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酱油质量优劣,一般感官鉴定就是指酱油的色、香、味、体几方面如何,而色泽又在当地人们认识中占了首要地位。所以为满足广大消费者喜爱色的要求,我们厂不仅在生产环节中抓了酱油的香、味、体,而且还着重抓了色泽这个问题。为了保证成品酱油色泽都能达到一定的标准,厂部规定在每批酱油化验项目中添加了测定色素的要求,因此我们出厂的酱油除主成分、食盐、全氮、氨基酸合格外,色素也要达到标准,我们根据长时间 相似文献
2.
5.
7.
8.
10.
11.
12.
酱油色泽的生成与生产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酱油的色泽主要是来自氨基化合物和糖(特别是戊糖)的褐变反应。褐变反应可分为非酶的褐变反应和酶的褐变反应;非酶褐变反应又有非氧化加热褐变反应(非氧化褐变)及氧化褐变反应之分。根据目 相似文献
13.
酱油发黑为一种不正常现象,本文从原料配比,酱醪发酵红色素形成机理等方面剖析了酱油烧菜色泽发黑的原因。建议在制酱油过程中将原料蛋白质和淀粉质合理调配好,不能采用高温进行酱醅发酵,更不能使用炭化物质多的酱色,同时低质酱油不能再酿造。 相似文献
14.
15.
研究酿造用水中的金属含量和酱油色泽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 1.测定了各地酿造用水中的金属含量,结果为铁0.01——0.7,铜0——0.01,锰0——0.15,钙7.0——150ppm范围。 相似文献
16.
酱油是烹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之一,起着调味与着色作用,其色泽是一项重要评价指标。实验以10种市售酱油(生抽)色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密度(ρ)、白利度(B)、明度指数(L*)、红绿指数(a*)、黄蓝指数(b*)、色率(CI)、红色(RI)和黄色指数(YI),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和判别分析(DA)三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品牌酱油按色泽进行区分。结果表明:10种酱油按色泽差异可分为4组,第一组为1、2、4号(厨邦、海天、淘大),第二组为3、5、6、7、10号(东古、味事达、千和、加加、三不加)、第三组为8号(中坝)、第四组为9号(瓦岗)。研究结果可为酱油的色泽评价区分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7.
色、香、味、形是我们对烹饪菜肴好坏的最直接和最显著的感官评价指标。色是烹饪的菜肴给人的感官视觉——可见的颜色或色泽,色为菜肴感官评价指标之首,可见其重要地位。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曰:色恶,不食。台湾著名哲学家张起均先生曾在他的《烹调原理》一书中提到:先声夺人不如先色夺人。美好的色泽一直是烹饪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19.
“色、香、味、形“是我们对烹饪菜肴好坏的最直接和最显著的感官评价指标。“色”是烹饪的菜肴给人的感官视觉——可见的颜色或色泽,“色”为菜看感官评价指标之首,可见其重要地位。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曰“色恶,不食”。台湾著名哲学家张起均先生曾在他的《烹调原理》一书中提到:”先声夺人不如先色夺人”。美好的色泽一直是烹饪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食品工业科技》2017,(2)
酱油是烹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之一,起着调味与着色作用,其色泽是一项重要评价指标。实验以10种市售酱油(生抽)色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密度(ρ)、白利度(B)、明度指数(L*)、红绿指数(a*)、黄蓝指数(b*)、色率(CI)、红色(RI)和黄色指数(YI),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和判别分析(DA)三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品牌酱油按色泽进行区分。结果表明:10种酱油按色泽差异可分为4组,第一组为1、2、4号(厨邦、海天、淘大),第二组为3、5、6、7、10号(东古、味事达、千和、加加、三不加)、第三组为8号(中坝)、第四组为9号(瓦岗)。研究结果可为酱油的色泽评价区分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