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酱油质量优劣,一般感官鉴定就是指酱油的色、香、味、体几方面如何,而色泽又在当地人们认识中占了首要地位。所以为满足广大消费者喜爱色的要求,我们厂不仅在生产环节中抓了酱油的香、味、体,而且还着重抓了色泽这个问题。为了保证成品酱油色泽都能达到一定的标准,厂部规定在每批酱油化验项目中添加了测定色素的要求,因此我们出厂的酱油除主成分、食盐、全氮、氨基酸合格外,色素也要达到标准,我们根据长时间  相似文献   

2.
酱油的色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十多种酱油样品的检测、分析,认为酱油炒菜上色效果好取决于酱油的浓度(或粘度)和红色指数,所以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酱油生产厂家在达到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还应努力提高酱油的浓度(粘度)和红色指数。  相似文献   

3.
4.
5.
浅谈酱油色泽的控制和调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简述了为满足和提高酱油的各种特性如何让适宜的食品添加剂在酱油配制中得到合理的应用,从而为其进一步在酱油配制发挥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8.
色泽是指酱油颜色的深浅,用色率强度来表示。色调是酱油中含主要颜色强弱的指标,可用红色指数来表示。通过在发酵前期的酱醪汁中添加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还原糖、有机酸和金属离子等条件,测定其色泽和色调的变化,分析了影响酱油颜色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色、香、味、形,是衡量菜肴的四大标准,而色居首位。菜肴经各种色素装扮,艳色纷呈,干姿百态,为食品增添诱人的魅力,给人们引起美好的联想,刺激食欲,有益健康。但色素使用不当,却对人有害,烹饪时不可不慎。  相似文献   

11.
陈彩英  张瑾 《中国调味品》2003,(10):34-36,38
从理论和实践应用方面对酱油色泽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酱油色泽的分析方法作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2.
酱油色泽的生成与生产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酱油的色泽主要是来自氨基化合物和糖(特别是戊糖)的褐变反应。褐变反应可分为非酶的褐变反应和酶的褐变反应;非酶褐变反应又有非氧化加热褐变反应(非氧化褐变)及氧化褐变反应之分。根据目  相似文献   

13.
酱油发黑为一种不正常现象,本文从原料配比,酱醪发酵红色素形成机理等方面剖析了酱油烧菜色泽发黑的原因。建议在制酱油过程中将原料蛋白质和淀粉质合理调配好,不能采用高温进行酱醅发酵,更不能使用炭化物质多的酱色,同时低质酱油不能再酿造。  相似文献   

14.
针对酿造酱油在贮存过程中易出现色泽加深、色调下降的现象,比较了不同的包装材料和不同剂量L-抗坏血酸对酱油的色率和红色指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内衬黑色膜的聚乙烯包装材料、添加L-抗坏血酸等措施,可有效稳定贮藏阶段袋装酱油的色泽。  相似文献   

15.
研究酿造用水中的金属含量和酱油色泽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 1.测定了各地酿造用水中的金属含量,结果为铁0.01——0.7,铜0——0.01,锰0——0.15,钙7.0——150ppm范围。  相似文献   

16.
酱油是烹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之一,起着调味与着色作用,其色泽是一项重要评价指标。实验以10种市售酱油(生抽)色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密度(ρ)、白利度(B)、明度指数(L*)、红绿指数(a*)、黄蓝指数(b*)、色率(CI)、红色(RI)和黄色指数(YI),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和判别分析(DA)三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品牌酱油按色泽进行区分。结果表明:10种酱油按色泽差异可分为4组,第一组为1、2、4号(厨邦、海天、淘大),第二组为3、5、6、7、10号(东古、味事达、千和、加加、三不加)、第三组为8号(中坝)、第四组为9号(瓦岗)。研究结果可为酱油的色泽评价区分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7.
色、香、味、形是我们对烹饪菜肴好坏的最直接和最显著的感官评价指标。色是烹饪的菜肴给人的感官视觉——可见的颜色或色泽,色为菜肴感官评价指标之首,可见其重要地位。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曰:色恶,不食。台湾著名哲学家张起均先生曾在他的《烹调原理》一书中提到:先声夺人不如先色夺人。美好的色泽一直是烹饪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食品工业科技》1981,(04):70-71
<正> 研究酿造用水中的金属含量和酱油色泽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 1.测定了各地酿造用水中的金属含量,结果为铁0.01——0.7,铜0——0.01,锰0——0.15,钙7.0——150ppm范围。   相似文献   

19.
“色、香、味、形“是我们对烹饪菜肴好坏的最直接和最显著的感官评价指标。“色”是烹饪的菜肴给人的感官视觉——可见的颜色或色泽,“色”为菜看感官评价指标之首,可见其重要地位。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曰“色恶,不食”。台湾著名哲学家张起均先生曾在他的《烹调原理》一书中提到:”先声夺人不如先色夺人”。美好的色泽一直是烹饪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酱油是烹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之一,起着调味与着色作用,其色泽是一项重要评价指标。实验以10种市售酱油(生抽)色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密度(ρ)、白利度(B)、明度指数(L*)、红绿指数(a*)、黄蓝指数(b*)、色率(CI)、红色(RI)和黄色指数(YI),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和判别分析(DA)三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品牌酱油按色泽进行区分。结果表明:10种酱油按色泽差异可分为4组,第一组为1、2、4号(厨邦、海天、淘大),第二组为3、5、6、7、10号(东古、味事达、千和、加加、三不加)、第三组为8号(中坝)、第四组为9号(瓦岗)。研究结果可为酱油的色泽评价区分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