流动性和观赏性,改善地下商业空间的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王向荣  林箐 《风景园林》2006,(1):102-105
地点:瑞典马尔默设计:安德松建成时间:1997位于瑞典马尔默市中心的古斯塔夫.阿道夫斯广场(Gustav Adolfs Torg)是一个步行交通与娱乐休闲相结合的公共空间。S.I.安德松运用圆、椭圆和直线的形式,以及用喷泉、路灯、花池、矮墙等要素,将广场划分出不同的使用空间,特别是将广场中穿越与停留两种不同的区域分开,从而形成了广场特有的个性。广场西边用树木和矮墙将广场与公交车站分开。广场东面的铺装延伸至建筑物边和城市的步行街中,直线排列的古典式喷泉为广场带来活跃的视觉和音响效果。广场的不同区域被赋予不同大小和质感的石材铺装。北…  相似文献   

18.
屈晓勤 《建筑知识》2013,(12):36-37
本文所研究的郊区商业步行街区是适应大城市环城游憩(即郊区休闲)理念下产生的商业群体建筑模武。有别于城市商业步行街区受限于城市肌理的高密度布局,其空间序列的规划设计有更充裕的发挥空间,设计的主要矛盾也转向满足游客的休闲体验消费心理以及如何与郊区环境有机共存。文章阐述了基于郊区休闲行为需求的商业步行街区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以一些郊区步行商业街区为侧,对商业步行街区的空间序列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为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高铁建设的如火如荼,国内许多城市新建和改建了一批火车站并更新了站前广场区域。近年我们承接了唐山北站站前广场片区城市设计和交通组织横向研究项目,并对客站步行广场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文研究重点是客站步行广场的空间使用和品质问题,在借鉴行为心理学理论和调研归纳的基础上,分析了铁路客站步行广场的职能和问题,探讨了步行广场的设计理念和广场的空间构成和形态,客站步行广场设计要从人的需要出发,解决便利可达性的同时满足人的多样性活动需要和信息交流的需要,提升公众的参与性、互动性才能增添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20.
吐鲁番广场     
这个方案是个探索性方案,也是一个实现了的方案。由于地处吐鲁番,加上变通干道将广场一分为二,我将观礼台和管理部门跨交通干道设置,并用类似光塔的四个垂直构件(灯塔)限定干道的两边入口。这样一来,横跨地块的机动车道变成了广场的半地下部分,从而构成了一个商业、休闲、集会三俣一的完整的城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